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4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墨西哥特奥蒂瓦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5 17:3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奥蒂瓦坎古城,又名提奥提华坎(纳瓦特语:Teotihuacán)是一个曾经存在于墨西哥境内的古代印地安文明,大致上起始于西元前200年,并且在750年时灭亡。在印第安人纳瓦语中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特奥蒂瓦坎古城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处。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奥蒂瓦坎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录

概述
历史
仪式中心
影响后世的文化
挖掘和修复
几个重要日期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概述

  (一)特奥蒂瓦坎古城简介   

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坡谷底之间,距墨西哥城40公里,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它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城市遗址。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逝者大道布置。特奥蒂瓦坎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太阳神金字塔、月亮神金字塔、羽蛇神庙等,至今仍保留。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垒砌而成,表面覆盖石板,再画上繁复艳丽的壁画。沿逝者大道南行,终点有一座城堡,内有神庙、住宅等建筑。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是墨西哥的主要旅游圣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特奥蒂瓦坎古城详述   

中文名称: 特奥蒂瓦坎(是阿兹特克人以前的城市)   

英文名称: Pre-Hispanic City of Teotihuacan   

国家: 墨西哥   

所属洲: 北美洲   

批准时间: 1987   

批准标准: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经过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城邦的遗址依旧守卫着它的秘密。这片中美洲最大的前西班牙文化遗址在1987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在距墨西哥城以北40公里的墨西哥山谷中,特奥蒂瓦坎(19张)经是最辉煌的城市文明之都(2到7世纪)。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座城市的历史至今仍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特奥蒂瓦坎始建于公元一世纪末,但是目前的考古发掘工作还不能确切地肯定建城日期。城市方圆40多平方公里,人口众多,不同时期的居民从10万到16万不等。   

根据近期的推测(1996年),这座城市在4到5世纪达到了全盛时期,而后在7世纪上半叶突然消亡。我们不知道它衰败的确切原因,但有人认为地下水位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水供应问题加速了城市衰退。   

城市原来的名字已经无从知晓了。几个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发现了这片广阔的废墟,他们叫它特奥蒂瓦坎(众神之城)。他们也许认为,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雄伟的城市,而且诸神就在这里升起了第五个太阳。

历史
  特奥蒂瓦坎文明起始于西元前200年左右,是个在奥尔梅克(Olmec)文明灭亡之后才诞生,约与马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然而,不似其它古印地安文明般在谱系上的脉络比较分明,关于特奥蒂瓦坎人的起源,迄今为止仍然是尚未厘清的谜题,也没有任何人能证实该文明曾拥有文字并且留下资料记载。今日我们之所以知悉这文明的存在,除了是因为他们遗留下了巨大的遗迹可供分析证明外,一些与他们同时期的其他周边文明在典籍或绘画中提到关于特奥蒂瓦坎人的事情,也是另一个参考的关键。特奥蒂瓦坎人并不用这个名字称呼他们自己,这名字是该文明灭亡后,接着存在于此地区的后继文明托尔特克人(Toltecs)以他们所使用的纳瓦特语(Nahuatl,一种墨西哥中部的印地安原住民语言)用来称呼前人,意指“众神造人之地”。虽然在托尔特克人乃至于更后期的阿兹特克时代,该古文明早已消逝无影踪,但他们仍然视特奥蒂瓦坎人曾居住过的古代城市作为圣地,也因此会有这样的称呼。   

特奥蒂瓦坎人在西元前200年时出现在墨西哥中部地区,并且在西元元年到150年间,建造了一个人口约为5万的城市,堪称是整个美洲地区最早存在的城市等级之聚落。在这段期间,他们建立了一个以南北向的“亡者之路”(提奥提华坎遗迹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初级规模城市,建筑物主要以金字塔和庙宇为主,之后城市逐渐成长各种平民使用的建筑物也建筑完成,整个城市与文明的发展在450年时达到高峰,根据遗迹的规模估计,当时提奥提华戛纳的人口可能在12万5千到20万人之间,拥有巨大的建筑、精致的壁画等文化成就,但却在650年至750年之间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没落,最后消失无踪。   根据特奥蒂瓦坎人遗留下的艺术创作判断,他们崇拜一名为特拉洛克(Tlaloc)的神明,是特奥蒂瓦坎的守护神。他有两种不同的形象,其中男性版的特拉洛克是掌管降雨的神明,而女性版的则为掌管河湖的水神。在特奥蒂瓦坎人的绘画中可以看到许多叼著滴血心脏的神兽,因此考古学家研判该文明与其他墨西哥古文明同样,有拿活人祭献的习俗,用这方法来祭祀安抚掌管大地的神明。

仪式中心
  死者大道是一条宽40米的笔直的大路,两公里多的长度内穿越了一系列清晰可见的长方形广场,两侧都有台阶相通。在接下来的三公里中,道路依然平坦笔直,但毗邻的建筑物略显杂乱。这条气势不凡的街两侧有2000多所民居,组合成许多套“公寓”,就像是现代住宅的先驱。   

特奥蒂瓦坎的仪式中心虽然只占全城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但很宽阔广大。大多数纪念物都矗立在死者大道两侧,其中气势最恢宏的太阳金字塔(底座225×222米)是世界第三大金字塔。它挺立在大道东侧,高达63米(原来的高度是75米),体积有一百万立方米。   坐落在死者大道最北端的月亮金字塔略小一些,但同样地气势雄伟(底座150×140米,高42米)。它有四层重叠的平台,逐层减小。月亮金字塔脚下的广场上魁扎尔帕帕洛特尔宫,亦即神奇的鸟蝶宫。院子里的柱子上描绘了这种鸟蝶的浅浮雕。这座华美的殿堂是为数不多的非神庙建筑之一,可能是月神祭司的宅邸。   

死者大道的南端矗立着一幢巨大的四边形的“城堡”建筑,一边长约400米,总面积近7公顷。四座平台(曾被西班牙误认为是要塞的城墙)围成的广场可毫不费事地容纳10万人。   

这里耸立着羽蛇魁扎尔科亚特尔金字塔。金字塔西侧的巨大台阶保存得十分完好,清晰地体现出了特奥蒂瓦坎建筑的典型特点,即“斜坡和嵌板”式风格,交替使用倾斜的路堤和垂直的嵌板,通常用浅浮雕作装饰。在这座金字塔的四面共雕刻着366个魁扎尔科亚特尔的头像,都是突出的圆形头颅,张着吓人的大嘴。

影响后世的文化
  城市的设计与四周的景致浑然一体。从死者大道的正中央,人们可以望见不远处塞罗戈多山的顶峰正耸立在月亮金字塔的塔尖上。城市的布局严格按照几何图形。仪式中心就建在死者大道的南北轴线上,而管理中心、市场和“城堡”则位于东西轴线上。举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纪念物都布置在太阳金字塔的中轴线上,正巧同太阳从初升到最高点的轨道相吻合。这种布局反映出人们对天文学的尊崇。崇拜太阳和研究星体对特奥蒂瓦坎社会而言一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这里是个依靠贸易发展起来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由神权政府管理。城市的财富来源于丰富的黑曜岩矿和肥沃的土地。按人们的职业清楚地划分社会阶层:陶工、油漆匠、宝石抛光工、农民、渔民等等。特奥蒂瓦坎曾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不同种族的居民分别居住在城市的不同地区。这里曾是整个中美洲最重要的经济、宗教和政治中心。当时的人们对几何、建筑、天文和艺术都有精深的了解。装饰宫殿四壁的绘画所表现的神话故事和各种建筑的布局都表明特奥蒂瓦坎人重视天文甚于军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以崇拜土地和农业神祗为根基的文化一定是热爱和平的。   

特奥蒂瓦坎的影响遍及中美洲。我们现在知道受其影响的地区有三分之二的墨西哥,有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伯利兹。特别是制陶艺术和陶器,对玛雅文化和瓦哈卡文化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他民族在几个世纪内依旧供奉着特奥蒂瓦坎的神灵:掌管湿润与肥沃的羽蛇魁扎尔科亚特尔和雨神特拉洛克。

挖掘和修复
  第一次挖掘始于1884年。1905年到1910年间修复了一些纪念物。在修复太阳金字塔时,建筑师莱奥波尔多·巴特雷斯蛮不讲理地又加了一个第五层。1917年到1920年间发现并修复了“城堡”。   

从1962年起,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协调了各方的考古研究工作,对遗址进行了更系统的发掘,找到了魁扎尔鸟蝶宫和其它一些建筑。在70年代初,人们在太阳金字塔下面发现了一个洞穴,里面分为众多房间,有隧道相通。这是举行某种仪式的地点,其象征性作用在特奥蒂瓦坎宗教中非常重要,但至今仍是不解之谜,也许它象征着神话中的创世中心吧。   

墨西哥在1980年启动的“特奥蒂瓦坎考古工程”是一次广泛的挖掘和加固运动。在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的鲁文·卡夫雷拉指导下,600人工作了两年时间。这项工程的重点是挖掘死者大道的南侧,人们找到了特奥蒂瓦坎文化之后的一些文化遗迹。

  对羽蛇金字塔的挖掘工作(1917、1925、1939和1982年)使人们发现了一些内有骸骨和陪葬品的坟墓,其中有黑曜岩制品、硬石小雕像和刻有花纹的贝壳。从1988到1989年,墨西哥和美国考古学家共同发起了“魁扎尔科亚特尔神庙工程”,勘查了从未研究过的城堡。1994到1995年间,墨西哥展开了另一项运动,揭开了晚于特奥蒂瓦坎的地层遗迹。人们在金字塔的正中间、地板下和角落里的坟墓中共找到约200个墓穴。   

作为特奥蒂瓦坎绘图工程的一部分,罗切斯特大学(美国)的勒内·米永在1973年开始绘制整个遗址的地图。他认为月亮金字塔里可能有一个内部结构,但迄今尚未破解这座纪念物的秘密。

几个重要日期
  公元前2到1世纪:居民散居在特奥蒂瓦坎山谷中。这里可能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活跃的朝圣中心(也许在一个岩洞附近)。   

公元1到200年:人口聚集起来,开始建造一座圣城。太阳金字塔是第一座神殿。死者大道是人们列队先进的路线,与中轴线垂直。修建月亮金字塔、“城堡”和魁扎尔科亚特尔神庙。   

公元300到650年:城邦的全盛时期,面积达36平方公里,居民12.5万人,成为新世界最大的都市和世界第六大城市。其影响波及到其它文化:墨西哥湾地区的托托纳克文化;瓦哈卡的萨波特克文化;墨西哥西部的诸多文化和南部的玛雅文化。   

约公元650年:特奥蒂瓦坎骤然消亡,结束了它的辉煌。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圣城特奥蒂瓦坎--"众神创造的城市",建于公元1世纪至7世纪,其建筑物按照几何图形和象征意义布局,以建筑物(特别是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庞大气势而闻名于世。这座古城遗址告诉了我们特奥蒂瓦坎曾经的雄伟壮丽,介绍了古代墨西哥的仪式中心和城市前身的结构。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57:35 | 只看该作者
特奥蒂瓦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7-25 18:00 编辑 ]

9.jpg (38.38 KB, 下载次数: 82)

9.jpg

0.jpg (198.26 KB, 下载次数: 90)

0.jpg

11.jpg (65.38 KB, 下载次数: 86)

11.jpg

12.jpg (129.88 KB, 下载次数: 96)

12.jpg

13.jpg (98.08 KB, 下载次数: 85)

13.jpg

14.jpg (64.03 KB, 下载次数: 91)

14.jpg

15.jpg (28.21 KB, 下载次数: 89)

15.jpg

16.jpg (122.34 KB, 下载次数: 87)

16.jpg

1111.jpg (300.72 KB, 下载次数: 79)

1111.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51:53 | 只看该作者
特奥蒂瓦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7-25 17:53 编辑 ]

02.jpg (29.69 KB, 下载次数: 87)

02.jpg

03.jpg (89.33 KB, 下载次数: 84)

03.jpg

2.jpg (56.04 KB, 下载次数: 98)

2.jpg

3.jpg (61.11 KB, 下载次数: 84)

3.jpg

4.jpg (55.02 KB, 下载次数: 95)

4.jpg

5.jpg (117.52 KB, 下载次数: 93)

5.jpg

6.jpg (80.53 KB, 下载次数: 87)

6.jpg

7.jpg (162.58 KB, 下载次数: 71)

7.jpg

8.jpg (76.88 KB, 下载次数: 84)

8.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48:56 | 只看该作者
[资料]玛雅古城:特奥蒂瓦坎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考古工作者利用“金字塔漫游者”探索埃及胡夫金字塔之后;另一个神秘的古老文明遗迹--墨西哥金字塔附近的考古工作,又有了重大进展。

  在日本考古学家杉山三良和墨西哥考古学家卡布雷拉共同领导之下,考古学家在特奥蒂瓦坎古城地区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室。据推论,这个墓室很有可能属于一位特奥蒂瓦坎古城职位很高的统治者,但目前他们还没有找到统治者的遗骸。 考古学家还在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三个不同墓葬地点,发掘出了大量古代遗留物,包括由绿松石雕刻而成的塑像、以及人类和美洲狮、狼、鹰等动物的遗骸。研究人员相信这些遗骸都是当时祭祀的祭品。 特奥蒂瓦坎古城有“神之城”的美誉,它位于墨西哥城以北大约30公里处,是墨西哥中部前哥伦布时期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城市布局严谨、规模巨大、中心突出。城市的主干道是长4000米、宽45米的“死亡大道”。祭司将活人送往神殿祭神,这条大道是牺牲者所走的最后一段人生之路,“死亡大道”由此而得名。“死亡大道”东侧坐落着太阳神金字塔,北侧是月神金字塔。 根据史前神话,金字塔就像圣山一样连接着地下世界,人们可以通过金字塔自由的出入这个神秘世界。

  特奥蒂瓦坎建于公元前2世纪,占地约20平方公里,甚至比阿兹台克文明还要早好几个世纪。他们的文化和文化影响一度遍及整个中美地区,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

  尽管考古学者在金字塔周围的地区里发现了许多史前古器物和古代石壁画,但由于没有象形文字等其他文字资料的出土,使人们对这个古老文明的了解少之又少。大约在公元65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开始出现衰退,仅仅100年后它就从人们的视野中完全消失了。现在这些珍贵资料的出土,为人们研究特奥蒂瓦坎为何迅速的销声匿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如同从约公元前400年至公元300年那个时期一样,这一时期中美洲的纪年体系多少是可信的,至少考古学家们对此持有一致意见。而对于相关的安第斯文明时期的年代顺序也同样持有一致的看法,但是对于从查文时代结束(约公元前400年)到印加帝国建立(约公元1438年)这段长达18个半世纪的安第斯历史的确切年代则仍然存有争议。放射性碳测定法(迄今为止测定的样本太少,所以很不可靠)将安第斯文明的“绽放”时期定在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500年,将其后的蒂亚瓦纳科时代定在约公元500年至1000年。依据地层学的测算则将“兴盛”时期定在约公元400年至公元1000年,将蒂亚瓦纳科时期定在约公元1000年至约公元1300年。本章同第39章都假定放射性碳测定的年代大致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公元300年左右安第斯历史上的“兴盛”时期正接近尾声,而蒂亚瓦纳科阶段的大部分时期都在公元500年至公元900年之间。

  在中美洲世界,“古典”阶段在约公元300-600年达到鼎盛。在这3个世纪中,蒂亚瓦纳科城持续保持繁荣,马雅型的中美洲文明不仅在中马雅地区而且在尤卡坦都扎下了根。特奥蒂瓦坎在这3个世纪中从文化上统治了马雅的3个地区——尤卡坦、中部地区和高地,甚至可以认为特奥蒂瓦坎对整个马雅地区还行使着某种政治控制。在公元600年前建于尤卡坦的“古典”马雅祭祀中心中有一个是座落在西尤卡坦的奥克斯金托克,该地建筑物就不是马雅的风格,而是特奥蒂瓦坎的风格。另一方面,同样也建于公元600年之前的座落在东尤卡坦的科班祭祀中心,就直接受到中马雅地区“古典”建筑的影响。

  大约在600年,特奥蒂瓦坎突然毁于暴乱。(尚没有考古学证据能证明谁是破坏者),但我们可以猜想,同后来南墨西哥文明的破坏者一样,他们也是来自北墨西哥沙漠的蛮族入侵者。)在乔卢拉,可以从一座人造山的最初4个连续堆积层中发现特奥蒂瓦坎的影响,而后来的堆积层却具有它们自己独立的风格。乔卢拉离特奥蒂瓦坎比较近:在中美洲世界的边缘,特奥蒂瓦坎的影响大约于600年消失。乔卢拉也在800年左右遭到毁灭,该城的征服者被认为是北方的蛮族。

  马雅并没有卷入从北方成功地征服乔卢拉和特奥蒂瓦纳的那场灾难。但到了9世纪,中马雅地区的“古典”城址也相继被废弃。其原因尚不清楚,这成了中美洲最大的历史之谜。虽然有证据表明特奥蒂瓦坎是经未知者之手用暴力毁坏的,但对于蒂卡尔、瓦哈克通以及中马雅地区“古典”时期其他许多宏大的祭祀中心被废弃的原因,尚找不到任何线索。在最引人注目的“古典”马雅艺术作品中有一批气势辉煌,但又使人毛骨耸然的壁画,它们座落在乌苏马辛塔河中游西岸,考古学家定名为“波纳姆帕克”的一个遗址上。这些壁画是在9世纪初绘成的,正好在中马雅地区开始废弃的前夕。

  “波纳姆帕克”壁画描绘的场景是战胜者对战俘犯下的亚途式的暴行,这些壁画本身就表明中部地区的“古典”马雅社会是因为陷入了自相残杀的恶战而自我毁灭的。但是,该地区被废弃的“古典”遗址并役有显示我们在圣洛伦索、拉文他、特奥蒂瓦坎和乔卢拉的考古学证据所证明的故意破坏的迹象。中马雅地区的证据否定了这些遗址是在9世纪被废弃的。关键在于竖立记年石碑的“古典”习惯在这些地方都相继中断了。最具有说服力的假设(虽然并不止这一个假设)是农民不再相信“宗教机构”担负宇宙工作的能力,特别是祈求雨神降足雨水以保丰年的能力。失望的农民可能切断了对“宗教机构”的粮食供应,拒绝继续履行维护和修整宏大建筑物所必需的繁重劳役。但是即便这一假说能说明中马雅地区“古典”遗址的废弃,它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马雅风格的中美洲文明(以一种退化的、最终混杂的形式)能够在干旱多石的尤卡坦继续生存。

  根据安第斯历史的两种年代体系,“兴盛”时期持续到公元500年之后。根据以地层学而不是放射性碳测定为基础的年代体系,“兴盛”时期是从约公元400年至1000年,大约与中美洲文明的“古典”时期同时代。由于本书暂时采纳了放射性碳测定所确定的年代体系,因而在第39章已经简述了安第斯文明的兴盛时期;在此我们必需要勾画蒂亚瓦纳科-瓦里时期的概貌,虽然很可能安第斯历史的这一整个阶段处在本章年代的下限之外。

  同查文文化一样,蒂亚瓦纳科-瓦里文化也起源于高地(后一种文化的两支分别源于不同的高地地区)。后一种文化也从高地发源地传播到高地的其他地区以及沿海平原。这两种安第斯文化的另一共同点是它们的视觉艺术中都同样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看上去体现了一种具有传教使命的宗教。但有证据表明蒂亚瓦纳科文化依靠暴力强加给了秘鲁沿海地区,而在查文文化中却缺乏这种证据。

  蒂亚瓦纳科位于的的喀喀湖东南角的东南方约13英里的地方。它似乎是一个并不住人的祭祀中心。它那巨大的砖石建筑比同时代瓦里和古代查文的建筑更加宏伟壮观。蒂亚瓦纳科风格在蒂亚瓦纳科本地似乎在“兴盛”时期已经形成,虽然直到“兴盛”时代结束后它才传播到秘鲁其他地区。如果蒂亚瓦纳科文化向沿海的传播是通过武力征服实现的,那么这可能就是导致“兴盛”时期结束的事件之一。





补充日期: 2003-05-24 17:14:08

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 位于墨西哥城东北390公里处。曾是古代特奥蒂瓦坎人的都城。古城占地2000多公顷。这里的月亮金字塔建于黄泉大道北侧,其南侧为一古城堡和太阳金字塔。世界驰名。城市还有羽蛇神两神神庙,不仅建筑雄伟,庙基的侧壁上雕有许多形象生动逼真的羽蛇神。目前已发掘出的仅是古城面积的1/10。
  
第三十九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公元前400-公元300年)


   第21章已经谈到在中美洲和安第斯世界,文化的生长已达到文明的水平。中美洲文明的创造者是奥尔梅克人;安第斯世界文明的创造者是查文艺术风格的发明者和传播者。中美洲至少有一个遗址,即座落在特万特佩克地峡的圣洛伦索,放射性碳测定其可辨认的奥尔梅克风格的文明最初出现是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但在更靠近大西洋海岸的拉文地和特雷斯萨波特斯,奥尔梅克文明的繁荣时期是在公元前800-前400年,与安第斯世界的查文“地平线”同时代。如果我们采用安第斯历史纪年体系的两种计算方法中的一种,那么,在紧随其后的约公元前400-公元300年,这两个地区的文明同时达到鼎盛阶段。不过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却将安第斯文明的鼎盛时期提早了约600年,即定在公元前300年左右。


   中美洲文明的纪年体系是比较可靠的。中美洲有一个未间断的纪年体系,其发明者可能是奥尔梅克人。但肯定被中美洲历史上的古典时代(约公元300-900年)的马雅人所完善。这种被现代考古学家称为“长期计算法”的纪年体系已经与公元纪年体系相对应,其方法是用放射性碳测定从马雅寺庙门庭上横木取下来的大量的树木样本的年代,并将其与雕刻在马雅建筑物上的“长期计算法”的年代联系起来。


   人们已知道安第斯各民族已有了自己的纪年方法。证明安第斯纪年体系的唯一证据,除了放射性碳测定的证据之外,就是安第斯文明遗址上人造物(如房屋和陶器)堆积的层次差别。考古学家通过计算这些堆积物的厚度,保存在这些分层次的堆积物中连续性风格的数目以及前后风格之间的差异程度,从年代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分层。不过,采用放射性碳测定堆积物样本的内容虽然可以验证这种猜测性的纪年体系,但这些放射性测定法所得出的年代跨度是在约公元前400年到公元1438年之间,它们与考古学家的估计毕竟相差太大。例如,安第斯文明的鼎盛阶段,即所谓安第斯历史的“古典”或“开花”时期,根据放射性碳测定应定在约公元前3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而根据堆积物分层的计算则应定在约公元400-1000年。


   这种差异令人困惑不解;根据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尚不可能精确地判断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年代哪一个正确。依据堆积物的分层确定年代是主观性的假设,其结果可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用放射性碳测定安第斯文明的年代所依据的样本数量并不多,孤立地用放射性碳确定年代可能与根据堆积物分层猜测年代一样不准确。除非我们了解被测物体的历史,否则就不能毫不怀疑地运用放射性碳测定年代。例如,在一座房屋里发现的一根横梁可能是从另一座更古老的房屋里取来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无法得出发现这根横梁的那座房屋的正确年代。运用放射性碳确定的年代只有以数量为保障才是可靠的;而迄今为止,我们掌握的说明安第斯文明年代学的测定数量仍然非常少。因而,关于在公元1438年左右结束的8个半世纪的安第斯历史,我们目前所能采用的最好办法就是暂时接受现有的放射性碳测定的年代,但在心理上要有所保留,认识到随着测定数目的增加,结果可能会更接近依据地层分层法的估计,而与目前所作的为数不多的放射性碳测定所得出的偶然结果差距会更大。


   安第斯文明与中美洲文明是互相独立地生长的,虽然它们互相有影响(安第斯世界的玉米是从中美洲传来的,中美洲的冶金术则来自安第斯世界),但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能说明为什么这两个文明的连续阶段应该是吻合的,或者,如果它们是吻合的,为什么这两个吻合的文明又是同时代的。不过,中美洲历史的奥尔梅克阶段和安第斯历史的查文阶段事实上是很接近的一对,在年代上也几乎同时。而且,在前哥伦布的美洲历史的最后阶段,中美洲阿兹特克国家的扩张几乎是与安第斯世界印加国家的扩张同时开始的。它们的开始年代分别是公元1428年和1438年。依据地理分层而不是依据放射性碳测定的安第斯历史的年代,安第斯历史的“开花”时期正好又与中美洲史上的相吻合阶段的“古典”时期是同时的。当然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能说明这两个文明相吻合的阶段为什么是同时的。在本章中我们确定安第斯文化“开花”阶段的正确年代是约公元前300年到公元500年,而不是约公元400年至1000年。


   在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最早是出现在特万特佩克地峡和邻近的大西洋沿岸,但它从那里向西北传播到墨西哥高原、向东南传播到太平洋沿岸。有一些考古学证据显示奥尔梅克人是凭借武力向外扩张的,但是奥尔梅克文明在圣洛伦索和拉文他相继毁于暴力则表明奥尔梅克人使用愤怒的被征服民族的强迫劳动,搬运建造他们巨大艺术作品的大量材料。但是奥尔梅克人既受到憎恨,也被人模仿。大西洋沿岸西北端的奥尔梅克城址特里斯萨波特斯一直存在到大约基督纪元开始,该城被毁的年代是“长期计年法”中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年代。那年相当于公元前31年。在特万特佩克地峡以东的恰帕德考佐有一个被确定的年代相当于公元前36年;在高原(即南部)危地马拉的埃尔包尔,有一个年代相当于公元36年。所以,奥尔梅克人最重要的发明在中美洲已经传播到了奥尔梅克人可能征服的疆界之外。


   在约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50年之间,永久性的宏大建筑开始出现在马雅地区的两个低地。中马雅地区的佩腾现已被茂密的热带雨林所覆盖;北马雅地区的尤卡坦则比较干燥贫瘠。在中马雅地区主要的祭祀中心策卡尔所发现的可确定年代的石碑,其最早年代是公元292年。所以中美洲文明到达中部和南部马雅地区的时间要比它到达南部地区(危地马拉高原)为晚;但是,一旦在中部马雅地区站稳之后,它便形成了一些别具一格的特征。其中之一是架有屋顶的拱形会堂;另一特征是祭坛和石碑合而为一。迄今为止唯一被释读出来的中美洲符号是表示年代的符号(一种是在连续的“长期计年法”中表示年代的符号,一种是以52年为一循环周期的纪年符号)。有人猜想那些仍未能释读的符号是一种文字;如果它们是文字,即就是一种苏美尔式的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的结合。中美洲的象形文字和“长期计年法”不是马雅人的发明,而是当佩腾的马雅人在采用它们之后,使它们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中美洲文明在马雅低地的显著发展可与同一时期它在墨西哥高原的发展相媲美。座落在通向湖泊盆地河谷一边的特奥蒂瓦坎不仅仅是一个祭祀中心,虽然它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是除了乔卢拉人工山之外两座最大的中美洲建筑物。特奥蒂瓦坎同约1500年之前的圣洛伦索一样也是一座真正的城市。特奥蒂瓦坎座落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它的人口稠密,居民的生计部分是依靠集约化耕种附近的一片农田,部分是依靠制造商品出售给居住在大西洋沿岸热带低地地区的各民族。


   在特奥蒂瓦坎和马雅低地,中美洲文明的“古典”时期始于公元300年左右。安第斯文明相应的“开花”时期也在本章论述的范围之内,既然我们暂时接受它的年代在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500年间(这一年代是由目前已经做出的为数不多的放射性碳测定所确定的)。


查文风格的扩展并没有越出安第斯世界的范围。它既没有达到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也没有达到东南部的高地。即使在它所达到的地区,在它传播开来之后在各地就出现了多样化的转变。这种转变在文化上是富有成果的,正是在这后查文阶段安第斯文明达到了顶点。它杰出的技术和艺术成就表现为它的陶器和纺织品。这一阶段的两个最重要的地区都位于沿海低地。它们是西北部的奠奇斯河流域和东南部的帕拉卡斯半岛与纳斯卡河流域。莫奇斯的陶器可与希腊历史上“古典”时期的雅典陶器相媲美;而帕拉卡斯半岛和纳斯卡河流域的毛织品比任何现代纺织品都更精美,这一地区的棉织品即使在现代的孟加拉和兰开夏郡也难以被超过。在查文阶段安第斯世界已经掌握了冶金术,它在后来的“实验”阶段和“开花”阶段继续得到发展,但材料仍然仅限于黄金,产品是装饰品,而不是工具或武器。制作金器的方法是锻打而不是浇铸,尚没有制作银器和铜器。但在冶金方面,安第斯文明要领先于中美洲文明。中美洲从未独立地发明冶金术,直到后古典时期之前,中美洲还没有掌握冶金术;即使在古典时期,冶金术仍是从厄瓜多尔和秘鲁传来的产物。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46:51 | 只看该作者
早期居民的手工艺发展

  特奥蒂瓦坎最早的居民来自墨西哥西部和墨西哥湾的纳瓦人和托托纳卡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最后遍及整个美洲高原地区。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手工业,特奥蒂瓦坎的手工艺品美观大方,富有想象力。特奥蒂瓦坎的陶器已经利用模子大批生产,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类似景泰蓝的珐琅彩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农业也有相当水平,能修筑梯田,挖渠灌溉,种植玉米、蕃茄、南瓜、可可、棉花和烟草等作物。由于城市经常举行宗教仪式,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外地的棉花、纺织品、玉石、朱砂和黑耀石等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   

■剥皮神科塞普·托特克穿着一位牺牲者的人皮。每年春分,祭司们穿着这样的人皮表演献祭仪式,以确保土壤重新获得神的恩赐,更加肥沃。

探究隐秘

1.是谁建造的“众神之城”?
  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约40公里处,是公元1世纪至7世纪建造的圣城,有着“众神之城”的美称。古城以几何图形和象征性排列的建筑遗址及其庞大规模闻名于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坡谷底之间,面积250公顷。据留存的建筑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判断,在公元5世纪的全盛时期,特奥蒂瓦坎是墨西哥的圣城,是西半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公元6~7世纪,该城居民可能多达20万左右,他们创造了光芒四射、辉煌灿烂的文化。高耸的金字塔、华丽的宫殿、宏大的建筑、排列整齐的宽阔的街道和高度发达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太阳神金字塔和月亮神金字塔,更是对当地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原来的名字已经无从知晓了。公元12世纪时,阿兹特克人到达这里,发现它已是一座空城。他们把这片广阔的废墟叫做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语中,这里是“众神信徒得道之地”,或者说是“众神之城”,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雄伟的城市,而诸神就在这里升起了第五个太阳,世界就是在这里被创造出来的。   

如今游客们看到的遗迹,也只不过是特奥蒂瓦坎当年壮丽面貌的一小部分。其实,整个城市的十分之九仍然埋在泥土之中。特奥蒂瓦坎的电脑复原图,即使与当代最先进的大都市设计图相比也毫不逊色,以至于领导该城发掘多年的女考古学家劳瑞特·泽约涅也不禁惊叹:这非凡的智慧从何而来,何以完成如此伟大的规划?   

而且,对考古学家来说,他们有待发掘的,不仅仅是一个特奥蒂瓦坎,因为在这个“众神之城”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物每当经过大约100年左右,当时的居民们便重新建造一次。自1905年墨西哥政府开始组织发掘工作以来,差不多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耗以巨额资金,才将古城遗址的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出来。到目前为止,4层废墟已经掘出3层,从挖掘层可以看出,其建筑物都是层复一层地叠建上去的。   

令人迷惑的是,在公元650~75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的文明突然中断,此后全是一片衰落的景象。这座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突然被废弃。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众神之城”的居民和它的文化好像都一下子消失了。公元1000年,托尔特克人占据了城市部分地区。当随后的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特奥蒂瓦坎神秘毁灭的800年后,当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时,他们见到的,是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的阿兹特克人。   

特奥蒂瓦坎突然衰落,事情来得既突然又神秘。街道人迹全无,神庙倒塌,居民们都走光了。   

考古学家经过了100年的研究,至今还并不了解特奥蒂瓦坎人使用的是什么语言。在整个中美洲,没有人能说清究竟是谁建造了这座众神之城,也不能确定它是如何建造的。人们不知道特奥蒂瓦坎人从哪里来,又去了什么地方。   

至今,人们对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居民种族来源还是找不到一点线索。19世纪,当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这座古城遗迹的一小部分时,把它当做托尔特克人的城市。不过,后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托尔特克人的历史始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而那时的特奥蒂瓦坎早已成了废墟,而且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在更北的图拉地方。   

我们不仅不知道这个“众神之城”到底是谁建造的,甚至也无法说清,这座古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建造的。   

一般学者认为,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大约是在4500年前兴建的,对于特奥蒂瓦坎城建立的年代,学者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多认为,这座城市兴盛于公元前100年到公元600年之间;最近,在考古学家利用碳-14对古城内的灰烬和木块进行测定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整座古城的历史年代,应比目前断定的还要早几百年;也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城的崛起,时间应该更早,约在公元前1500年到前1000年之间。还有的学者根据地质资料,将特奥蒂瓦坎建城日期推到公元前4000年之前。   

特奥蒂瓦坎建筑的宏伟、巨大和它建造年代的久远,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而它莫名其妙的衰亡,更是令人不可理解。这座神秘的“众神之城”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2.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标识?
  阿兹特克人把特奥蒂瓦坎的建造者称为“伟大的工匠”。根据阿兹特克人文字记载的一种解释,这些“伟大的工匠”建立“众神之城”是为了纪念“第五个太阳”,或者说是纪念世界的第五次复兴。阿兹特克人说,这个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而那座屹立城中心的太阳金字塔就是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标识。   

通过100多年的发掘,考古学家把特奥蒂瓦坎崛起、兴盛以至衰亡的过程大致分为6个时期。   

公元前800年左右,这一地区即有人类聚居。公元前200年,在特奥蒂瓦坎的山谷里大概只有些小村落,他们分布在各自独立的村落里。公元20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已经有居民5万多人,他们建造了中美洲第一座城市。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有太阳金字塔、黄泉大道及其两侧的20余座建筑,并开始了第一座月亮金字塔的建造。此后,又修造了“奎扎科特尔庙”,太阳金字塔大庙、月亮金字塔的塔前附属建筑。公元五六世纪,为特奥蒂瓦坎的巅峰时期,人口增加到20万左右,城市发展达到鼎盛,公元650~750年,这座城市突然衰落并被放弃。   

我们都知道,许多的古代城市大都是自然形成的,即使是像罗马或长安那样举世闻名的大都市,也处处可以看见杂乱无章与城市布局不合理之处,然而特奥蒂瓦坎的建筑却处处经过精心设计,全城采取网格布局,构成一个巨大的几何形图案,整座城市气势磅礴、规模巨大、中心突出。   

该城的布局特点是,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黄泉大道布置;各建筑群内部对称;形体简单的建筑立于台基上;以57米为城市的统一模数;居住建筑内部有庭院采光通风。   

特奥蒂瓦坎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太阳神金字塔建筑群,包括月神庙金字塔、羽蛇神庙、太阳神金字塔,都保留至今。   

中心广场上两条大道垂直相交,3公里长、40米宽的黄泉大道纵贯南北,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巧妙地设定为30米,在3公里的街道,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   





这样,从北向南望去,台阶隐没在坡度差之中看上去是一条笔直的街道;而从南向北望去,街道上的台阶与三公里外月亮金字塔的台阶融为一体,没有尽头,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这里,从设计到施工每一处台阶、平台的尺寸和间隔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不能有任何偏差,即使是使用了先进仪器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还处在石器时代的特奥蒂瓦坎的建设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需要说明的是,“黄泉大道”这个名字也是阿兹特克人起的,他们以为街道两旁的建筑是诸神的坟墓,其实并非如此。   

“黄泉大道”东面是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部面积为222x265米,它的体积要比举世闻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底边周长与塔的高度之比为4π,而埃及大金字塔的底边周长与塔高之比为2π。这里π的使用,不仅表现了其建造者高深的数学智慧,而且使人想到这两座远古时代伟大建筑设计者的某种相通之处。它们是来自于同一种远古智慧的传承吗?塔的设计采取了古代印第安人视为神圣符号的五点形,即在正方形四角各置放一点,而把第五点放在代表生命的中心,使所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此合而为一。因此有人认为,太阳金字塔的建造是代表宇宙中心的。在阿兹特克人的传记中,也有“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的说法。   

每年的5月19日中午和7月25日中午,太阳就会在你的头顶上;同时,金字塔的西面也会准确地朝向日落的位置。而每当春分和秋分时节(3月21日和9月22日)这两天,阳光从南往北移动,在中午时金字塔西南的最下一层会出现一道笔直的逐渐扩散的阴影。从完全的阴暗到阳光普照,所花的时间不多不少总是66.6秒。有人曾在春分那一天,在太阳金字塔顶上向南眺望,太阳在一块标有记号的石头下坠入地平线,分毫不差。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垒砌而成,表面覆盖石板,再画上繁复艳丽的壁画。经考古学家鉴定,太阳金字塔大约完成于公元2世纪,其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但它始建于什么年代,却无人知晓。   

可以说,特奥蒂瓦坎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宫殿和民房,都与太阳金字塔的方向严格一致,坐东朝南,表示太阳在天上的运行轨迹。它告诉我们,这座城市的建造者拥有丰富的天文学、数学和测量学知识,并应用于建造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位于黄泉大道北端,与太阳金字塔形状相似,但规模较小,塔基长150米,宽120米,塔高43米,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据记载,当时这两座金字塔金碧辉煌,塔内分别供奉着太阳神和月亮神,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在镶嵌着金银饰片的神像上时,便放射出神圣的光辉。   

在太阳金字塔不远处,人们发现了一处地窖。地窖内有许多石头房子,在这些房子的房顶和墙壁上,都铺设着一层15厘米厚的云母,不难发现,这些云母是被细心地、有意地铺设的。当初的兴建者,显然对云母有着特别的需求。专家们对这些云母层的作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了起绝缘作用,有人则认为是阳光反射器。地质学家们鉴定后确认,特奥蒂瓦坎的这些云母竟来自莫斯科(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个城市)。古代的特奥蒂瓦坎人是怎样知道云母的性能和产地,而且又是怎样千里迢迢跑到遥远的东欧把它们运到这里来的呢?

3.玄妙的羽蛇庙,华美的鸟蝶宫
  沿黄泉大道南行,大道的另一端终点是古城第三座纪念性大建筑物——城堡。城堡内有神庙、住宅、凹陷的广场及其周围的15座金字塔式平台,显然是个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著名的“奎扎科特尔神庙”就坐落在广场中心。   

其实,所谓的奎扎科特尔神庙,是后来的考古学家给这座建筑取的名字。奎扎科特尔即阿兹特克语中的“羽蛇之神”,而这座建筑物最为鲜明的特征是西面墙上的羽蛇头像,为了突出这些羽蛇头像,就给它起名为“奎扎科特尔神庙”。   

羽蛇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话动物,因为身体是蛇,但长着克沙尔鸟羽毛而得名。但在印第安人的古代传说中,奎扎科特尔又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太空的神灵,据说他身穿白袍,长着长胡子,降临在特奥蒂瓦坎,向人们传授各种知识和律法。他教会人们这些知识之后,就乘上一只飞船,返回神秘的星空去了。印第安人相信,将来他还会重新回来。   

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整个城市的建立,可能是为了赞美羽蛇神创造一个使天地联系更密切的新世界。根据阿兹特克人的纳瓦特尔文字记载,羽蛇神的原文由两个词拼合而成。一个是鸟名,表示上天和精神活力,一个本义是蛇,表示大地和物质力量。羽蛇神是一个代表宇宙的创造,说明天地交汇、精神与物质融合的象征。   

人们猜测,正如当初的阿兹特克人把这座古城命名为“特奥蒂瓦坎”(众神建造的城市)想法一样,阿兹特克人也许相信,那些建筑特奥蒂瓦坎的人以及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在宇宙间的明确任务、自己的来源以及死后升天的命运。   

羽蛇神庙是城堡内最雄伟壮观的建筑,可是它早已倒塌,只剩下神庙的底座——一座六层造型优美的棱锥形建筑,但仅仅这一个底座的豪华精美和雍容华贵就已使专家们惊叹不已。它的每一层都有众多的羽蛇头像和雨神头像石雕间隔排列。蛇身是浅浮雕,蜿蜒在石板上。雕刻风格粗犷,形象栩栩如生,其工艺的精致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一样,使人无法相信这是些仅仅靠使用石制工具加工的产品。庙基上还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怪异的象形文字,但至今学者们仍然无法译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义。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羽蛇神庙是座单纯的宗教建筑。然而,20世纪80年代对这座建筑物的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的想法。有人认为,它也许是特奥蒂瓦坎的强大军事力量的祭祀中心。   

当时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在对其多次发掘时发现,建筑物的下方和前面有墓坑,这些墓坑里共葬有100多人。这些人好像为了献祭活动而死的,死者都穿着相似的士兵服装,尸体被堆在多个墓穴里,扭曲着身体,双手被捆绑在身后,其中有的佩戴一串串类似人牙的贝壳项链,其后腰处则有用黄铁矿石装饰的圆石板。人们发现,几个世纪之后的阿兹特克士兵们也佩戴这种用黄铁矿石装饰的圆石板。   

月亮广场以西,耸立着古城最豪华的建筑——“鸟蝶宫”,此宫从前是祭师的住所。宫殿里的壁画完整无损保持着原来的鲜艳色彩。中央大厅的圆柱上刻着蝶翅鸟身的浮雕。两边圆柱上雕刻着一只美丽飞鸟,双翅齐展,仿佛迎面飞来。鸟蝶宫的住房结构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特奥蒂瓦坎城的建筑特点:每幢房子都是四方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   

鸟蝶宫下面,挖掘出了另一座宙宇,是迄今发现的特奥蒂瓦坎城最古老的建筑,称为“羽螺庙”,其墙上画有许多用美丽羽毛装饰的海螺。在离羽螺庙不远的地方,是“美洲豹宫”,它的门口墙上画着两只蹲在地上的美洲豹。美洲豹头饰羽毛,虎视眈眈,前爪握着一只海螺,在嘴边吹奏。   

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的正统艺术,除了发挥装饰功用以外,同时还想要表达出一套有关宇宙创造的宗教信仰来。很可惜,现代学者还无法译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义,所以,对在古城中发现的几百幅壁画,还是感到不可理解。目前能够肯定的是,这些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肯定花费了惊人的精力,但对于他们的意义,我们知道的实在有限。   

城内有一座叫做特勒米密劳蓬的住宅,至少有175个房间,分别围住21个天井和5个大院。考古学家在发掘这些住宅时,时常在天井或房间的地面,发现一些小圆坑,直径和深度都是一码左右。这是一些坟墓,里面还保留着骸骨,有些烧得半焦,有些洗得很干净,有些不按人骨的原形,另行排列。

4.历史名城为何突然衰落?
  也有人把特奥蒂瓦坎称为“陶工之都”。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手工业,其手工艺品美观大方,富有超凡的想像力。鼎盛时期的特奥蒂瓦坎城,已不仅是个宗教首府,同时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制陶工业中心,出产大量陶罐、火盆等各种各类陶器,以品质纯美、花样繁多著称。此外又用模子制造成千上万的小塑像,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类似景泰蓝的珐琅彩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   

特奥蒂瓦坎最具特色的产品是鼎状陶罐,有三只扁足,罐口有盖,他们的这种陶器手工业,使中美洲各地的贸易广泛发展起来。同时,该城的农业也有相当水平,能修筑梯田,挖渠灌溉,种植玉米、番茄、南瓜、可可、棉花和烟草等作物。由于城市日益繁荣,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外地的棉花、纺织品、玉石、朱砂和黑曜石等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垄断了黑曜石制品的生产和买卖。黑曜石是一种火山岩石,很像绿色或黑色的玻璃,硬度很高,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对当时的中美洲人来说,黑曜石就像现代人的钢铁。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气勃勃、繁荣富足的名城,为什么惨遭废弃,为什么就突然衰亡了呢?   

千年时光的流逝,并未能驱散笼罩在特奥蒂瓦坎的神秘和悬念,面对着重重迷雾,最简单的一种说法是遭到了外敌入侵。但是,特奥蒂瓦坎的社会发展水平,诸如组织能力、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当时美洲的其他所有民族。如果说这样一种文明会被某   

些尚未开化的原始民族入侵而死亡,那无异于像是说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会在一夜之间被某个美洲或非洲的土人部落消灭一样,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另一些考古学家勘察了一些遗迹后认为,特奥蒂瓦坎后期曾发生过大火灾,有些大火好像还有人为施放的痕迹。他们相信,火灾就是这座古城衰落的原因。那么,纵火者是谁?为什么?是敌对的入侵者,还是特奥蒂瓦坎人自己?   

还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的衰亡是内部斗争引起的。但是从内乱到崩溃、衰亡,总要先引起整个社会内部的巨变和阵痛,总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时间和过程,绝没有一下子就消亡的道理。还有,特奥蒂瓦坎衰亡后,它那么多卓越非凡的智者、精英、能工巧匠以及几十万的居民都到哪里去了呢?如果说他们融合在周围的其他民族中了,那他们掌握的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怎么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随着特奥蒂瓦坎发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考古学家们陷入更多的谜团,变得越来越迷茫。其中众多的证据,都可以使人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倒是最先见到特奥蒂瓦坎遗址的阿兹特克人说得最简明而又清楚:——神建造了特奥蒂瓦坎,又离开了特奥蒂瓦坎。   

真的吗?我们期待着正确的答案……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44:41 | 只看该作者
特奥蒂瓦坎古城

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处。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规模可以和中国当时的长安相比。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奥蒂瓦坎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录

特奥蒂瓦坎古城世遗评价
建成日期推测
名字由来
布局特点
城内面貌黄泉大道
两座金字塔
曾经的政治宗教中心
石制面具祭祀用品
全盛时期的城市
传说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精致的壁画
日历石不是日历石
臆想的第五个太阳时期
蝴蝶宫精美的石雕
早期居民的手工艺发展
探究隐秘1.是谁建造的“众神之城”?
2.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标识?
3.玄妙的羽蛇庙,华美的鸟蝶宫
4.历史名城为何突然衰落?

特奥蒂瓦坎古城

世遗评价
  世遗评价:“众神创造的城市”———圣城“特奥蒂瓦坎”,建于公元1世纪至7世纪,其建筑物按照几何图形和象征意义布局,以建筑物(特别是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庞大气势而闻名于世。

建成日期推测
  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在距墨西哥城以北40公里的墨西哥山谷中,特奥蒂瓦坎曾经是最辉煌的城市文明之都。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座城市的历史至今仍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有一种说法称,特奥蒂瓦坎始建于公元1世纪末,但是目前的考古发掘工作还不能确切地肯定建城日期,据留存的建筑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判断,在公元5世纪达全盛时期,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突然消亡。我们不知道它衰败的确切原因,但有人认为地下水位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水供应问题加速了城市衰退。

名字由来
  城市原来的名字已经无从知晓了,阿兹特克人发现了这片广阔的废墟,他们叫它“特奥蒂瓦坎”(众神之城)。城市方圆40多平方公里,人口众多,不同时期的居民从10万到16万不等,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

布局特点
  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布局特点,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黄泉大道”(也称“死亡大道”,据说阿兹特克人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是诸神的坟墓,其实并无太多依据)分布;各建筑群内部对称;形体简单的建筑立于台基上等等。

城内面貌

黄泉大道
  黄泉大道纵贯古城南北,长约3公里,宽40米,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设计巧妙,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大道东侧是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为四边形,逐层向上收缩,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共有5层,其上建有太阳庙。它的体积要比举世闻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人们认为它们存在着一些联系。在大道北端是月亮金字塔,它比太阳金字塔晚建了150年,高46米,它前面的月亮广场是当时宗教仪式的举行场所。

两座金字塔
  两座金字塔交相呼应,特奥蒂瓦坎气势宏伟,无比壮观,“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印第安人纳瓦语称呼)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从月亮金字塔顶向南望去,笔直宽阔的死亡大道通向远处。高大的太阳金字塔位于死亡大道的东侧。   

■这幅图画描述的是墨西哥城的征服者,西班牙人科尔斯来到特奥蒂瓦坎古城时的情景。   

墨西哥城北的广阔高原1,矗立着两座巍峨壮观的金字塔。墨西哥人骄傲地把它们同埃及的金字塔相比。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墨西哥太阳和月亮金字塔。人们常说,到中国不去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同样,到墨西哥不去看一看这两座金字塔,也就等于没来过墨西哥。

曾经的政治宗教中心
  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光辉灿烂的印第安文化之一。它有"诸神之城"的美名。当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成为废墟。人们来到寂静广阔的古城废墟时,看到宏伟壮观的建筑遗迹,不禁肃然起敬。

石制面具

祭祀用品
  在特奥蒂瓦坎古城挖掘由大量的面具,它们大多用石头雕刻而成。特奥蒂瓦坎城的工匠擅长石器、玉器和陶器的制作,这件石制面具是特奥蒂瓦坎人祭祀时的用品。

全盛时期的城市
    
特奥蒂瓦坎城在全盛时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据估计,居民有20多万,面积达20平方公里。当时城市建筑结构的严谨,为以后阿兹特克人修建特诺奇提特兰城所效仿。纵贯南北的中央人道全长4公里、宽45米,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死之大道之称。金字塔、庙宇、亭台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死亡大道的两侧。大概由于宗教的原因,大街南端一片空旷,没有任何建筑。对中央大道为什么称为死亡大道,考古学家们已无从考证。有人解释说,因当时活人祭神,尸体在大街上火化(特奥蒂瓦坎没有土葬习惯,全城没有发现一座坟墓)、死亡大道由此得名。

传说
  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人纳瓦语中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在印第安传说中,他们崇拜的第四代太阳不再发光了,地球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间万物生灵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宇宙的诸神听到了从地球上传来濒临死亡的人们的恐怖叫喊和痛苦呻吟,从宇宙中飘落到特奥蒂瓦坎,燃起了篝火。地球又一次见到了光明,万物复苏,生灵获救。但不久,篝火的火焰越来越弱,最后又被黑暗吞没,地球上再次陷入黑暗。为了使地球永见光明,人类永远欢乐,诸神修筑了太阳和月亮金字塔,在两塔之间,又一次燃起火,熊熊烈火越烧越猛。诸神商定,谁有勇气,自愿跳入火中,就变成第1代太阳,永远得到人类的崇敬。诸神中低贱的纳纳瓦特神和高贵的特克西斯特卡尔神表示愿意作出牺牲,变成太阳,照耀地球。纳纳瓦特神首先勇敢地跃身跳进火小,顿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而特克西斯特卡尔却着害怕了只是在看到纳纳瓦特神变成太阳后,才下定决心,咬牙跳进已是十分微弱的火堆。似是他失去机会,没有变成太阳,成为了只能在太阳下山后用暗淡光辉照亮大地的月亮。这就是关于特奥蒂瓦坎地名由来的传说。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造型为四边形层叠平台,每层向上收缩,当神殿和祭坛之用。祭司在塔顶祭祖太阳神、雨神和战神。另外,这里还举行牺牲仪式,祭司把活人绑在"牺牲石"上,剖胸取心奉献给太阳。   

■全盛时期的特奥带瓦坎是阿兹特克人的圣地1971年在太阳金字塔的考古挖掘证实了这个观点。人们在金字塔的中心发现了放有祭品的洞穴。   

月亮金字塔位于古城的最北端,高度低于太阳金字塔,顶部已经坍塌。

精致的壁画
  太阳金字塔是特奥帝瓦坎古城遗址最大的建筑,大约建于公元2世纪。它坐落在被称为死亡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东侧。太阳金字塔用土和石头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四个坡面从底部到顶端共有5层,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当时的特奥蒂瓦坎人并没有掌握铁制工具,可以想象工程是何等艰巨。用来建造金字塔的巨石并不规则,大多呈深褐色,也有土黄黑的,所以整个金字塔是一种浑厚深沉的暗色调。金字塔表面从前抹着石灰,上面有鲜艳的壁画。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壁画已经剥落殆尽。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阶梯直达顶部,阶梯最宽处为17米,每个台阶高度相固。金字塔的四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午太阳的光芒直射塔顶;傍晚,太阳正好在它的西边落山。金字塔的顶部原有一座太阳庙,现已完全毁坏。从塔的底部,经一地道走进塔内,可以看到一座小金字塔,形状像四叶草,四叶表示大地的四个地窑或嘴孔。现在的大金字塔是在这座金字塔的基础上建成的。在太阳金字塔侧旁的广场右边,有一片独具特色的住房群,供太阳金字塔的祭司们居住。在广场北端,有一座华丽的"太阳宫",是太阳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宫殿。宫殿内的壁画色彩鲜艳。是古城遗迹中迄今发现的最精美的壁画之一。

日历石

不是日历石
  这块日历石,不是真正的日历而是阿兹特克人用石块记录下的对宇宙的认识,描绘了他们想象中的第五个太阳时期的景象。

臆想的第五个太阳时期

  月亮金字塔坐落于死亡大道的北端。月亮金字塔比太阳金字塔晚建成150年,规模也不及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高46米,由于建在比太阳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两塔顶端的高度处同一水平。塔的正面,阶梯陡峻,从底下向顶端仰望,塔顶高耸人云;从顶部往下俯瞰,视野广阔。由于阶梯已经修复,一般游客都喜欢从这里登高。同太阳金字塔一样,月亮金字塔内也有好几层结构,属于不同时期的建筑。月亮金字塔下是月亮广场。广场从南到北共204.5米,由东往西137米。月亮广场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特奥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月亮广场的建筑讲究对称,给人宽广宏伟的感觉。

蝴蝶宫精美的石雕
  月亮广场以西,耸立着古城最豪华的建筑—— "蝴蝶宫"。这是宗教上层人士和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宫殿里的壁画完整无损,保持着原来的鲜艳色彩。中央大厅的圆柱上刻着蝶翅鸟身的浮雕。西边圆柱上雕刻着一只美丽飞鸟,双翅齐展,仿佛迎面飞来。"蝴蝶宫"的住房结构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特奥蒂瓦坎城建筑的特点:每幢房子都是四方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在"蝴蝶宫"下面,挖掘出了另一座宙宇,是迄今发现的特奥蒂瓦坎城最古老的建筑,称为"羽螺庙",其墙上画有许多用美丽羽毛装饰的海螺。在离羽螺庙不远的地方,是"美洲豹宫",它的门口墙上画着两只蹲在地上的美洲豹。美洲豹头饰羽毛,虎视眈眈,前爪握着一只海螺,在嘴边吹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2 03:13 , Processed in 0.08686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