|
关注:我市一半孤独症孩子生活在“孤独角落”
中国常州网 2012-06-27 14:22:08
中国江苏网12-6月27日讯 孤独症孩子被称作“星星的孩子”。随着《雨人》、《海洋天堂》等电影及媒体的报道,这些仿佛闪烁在另一个世界的“星星”,越来越为世人关注。
但是,你知道吗?常州约500名孤独症儿童,进入康复机构的只有一小半;即便如此,承担着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大多民办机构,仍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待遇低师资难招,经营连年亏损。
教育和康复培训,是孤独症儿童回归社会的必要途径。对孤独症教育没有足够关注,关注孤独症儿童,就是一句空话。
现状:
公办民办个个“满员”,还有一半孤独症孩子生活在“孤独的角落”
日前,市残联公布的第二批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名单中,新增了2家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机构,目前全市这样的机构一共5家。
据统计数据,目前,这些康复机构接收的孤独症孩子分别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18人,天爱120多人,“蓝精灵”16人,“向日葵”6人,儿童医院也有少量,总数仅200人左右。全市500多个孤独症孩子,至少还有一大半依然留在“孤独的角落”。
“孤独症孩子培训,费用在每月1200元-3000元不等,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还有一部分家长,出于保护孩子隐私,不愿带孩子进入社会环境,结果失去了最佳的康复训练时间。”武进蓝精灵儿童智能康复中心负责人蔡莉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康复机构数量不足,尤其是师资不足,难以承担孤独症孩子康复培训的需求。
几家孤独症培训机构,都已经“满员”。天爱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报名网站上,已有110个孩子在排队等待。新北区向日葵儿童康复中心只有2个孩子在排队,但负责人张云却怎么也不敢收了。“孤独症儿童的恢复性训练师生比例最多不会超过1:2,我们老师现在手上的孩子都满了,如果多收,康复效果就会下降了。”
困境:
特殊老师流失严重,康复机构经营举步维艰
在常州,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属于民办性质,创办人多为孤独症儿童的父母。
去年,“向日葵”从青山桥的商务楼搬到了新北区绿洲家园居委会的楼上,同样的一整层,租金要低许多。“即使这样,我每年还是在亏。”张云说,民办机构都是“以生养师”,但是,1:2的师生比例,学生收费较难满足老师收入、场地租用等各种费用,经济压力很重。三年多来,她已经亏了50多万。
比亏损更头疼的是师资难招。“这里钱又少,工作量又大,没一颗强大的爱心,是没法坚持下来的。”一家民办康复机构负责人称,一个新晋培训老师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资历最深的也不超过3000元。招不到老师,招到了也难以留住,这种状况在公办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同样存在。
期望:
出台政策扶持民间机构,孤独症教育能有更多关注
去年,我市康复救助提标扩面。7—14岁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纳入救助范围,标准为0-6岁以下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标准1.2万元/年的50%,这又给民间康复机构带来了福音。但目前,我市针对这类儿童康复机构经济上的扶持政策也仅此一条。
缓解经济压力,蔡莉说无外乎社会捐赠和申请公益基金。“这些都是用在孩子们身上的,老师没有一项专门的经费补贴。”
“普通的孩子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更应该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天爱校长杨建军希望:“能把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培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因为民间力量毕竟有限,管理体系也不如政府规范,由政府来把学校办好,会更加造福这个特殊的群体。”吴燕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