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趣谈:林冲长得像张飞 梁山好汉并非都是汉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3 21:5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学术研讨会9月19日至22日在东平举行,来自海内外的8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东平湖畔,就罗贯中籍贯、生平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艺术价值等相关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罗贯中“原籍太原说”是常识性错误

    复旦大学教授黄霖认为,罗贯中的原籍应该在山东省的东平。从《三国演义》早期的版本来看,大都署名“东原罗贯中”,“东原”正是东平的古称。按照常理,“东原”和“太原”这两个地名相差很远,应该不会写错。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史料上字迹潦草,造成讹误的可能。现在只有明朝无名氏《录鬼簿续编》里写“罗贯中,太原人”,仅仅这一个证据不能证明罗贯中与太原的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杜贵晨说,据资料记载,“太原人”罗贯中是一位戏曲家,而不是一位小说家,“太原人”罗贯中有可能是与“东原罗贯中”同姓名的另一人。罗贯中原籍太原的说法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这是由于有关学者发现心切,而忘掉了中国社会多同姓名人的社会常识,和办案仅凭同姓名就抓人判刑一样荒唐。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彰显中国文化

    山东大学教授王平认为,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诠释,诠释者的价值取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诠释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对于同一部作品,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明人认为《水浒传》是“忠义”之作,清人则认为其是“诲盗”之作;明人对宋江称赏有加,清人则对之深恶痛绝。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主要是诠释者采取了不同的价值标准。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欧阳健认为,《水浒传》的艺术风格体现为阳刚之美,中国文化的元气尤在最具生命力的阳刚、激情与“天行健”的始源精神,“水浒气”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象征。

  聊城大学的宋培宪认为,心系天下安危、追求国家统一是《三国演义》的特质之所在,这种“国事情怀”在小说的各个层面均有强力显现。中国文明从未曾中断,与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的这种向往统一、渴望安定的民族心理有关,而《三国演义》实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被误读的水浒人物形象

    湖北师范学院教授石麟说,《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每人至少有一个绰号,有的还有两三个。对于这些绰号,已有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阐释。但在将《水浒传》改编成的其他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却没有按照这个绰号的本来意思塑造人物,因而造成极大的偏差,甚至给广大读者和观众造成认识上的误导。比如在涉及“水浒故事”的戏曲作品或者电视剧中,林冲毫无疑问是“俊扮”。然而,小说原著《水浒传》中的林冲压根儿就不是这个样子,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也就是说,他的脑袋长得像“豹子”。《三国演义》描写张飞出场和《水浒传》描写林冲出场时均用了“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个字,可见林冲简直就是对张飞的克隆。

    兰州大学的张同胜认为,“梁山好汉”并非都是汉人,他们中有的须发为黄发、黄须、赤发、赤须、卷发;有的眼睛是碧色、有的眼睛是红色等;肤色有白色、黑色、黄色;在形体上,有的特别高大健硕。种种体貌特征表明,水浒人物中有一部分是鲜卑人的后裔或色目人,因为鲜卑人的体貌特征为“须黄、肤白”;而色目人则是碧眼、赤须、红发。这也表明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既有汉化,又有胡化,但更多的是民族之间的互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05:53 , Processed in 0.07596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