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战机J14加速:印度宣布震撼的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7 15:0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要分析的是,印度为何在先进军事装备的研发项目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搞大跃进,最后预算追加N倍,弄出个落后时代的,甚至无法投入实战的破烂玩意儿,直接扔进垃圾堆完事。

还是先看一则新闻:据印度《国防信息》网报道,印度空军已于日前正式签署了有关研制MCA中型战斗机的合同。

预计在近期将组建由印度空军和生产企业共同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以确定有关MCA的技术要求。按照印军方的计划,首家MCA战斗机将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设在班加罗尔的工厂生产。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发言人表示,由空军和研制单位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将在最近数周内组建完毕。

这样一来,印度在研的战斗机将达到三种,分别为:LCA(及其改进型号)轻型战斗机(重量10-11吨),MCA中型战斗机(重量14-15吨),以及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第五代重型战斗机 FGFA(重量超过20吨)。

小河水手在几年前的一篇帖子里(参见:伟大领袖毛主席留给我们的四个半军事遗产),就指出:一个完整国防工业体系,包括经验丰富的国防科研团队,是中国最宝贵的军事资产之一!

虽然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还较美国、俄罗斯落后,尤其是在大型军备的研制上,譬如航母、四代战机等领域。但是,中国毕竟已经拥有世界前三的造船能力,已经具备设计和制造大型高科技船舶(货船、油轮)的经验,也已经具备独立研制三代战机(J10A)的能力。

中国无论是在科研队伍的建设上,还是在制造加工工业体系的完善上,都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与美俄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用句形象的俗话来描述中国的国防工业现状,那就是我们虽然在绝大部分军事科技领域落后,但是我们毕竟有独立研发制造的能力!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由于印度一贯地将中国当作自己的假想敌,并处处与中国较劲、别苗头,因此印度无法容忍自己在任何一方面,尤其是军事科技领域落后于中国的事实。但是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爆增,国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印度在军事领域落后中国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印度急于缩小甚至抹平与中国的差距,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国情。所以印度才会不断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为了对国民交差,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向不切实际的项目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最终海市蜃楼只会消失在空气中,什么成果也得不到。最典型的就是“阿琼”坦克。

这种坦克在历时20年之后最终勉强推出了一些样机,印度陆军竟然以性能拙劣为由拒绝采购!最后为了给军工系统一个面子,也为了给印度领导人一个面子,强令陆军采购了几十辆作为训练或展示用。这就导致一辆“阿琼”的造价(含研发成本)超过1亿美元!!而这种坦克,甚至无法连续行进500公里就会发生故障!

LCA项目(所谓“光辉”轻型战斗机)是又一个典型!1983年启动的这个项目,预算最初只有56亿卢比。如今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预算提高到550亿卢比,但是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四年时间,LCA才能投入实战,最终总研发成本可能高达1200亿卢比!

印度最早曾经试图自行研制Kaveri发动机供LCA使用,但是如今已经听不到关于这种发动机的任何消息了。

第一批服役的LCA(如果真的可以服役的话)只得采用美国过时的F404发动机!由于中国在J10项目上已经取得了突破,国产的WS10A发动机也逐渐成熟,中国已经在继续改进J10的同时,着手第四代机的研制。而印度在再度确认俄罗斯只要他的钱,而不让他参与第五代(俄罗斯分代,西方一般称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之后,“悲愤”地宣布自行研制第四代机MCA!

其实最早的MCA概念在1997年就已经提出来,MCA1版本是一种无垂直尾翼,双三角翼布局的怪异形状,后来MCA2改为目前流行的倾斜双尾翼版本。然而概念再先进,想法再好,也必须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实现。

印度一直没能建立起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与科研团队,因此印度实际上没有研制先进战斗机的成功经验。LCA的研制历程就充分表明印度国防工业体系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但是在印度正在费大力气协调国内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试图整顿国防工业的时候,北方邻居中国在战斗机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导致印度必须有一种自产的、能与中国先进战斗机相匹敌的战斗机。由于三代机迟迟不能入役,印度已经输了一仗,那么至少在图纸上,印度不能再输了四代机这一仗!

不过口号喊得再响亮,图纸画得再漂亮,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拿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东东。毕竟印度不能挥舞着一张彩色图纸去对抗中国的J14。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5:06:40 | 只看该作者

惊!哈工大泄密是让美军F22面临停产真正原因!

根据哈工大最新一期的学报透露,两院院士、中国新体制雷达奠基人刘永坦领导的引力波无源雷达进入测试阶段。中国的新体制雷达在刘院士的带领下从80年代初就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可谓20年磨一剑,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士气。



引力波无源雷达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雷达,传统雷达依靠发射雷达波,然后接受探测物体的反馈信号实现对物体的探测。但在隐形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大国采用吸波纳米材料、特殊外形设计、波形相干干涉等技术实现了对飞机、舰艇等武器的隐形,让传统的旧体制雷达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严峻的现实促使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的研制进程大大加快,经过短短20余年的呕心沥血,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从无到有,从理论、雷达数据处理软件、样机小型化方面均取得成熟的科学成果,目前仅有美国在这方面有类似的研究,但距离实用应该还有不少的距离。

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向外发出引力波,但对引力波的探测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科学难题。只要实现了对引力波的有效探测,世界上就不会存在可以隐形的东西。目前美国最先进的F22只能实现对传统雷达的隐形,但在“引力波无源雷达”这一旁门左道的高科技雷达面前却毫无应对的办法。而且,新体制雷达采用无源设计,本身对外并不发出任何信号,使敌人的反辐射导弹也变成了废铁烂铜。

前不久咱们的一位空军将领在回答美方记者的提问的时候,就底气十足地表示,只要F22敢进入中国领空,就一定会让它有来无回。而美国原计划在韩国部署一个F22中队,但后来又悄悄地撤回命令,原因是什么,大家自己琢磨吧。

刘永坦教授,电子工程专家。湖北武汉人,汉族。1936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3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1956年选送进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深造。195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委员、中国雷达学会会员,航空航天部二院研究员等职。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坦教授在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的研制工作中,突破了11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在强海杂波、电台干扰及大气噪声背景下的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问题,并组织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站。首次将连续波、线性调频、伪码调幅信号及与之相配合的去斜率匹配滤波器和高分辨率多普勒检测器用于新体制雷达。

该成果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大动态、高精度、实时两维FFT信号处理机和高线性接收通道的实现;提出信道一致性数字补偿技术和多目标自适应快速最优跟踪方案。在逆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发展了运动补偿理论,并针对大带宽信号与系统提出了新的补偿理论。

在数字式宽带FM/CW雷达信号处理机的研制中,提出了微程序控制模拟滑窗分段FFT谱分析及数字式多门限自动检测的独特的模拟/数字混合信号处理模式,解决了大动态宽频信号高分辨谱分析问题。发表学术论文、著作70多篇。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6 16:54 , Processed in 0.07896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