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2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埃洛拉石窟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8 20:0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重镇奥兰加巴德(Aurangabad)西北约25至30公里处,境内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时期,也就是早期遮娄其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时期的宗教建筑,埃洛拉以雕刻著称,形式上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其中第16窟凯拉萨神庙,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称建筑艺术史上的绝色,令人叹为观止。


目录
组成部分
结构特点
佛教石窟
印度教石窟
耆那教石窟
石窟庙宇
遗产保护
文化影响




组成部分
    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石窟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它由十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雕刻在离奥诺基巴德三十公里的玄武岩山壁上,它们既显示出了精美的寺庙外观又表现出精巧的寺庙内部结构,不愧为最好的寺庙石雕杰作。 这些寺庙建筑代表了从公元三百五十年至公元七百年之间三百五十年的宗教信仰发展历史,最显著的是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埃洛拉石窟南部的十二个石窟表现出的是佛教文化,中间的十七个石窟反映出的是印度教文化,剩余的北部五个石窟反映的则是伊斯兰教文化。其中南部的佛教石窟雕刻艺术阐述的是高尚的、文明的、尊贵的佛教文化内涵;第六号和第十号石窟塑像共同反映的是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印度工匠保护神维希克诺丹的故事,它所描绘的是载歌载舞的侏儒欢庆的盛大嬉戏场面。十六号的克拉斯石窟可称得上是一个建筑奇迹:它的整个结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不但它的整体是雕刻在一个巨型独石上,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惊诧的事实即与其它寺庙结构截然不同的是:雕刻师和建筑师们均以屋顶为基准从上往下开始雕刻和建造的。


结构特点

    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石窟群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共34座石窟,坐东面西,白南至北绵亘1500米,逶迤散落在萨雅迪利山的斜坡之上,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在全部34座石窟中,最南端的第1窟到第12窟为佛教窟,里面有寺院、佛像、讲经堂等,主要的雕像是释迦牟尼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10窟,外观近似僧院窟,两壁雕出的石柱高约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合土作施礼状那持花信女的雕像。窟内的舍利塔高约8米,直径约4米,四周遍雕面相庄重、脚踏莲花的佛像。正面约5米高的佛龛内有3米多高的佛陀坐像,两旁为恃莲花菩萨和密迹金刚菩萨侍平。埃洛拉的印度教吉罗婆神庙建筑群被认为昌独立式岩刻建筑的一个杰作,一根56英尺高的独立式石柱巍然耸立在中央,其右侧是一尊大象的无头雕像。   

居中的第13窟至第29窟为印度教窟,其中主要的开凿于公元7世纪至9世纪。印度教中有许许多多的神,这里的神像也就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要数大神湿婆和毗湿奴的神像。第16号窟可以说是整个埃洛拉石窟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人称"羔拉什庙",这座雄伟奇妙的建筑始违于8世纪,它不是凿成的洞窟,而是把一座山凿成了一座庙宇,没有加其他任何建筑材料,前后耗时一百多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居埃洛拉群窟之首。盖拉什庙分为三部分,大门、难提殿和主殿,其间又有天桥连接。大门人口两侧有巨大石像雄视四方,入门之后,便是难提殿。难提殿并不大,有8平方米大小,共分两层,殿前是雄健的神牛石雕难提,这是湿婆神的胯下坐骑,两侧有方形旗杆迎风而立。难提殿之后便是主殿,  埃洛拉石窟主殿长50米、宽33米、高30米,气势恢弘,壮丽不凡。盖垃什庙不但以雄伟著称,而且整体匀称的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些呼之欲出的浮雕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千多年以前的杰作。   

位于北端的第30窟至34窟为耆那教窟,开凿于公元8世纪至10世纪。耆那教石窟内多为裸体立像,两腿两臂缠阿着擎藤植物,长发披肩,象征耆那教苦行不渝、返朴归直之意。三种宗教在这里异彩同放,埃恪拉石简一是香火不断的圣地,尽管它的历史没有阿旃陀石窟那么悠久,但其壁画和雕刻同样价值奇高,是印度古代艺术的又一字库。

佛教石窟

  埃洛拉的佛教石窟共12座,编号第1至12窟。形式上创作沿袭阿旃陀的支提窟和毗诃罗窟,属于修行僧人的房舍一般。第10窟是支提窟(也就是佛殿),其余均系毗诃罗窟(僧舍)。但毗诃罗窟有时也混合了佛殿的味道,如第11窟就有明显佛殿的创作。一般而言,佛教石窟较印度教石窟朴实,但由于当时佛教已渐式微,不少佛教石窟已偏离了笈多时代的审美观,逐渐走向巴洛克式复杂华丽的迹象。第5窟是最大的毗诃罗窟。第10窟是维什瓦卡尔马窟(Visvakarma)。第11窟称兜德勒,有3层。第12窟称丁德勒。

印度教石窟

    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的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编号为第13至29窟。第14窟称罗婆那伽凯。第15窟称德斯阿瓦特拉窟。第16窟凯拉萨神庙,石窟高达33米,长50米,建于公元8世纪晚期,是埃洛拉石窟中最重要的一处,代表印度岩凿神庙的颠峰之作,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处丰碑。凯拉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座神山,传说是湿婆隐居的地方。凯拉萨神庙相传是古印度拉什特拉库塔国王克利希那一世(RashtrakutakingKrishnaI)为纪念战争胜利,命令须弥山敕建了这座祀奉湿婆的神庙,以七千多名劳力,前后共费时150年,整个工程以镂空整块山岩凿成,修造过程中移走240万吨岩石。神庙的装饰雕刻鬼斧神工、壮丽豪华,代表作有《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阇陀优奋战罗婆那》、《舞蹈的湿婆》等。第21窟称罗迈希瓦尔窟。第29窟称杜马尔莱那或悉达伽那赫尼。

耆那教石窟

    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的耆那教石窟共有5座,编号第30至34窟,建于9世纪至13世纪。形式上仿印度教石窟,但规模不如其宏伟壮丽。第30窟称秋达凯拉萨,是仿制第16窟凯拉萨神庙的作品,从天然岩石中凿出佛像作品,但规模小,雕刻缺乏前期的活力。第32窟称因陀罗瑟帕,建筑雕刻最为精美华丽,在双层列柱大殿的壁龛中,雕刻有一尊高达17米的尼犍子石雕像,尼犍子即是耆那教创教始祖筏驮摩那大雄(Mahavira)的石雕,坐于莲花台,莲花台下有金刚座,为印度耆那教第22代祖阿利湿塔米内的作品。另外两位大教长——巴湿   


埃洛拉石窟   

伐那陀和戈摩达希瓦尔的雕像是裸体像,腿臂上缠绕着藤蔓,长发披肩,象征著耆那教苦行不渝的精神。

石窟庙宇
  佛教徒、印度教徒和耆那教徒都聚集到印度中部的埃洛拉。所有这些宗教信埃洛拉石窟(17张)徒都是非常注重独自安静地祈祷。也许这就是他们在公元600年—公元900年间来到埃洛拉的原因。佛教徒约在公元600年首先到达埃洛拉。他们不辞辛劳,循着陡峭的岩壁开凿出供居住的洞穴,以及从祈祷的寺院和宏伟的庙宇。大约公元765年,印度教徒来到埃洛拉。他们在那里开凿了最这宏伟壮观的凯拉萨纳庙。实际上它是一组互相连接的庙宇,竖立在一个巨大的凹坑内。从峭壁的顶部挖走岩石,留下中央一大块,这里被精心地雕成庙宇,包括屋顶和装饰物。埃洛拉的5座耆那庙宇雕凿于约公元850年。因陀罗.萨波庙最负盛名,它也是从坚硬的岩石中凿成的。埃洛拉的石窟庙宇直到1794年才为印度之外的人们所知蛲,当时一位英国旅游者发现了它们。但是又过30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些石窟庙宇正在受到摧毁,于是便发起了一场保护运动。也正因为如此,如今人们还能参观这些石窟庙宇。


遗产保护
    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石窟群(ElloraCaves),位于印度马拉哈斯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30公里。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洛拉石窟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说修建这座石窟从开始准备到建筑完成其间共花费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传说中这座山脉是神灵的居所,在这世界上最大的巨石中,不但雕刻有门庭,休息室、集会大厅、书房而且还有祭祀神灵的寺庙。在人们面对埃洛拉石窟惊讶不已的时候,不得不被其是世界上最具有建筑技巧和最复杂的古代艺术遗产之一而折服。

文化影响
    埃洛拉石窟南部的德诺尔石窟集中反映的是上帝的故事,其建筑风格类似于埃勒芬特寺庙石雕。北部的石窟离克拉斯寺庙仅一英里之遥,其中的三十二号石窟雕刻有一个完整的、精巧的祭祀神灵的圣堂,在圣堂的顶部点缀有美丽的石刻花朵图案并雕刻着一幅亚克斯驯服雄师,骑在雄师背上在芒果树下嬉戏的图案,而与此轻松的场景相反的是在三十二号和三十四号石窟主要展现的是严肃的、庄重的帕若斯那特的塑像,其余的北部石窟则表现的是特若特哈巴诺斯嬉戏的场面。总之,这些石雕寺庙永远值得人们留念因为他们对有印度文化遗产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38:38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埃洛拉石窟群

21.jpg (194.28 KB, 下载次数: 77)

21.jpg

22.jpg (205.81 KB, 下载次数: 77)

22.jpg

23.jpg (166.33 KB, 下载次数: 69)

23.jpg

24.jpg (197.49 KB, 下载次数: 70)

24.jpg

25.jpg (190.3 KB, 下载次数: 70)

25.jpg

26.jpg (183.91 KB, 下载次数: 66)

26.jpg

27.jpg (182.05 KB, 下载次数: 65)

27.jpg

28.jpg (133.88 KB, 下载次数: 66)

28.jpg

29.jpg (175.72 KB, 下载次数: 77)

29.jpg

30.jpg (154.48 KB, 下载次数: 71)

30.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36:50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埃洛拉石窟群

31.jpg (170.79 KB, 下载次数: 69)

31.jpg

32.jpg (164.37 KB, 下载次数: 70)

32.jpg

33.jpg (164.29 KB, 下载次数: 72)

33.jpg

34.jpg (175.02 KB, 下载次数: 63)

34.jpg

35.jpg (195.07 KB, 下载次数: 76)

35.jpg

36.jpg (184.7 KB, 下载次数: 73)

36.jpg

37.jpg (178.8 KB, 下载次数: 74)

37.jpg

38.jpg (172.86 KB, 下载次数: 69)

38.jpg

39.jpg (197.86 KB, 下载次数: 70)

39.jpg

41.jpg (137.62 KB, 下载次数: 72)

41.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26:54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埃洛拉石窟群

11.jpg (63.26 KB, 下载次数: 65)

11.jpg

12.jpg (83.09 KB, 下载次数: 77)

12.jpg

13.jpg (77.33 KB, 下载次数: 71)

13.jpg

14.jpg (58.95 KB, 下载次数: 73)

14.jpg

15.jpg (92.33 KB, 下载次数: 64)

15.jpg

16.jpg (60.9 KB, 下载次数: 72)

16.jpg

17.jpg (90.92 KB, 下载次数: 75)

17.jpg

18.jpg (164.65 KB, 下载次数: 69)

18.jpg

19.jpg (191.35 KB, 下载次数: 65)

19.jpg

20.jpg (171.19 KB, 下载次数: 71)

20.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21:44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埃洛拉石窟群

1.jpg (80.83 KB, 下载次数: 72)

1.jpg

2.jpg (77.45 KB, 下载次数: 63)

2.jpg

3.jpg (107.26 KB, 下载次数: 66)

3.jpg

4.jpg (94.24 KB, 下载次数: 73)

4.jpg

5.jpg (87.14 KB, 下载次数: 80)

5.jpg

6.jpg (79.53 KB, 下载次数: 76)

6.jpg

7.jpg (97.94 KB, 下载次数: 73)

7.jpg

8.jpg (83.59 KB, 下载次数: 67)

8.jpg

9.jpg (78.79 KB, 下载次数: 68)

9.jpg

0.jpg (88.06 KB, 下载次数: 80)

0.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16:59 | 只看该作者
给你的一个真实的印度----世界文化遗产埃洛拉石窟群


埃洛拉石窟群(Ellora Caves),位于印度马拉哈斯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30公里。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洛拉石窟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埃洛拉石窟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共34座石窟,坐东面西,白南至北绵亘1500米,逶迤散落在萨雅迪利山的斜坡之上,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

   埃洛拉石窟从3世纪时站开凿,至14世纪完成。印度教。佛教和吉那教都在此活动,先后共开凿了34座石窟寺庙。其中16座印度教寺庙、13座佛教寺庙、5座耆那教寺庙。第十窟名木匠草舍,为大乘佛教窟,两壁石柱高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合十礼佛的持花信女雕像。

   窟内石舍利塔高8米,直径4米,周围通布庄严妙相,足踏莲花佛像。5米高的佛龛供奉了高约3米的坐佛像,两旁侍立的是赤莲花菩萨和密迹金刚菩萨,众像体态匀称,慈眉善目,表情自然,栩栩如生。第十二窟名蒂哈尔寺,高3层,窟内石柱和柱脚都雕有花卉人物图案,顶层有2尊巨大佛像,别具一格。第十五窟又名十变窟,分2层,顶层两侧墙上雕有湿婆和魔鬼伊兰牙卡卡普之死的浮雕,令人惊叹。第十六窟盖拉斯神庙为拉斯特拉古德王�国王克里希纳于8世纪开凿,历时100多年完成,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举世无双。

    窟内供奉大自在天湿婆神与喜马拉雅山十首魔王罗婆那斗法的故事石雕,引人入胜,门,窗,柱上也雕刻了精湛的艺术杰作。耆那教石窟建于9~13世纪,其中以第三十二窟最著名。三十二窟双层寺内车因陀罗·斯帕和扎格纳特·斯帕站立,二腿二臂被植物长藤缠绕,长发披肩,表现了耆那教徒矢志苦行的坚强意志。

在同一处石窟出现三种不同的宗教历史渊源:

    佛教徒、印度教徒和耆那教徒都聚集到印度中部的埃洛拉。所有这些宗教信徒都是非常注重独自安静地祈祷。也许这就是他们在公元600年—公元900年间来到埃洛拉的原因。佛教徒约在公元600年首先到达埃洛拉。他们不辞辛劳,循着陡峭的岩壁开凿出供居住的洞穴,以及从祈祷的寺院和宏伟的庙宇。

  大约公元765年,印度教徒来到埃洛拉。他们在那里开凿了最这宏伟壮观的凯拉萨纳庙。实际上它是一组互相连接的庙宇,竖立在一个巨大的凹坑内。从峭壁的顶部挖走岩石,留下中央一大块,这里被精心地雕成庙宇,包括屋顶和装饰物。

  埃洛拉的5座耆那庙宇雕凿于约公元850年。因陀罗.萨波庙最负盛名,它也是从坚硬的岩石中凿成的。埃洛拉的石窟庙宇直到1794年才为印度之外的人们所知蛲,当时一位英国旅游者发现了它们。但是又过30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些石窟庙宇正在受到摧毁,于是便发起了一场保护运动。也正因为如此,如今人们还能参观这些石窟庙宇。 三种宗教在这里异彩同放,埃恪拉石简一是香火不断的圣地,尽管它的历史没有阿旃陀石窟那么悠久,但其壁画和雕刻同样价值奇高,是印度古代艺术的又一宝库。

埃洛拉·Ellora


到访埃洛拉,一般会先落脚奥兰加巴德。

    奥兰加巴德位于印度德干高原的马哈拉斯特拉邦中部,是一个具有乡村朴素气氛的印南小镇。因附近的埃洛拉和阿旃陀石窟而成为旅游者的中转站。


    公车西出奥兰加巴德,沿路是连绵的玉米田地,吹过德干高原的风,让干燥的空气挟上一丝爽意。渐渐地,可以看到山坡,上面一些城壁或相连在一起。车行约一小时,在最著名的第十六窟·凯拉萨神庙前,把到访埃洛拉的客人放下。


    埃洛拉石窟群沿山崖而建,呈南北方向伸延。它是印度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院群,分别有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种不同风格的寺院共34座。售票处与停车场设置在位于中间的第十六窟前方。


    埃洛拉石窟群开凿于印度佛教开始衰落的七世纪前后。1~12窟是佛教石窟,建造于7,8世纪。13~29窟是印度教石窟,供奉以湿婆为首的诸多印度教神,于9世纪前后建造。30~34窟则是耆那教的石窟,建于埃洛拉石窟群的末期。

    第十六窟的凯拉萨神庙,于8世纪开凿,历时100多年完成。想想,这一百多年的岁月里,每天晨昏的日出到日落,德干高原上满是哼锵的锤子和凿子的声音。人类的生命只有短短的数十年间,耗费几代人的心血,换取这规模宏大,建造精美的建筑群体,人类的意志与力量是多么的坚韧与伟大!

    就凭这,埃洛拉值得你去探访。

自助POINT:
交通:在奥兰加巴德中转。从孟买有铁路直达奥兰加巴德,约8小时。长途巴士可从孟买和普那出发,分别需10和5小时到达奥兰加巴德。奥兰加巴德的中央汽车站每天有班车往埃洛拉,约一小时。火车站距离中央汽车站2.5公里,有市内巴士和嘟嘟车来往。


住宿:建议宿在奥兰加巴德。火车站和中央汽车站两旁都分布着旅馆。就近住下方便出行。青年旅舍价格便宜安全,感觉宽敞。只是容易客满,离城区的热闹地也稍远。个人建议住汽车站对面,白天出行,晚上逛街找吃都方便。推荐Hotel Kartiki,大型较安全。汽车站对面南走约5分钟。小旅馆要注意财物安全。


餐馆:奥市中央汽车站对面的Paradise,鸡肉炒饭好味道份量足。沿着旅馆旁边的街道往城区里走,会发现好些装修漂亮且好吃的店。面包店里的点心品种多,口味也相当不错。



埃洛拉石窟概述

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重镇奥兰加巴德(Aurangabad)西北约25至30公里处,境内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时期,也就是早期遮卢迦王朝、拉什特拉库塔王朝时期的宗教建筑。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

埃洛拉以雕刻着称,形式上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洛拉石窟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全部34座石窟中,最南端的第1窟到第12窟为佛教窟,里面有寺院、佛像、讲经堂等,主要的雕像是释迦牟尼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10窟,外观近似僧院窟,两壁雕出的石柱高约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合土作施礼状那持花信女的雕像。窟内的舍利塔高约8米,直径约4米,四周遍雕面相庄重、脚踏莲花的佛像。正面约5米高的佛龛内有3米多高的佛陀坐像,两旁为恃莲花菩萨和密迹金刚菩萨侍平。

埃洛拉的印度教吉罗婆神庙建筑群被认为昌独立式岩刻建筑的一个杰作,一根56英尺高的独立式石柱巍然耸立在中央,其右侧是一尊大象的无头雕像。

居中的第13窟至第29窟为印度教窟,其中主要的开凿于公元7世纪至9世纪。印度教中有许许多多的神,这里的神像也就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要数大神湿婆和毗湿奴的神像。第16号窟可以说是整个埃洛拉石窟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人称"羔拉什庙",这座雄伟奇妙的建筑始违于8世纪,它不是凿成的洞窟,而是把一座山凿成了一座庙宇,没有加其他任何建筑材料,前后耗时一百多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居埃洛拉群窟之首。盖拉什庙分为三部分,大门、难提殿和主殿,其间又有天桥连接。大门人口两侧有巨大石像雄视四方,入门之后,便是难提殿。难提殿并不大,有8平方米大小,共分两层,殿前是雄健的神牛石雕难提,这是湿婆神的胯下坐骑,两侧有方形旗杆迎风而立。难提殿之后便是主殿,主殿长50米、宽33米、高30米,气势恢弘,壮丽不凡。盖垃什庙不但以雄伟著称,而且整体匀称的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些呼之欲出的浮雕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千多年以前的杰作。

位于北端的第30窟至34窟为耆那教窟,开凿于公元8世纪至10世纪。 耆那教石窟内多为裸体立像,两腿两臂缠阿着擎藤植物,长发披肩,象征耆那教苦行不渝、返朴归直之意。

三种宗教在这里异彩同放,埃恪拉石简一是香火不断的圣地,尽管它的历史没有阿旃陀石窟那么悠久,但其壁画和雕刻同样价值奇高,是印度古代艺术的又一字库。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10-8 20:3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0:11:19 | 只看该作者
埃洛拉石窟群


埃洛拉石窟群位于印度马拉哈斯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

目录
埃洛拉石窟群-基本介绍埃洛拉石窟群
地址
舍利
埃洛拉石窟群-内部结构印度教
其它
埃洛拉石窟群-历史渊源
埃洛拉石窟群-佛教石窟第5窟
第10窟
第11窟
第12窟
埃洛拉石窟群-印度教石窟第14窟
第15窟
第21窟
第29窟
埃洛拉石窟群-意义影响埃洛拉石窟群-基本介绍 埃洛拉石窟群


埃洛拉石窟群-基本介绍

埃洛拉石窟群
  (Ellora Caves),位于印度马拉哈斯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30公里。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洛拉石窟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埃洛拉石窟群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共34座石窟,坐东面西,白南至北绵亘1500米,逶迤散落在萨雅迪利山的斜坡之上,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
地址
  埃洛拉石窟(ElloraCaves)位于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29公里处,从奥兰加巴德搭车抵     

埃洛拉石窟群此约1小时。此地有印度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院群,沿着山崖建造,共有34座,有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3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   


埃洛拉石窟从3世纪时站开凿,至14世纪完成。印度教。佛教和吉那教都在此活动,先后共开凿了34座石窟寺庙。其中16座印度教寺庙、13座佛教寺庙、5座耆那教寺庙。第十窟名木匠草舍,为大乘佛教窟,两壁石柱高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合十礼佛的持花信女雕像。
舍利
    埃洛拉石窟群窟内石舍利塔高8米,直径4米,周围通布庄严妙相,足踏莲花佛像。5米高的佛龛供奉了高约3米的坐佛像,两旁侍立的是赤莲花菩萨和密迹金刚菩萨,众像体态匀称,慈眉善目,表情自然,栩栩如生。第十二窟名蒂哈尔寺,高3层,窟内石柱和柱脚都雕有花卉人物图案,顶层有2尊巨大佛像,别具一格。第十五窟又名十变窟,分2层,顶层两侧墙上雕有湿婆和魔鬼伊兰牙卡卡普之死的浮雕,令人惊叹。第十六窟盖拉斯神庙为拉斯特拉古德王?国王克里希纳于8世纪开凿,历时100多年完成,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举世无双。   

窟内供奉大自在天湿婆神与喜马拉雅山十首魔王罗婆那斗法的故事石雕,引人入胜,门,窗,柱上也雕刻了精湛的艺术杰作。耆那教石窟建于9~13世纪,其中以第三十二窟最著名。三十二窟双层寺内车因陀罗·斯帕和扎格纳特·斯帕站立,二腿二臂被植物长藤缠绕,长发披肩,表现了耆那教徒矢志苦行的坚强意志。


埃洛拉石窟群-内部结构

  在全部34座石窟中,最南端的第1窟到第12窟为佛教窟,里面有寺院、佛像、讲经堂等,主要的雕像是释迦牟尼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10窟,外观近似僧院窟,两壁雕出的石柱高约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合土作施礼状那持花信女的雕像。窟内的舍利塔高约8米,直径约4米,四周遍雕面相庄重、脚踏莲花的佛像。正面约5米高的佛龛内有3米多高的佛陀坐像,两旁为恃莲花菩萨和密迹金刚菩萨侍平。

印度教
    埃洛拉石窟群埃洛拉的印度教吉罗婆神庙建筑群被认为昌独立式岩刻建筑的一个杰作,一根56英尺高的独立式石柱巍然耸立在中央,其右侧是一尊大象的无头雕像。   居中的第13窟至第29窟为印度教窟,其中主要的开凿于公元7世纪至9世纪。印度教中有许许多多的神,这里的神像也就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要数大神湿婆和毗湿奴的神像。第16号窟可以说是整个埃洛拉石窟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人称"羔拉什庙",这座雄伟奇妙的建筑始违于8世纪,它不是凿成的洞窟,而是把一座山凿成了一座庙宇,没有加其他任何建筑材料,前后耗时一百多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居埃洛拉群窟之首。盖拉什庙分为三部分,大门、难提殿和主殿,其间又有天桥连接。大门人口两侧有巨大石像雄视四方,入门之后,便是难提殿。难提殿并不大,有8平方米大小,共分两层,殿前是雄健的神牛石雕难提,这是湿婆神的胯下坐骑,两侧有方形旗杆迎风而立。难提殿之后便是主殿,主殿长50米、宽33米、高30米,气势恢弘,壮丽不凡。盖垃什庙不但以雄伟著称,而且整体匀称的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些呼之欲出的浮雕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千多年以前的杰作。

其它
  位于北端的第30窟至34窟为耆那教窟,开凿于公元8世纪至10世纪。 耆那教石窟内多为裸体立像,两腿两臂缠阿着擎藤植物,长发披肩,象征耆那教苦行不渝、返朴归直之意。   三种宗教在这里异彩同放,埃恪拉石简一是香火不断的圣地,尽管它的历史没有阿旃陀石窟那么悠久,但其壁画和雕刻同样价值奇高,是印度古代艺术的又一字库。

埃洛拉石窟群-历史渊源
    埃洛拉石窟群佛教徒、印度教徒和耆那教徒都聚集到印度中部的埃洛拉。所有这些宗教信徒都是非常注重独自安静地祈祷。也许这就是他们在公元600年—公元900年间来到埃洛拉的原因。佛教徒约在公元600年首先到达埃洛拉。他们不辞辛劳,循着陡峭的岩壁开凿出供居住的洞穴,以及从祈祷的寺院和宏伟的庙宇。   

大约公元765年,印度教徒来到埃洛拉。他们在那里开凿了最这宏伟壮观的凯拉萨纳庙。实际上它是一组互相连接的庙宇,竖立在一个巨大的凹坑内。从峭壁的顶部挖走岩石,留下中央一大块,这里被精心地雕成庙宇,包括屋顶和装饰物。   

埃洛拉的5座耆那庙宇雕凿于约公元850年。因陀罗.萨波庙最负盛名,它也是从坚硬的岩石中凿成的。埃洛拉的石窟庙宇直到1794年才为印度之外的人们所知蛲,当时一位英国旅游者发现了它们。但是又过30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些石窟庙宇正在受到摧毁,于是便发起了一场保护运动。也正因为如此,如今人们还能参观这些石窟庙宇。

埃洛拉石窟群-佛教石窟

    佛教石窟埃洛拉的佛教石窟共12座(第1~12窟),约7~8世纪开凿,形制基本沿袭阿旃陀的支提窟(佛殿)和毗诃罗窟(僧舍),除第10窟是支提窟外,其余均系毗诃罗窟,但毗诃罗窟已趋于佛殿与僧舍混合为一,第11、12窟明显兼有佛殿性质。在建筑与雕刻风格上虽不像印度教石窟那样繁缛奢华,但不少石窟已偏离了笈多时代的古典主义审美理想,显示出追求印度巴洛克式的复杂设计和华丽装饰的迹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许多雕刻已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除通常采用一佛二胁侍的三尊形式雕像之外,还开始出现了众多的菩萨、女神(密教女神多罗、佛教学术女神摩诃缪丽等)和曼荼罗等早期密教图像,意味着佛教的衰落、解体与蜕变。

第5窟
  是埃洛拉最大的毗诃罗窟,宽17.6米,长35.1米,由24根罗曼式柱头的列柱把长方形窟殿分为中殿和侧廊,侧壁共凿有20间小室。两排狭长的石凳纵贯中殿,表明该窟可能曾用作讲堂。

第10窟
  是埃洛拉唯一典型的支提窟,称作维什瓦卡尔马(木匠)窟,因其窟顶肋拱仿照木桁雕造而得名。正面双层,富丽堂皇,中间的阳台有一道长栏杆,上层的支提窗已从早期的马蹄形变为图案化的三叶形,窗口两旁上方各雕有3个1组的飞天相对飞舞。窟殿宽13.1米,纵深26.2米,长排列柱导向半圆形后殿,末端一座岩刻窣堵波的台基前倚坐着高约3.3米的笈多式佛陀雕像,胁侍菩萨与顶饰飞天组成了华丽的佛龛。

第11窟
  称作兜德勒(2层),实为3层。各层均设佛龛,供奉一佛二胁侍菩萨。此外尚有苏姬塔、金帕拉、多罗、飞天等许多雕像布满壁面。

第12窟
  称作丁德勒(3层),是支提、毗诃罗混合窟。窟殿由24根列柱支撑,后壁雕满了长排菩萨,主龛佛像的胁侍为蛇神那伽。第2层上有一道长廊,4柱的前室和16柱大殿,犹如一座佛教的万神殿,雕刻着成排的众佛、菩萨、多罗女神等群像,构成了早期密教曼荼罗图像。

埃洛拉石窟群-印度教石窟

  埃洛拉的印度教石窟共17座(第13~29窟),约7~9世纪开凿。形制可分为4类:①只有1个列柱门廊和1间密室,显然是从佛教毗诃罗衍化而来,例如第15窟;②与①类似,但密室周围绕以走廊,例如第14、21窟;③在一座十字形窟殿的中心独设密室,石窟不止一处入口,例如第29窟;④以独块巨岩雕刻出整座独立式神庙,全部细节模仿建筑结构,例如第16窟。印度教石窟气魄雄大,装饰豪华,建筑吸收了佛教寺院的特点,综合了印度南北方印度教神庙的风格。雕刻保持着笈多时代后期作风,融合了德干遮卢迦王朝的刚劲厚重与南印度帕拉瓦王朝的纤细优雅,以动态强烈、变化丰富为特征,产生了印度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杰作。大量湿婆、毗湿奴及其化身和仙侣等印度教诸神的雕像,提供了印度教图像的岩石百科全书。重要的印度教石窟有第14、15、16、21、29等窟。

第14窟
  称作罗婆那伽凯(罗婆那之府),平面呈长方形,前方是16柱大殿,后方是走廊环绕的密室(圣所)。在大殿南北侧壁的壁柱之间装饰着10余块高浮雕嵌板,表现关于湿婆、毗湿奴的印度教神话场面。其中《舞蹈的湿婆》动态夸张,舞姿刚健,充分体现了印度教的根本观念“活力”。称作德斯阿瓦特拉(十化身)窟。该窟有一条铭文提及拉什特拉库德国王丹蒂杜尔迦曾在它落成之际造访,因此可将其开凿年代推定为8世纪。窟殿双层,下层是14根方柱的浅廊,上层是42根列柱的大殿,后壁凿有供奉林伽的密室。侧廊壁龛中装饰着表现印度教神话场面的高浮雕嵌板。右壁和后壁的浮雕多与湿婆有关,其中《湿婆降服死神》表现湿婆从林伽中举杵跃起,踢开死神,激怒的神态活灵活现。左壁的浮雕包括毗湿奴的各种化身,其中《毗湿奴的人狮化身》最富于戏剧性和想像力:毗湿奴化身为狮头人身的那罗辛哈从柱子中显现,八臂狂挥,扬鬃怒吼,猛扑向倨傲的魔王黑兰耶克希布,魔王转身欲逃,肩膀却被大神一手抓住,挣脱不得。   

第16窟凯拉萨神庙,是埃洛拉石窟群中最重要的石窟,代表印度岩凿神庙的顶峰,堪称世界建筑艺术的奇迹。相传拉什特拉库塔国王克利希那一世为纪念战争胜利而敕建了这座祀奉湿婆的神庙。整座独立式神庙都是由独块天然巨岩雕刻的,分门楼、祠堂、前殿和主殿,殿宇嵯峨,气势雄浑。神庙的装饰雕刻壮丽豪华,代表作有《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阇陀优奋战罗婆那》、《舞蹈的湿婆》等,被公认为印度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杰作。

第21窟

  称作罗迈希瓦尔(罗摩主)窟,约开凿于7世纪。在高台基上的门廊有一道低矮的护墙,墙上短粗的罗曼式柱头的列柱旁侧,雕有侏儒随侍的女神托架像,几乎与柱身等高,造型丰满而优美。门廊正面侧壁伫立在鳄鱼(摩伽罗)背上的恒河女神雕像,全身微呈三屈式,扭曲适度,风姿绰约,被公认为印度女性雕像的珍品。窟内的岩壁上亦有大量取材于湿婆神话的高浮雕嵌板,其中七母神雕像的造型亦极丰美。

第29窟

  称作杜马尔莱那或悉达伽那赫尼(悉达浴室),在平面设计上类似孟买附近的象岛石窟,密室独立于约45米见方的十字形大殿中央。殿内的高浮雕嵌板亦多表现湿婆神话,但雕像造型倾向于正面性和秩序化,缺乏动态和生气。

埃洛拉石窟群-意义影响
    埃洛拉石窟群埃洛拉石窟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它由十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雕刻在离奥诺基巴德三十公里的玄武岩山壁上,它们既显示出了精美的寺庙外观又表现出精巧的寺庙内部结构,不愧为最好的寺庙石雕杰作。这些寺庙建筑代表了从公元三百五十年至公元七百年之间三百五十年的宗教信仰发展历史,最显著的是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埃洛拉石窟南部的十二个石窟表现出的是佛教文化,中间的十七个石窟反映出的是印度教文化,剩余的北部五个石窟反映的则是伊斯兰教文化。其中南部的佛教石窟雕刻艺术阐述的是高尚的、文明的、尊贵的佛教文化内涵;第六号和第十号石窟塑像共同反映的是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印度工匠保护神维希克诺丹的故事,它所描绘的是载歌载舞的侏儒欢庆的盛大嬉戏场面。   


十六号的克拉斯石窟可称得上是一个建筑奇迹:它的整个结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不但它的整体是雕刻在一个巨型独石上,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惊诧的事实即与其它寺庙结构截然不同的是:雕刻师和建筑师们均以屋顶为基准从上往下开始雕刻和建造的。据说修建这座石窟从开始准备到建筑完成其间共花费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传说中这座山脉是神灵的居所,在这世界上最大的巨石中,不但雕刻有门庭,休息室、集会大厅、书房而且还有祭祀神灵的寺庙。总之,这些石雕寺庙永远值得人们留念因为他们对有印度文化遗产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21:39 , Processed in 0.08396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