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92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印度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5 14: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巍巍壮观的摩诃菩提寺最早应为公元前三世纪大兴佛法的阿育王所建。公元前一世纪的著名巴尔户特佛塔(Bharphut stupa)的石头栏柱上,就刻有此寺庙浮雕的外形,从浮雕的图案可以看出有金刚宝座及菩提树被栏楯柱所围绕。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与佛陀生前生活紧密联系的四个圣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得地方。摩诃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现存的寺历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纪道6世纪。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的最早的全部为砖石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


目录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基本资料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历史渊源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建筑概述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内部结构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英文名称: Mahabodhi Temple Complex at Bodh Gaya   

国家: 印度  

摩诃菩提寺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2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遴选标准:   

标准(i):建于公元5世纪到6世纪的摩诃菩提寺,高达50米,雄伟壮观,是印度次大陆现存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标准(ii):摩诃菩提寺是现存早期印度砖石结构寺庙的光辉典范,对其后几个世纪的印度建筑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标准(iii):摩诃菩提寺为佛陀生前的行为及身后人们的膜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录,其中最珍贵的是由阿育王主持修建的第一座摩诃菩提寺、摩诃菩提寺的石头回栏和纪念柱;   

标准(iv):摩诃菩提寺是印度现存的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历史最早的、最引人注目的整体为砖石结构的寺庙之一。摩诃菩提寺的石栏是早期佛教石雕艺术的杰出典范;   

标准(vi):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和佛陀生前的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这里是他打坐静思,悟道成佛的圣地。  菩提伽耶风景图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与佛陀生前生活紧密联系的四个圣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得地方。摩诃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现存的寺历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纪道6世纪。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的最早的全部为砖石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与佛陀生前生活紧密联系的四个圣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得地方。摩诃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现存的寺历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纪道6世纪。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的最早的全部为砖石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历史渊源
    摩诃菩提寺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因而佛教圣地也是多得很,最为神圣的该是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位于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释迦牟尼当年云游到此,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随后攀树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粥之后,便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他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成为佛陀。因而菩提伽耶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昔日,释迦牟尼打坐静思的只是方寸之地,而如今已发展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最主要的建筑物是高约50米的摩诃菩提寺,形如金字塔,底层为边长各15米的四方形,上部逐渐收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寺塔第一层四角有四个与主塔形制相仿,但规模较小的金字形塔及圆顶。寺东大门前有一石牌坊,大门两旁则为佛龛,龛内及寺内大殿供有贴金佛像。寺的其余三面有60余根高2米的石制围栏柱,分别建于公元前5世纪与公元前2世纪。现在的石围栏大多为复制品,真品已移至各博物馆陈列。据说,摩诃菩提寺原系阿育王创建,但后代屡加重建或扩建。寺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树下有一金刚座。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这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遗址和释迦牟民留影窟遗址。近代曾在此发现五方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现存加尔各答博物馆。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建筑概述

  此座巍巍壮观的寺庙最早应为公元前三世纪大兴佛法的阿育王所建。公元前一世纪的著名巴尔户特佛塔(Bharphut stupa)的石头栏柱上,就刻有此寺庙浮雕的外形,从浮雕的图案可以看出有金刚宝座及菩提树被栏楯柱所围绕。   

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寺庙建于公元二世纪,现在的佛塔则可能是五或七世纪时摩揭陀国王所建的原型。十二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菩提伽耶也难逃其破坏毁尽,直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又在此遗址上,出资重建,不多久这座寺庙又遭严重的洪水,随洪水而来的大量泥沙又将它埋在沙土中长达数百年。19世纪70年代,缅甸佛教徒与当时孟加拉国政府的协助下,终将摩诃菩提寺庙修复,寺庙的外貌在十九世纪时为英国考古调查队再次整修。从此这座雄伟大塔,得以重见天日。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摩诃菩提寺外不远处,有20世纪初以来中国、日本、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国、越南等国修建的二十多座佛庙。徜徉在这些佛庙群中,佛虽然源于印度,但传播于各国期间都糅进了各国的特色,不仅佛庙建筑格式不同,就是佛像也不尽相同,印度的佛像显得鼻子稍大,面部显长,有威严之气;中国、日本的佛像则是鼻子显小,脸盘圆润,温和了许多;泰国则是四面佛。中国的佛庙是典型的汉式建筑,叫“中华大觉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弥漫着十足的“中国味”,中国人见了倍感亲切。   


菩提伽耶东边就是尼连禅河,但今日的尼连禅河大部分已经干涸,只有少许地方能看到浅滩流水。但从三四十米宽的河床可以推知,昔日的尼连禅河可是碧波荡漾,气势不凡。穿过尼连禅河的河床继续前行,过一个小村就来到了释迦牟尼当年接受牧羊女乳粥的地方,现设立了一个泥庙,有牧羊女的塑像。如果不是这个牧羊女的施舍,佛祖有可能无力走到菩提树下,佛教也就不会流传至今,牧羊女的确是功不可没。离小泥庙几公里以外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山洞,佛祖曾在那里打坐,洞内现在也是香烟缭绕,成为佛家圣地。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内部结构
  目前摩诃菩提寺庙总高约五十二公尺,入口是在佛塔的东边,佛塔前有古老牌坊石柱,大约五世纪前后所建,石柱上有莲花纹和象征吉祥的动物卡里(Karli)和一些传说中的灵兽。佛塔入口有一块大木板,供信徒行大礼拜用。   

佛塔四周有四个小石塔。西面入口壁面的两个小佛龛供着观音菩萨像。大殿整个由石头雕造,朝拜者一进佛殿,即可看到高台上的大佛呈降魔手印,原本是以青黑岩雕刻,它已经由西藏人镀了金,被披上一件橙黄色的大袍。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这个金字形的佛塔,是延续二世纪的佛塔造型而来。特征便是在佛塔顶部有层层循上渐小的伞盖。佛塔入口正面雕刻装饰着古代佛塔前门坊的造型。门坊柱上有雕刻狮子作狮吼状,代表着佛陀法音宣流,威震十方。平面坊中有圆形龛供奉着佛像。这圆形龛呈直线形的排列从底朝上而渐小,使佛塔在整体视觉效果颇具均衡的美感。佛塔四面的浮雕,是由马蹄形类似的拱门式样所组成。这图案是用来代表早期佛教的僧院。它是取材于早期佛教建筑的入门或石窟洞口的结构形状。   


壁龛下有俯莲式的莲瓣装饰,最下边的基台有呈对称的孔雀浮雕。孔雀代表着高贵与清净。每小壁龛间有小石柱分割其间。佛殿入口两侧塑有二尊非常优美的佛像,左侧一尊呈无畏印的佛像,佛像衣着薄如轻纱是特色之一,表现笈多王朝时期的艺术风格。   


大塔三面围绕的石栏楯,最早由阿育王所建,但后为孔雀王朝之后的笈多王朝(Sunga Dynasty)所重新建造。石栏楯的构造,其根结构有间柱、横栏柱和圆形板,是早期印度艺术史上的重要指标。这整个栏楯以西南面保存得最好,东北面则损坏很多。高度约八英尺高。栏楯柱上刻有各种不同的纹饰和传说中的灵兽,十足展现了浓厚的希腊风格纵梁柱部分雕刻着佛一生的事迹,当时并没有佛像的制作,就以象征的手法,以象表示诞生,法轮代表说法,佛塔表示涅盘。大部分古代原柱已被搬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馆陈列,目前仅保存四个古老原柱。其余的石栏楯是近代仿造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1:16:30 | 只看该作者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 本帖最后由 文卓 于 2011-11-7 21:18 编辑 ]

001.jpg (44.56 KB, 下载次数: 128)

001.jpg

19.jpg (118.59 KB, 下载次数: 93)

19.jpg

20.jpg (294.67 KB, 下载次数: 105)

20.jpg

21.jpg (543.2 KB, 下载次数: 119)

21.jpg

22.jpg (386.26 KB, 下载次数: 116)

22.jpg

23.jpg (434.07 KB, 下载次数: 106)

23.jpg

24.jpg (286.2 KB, 下载次数: 103)

24.jpg

25.jpg (40.73 KB, 下载次数: 89)

25.jpg

26.jpg (50.64 KB, 下载次数: 107)

26.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1:09:45 | 只看该作者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 本帖最后由 文卓 于 2011-11-7 21:11 编辑 ]

9.jpg (44.65 KB, 下载次数: 92)

9.jpg

0.jpg (54.01 KB, 下载次数: 115)

0.jpg

11.jpg (58.25 KB, 下载次数: 104)

11.jpg

12.jpg (41.33 KB, 下载次数: 113)

12.jpg

13.jpg (43.12 KB, 下载次数: 95)

13.jpg

14.jpg (44.48 KB, 下载次数: 102)

14.jpg

15.jpg (66.36 KB, 下载次数: 115)

15.jpg

16.jpg (122.39 KB, 下载次数: 105)

16.jpg

17.jpg (107.91 KB, 下载次数: 95)

17.jpg

18.jpg (101.91 KB, 下载次数: 111)

18.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1:05:36 | 只看该作者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 本帖最后由 文卓 于 2011-11-7 21:07 编辑 ]

01.jpg (78.7 KB, 下载次数: 101)

01.jpg

1.jpg (39.74 KB, 下载次数: 107)

1.jpg

2.jpg (20.37 KB, 下载次数: 123)

2.jpg

3.jpg (40.43 KB, 下载次数: 106)

3.jpg

02.jpg (77.5 KB, 下载次数: 107)

02.jpg

4.jpg (48.28 KB, 下载次数: 114)

4.jpg

5.jpg (48.58 KB, 下载次数: 118)

5.jpg

6.jpg (58.72 KB, 下载次数: 123)

6.jpg

7.jpg (52.02 KB, 下载次数: 114)

7.jpg

8.jpg (55.61 KB, 下载次数: 98)

8.jpg
4#
发表于 2011-11-6 20:43:29 | 只看该作者
1:佛教圣地鹿野苑及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佛陀悟道之处

  菩提伽耶是佛陀悟道之处,也是四大佛迹中最繁荣的小镇。寺庙之外,是凡人的世界,拥挤不堪的人群、成群结队的乞丐、高音喇叭的商铺、无处不在的小贩。一墙之隔便是佛的世界,没有烟火、香蜡、蒲团、木鱼,只是一片清爽和肃静。

  摩诃菩提寺的建筑地形犹如古希腊的体育场,大塔下沉在中央,由阿育王时期的石栏护卫,四周地面升起,最里层的绕塔通道就围在石栏里面,中层通道距大塔约有30米,上层通道距塔身约有50米。高约50米的摩诃菩提寺,形如金字塔,底层为边长各15米的四方形,上部逐渐收缩,顶部为圆柱状,上面立着一铜制螺旋形圆顶。佛塔四面的浮雕,是由与马蹄形类似的拱门式样所组成。佛塔四周各有一个小石塔。大塔内有一尊十世纪的佛像,据说是公认最像佛陀25岁时的真身塑像,也被称为世界最完美比例的佛像。据传寺庙是大兴佛法的阿育王于公元前三世纪所建,十二世纪初被破坏毁尽,直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出资在遗址上重建寺庙,可惜又遭严重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掩埋长达数百年。19世纪70年代,被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发现挖掘出来,缅甸佛教徒又进行了重建,终将摩诃菩提寺庙修复,使之得以重见天日。

  佛塔的背面为金刚座与菩提树,二千年前佛陀就是在这棵树下,精进修道七天七夜而大彻大悟的。当年悟道时的菩提树已不存在,但其中的一枝被阿育王的女儿带到了斯里兰卡,眼前这棵树是1870年从那里移植过来的。在昔日打坐的方寸之地,阿育王安置了一块金刚座,被佛教徒看成世界中心,一如地球的肚脐。这块长2.3米、宽1.47米、高90厘米的土红色沙石,现以栅栏围成长方形,4根柱子搭成金黄色的布幔,里面堆放着人们带来的鲜花祭品。金刚座旁一个圆形的玻璃罩,里面放置了佛陀的大脚印。高塔的北侧还有一长条形高台,平台上下皆有排列的莲花石雕,象征佛陀踏足之处所冒出的莲花。阳光透过菩提叶隙斜斜撒在高塔上,站在佛陀当年冥想的金刚座旁,听着菩提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低语,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佛徒紧紧地围聚在塔周虔诚静坐诵经,感觉自己沉浸在一种难以言状的肃穆、庄严中,晃若隔世。塔旁站立的几个穿着深红色僧袍、十多岁的小僧侣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打破了这一宁静,在给他们留完影后,他们用蹩脚的中国话说出了“钱”。唉!连天天佛祖旁修行者也免不了世间的凡俗。不知道佛祖如果见此景象,将作何感想?

  摩诃菩提寺外不远处,有20世纪初以来中国、日本、缅甸、泰国、越南等国修建的二十多座佛庙,俨然是佛教联合国。徜徉在这些佛庙群中,你会发现,佛虽然源于印度,但传播于各国期间都融合了各国的特色,不仅佛庙建筑风格不同,连佛像也不尽相同。中国的佛庙“中华大觉寺”是典型的汉式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显露地道的中国特征,“大雄宝殿”四个大大的镏金汉字威武地吊挂在高高的大殿上,让人倍感亲切。








2:【街头.寺院.菩提伽耶.印度】



1  中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俺没有理会。现在莫名其妙的电话实在太多,不是地产中介,就是企业培训,还有什么推销保险,介绍股票,邀请参加什么会议,严重干扰正常的生活。俺的原则基本是:不在号码簿的来电一律免接。后来看到顺德的小李在网上留言,说是阳澄湖的蟹农老薛找我有急事,这才想起刚才是有个江苏的陌生电话来电。俺很奇怪这个时候老薛老电有什么事呢?俺回电话去,是老薛的儿子小薛接的,他问俺:“你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要问我爸爸借钱?” 听的俺一头雾水,俺问小薛是什么情况,他说:“我爸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老沈你又到南京出差,你的电话换了。晚上去娱乐场所被抓,要求借3000元应急给公安保人,并且给了一个银行账号,要求速汇款”,小薛问俺是不是真的?他爸爸要汇钱。俺可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为老薛这样的老实人赞叹,俺们萍水相逢,只是买过你一次大闸蟹,你却为俺担心。另一方面也为这社会的恶劣环境所感叹,阶级敌人反动分子诈骗手段真是层出不穷。前段时候,俺写过一篇博客,介绍蟹农老薛的故事,没有想到这都能被丫的坏人看到并花心思利用。俺告诉小薛:“江湖险恶,社会风气败坏。绝对不要相信陌生人的电话”。打电话的骗子,你丫的做坏事,人不灭你,让佛渡你。

2   这让俺想起郎咸平曾经说过的,大意是:“现在的社会之坏五千年仅见,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这一代人是五千年来的唯一不敬鬼神的一代,古人「抬头三尺有神明」、做坏事下地狱的简单封建理念,到了这一代荡然无存。当一个民族到了一切向钱看而无所畏惧的时候,人吃人的社会就成形了。这样一个不敬鬼神、没有礼教束缚、无法治约束的一代就是人吃人的一代人。” “今天以简单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执政哲学使得中国这一代人更往「钱」看,但是不敬鬼神就无所畏惧,不知礼教就寡廉鲜耻,无法治约束就贪赃枉法,这不就是今天中国人的社会吗?”郎先生的言辞虽然有点过激,但多少也的确反映了一些客观。

3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菩提伽耶。菩提伽耶当然不只是有一个摩诃菩提寺和一棵菩提树。在摩诃菩提寺的周围还有不少的各国寺院中华寺、西藏寺、不丹寺、日本寺、泰国的寺等等。俺去看了日本寺,很有唐朝遗风。需要说明的是参观这些寺庙都是不收费的,没有国内寺院周围的那些铜臭味。但是到寺里都要脱鞋,脚臭味不少。

4    尼玛觉姆原是青海玉树人氏,年纪轻轻便出家到了尼泊尔的藏传佛教寺院。她此次到菩提伽耶是要参加一个大型的佛事活动,要数月。通过熟人的介绍,她来宾馆看祖国来的朋友。夜晚,她带俺们去参观新修建的藏式寺院--德噶寺,当管事缓缓打开红色的大堂,俺看到佛陀高高在上,或许是因为尼玛觉姆的热情,还是这大堂深夜无人的肃穆,那一刻,俺有点目眩。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开始诵经,这有音律的和声在夜晚的大厅回响, 分外美妙。。。。。。。   


3:印度菩提伽耶旅游

當佛弟子來到朝思暮想的菩提伽耶(梵語Buddha-gaya),看到佛陀成道的菩提樹與金剛座,內心總是交織著生不逢佛世的悵惘,與今日能踏足聖地的澎湃激動。赤足走近正覺大塔,複雜的情緒會很快被安詳寧靜的感覺取代,仿佛離家已久的遊子,回到熟悉的家園,從此不再漂泊。

阿育王為了紀念佛陀在此成道,特地在菩提樹的北邊建造了一座大塔。中國唐朝玄奘大師遊歷印度時,曾對此塔及附近的其他遺蹟有詳細的記載。不過目前雄偉壯觀的正覺大塔是十三世紀時,由緬甸國王所修造的。塔高五十二公尺,外觀九層,內部其實只有兩層,四面刻有佛像佛龕,雕鏤十分精致莊嚴,是阿育王時代幾何圖形的雕刻。塔中有佛陀的金身坐像,周遍另有四座小塔圍繞。


佛陀成道時的菩提樹已不存在,目前蓊鬱茂盛的的樹貌,是佛世時分枝到錫蘭的菩提樹再分枝回來的,應算是第三代的菩提樹了(也有一說是第四代)。樹下佛陀打坐的金剛座,現以柵欄圍成長方形,外圍掛滿了各地朝聖者帶來的幢幡和旗幟,寺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清理一次,以便後來者有地方可以懸掛。金剛座旁一個圓形的玻璃罩,裡面放置了佛陀具千幅輪的大腳印。


大塔的重建,相傳是因為十二世紀末,回教勢力興盛,對其他宗教多所迫害,遺蹟也被破壞無遺。菩提伽耶的正覺大塔,原本也無法逃過這一劫,當時的佛教徒為了保護大塔不被破壞,聚集了所有能找到的人,搬砂運土,在一夜之間,用土石把整個大塔遮蓋起來,成為一座土丘。直到一八八一年,考古學家康林罕(A‧Cunningham)根據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的記載,重新挖掘出來,才使得大塔重見天日,震驚全世界。


目前每年約有兩百萬人前來朝拜正覺大塔,也有人就在菩提伽耶住了下來,以菩提場為中心向周圍發展,形成南北藏傳各種寺宇齊聚,儼然是佛教聯合國的特殊景象。這裡唯一的漢傳寺院,是由悟謙法師所住持的大覺寺。一九九八年二月,首次的國際三壇羅漢傳戒勝會,由台灣佛光山出面結合當地南北藏傳佛教寺院,不但成就各國南北藏傳弟子在聖地受戒的殊勝因緣,更突破限制恢復了南傳比丘尼的傳承,同時舉辦的在家三皈五戒、賑濟佈施,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氣候舒適,是最佳的朝聖季節。菩提伽耶為佛陀成正覺處,堪稱世界佛教徒的根本道場,來此參訪,從首都德里搭機至比哈爾省會巴特那市,再搭四個小時的汽車,即可到達。亦可由東部大城加爾各達搭夜間火車八個小時,至伽耶站換車到十六公里外的菩提伽耶。


朝聖者在菩提伽耶,最好能運用兩天的時間來參訪各個景點,從前正覺山到尼連禪河、牧羊女村、苦行林,往返只要半天;而正覺大塔、菩提樹、金剛座、七周聖地,也能用半天的時間沈浸其中。第二天則可自由參觀各國寺院,如中華大覺寺、泰國寺、緬甸寺、日本寺、不丹寺、斯里蘭卡寺、西藏寺等,還有一座未完成的臺灣朝聖會館,以及一九八九年開光的日本大佛像、博物館。


在七至九月雨季過後,河水減退,前往尼連禪河可搭乘鐵牛車(托拉車)。由日本在三年前捐建的蘇佳答橋,通往牧羊女村,今日只見一處土丘被稱為牧羊女蘇佳答家遺址。鐵牛車沿著尼連禪河岸走,左轉開到摩亨河岸邊的苦行村,佛世時,外道迦葉三兄弟與一千名徒眾,就是在此皈依佛陀。


正覺大塔是菩提場內一座巍峨建物,從十二世紀回教入侵被護教村民用土石掩蓋,直到十九世紀方為英國考古學家康林罕教授所發現。緬甸佛教徒曾大力協助恢復舊觀,佛曆二千五百年時,印度尼赫魯總理召開世界佛教會議,又將大塔修復擴建。塔內有一尊十世紀雕塑的「降魔正覺像」,原為青黑岩,目前鍍上金箔。塔的二樓供奉佛陀金身立像,鋪有地毯供人靜坐,每晚七時有南傳法師固定聚集唱頌巴利祈禱經文。塔的外圍有各種菩薩像、佛像,信徒可順時鐘繞塔念佛,一一巡禮。

大塔的背面為金剛座與菩提樹,二千年前世尊成道前就端坐在樹下冥思,左手等持,右手觸地,降伏內外魔障,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西元三世紀孔雀王朝阿育王曾立石為記,現今各國朝聖者多來此跪拜頂禮。這個裝飾有布幔、供奉著鮮花的石座,就稱金剛座。


阿育王在末學佛前曾經砍伐菩提樹,信佛之後,王妃不悅其虔誠禮拜佛聖地,派人將樹砍掉,阿育王極為悲痛,以香乳灌溉樹根,終使此樹重生。但數百年後,孟加拉王信奉外道,又毀寺焚樹,今日所見的菩提樹,應為十九世紀康林罕教授來考古時重植。而今樹幹粗壯,枝椏延伸寬廣,南傳僧眾們在其腰幹圍上黃布,表示對這助佛成就之樹的崇敬。

比哈爾省觀光局為鼓勵外國朝聖團前來,近三年連續辦理佛教慶典。一九九八年曾邀請巴特那珍藏的佛舍利子到菩提伽耶供人瞻仰,每年五月月圓日的衛沙卡節、佛誕日,也有慶祝活動,可惜時值盛夏,只有本地人參與。一九九六年西藏喇嘛梭巴仁波切為完成師父耶喜喇嘛遺志,發願要在菩提伽耶建造一五二公尺高的彌勒大佛,預計於二○○六年完工,周遍並有醫療、教育、文化、禪修中心等服務設施,預料將對聖地的繁榮、佛教的復興,有深遠助益。

地址:印度比哈爾省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
3#
发表于 2011-11-6 20:39:21 | 只看该作者
1:游记:沿着佛陀的足迹-菩提伽耶

飞机准时在GAYA机场降落,没有和机舱衔接的扶梯连接抵达大厅,我们是像国家元首出访一样从舷梯上走下来,因为脚下少了红毯,身边也没有欢迎的人群,所以我们也不必像国家元首那样故作姿态招手微笑。GAYA的机场不大,过关、领行李都在一间学校礼堂大小的平房里进行,但你随时能看到荷枪实弹的大兵,他们严肃而机警,当我的镜头对着他们的时候,他们仍然会很友善地配合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容。

放下行李走出酒店正是黄昏时分,酒店边的小店还开着。我们去拍街景,这时,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向我走来,问我可以给他拍张相片吗,我说当然可以,于是他就站在路边,也不在乎周围环境、背景如何,在镜头前展现出他快乐的笑容。然后他就着相机看他的照片,很礼貌地谢了我就走了,很大气、很潇洒,没有不好意思,也没有要求我以后把照片寄给他,也许,他就是享受那拍照的一瞬间,享受那个笑容,享受把自己的笑容留在别人哪怕是陌生游客的记忆里的那种快乐。在摩诃菩提寺我们也看见几个前来参观的孩子们,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拍照,就是这样的萍水相逢,留下彼此美丽的笑容和美好的祝愿之后再萍水般错过,我想,如果世界上多些这样纯净的笑容,这个世界才会纯净起来。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给我的印象真是一言难尽,你很难用一个恰当的词去概括。就像印度这个国家的人一样,从机场到酒店沿途都是贫困的乡村,大约一成人在乞讨、三成人在摆摊,而其他六成人闲站着看街景,这是余秋雨走印度时给印度人的分类,我觉得在菩提伽耶的确如此。

到酒店放下行李我们就去了摩诃菩提寺,到那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在暮霭中成百上千的人集结在这里,他们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在这个佛陀成道的地方进行着自己的修行,很多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诵经,也有很多人在一块床板上一遍一遍地五体投地,他们一次次地俯下身去又一次次地站立起来,让我想到小时候上体育课时的情景。木板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来了多久,做了多少次。还有一些洋人,他们多一动不动地在一边打坐。这里是一片海洋,红衣的藏传佛教、白衣的南传佛教以及圣地到处披裹着的黄色帷幔和供奉的鲜花的海洋。

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

第一天来到印度就遇到很多乞丐,后来才知道,在印度,任何景点都聚集着这样的乞丐,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有四肢健全的也有各种各样残疾的。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我们离开印度为止。在摩诃菩提寺外,我们看到畸形人匍匐在地上乞讨,在恒河岸边我们看到抱着吃奶的孩子的年轻母亲在要钱,在从蓝毗尼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一群孩子为一包饼干而大打出手,在泰姬陵我们看到人像狗一样没有尊严,在前往新德里的路上,我们看到四五岁的孩子被父母涂抹成小丑的样子向路人伸出脏脏的小手……

在菩提伽耶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前往尼连禅河边的牧羊女所在的村落-苏嘉塔村,由于是枯水季节,尼连禅河只剩下干涸的河床,岸边是一片片旱得直冒烟的田野,时有农人头顶稻草归来,路旁有一座座高高的草垛,就像中国北方农村一样的景象,唯一不同的是路边树干上或者是茅草屋的墙壁上贴满了牛粪和着稻草制作而成的牛粪饼,这是这里的主要燃料。每张牛粪饼上都有一个小手印,煞是整齐。田里原先种的稻米早已收割,有的地方已经种上了绿油油的菜。从我们一下车便有孩子们围上来,他们多是穿得很破旧,衣服脏兮兮的,打着赤脚,他们一直跟随着我们,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要求一点小钱,孩子们说得很直接,要的也不多,只是十卢比,但我们知道谁都不能给这点小钱,一旦谁给了,自己不但脱不了身,还会招来更多的乞儿和更大的麻烦,这是谁都不愿的事情。我们只好加快脚步,任由他们尾随着,在身边不停地絮絮叨叨“十卢比”、“十卢比”……有些大点儿的孩子则婉转得多,他们会问我们从哪里来,会不停地和我们套近乎,告诉我们地里种的是什么庄稼,眼前的寺庙叫什么寺,上下坡时,他们还会提醒我们要小心,但到最后,话题还是会落实到十卢比上……我最不喜欢看到孩子们要钱,但我最难受的是看到老人家伸手,我实在不忍心,只有加快脚步飞也似的逃离这个地方。


2:菩提伽耶碑


目录

有关记载
菩提伽耶
  在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Bodh-Gaya,传为释迦摩尼“成道”地)发现的五方汉文碑刻,都是北宋前期往游印度的中国佛教僧人所立。其中最早者或以为立于公元第十世纪八十年代,最迟者立于1033年(宋明道二年)。它们都是在10世纪后半叶至11世纪初由中国朝圣者所刻。一是弥勒佛造像记,二是颂辞,三是修建佛塔记,再有两篇发愿文。

有关记载
  金属所制之雕刻、器物及石雕、石碑、瓦砖等,其上所刻之铭文或文章称为金石文。印度阿育王时代之石柱、磨崖法敕、山琦(梵 Sāñchī)等浮雕皆有刻铭。菩提伽耶之石碑亦甚著名。西藏遍境之石面上多刻有观音六字咒。我国自北魏以来即有石佛之刻铭、石碑、石经、瓦砖等。日本自古有法隆寺金堂药师如来像之光背铭、奈良药师寺之佛足石歌碑。此外,尚有梵钟、佛具、拟宝珠等之刻铭,与石碑(板碑)、印章、瓦当、瓦经等,皆可补足史书所缺之资料。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Bodh Gaya) ,又称菩提道场(梵Bodhi-maṇḍala )、摩诃菩提(梵Mahā -bodhi ),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处。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Bodhgayā),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梵Nairañjanā ,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梵Uruvelā )聚落。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2#
发表于 2011-11-6 20:34:49 | 只看该作者
菩提伽耶 --释迦牟尼佛得道圣地


菩提伽耶(Bodh Gaya) ,又称菩提道场(梵Bodhi-maṇḍala )、摩诃菩提(梵Mahā -bodhi ),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处。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Bodhgayā),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梵Nairañjanā ,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梵Uruvelā )聚落。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菩提伽耶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处。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约10公里处。主要的建筑物有高约50米的大菩提寺,形如金字塔,底层为边长各15米的四方形,上部逐渐收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

寺塔第一层四角有四个与主塔形制相仿,但规模较小的金字形塔及圆顶。寺东大门前有一石牌坊,大门两旁则为佛龛,龛内及寺内大殿供有贴金佛像。寺的其余三面有60余根高 2米的石制围栏柱,分别建于公元前5世纪与公元前2世纪。现在的石围栏大多为复制品,真品已移至各博物馆陈列。

据说,大菩提寺原系阿育王创建,但后代屡加重建或扩建。寺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树下有一金刚座。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这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遗址和释迦牟尼留影窟遗址。近代曾在此发现五方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现存加尔各答博物馆。

                                             
菩提伽耶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其它三处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园(Lumbini)、第一次跟五比丘宣讲佛法的鹿野苑(Sarnath) 以及涅盘之地的拘尸那罗(Kushinagar)。

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经典记载,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故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
                             

石栏

围绕于大塔之处,据传为阿育王所造,阿育王为佛陀入灭后二百年左右君临摩揭陀国之王,初时崇信外道,不信佛法,故恶意砍伐佛陀成道处之菩提树;然枝干虽被砍伐殆尽,未久仍新芽繁茂,阿育王乃悔悟而令匠人筑十余尺高之石栏,环绕严护之。或谓从石柱之刻文推之,此石栏应造于阿育王之后。又七世纪初,羯罗拏苏伐剌那国(梵Karṇa -suvarṇa )之设赏迦王(梵Shaśāṅka )毁嫉佛法,破坏大塔,砍伐菩提树,焚烧其根,数月之后,阿育王之后裔摩揭陀国之补剌拏伐摩王(梵Pūrṇa -varman )兴复之,为防后人再度滥伐,乃筑二丈四尺之石垣以保护之。

此外,菩提伽耶另有许愿场、佛陀经行处、观树之处、成道后沐浴处(尼连禅河)等圣迹。(中阿含卷五十六罗摩经、阿育王传卷二、大唐西域记卷八、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法苑珠林卷二十九、唐书列传第一四六上。


菩提伽耶历史:


释迦牟尼当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冥想了三天三夜后,突然得以觉悟,找到了解脱之道。然后在附近继续思考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就开始传道了。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因而佛教圣地也是多得很,最为神圣的该是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位于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释迦牟尼当年云遊到此,在附近的森林裡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随后攀树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便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他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成为佛陀。因而菩提伽耶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昔日,释迦牟尼打坐静思的只是方寸之地,而如今已发展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最主要的建筑物是高约50米的摩诃菩提寺,形如金字塔,底层为边长各15米的四方形,上部逐渐收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寺塔第一层四角有四个与主塔形制相仿,但规模较小的金字形塔及圆顶。寺东大门前有一石牌坊,大门两旁则为佛龛,龛内及寺内大殿供有贴金佛像。寺的其余三面有60余根高2米的石制围栏柱,分别建于公元前5世纪与公元前2世纪。现在的石围栏大多为复制品,真品已移至各博物馆陈列。据说,摩诃菩提寺原係阿育王创建,但后代屡加重建或扩建。寺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树下有一金刚座。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这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唐代时,中国高僧玄照、道希、智光、悟空等十余人先后至此礼拜金刚座,其中,玄照曾驻锡四年,研学俱舍、律仪等,智光亦留止两年,研学俱舍、因明等。至五代及两宋之际,志义、归宝、蕴述等亦陆续至此,金刚座位于菩提树下,一石刻高座,长二点三公尺,宽一点二公尺,高零点九公尺,其上安置佛陀之石像。于附近建碑、塔等。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糜遗址和释迦牟尼留影窟遗址。近代曾在此发现五方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现存加尔各答博物馆。 此座巍巍壮观的寺庙最早应为公元前三世纪大兴佛法的阿育王所建。公元前一世纪的著名巴尔户特佛塔(Bharphut stupa)的石头栏柱上,就刻有此寺庙浮雕的外形,从浮雕的图案可以看出有金刚宝座及菩提树被栏楯柱所围绕。

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寺庙建于公元二世纪,现在的佛塔则可能是五或七世纪时摩揭陀国王所建的原型。十二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菩提伽耶也难逃其破坏毁尽,直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又在此遗址上,出资重建,不多久这座寺庙又遭严重的洪水,随洪水而来的大量泥沙又将它埋在沙土中长达数百年。19世纪70年代,缅甸佛教徒与当时孟加拉国政府的协助下,终将摩诃菩提寺庙修复,寺庙的外貌在十九世纪时为英国考古调查队再次整修。从此这座雄伟大塔,得以重见天日。

目前摩诃菩提寺庙总高约五十二公尺,入口是在佛塔的东边,佛塔前有古老牌坊石柱,大约五世纪前后所建,石柱上有莲花纹和象征吉祥的动物卡里(Karli)和一些传说中的灵兽。佛塔入口有一块大木板,供信徒行大礼拜用。

佛塔四周有四个小石塔。西面入口壁面的两个小佛龛供着观音菩萨像。大殿整个由石头雕造,朝拜者一进佛殿,即可看到高台上的大佛呈降魔手印,原本是以青黑岩雕刻,它已经由西藏人貼了金,被披上一件橙黄色的大袍。

这个金字形的佛塔,是延续二世纪的佛塔造型而来。特征便是在佛塔顶部有层层循上渐小的伞盖。佛塔入口正面雕刻装饰着古代佛塔前门坊的造型。门坊柱上有雕刻狮子作狮吼状,代表着佛陀法音宣流,威震十方。平面坊中有圆形龛供奉着佛像。这圆形龛呈直线形的排列从底朝上而渐小,使佛塔在整体视觉效果颇具均衡的美感。佛塔四面的浮雕,是由马蹄形类似的拱门式样所组成。这图案是用来代表早期佛教的僧院。它是取材于早期佛教建筑的入门或石窟洞口的结构形状。

壁龛下有俯莲式的莲瓣装饰,最下边的基台有呈对称的孔雀浮雕。孔雀代表着高贵与清净。每小壁龛间有小石柱分割其间。佛殿入口两侧塑有二尊非常优美的佛像,左侧一尊呈无畏印的佛像,佛像衣着薄如轻纱是特色之一,表现笈多王朝时期的艺术风格。

大塔三面围绕的石栏楯,最早由阿育王所建,但后为孔雀王朝之后的巽伽王朝所重新建造。石栏楯的构造,其根结构有间柱、横栏柱和圆形板,是早期印度艺术史上的重要指标。这整个栏楯以西南面保存得最好,东北面则损坏很多。高度约八英尺高。栏楯柱上刻有各种不同的纹饰和传说中的灵兽,十足展现了浓厚的希腊风格纵梁柱部分雕刻着佛一生的事迹,当时并没有佛像的制作,就以象征的手法,以象表示诞生,法轮代表说法,佛塔表示涅盘。大部分古代原柱已被搬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馆陈列,目前仅保存四个古老原柱。其余的石栏楯是近代仿造的。

摩诃菩提寺外不远处,有20世纪初以来中国、日本、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国、越南等国修建的二十多座佛庙。徜徉在这些佛庙群中,你会发现,佛教虽然源于印度,但传播于各国期间融合了各国的特色,不仅寺庙建筑風格不同,就是佛像也不尽相同,印度的佛像显得鼻子稍大,面部显长,有威严之气;中国、日本的佛像则是鼻子显小,脸盘圆润,温和了许多;泰国则是四面佛。中国的佛庙是典型的汉式建筑,叫「中华大觉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弥漫着十足的“中国味”,中国人见了倍感亲切。

菩提伽耶东边就是尼连禅河,但今日的尼连禅河大部分已经干涸,只有少许地方能看到浅滩流水。但从三四十米宽的河床可以推知,昔日的尼连禅河可是碧波荡漾,气势不凡。穿过尼连禅河的河床继续前行,过一个小村就来到了释迦牟尼当年接受牧羊女乳糜的地方,现设立了一个泥庙,有牧羊女的塑像。如果不是这个牧羊女的供養,佛陀有可能无力走到菩提树下,佛教也就不会流传至今,牧羊女的确是功不可没。离小泥庙几公里以外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山洞,佛陀曾在那里打坐,洞内现在也是香烟缭绕,成为佛家圣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11:00 , Processed in 0.10136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