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德生命中的若干个“最后一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21:2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纪伟人朱德的若干“最后一次”

    1976年春天安门事件后,“四人帮”借机大肆镇压革命群众,使国家局势变得很复杂,国民经济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年近九旬的朱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不顾身体虚弱,带病坚持工作,每天早起晚睡,给自己加大了工作量。康克清多次劝他注意身体,但他每次都说:“毛主席身体不好,恩来也不在了,现在,我要尽最大努力支持华国锋维持局面。”1976年的分分秒秒,对于朱德都是那么宝贵。他好像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不听劝告拼命地工作。

    最后一次赋诗酬唱毛泽东

    1976年元旦前夕,康克清带上家人把朱德从医院接回家中。

    元旦这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毛泽东新发表的两首词。第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第二首是《念奴娇·鸟儿问答》。

    一脸病容、身体仍未康复的朱德,一听到这两首词的播音,顿时精神起来,不禁赞叹道:“毛主席的词写得真好啊!”

    体质虚弱的朱德眼里泛起了连日来少有的光亮,他兴奋地告诉家人说:“主席这两首词,头一首是他1965年5月到井冈山视察时写的。这是他1929年1月离开井冈山后第一次回去,距1927年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已有38年了,故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句……”

    那几天,朱德一有空就给家人讲解这两首词的内容,介绍有关井冈山的情况。有时,还叫工作人员反复朗读给他听。此时,尽管朱德不能见到毛泽东,但是,他仍时常挂念与他共事50年的老战友。

    毛主席的词激发了朱德的无限感慨,他情不自禁诗意勃发,反复推敲,用一个多星期,终于写下了《喜读主席词二首》,后刊登在《诗刊》1976年二、三合期(总第82期)上。朱德为这两首词作小引说:“毛主席词二首发表,聆读再三,欣然不寐。吟咏有感,草成二首。《诗刊》索句,因以付之。”

    下面是《喜读主席词二首》中的第一首:

    昔日上井岗,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和第二首一起,落款为“1976年3月10日”。

    这是朱德生前的最后诗作,也是他和毛泽东最后一次诗词酬唱。

    邓颖超曾建议《人民日报》转载朱德的这两首诗,然而却遭到了姚文元的蛮横拒绝。在“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以后,《人民日报》为纪念毛主席诞辰83周年,于1976年12月26日特地转载了朱德的这两首诗。这是雨过天晴、乌云散尽时对与世长辞的毛主席的深沉悼念,也是驱除四害、朝晖映照后对永眠九泉的朱德的亲切告慰,更是在战旗翻飞、吼声如雷中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的有力批判和讨伐。

  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见面

    朱德与毛泽东这两位中国革命的巨人,在风风雨雨中共同作战了40多年。然而,他们的最后一次会面却是那么的耐人寻味。

    1966年,已80高龄的朱德,也未能避免 “文化大革命”炮火的攻击。由于朱德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不肯放过他,尽管他已耄耋之年,仍将他视为篡党夺权的障碍。他们唆使“造反派”对朱德贴造谣、诬陷的大字报,喊“打倒、炮轰”的口号。面对接踵而来的诬陷和迫害,朱德始终像红军时期毛泽东对他的评价那样“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铁”。他镇定自如地对夫人康克清说:“第一,历史是公正的;第二,主席和恩来最了解我,有他们在我担心什么?”朱德不仅意志坚定,而且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1966年12月15日,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朱德直率地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把你打成反革命,把他也打成反革命。我看,只要不是真反革命,错误再严重,还是可以改正的。一打成反革命就没有路可走了,这个问题要解决。”

    在196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一些人猛烈攻击所谓“二月逆流”问题,朱德却反其道而行之,仗义执言:“一切问题都要弄清,怎么处理,主席有一整套政策,批评从严,处理按主席路线。谭震林,还有这些老帅,是否真正反毛主席?”

    1971年9月13 日,林彪因篡党夺权阴谋暴露,仓皇出逃,机毁人亡。得知这一消息后,朱德万分高兴,马上提笔给党中央、毛主席写道:“……林彪这颗埋藏在毛主席身边最危险的定时炸弹,自我爆炸,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使我们党更加纯洁,更加伟大了。”

    林彪自我爆炸后,毛泽东和朱德这两位老前辈进一步加深了革命友情。

    1973年12月21日,朱德参加了中央军委会议,毛泽东在他的住所会见了参加会议的人员。当毛泽东见到朱德这位许久未见面的老战友时,要站起身来迎接。穿着一身深色中山装的朱德见状,赶紧加快步伐走到他的面前……

    两位巨人又见面了,又像井冈山会师时那样,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毛泽东拍着身边的沙发,请朱德紧挨着自己坐下。这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向朱德问候道:“红司令,红司令你可好吗?”朱德仍用他惯用的四川话,兴奋地回答:“主席,我很好。”

    毛泽东拿起一支烟,划火柴时似乎思考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之后,高声对朱德说:“有人说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说是红司令,红司令。”毛泽东意味深长而诙谐幽默的话,惹得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点起了头。接着,毛泽东又风趣地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当时的气氛十分融洽。可是,谁也未曾想到,这竟然成了朱德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见面。

    1976年当朱德的病情稍有缓解的时候,突然传来毛泽东病危正在紧急抢救的消息。朱德为此十分不安,他嘱咐身边的医生立即到毛泽东那里去。医生告诉他,已经派人去了,他这才放下心来。

    1976年7月6日,朱德因病逝世。这一天,华国锋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向他报告了朱德逝世的消息。

    刚刚从生命垂危中抢救过来的毛泽东,静卧在病床上,听完华国锋的报告,用哀痛而微弱的声音问道:“朱老总得的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华国锋扼要地向毛泽东报告了朱德的病情,并且报告了朱德治丧委员会的工作日程。

    毛泽东听罢,黯然神伤。他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后事。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21:31:5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次访友

    1976年5月19日,年近90高龄的朱德收到知名学者成仿吾送来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一辈子治学严谨的成仿吾恳请朱德审读一番并提出意见,做必要的把关。这是成仿吾根据1848年的德文原本,对自己1938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新校订后出版的。

    第二天,朱德拿起新版《共产党宣言》送审本,对照旧译本逐字逐句认真仔细地通读起来,并不时地提笔做着眉批。书一读完,感慨万千的朱德便动了即刻去看望译者的念头。他告诉秘书说:“你准备一下,我要马上去看望成仿吾同志。”秘书听后感到为难,朱老总毕竟是已近90岁、年老体弱的身子骨了,能经受得住驱车访友的劳顿吗?但看朱德决心已定,只好给成仿吾拨通了电话。比朱德小10岁的成仿吾得知这一消息后,在电话中声音激动地嘱咐道:“请转告老总,让他不要来,我马上去看望他。”

    但朱德仍然坚持要亲自登门拜访。下午3点左右,朱德兴致勃勃地坐车去看望成仿吾老教授。朱德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刚刚跨出车门,早已等候在楼门前的成仿吾便迎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许久都没有松开,并且兴奋不已地问道:“老总,你好呀?”然后挽着朱德的胳膊缓缓地朝屋内走去。

    从1974年中央党校组建“成仿吾小组”拉开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序幕,到印制出《共产党宣言》送审本,历时整整两年。出乎成仿吾意料之外的是,送审本报送朱德仅仅3天,这位年高九秩的革命家就坐在对面与自己促膝而谈了。

    朱德欣慰地对成仿吾说:“你们重新校译的《共产党宣言》,我一口气看完了,很好懂,主要问题都抓住了。看完后,不用讨论就明白了。阶级斗争问题、民族问题、家庭问题、妇女问题都讲了,讲得很清楚。”

    朱德询问成仿吾:“你们这个班子有多少人?花了多长时间?”成仿吾一一作了回答。

    朱德嘱咐成仿吾:“还应该多培养几个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弄通了,很重要。”

    接着,朱德再次强调并鼓励成仿吾说:“弄通马克思主义很重要,为了弄通,要有好译本。”

    朱德称赞成仿吾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并且郑重地说:“这个新译本很好,通俗易懂,没有倒装句,可以一口气读下来。有了好的译本,才便于弄懂马克思主义。这对于学习、普及马克思主义很重要。这个工作是根本工作,很有价值啊。”略作停顿,朱德又深有感慨地说道:“现在有些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总是要请教马克思、恩格斯,总得看《宣言》是如何讲的。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对世界都有影响,有世界意义。我要把你们这里当个点,以后经常来。”

    朱德语重心长地关照成仿吾:“你要很好地保重。党内像你这样的老同志不多了。”

    最后,朱德告诉成仿吾:“中央对我管得很严。我的身体还好,现在一天吃三两粮食,吃多了不消化。游泳要坚持,不要停下来。我现在还常用游泳圈在水里泡一泡。”

    两位老人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个多小时后,朱德起身告辞。望着渐渐远去的汽车,成仿吾深情地对夫人说:“他还是那么谦逊,还是那么真诚!”

    孰料,45天后朱德溘然辞世。这是成仿吾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他闻知噩耗,泪水涟涟,久坐不语。突然,他叫服务员:“拿黑纱来!”他颤巍巍地把黑纱套在了左臂上……从延安时期算起,他结识朱老总已经近40年了。他不仅敬佩朱老总的军事指挥才能,更敬佩朱老总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巧的是,朱德一生中接触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共产党宣言》,他临终前最后读的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是《共产党宣言》!朱德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毕生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把生产抓好! ”

    在朱德病重住院的日子里,叶剑英特别关注他的病情,几乎每天都要让他的女儿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治疗情况。邓颖超、聂荣臻等一些老同志也纷纷来到医院探视朱德。

    在医院里,朱德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7月初,朱德已报病危,但神志还比较清醒。

    一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看他,朱德本来是闭着眼睛的,听说是李先念来了,立即睁开,两人紧紧地握手,朱德轻声缓缓地说:“生产为什么不能抓?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他喘口气接着鼓励说:“要抓好!”

    7月5日这天,李先念、聂荣臻、王震、邓颖超、蔡畅等来医院看望朱德,他吃力地睁开双眼,看着这些几十年风雨同舟的老同志,嘴唇翕动着,想和他们说话,但没有发出声音,想和他们握手,但胳膊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抬起来……

    看着当年驰骋疆场、威震敌胆的总司令被病魔折磨得如此虚弱,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此后,朱德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那颗为真理、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事业跳动了90年的心,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开完追悼会后,康克清召集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会上,康克清说,朱德他老人家生前曾说,他还有两万多块钱存款,想把这笔钱当作他的最后一次党费,全部交给组织。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朱德的孙子协助康克清整理了朱德的遗物,并按照康克清的意见,以她的名义起草了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汪(东兴)主任:

    朱德同志逝世已经七个月了,承蒙组织照顾由他身边工作人员清理了他的文件和遗物。这一工作现已告一段落,那几位同志也已相继离开了这里。此外还有几件事向您汇报一下。

    一、遵照朱德同志生前嘱咐,现将他自发工资以来存放于中办特别会计室的存款(20306.16)全部上交党组织,另外他一件比较珍贵的白虎皮大衣也一并交上。

    二、组织上为了照顾朱德同志为他特制的一张新床和一辆手推车,现均退还给组织。原来朱德同志坐的红旗轿车,仍存放在六所,如何处理请组织安排。

    三、朱德同志生前所发的文件资料等曾由尹庆民秘书整理,其中重要的文件和讲话、报告等资料均已上交中办。另外文字材料中,尚有朱德同志自39年至76年所作诗词除六十五首出版过,还有六百余首尚未出版。这些底稿现均存放在我这里。诗刊编辑部和一些老同志对朱德同志的诗词汇集表示关心。我考虑这部分遗物尚需找位比较熟悉情况的同志协助整理一下。如果中央决定出版,即可提供。据我了解,朱德同志的大部分诗词是经原秘书沈毓珂同志经手的,他比较了解,是否可请沈毓珂同志协助整理朱德同志的这部分诗词。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21:28:13 | 只看该作者
与周总理最后一次相见、最后一个军礼敬给老战友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已是89岁高龄的朱德主持了开幕式。周恩来带着重病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

    朱德在这次会上继续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在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在庄严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党和人民委托我们贯彻执行宪法规定的职权,责任重大,任务很艰巨。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975年7月11日,朱德正准备到北戴河休养,身体稍稍恢复的周恩来一边在病房内做“八段锦”运动,一边让卫士高振普打电话,请朱老总在去北戴河之前先来见见。

    几天前,朱德曾经想去看总理,但因为总理当时的身体不太好,不愿让年近九旬的朱老总看到他在病榻上的样子,就没有去请他。当时,朱德也不想影响总理的正常治疗。当得知朱德去北戴河需两个多月才能回来,周恩来担心到那时自己的身体条件不会比现在好,于是热情地向朱德发出了邀请。

    这天下午5时50分,朱德走进总理的会客厅时,看见周恩来已经换下了病号服,并且远远地迎了过来。

    朱德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声音有些颤抖:“你好吗?”

    周恩来回答说:“还好,咱们坐下来谈吧。”

    朱德的动作有些迟缓,当卫士走过来扶他坐到沙发上时,周恩来关切地问:“要不要换一个高一点的椅子?”

    朱德说:“这个可以。”

    朱德同周恩来交谈了20多分钟。周恩来知道患有糖尿病的朱德有按时吃饭的习惯,为了不耽误朱德吃饭,6时15分,两位老人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了。警卫员搀扶朱德上车后,周恩来一直深情地目送汽车远去。

    朱德同周恩来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情谊。1922年,朱德在德国由周恩来和张申府介绍入党。50多年来,他们曾经一起度过了无数个生死与共的日日夜夜。朱德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竟是他同总理之间的最后相见。

    1976年1月8日,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病逝了。

    当时,朱德的身体也不好,才出院不久。组织上怕朱德悲伤过度,没有立即告诉他总理病逝的消息。

    当天下午,朱德还接见外宾,接受比利时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舒马克递交国书。回来后,康克清想让他对总理逝世有个思想准备,便慢慢地对他说:“总理病情最近又有恶化。”朱德听了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不会吧,他的手术做得很成功,怎么会这么快就恶化了呢?”

    到了晚上8点,收音机里播出周恩来逝世的讣告,朱德惊呆了。尽管他已经知道周恩来病情恶化了,但还是无法接受总理逝世的事实。听着收音机里不断传出的哀乐,看到家人个个泪流满面的样子,他才肯定这一切是真的了。眼泪从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了下来,滴落在衣襟上。他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很久……

    工作人员告诉朱德,总理临终遗言是要把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和江河里。这时,朱德说:“过去人们死后要用棺材埋在地里,后来进步了,死后火化,这是一次革命。总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一个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家。”他一边说,一边流泪,还问:“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大家说:“知道一点,看了一些别人的回忆。”“你们应该了解总理的革命历史!”说着,朱德就开始讲周恩来革命的一生。当时,家人怕他过分伤心,身体受不了,没有让他说很多,但他仍不时自言自语:“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他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1月11日上午,年迈的朱德拄着手杖站在周恩来的灵床前,老泪横流,低声呼唤:“恩来!恩来!”

    朱德鞠罢躬,又挺直身躯,缓缓地抬起颤抖的右臂,庄严地向周恩来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被人搀扶着蹒跚离去。

    向周恩来遗体告别时,朱德一路上都在掉泪。在车上他就要脱帽子。回来后,他一句话不说,也不思茶饭。

    周恩来的追悼会就要举行,秘书见朱德悲痛过度,连续几天彻夜不眠,身体特别虚弱,怕他撑不住,就征求他的意见:“去不去参加?”他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马上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可是,就在要上车出发的时候,朱德却两腿软得厉害,怎么也站不起来了。这使他非常不安,坐在沙发上难过地叹气:“唉,去不成了!这怎么对得起恩来?”猛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吩咐说:“快把电视机打开!就是坐在家里,我也要参加这个追悼会。”

    电视机打开了,朱德怀着对老战友的哀思,随着低回的哀乐,眼含泪花,送走了那系着黑纱的灵车……

最后一次外事活动

    有一段时间,广播里说“邓小平是天安门事件的总指挥、黑后台”,朱德对此不屑一顾,他问康克清:“你知道小平同志住在哪里吗?”康克清摇摇头。朱德说:“现在,他连自由都没有,他出得来吗?说他是天安门事件的总指挥,碰到鬼了!”

    有一次朱德同江西省委常委刘俊秀谈话,针对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愤慨地说:“别听他们‘革命’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实际上就是他们在破坏革命,破坏生产。不讲劳动,不搞生产,能行吗?粮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没有粮食,让他们去喝西北风!”

    天安门事件后,“四人帮”借机大肆镇压革命群众,使国家局势变得很复杂,国民经济遭到更严重的破坏。朱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不顾身体虚弱,带病坚持工作。由于过度的紧张和劳累,他的肺炎复发了。但他毫不在意,照样工作,照样会见外宾。

    这年6月21日上午,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朱德要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1975年11月在竞选中获胜的弗雷泽,在担任总理后便选择了中国作为重要的访问对象。

    这天早晨,朱德起床后,感到身体不太舒服。家人劝他立刻休息,不要再工作了。朱德听后摇了摇头:“这是党安排的工作,我怎么能因为身体不好而随便不去了呢?”

    吃了药后,朱德上午按时来到人民大会堂。当他踏进大会堂,来到迎宾厅时,却没见往日那种迎宾的气氛。会见的时间到了,不知什么原因,仍未见到外宾。朱德只好在休息室等候。后来才被告知,会见的时间推迟了。因为马尔科姆·弗雷泽总理把会见的时间推迟了。外交部竟然没有把这事事先告知委员长!

    不知不觉,将近1个小时过去了,马尔科姆·弗雷泽总理的车队才缓缓向大会堂驶来……

    朱德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会见弗雷泽总理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外事活动。由于在开放冷气的休息室里等候了太长时间,回到家中他便感到身体不舒服,有些咳嗽,伴有低烧。后经医生诊断,是患了感冒。到了25日晚饭后,他又出现了腹泻。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治疗。朱德想到次日要会见外宾,坚持说:“不要紧,等明天我会见了外宾,再去住院也不晚。”他执意要参加了外事活动后再去看病。但是,因为身体十分不适,经康克清和保健医生极力劝说,朱德只好住进了北京医院。从此他没有再接见外宾,外事部门对会见的有关安排都作了调整。

    尽管会见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朱德在弗雷泽总理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朱德逝世后致电中国领导人的唁文中提到:“对于他的逝世,我个人感到格外难过,因为仅仅两周以前,在我访华期间,他热情地接见了我。由于朱德对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为人们长久怀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7 05:26 , Processed in 0.11998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