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炳炎、余秋里长征中先后断臂三次合作立功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6 12:5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中一共有10位独臂将军,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贺炳炎(上将)、余秋里(中将)两位将军有着相似的传奇经历,并有过多次成功合作。他们同年参加革命,都是贺龙的爱将,都在随红二军团长征中受伤断臂,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二人又并肩战斗多年,共同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长征中先后断臂

贺炳炎1913年出生于湖北松滋县一个贫苦的铁匠家中,9岁开始习武,练就了一身的武艺、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1929年,未满16岁的贺炳炎和父亲同时参加了贺龙的红军。由于年纪太小,贺炳炎被贺龙分到“宣传队去提浆糊桶子”。年轻的贺炳炎进步很快,作战也十分勇敢。刚入伍不久就赶上了一场战斗,当时贺炳炎没有枪,便拎起一把菜刀冲入敌群连砍数名敌人。

战斗胜利后,许多人都觉得他像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因此便叫他“贺小龙”。

由于作战机智勇敢,贺炳炎19岁便当上了红军团长,成为当时红二军最年轻的指挥员之一。1935年,年仅22岁的贺炳炎当上了红二军团五师师长。这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桑植县出发开始了长征。12月21日,红二、六军团到达湖南洞口瓦屋塘时与国民党军队遭遇,贺炳炎率部向敌人侧翼猛攻,把敌人正面的火力吸引了过来。战斗中,作为师长的贺炳炎身先士卒,端着一挺机枪冲锋到了第一线。就在敌人溃退时,突然一梭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顿时血流如注,贺炳炎一下子昏倒在地。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负伤,也是最重的一次。

此时,贺龙正在向西疾进,听说贺炳炎受了重伤,急忙调转马头返回。等他到了临时救护所,看到昏迷的贺炳炎右臂已经被打烂,骨头全碎了。卫生部长贺彪告诉贺龙,只有尽快截肢才能保住性命。不巧的是,此时仅有的一点医疗器械已经转移了,一时半会儿也运不回来。而前面正在打仗,部队也正在转移,没有等待的时间了。为了挽救这员猛将的性命,贺龙决定推迟部队转移时间,命令立即手术抢救贺炳炎。没有医疗器械,贺彪只好找来了老乡家木工用的锯子,经过消毒后用于手术。就在准备手术时,又发现找不到麻醉药了。有医务人员提议吃吗啡止痛。贺龙知道吗啡吃多了会损伤大脑,而且还可能上瘾。因此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还要贺炳炎给我打仗呢,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此时,半昏迷的贺炳炎说话了:“我不要吗啡,直接锯吧,关云长都能刮骨疗毒,何况我是共产党员呢!”无奈,贺彪只得将一块毛巾塞进他嘴里开始手术。贺炳炎紧闭双眼,紧咬毛巾,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掉。2小时16分钟的手术,他始终一声不吭。手术结束时,嘴里的毛巾被他咬得稀烂。

手术完毕,贺炳炎睁开双眼看到贺龙的第一句话便问:“总指挥,我以后还能打仗吗?”贺龙紧紧握住贺炳炎的左手,眼含热泪说:“怎么不能?你不是还有左手吗?只要有我贺龙在,就有你贺炳炎的仗打!”果然,手术第7天,贺炳炎就又回到了前线,指挥部队驰骋疆场了。

佘秋里比贺炳炎小一岁,出生在江西吉安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5岁便参加了农民暴动,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赤卫大队,历任分队长、大队长、红二团政委等职。红二、六军团长征时,他担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政委。

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行进到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战。当时,红二军团十八团在得章坝设伏歼灭了国民党万耀煌的师部及两个警卫连。正当十八团团长成本兴和政委余秋里在观察山沟里残敌的情况时,余秋里忽然发现有名敌军正举枪向成本兴瞄准。余秋里急忙用左手将成本兴推倒,不幸的是子弹却击中了余秋里的左臂,更不幸的是余秋里忍痛向对面山坡迂回时,受伤的左臂再次被敌人一梭子弹击中,导致骨折肉绽。

由于在长征的路上缺医少药,再加上军情紧急,当时只能对余秋里的左臂采取一些简单的治疗和包扎。为了保住左臂继续革命,余秋里拒绝截肢。就这样,他强忍剧痛,凭借钢铁般的意志继续行军。疼得实在受不了时他就将伤臂浸到水里,或让警卫员拿冷水往伤臂上浇,冷却止痛。当部队到达金沙江时,余秋里的伤口开始恶化,战士们只能用担架抬着他渡江。由于抬担架的战士不小心脚下一滑,担架一歪,竟然把担架上的余秋里连同被子一下子翻进了金沙江里。金沙江水深浪急,大家都以为这下子余秋里可完了,可是余秋里凭借健壮的右臂和顽强的意志与江水展开搏斗,最后竟然奇迹般地游到了对岸。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徽县,余秋里的伤势更加严重,再不手术将危及生命。红二方面军正好从敌人那里缴获了

一批医药和器械,红二方面军卫生部长侯政决定亲自为余秋里实施手术。由于医疗器械里没有手术锯,只好找来一根木工用的锯条代替。手术前,侯政用缴获来的镇痛剂给余秋里注射。由于不清楚剂量,一针下去,余秋里就昏迷了。但当时也顾不上,赶紧先实施手术。手术完了又赶紧抢救昏迷的余秋里。一阵忙乱,余秋里终于苏醒了。他对侯政说:“感谢侯部长,这是我负伤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当他看到身边的贺龙时又说:“老总,敌人打断了我的左臂,我还有右臂,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次成功合作立下不朽功勋

贺炳炎和余秋里有过三次合作,其中土地革命时一次,抗日战争时一次,解放战争时一次。三次成功合作,使他们为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第一次合作是1934年。当时,贺炳炎所在的湘鄂川黔独立师被编入红军主力,他出任红六师十八团团长,余秋里担任该团的团总支书记。1935年6月,为配合主力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在忠堡地区与敌军张振汉部激战三天三夜,十八团营以上干部仅剩一营营长曾庆云和余秋里两人。贺炳炎(当时贺炳炎已经调任红二、六军团总部管理科科长兼作战参谋,经常是哪里战事紧张就受命到哪里临时指挥)火线接任了十八团团长。为了加强团部领导,贺炳炎代表总指挥部把余秋里提升为团政委。部队在贺炳炎和余秋里的指挥下,击退敌人多次冲锋,保证了主力的歼敌部署,为战斗的胜利和活捉敌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立下了战功。不久,贺炳炎调任红五师师长,余秋里继续留在十八团工作。

第一次合作虽然时间不长,但二人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当1935年12月余秋里听到自己的团长贺炳炎受伤断臂后心情格外沉重,同时也非常惦念。但他没有想到3个多月后,自己的左臂也受伤了。贺炳炎得知余秋里受伤后专程去看望他,并劝他说“老余啊,干脆把手锯掉算了,像我一样,当个‘一把手’多省事,我现在不照样干革命,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当时余秋里还是希望能保住左臂,于是苦笑着摇摇头说:“不能锯,我还留着它干革命呢!”

抗日战争时期,二人又都回到了贺龙的一二O师,贺炳炎任七一六团团长,余秋里在一二O师干部大队当政委。1938年12月,为了开辟河北的大清河地区,一二O师组建了师游击队第三支队,由贺炳炎任支队司令。不久,余秋里调任三支队政委,二人又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贺炳炎和余秋里带领三支队首战板家窝告捷,再战封上村获胜,共歼敌600多人。第三支队由最初的300余人迅速发展壮大到2500多人。接着,开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收编了附近各路武装,部队迅速扩充为三个团和三个独立营约5000余人,并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了民主政权,成为冀中有名的抗日支队,多次受到一二O师领导的表扬。贺龙高兴地说:“第三支队刚来冀中时没几百人,可是你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个队伍来。这个队伍打得很硬嘛!敌人一听见‘一把手’的队伍,离老远就吓得溜掉了。”当地老百姓也都高兴地说:“自从有了‘两个人共戴一双手套’的‘一把手’部队,我们就有安全感,就什么也不怕了!”

1940年5月,第三支队开赴晋西北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百团大战后,三支队缩编为三五八旅第八团,贺炳炎任副旅长,余秋里任第八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2年,贺炳炎赴延安军事学院学习,从此两人分开达5年之久。

他们的第三次合作是1947年。这年5月,贺炳炎调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而之前余秋里一直在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任政委,二人再次成为上下级关系。贺炳炎、余秋里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宜川、西府、陇东、宜瓦、苏北等战斗战役,并取得了空前大捷。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一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贺炳炎任军长。三五八旅也改称中国人家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余秋里任政委。6月,余秋里升任第一军副政委、党委常委。二人再次搭档,指挥第一军参加陕中、扶眉、兰州等战役,随后,第一军进军青海,9月5日,解放西宁。贺炳炎兼任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余秋里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直到建国后二人才分别走上不同的领导岗位。

由于战争年代先后16次负伤,贺炳炎身体遭到严重摧残,1960年7月1日逝世,年仅47岁。贺炳炎去世后,余秋里十分悲痛,时常怀念贺炳炎,直到1990年,余秋里还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文章,缅怀这位和自己有着深厚革命情谊的老战友、老上级、老搭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5 00:41 , Processed in 0.08852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