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心系中国首座军事学府:题词保卫国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6 22:2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泽东心系中国首座军事学府:题词保卫国防

2012年05月16日 07:39 来源:光明日报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题词
  慕 崧
  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职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转到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防御帝国主义侵略。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开始着手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国防部队,落实毛泽东曾提出的:“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4页)当时,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也是毛泽东最为关注的,就是改建、创办军事院校,尤其是办一所高等军事学府,培养训练能熟练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能组织指挥诸军种、兵种协同作战的中高级指挥员。
  1949年10月20日,在军委组成后的第一次会议上,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就在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中透露出重要信息:军委正在筹备陆军大学。时任西南局第二书记、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得知消息后给中央写信,提出:“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刘伯承传》第548页)刘伯承早在1927年便赴苏联留学,先后在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是学院高材生。回国后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任过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校长和政治委员等,有丰富的治校育才经验。
  经过慎重考虑后,毛泽东同意了刘伯承的请求。他还和军委副主席、总司令朱德给刘伯承写信,要他把西南工作交给邓小平、贺龙后,早日到北京负责筹建陆军大学。
  此时,陆军大学筹建工作已在军委领导下展开,有关负责人为选择校址而奔忙。1950年6月,军委决定成立陆军大学筹备委员会,指定军委军训部部长萧克为筹委会主任,当时主要工作仍是选择校址。9月,聂荣臻向毛泽东呈送报告说:“关于陆大校址问题,曾拟以香山作为临时校址,先行开学,择地修建校舍,后拟将长辛店营房改作陆大临时校舍。今天约苏联顾问柯托夫、康略夫一同去看,他们均认为作陆大校舍太不合适,提议在长春、天津、南京等地另找地址。又据由华东方面来的同志谈,南京原国民党办的陆大校址设备颇全,可容3000人,现华东军政大学校部即驻此。同时,南京附近尚有原伪各军校址数处,似可调整。我认为,为节省开支与时间,同时,北京又无适当校舍,暂设在南京为好(利用伪陆大设备)。”毛泽东批复:“同意陆大设在南京。”(《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209页)
  二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毛泽东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朝鲜战场,但仍不忘给刘伯承发了急电,称:“伯承同志,此间恩来、总司令、荣桓、荣臻和我,希望你速来京主持筹建陆大,你意如何?”可见,当时毛泽东对尽快创办陆军大学,储备与造就中高级指挥员的急切心情。
  刘伯承见电后遂于10月27日从重庆乘飞机抵北京。同时毛泽东责成周恩来指导陆军大学筹建工作。遵照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于11月上旬,3次召集刘伯承、陈士榘(时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等陆军大学筹委会成员开会,磋商陆军大学办学方针原则,学校编制,主要领导干部配备等事宜。他要求刘伯承召集筹委会成员,根据3次会议精神,写出一个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
  刘伯承、陈士榘于11月13日草拟出《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经大家修改后的《意见》提出8个主要问题。一是学校名称。为便于今后增设海军系、空军系,将原拟陆军大学正式定名为军事学院。二是学院地址。暂设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所在地,待条件成熟后再迁北京。三是组织机构。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干部管理部。设立战史、战役战术、后方勤务、通信联络等15个教学组织,以及学术研究室和翻译室。四是所需干部。除已决定调任学院领导干部的促其到职外,拟再从各大军区调25名军、师级,以及个别团级军政干部,担任各教学组织和各学员科领导。学院行政干部以及工作人员,从华东军政大学、华北军政大学选调。五是学科设置。共设陆军本科、陆军速成科、空军速成科、海军速成科(暂缓成立)、情报参谋训练班、俄文训练班等6个学习单位,以及1个陆军函授科。六是学习时间。陆军速成科、情报参谋训练班、俄文训练班均为1年,陆军函授科1年半,陆军本科2年,如形势变化,加速完成。七是教授会构成。由我军有学识的老干部为骨干,以及政治上已经改造、具有军事知识的旧军官组成。各教授会在苏联顾问帮助下进行教授。八是训练方针。在我军现有素质及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掌握现代各技术兵种知识,学会现代技术兵种的诸兵种协同动作知识,熟习参谋勤务与通信联络,以准备与美帝为首的侵略集团作战。
  11月16日晨,周恩来将《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现将讨论后修改过的意见送阅。此意见可以批准。一百亿基金已先拨五十亿元(此处款额为人民币旧币——笔者注)。刘伯承、陈士榘两同志先去上海与陈(陈毅,时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饶(饶漱石,时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治委员)一商在南京筹备事,然后刘去太湖休养一月,陈去南京筹备。如何,请批示。”(《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第98页)毛泽东对此表示同意,要求首先要把军事学院办好。
  11月21日晚,刘伯承乘火车赴南京,随即投入紧张的建院和教学准备工作。11月30日,军委任命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1951年2月4日兼任政治委员),陈士榘为训练部部长,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华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陶汉章为训练部副部长,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川西军区司令员刘忠为院务部部长。并调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总队及华北军政大学一部分机构和人员组成学院管理机构。学院在职干部1420人,其中教员412人,苏联顾问22人。第一期学员分4个科(高级速成科、上级速成科、基本科、情报科),共758人。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大院举行成立典礼。毛泽东亲笔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朱德题词:“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国防军而奋斗。”军事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军队有了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军事学府,是我军指挥院校教育训练正规化、合成化的开端。
  三
  1951年2月上旬,刘伯承为给教员、学员提供学术研究平台,决定创办一个学术刊物《八一杂志》,并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不久,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军委准备出版一个刊物,已定名为《八一杂志》。你们的刊物就叫“军学”好了。他还挥毫题写了“军学”二字。于是,《军学》就成了军事学院的代名词和显著标志。
  同年5月30日,军事学院空军系、海军系正式成立。至此,军事学院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培训陆军、海军、空军中高级指挥员的综合性高等军事学府。1952年7月12日上午,军事学院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高级速成系和上级速成系第一期毕业典礼。毛泽东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训词》,在训词中,他对军事学院在新中国正规化、现代化国防部队建设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首次对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然性作了精辟阐述,提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五统”、“四性”,并发出号召:“军委希望你们在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光荣事业上,继续努力;并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精神,贯彻到所有部队中去。”(《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38页)
  此后,毛泽东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关注军事学院的工作和发展情况。1953年2月,毛泽东乘专列去武汉等地就“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进行调研、听取意见。22日他从安庆乘“洛阳”号军舰抵南京。次日,毛泽东让刘伯承和总高级步校校长宋时轮,到他下榻的省委招待所,分别汇报院校情况。因刘伯承在上海治疗眼疾,改由陈伯钧、钟期光代为汇报。毛泽东听了汇报后,意味深长地说:“延安有个清凉山,南京有个紫金山。”(《刘伯承回忆录》第3集第49页)他说的延安清凉山,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清凉山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南京的紫金山,即指的是军事学院。言下之意是把南京的军事学院比喻为延安的“抗大”,期望军事学院继承“抗大”传统,弘扬“抗大”精神,为新中国军事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建功立业,培养出更多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
  当时,许多军校没有教材,特别是缺乏统一实用的教材。毛泽东对此非常关心,要求:“军事学院把师以上的教材,总高级步校把团以下的教材分别负责搞出来,以供给全军使用。这是一件大事。现在部队、学校普遍就是因为没有教材,感到困难得很啦。”(《宋时轮传》第387页)
  刘伯承从上海回到南京,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向全院作了传达,并召集学院领导和教授会同志,研究落实毛泽东亲自交给的编写教材任务。在全院大会上,刘伯承要求各级干部、教员以及工作人员,以南京比延安,以学院比“抗大”,以对党和军队事业高度负责精神,不图名利,一辈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最后“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从此,“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这句话,就成了军事学院干部、教员和工作人员的口头禅,成为他们献身于党和军队教育事业的座右铭。(《刘伯承传》第611—612页)
  1955年三四月间,刘伯承趁在北京出席会议向毛泽东反映:由于军事学院学员系不断扩大,学员人数不断增加,教员队伍已出现严重缺额。在朝鲜停战和大军区改划之时,本应从全军选调,但未能如愿。因此,请求批准从军事学院毕业学员和其他院校毕业学员中选留一批作教员。毛泽东风趣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可是,你怎么不早喊呢?”回到南京,刘伯承立即向毛泽东报送了《关于军事学院情况及提请补充教员的报告》,提出:“为了解决学院教员队伍严重缺额的情况,请军委授予我一个权力,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学员,只要学有专长,能胜任教学工作,我都可以选留作教员。”(《刘伯承传》第635、第642、第643页)报告很快便获得毛泽东的批准。
  1955年12月22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杭州,主持召开第二次“杭州会议”,在日理万机之余仍心系军事学院建设。1956年1月11日上午,毛泽东到南京。下午3时,他在陈毅(时任军委副主席)、谭震林(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罗瑞卿(时任国务院第一办公室主任兼公安部部长)等陪同下,视察了军事学院。刘伯承和陈伯钧向毛泽东等汇报学院情况后,毛泽东亲切接见了院、部、系、教授会的负责同志以及教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毛泽东对在场同志说,党中央派刘伯承当军事学院院长是知人善任。希望大家在刘伯承领导下,把军事学院办得更好,把培养训练全军中高级干部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7 05:56 , Processed in 0.10301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