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4 22:56:32
|
只看该作者
去克鲁姆洛夫
如果说布拉格盘错纠结、忧郁神秘的小巷带给卡夫卡的是一个让他既爱又恨的“城市世界”
,那么地处波希米亚王国边界的小镇克鲁姆洛夫(?esky Krumlov)展现出的则是由自由的天性、天生的热情以及火焰般燃烧的想象力所绘制的绚烂图景。虽然似乎和名人们攀不上什么亲戚,也缺乏耳熟能详的历史掌故,但是仍旧吸引着全世界的背包客告别布拉格,沿伏尔塔瓦河逆流而上,越过南波希米亚森林里闲散的云、风和闪电,抵达这个位于捷克南部、临近奥地利边境的小镇。“克鲁姆洛夫”这个有些绕口的名字也被旅行者们爱称为CK。
过去,流浪在欧洲大陆的吉卜赛人常被误当作波希米亚王国的子民,他们没有固定职业和居所,无视各国疆界和法律,赶起带篷马车就可以穿越欧洲大陆自由旅行,也使波希米亚这片土地染上了奔放自由的气质。克鲁姆洛夫(Krumlov)一名最早来源于德语,意思是河湾中的洼地。小镇被伏尔塔瓦河“欧米伽”形的河道所环抱,这条河对于克鲁姆洛夫,比之布拉格,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三座木桥连接了小镇的日常生活,上桥、过桥,随着伏尔塔瓦河的律动左顾右盼。2002年,克鲁姆洛夫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水患,城内MUSIC CAFé DV? VDOVY咖啡馆墙上仍有遭受水灾时的照片,有些建筑的屋顶上还留有当年记录水位线的标刻。不过,洪水退去之后人们依然回到小镇居住,并没有在河边兴建堤坝,或者截弯取直、整治河道。他们面对曾经水漫全城的灾难好像并不以为意,透着一副波希米亚人特有的漫不经心与闲散。
在建筑小镇城堡时,克鲁姆洛夫人却又遵从了德意志民族的严谨。在1949年被捷克政府收归国有之前,克鲁姆洛夫一直由贵族所经营。经过数百年的扩建,城堡连绵不绝,依着峭壁而占据了整个山势。小镇仿佛独立于尘世之外,保留下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相互融合的建筑风格。二战期间,这里没有任何重要战役,也几乎没有遭受轰炸,整个小镇上的中世纪风情得以完好保存,并于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入小镇只有一个狭窄入口。钻过这道城门洞,时光便骤然倒转,只有睁大眼睛,怀疑自己做了一场中世纪的白日梦。
没有卡夫卡的城堡
顺山势漫步,沿着拉特兰街一直走过一座木桥,不觉就走近了克鲁姆洛夫城堡。进入这座城堡倒不必像K一样苦苦寻觅一纸文书,只需在售票处购买门票。
进入城堡,走廊两边留有空荡荡的凹框,斑驳剥落的壁画告诉来者,这里陈设过城堡最早的主人——维特科夫家族的历代画像。克鲁姆洛夫城堡是捷克仅次于布拉格的第二大城堡,在巴洛克式的奢华中透露出精致。几个世纪以前,城堡内社会系统自成一格,过去曾有牧场、谷仓、马场、啤酒厂等,还建有贵族医院和学校。进入城堡所途经的第一广场曾是畜牧场,一度因为养猪太多而引起领主的不满,下令猪们不允许进入——胆敢违抗禁令的猪将被拖出去送给穷人。如今的第一广场上遍植鲜花,阳光下是餐馆和露天茶座,哪里知道这里过去居然是个“动物农庄”呢。
待游人聚拢,管理员用古老的铜钥匙打开三号庭院的一扇木门,扑面而来的幽暗为城堡探险凭添了神秘。可以小心探查城堡幽闭岁月中埋藏的众多秘密,也可以游览最著名的18世纪巴洛克歌剧院及宫廷花园。据考古学家考证,18世纪城堡中曾经居住着一位与德古拉公爵齐名的吸血鬼公主,如果留心,在城堡中还能找到这位名叫Eleonore von Schwarzenberg的女士的肖像。
城堡中高耸的彩绘塔是克鲁姆洛夫的地标性建筑,初到小镇闲逛,实在太容易迷路,就可以抬眼看看彩绘塔来为自己定位。登上城堡高塔,整个小镇就铺展在眼前。蜿蜒的伏尔塔瓦河、河两岸的彩色房子、蓝色的圣乔斯塔教堂屋顶以及远处圣维塔教堂哥特式的尖顶构成了一幅美得让人眩晕的水彩画。
不光塔身有彩绘,整个小镇都被色彩绚丽的波希米亚彩绘所装扮。虽然同样是红瓦黄墙,克鲁姆洛夫小镇不同于布拉格的大气,显得更为小巧。文艺复兴、巴洛克、哥特式等建筑风格,加上波希米亚元素,建筑色彩也更为绚丽、多变。小镇上,没有任何两幢房子是一模一样的,各家门头的装饰就足够人欣赏一番。如果嫌墙面单调,不妨画上砖和浮雕;没有窗子,请画家来画上几扇。走在小镇中,时常在街巷尽头觅到柳暗花明——克鲁姆洛夫的匠人们都是神奇的艺术家,用色彩和画笔施起障眼法,卖弄着波希米亚人的机灵与俏皮。
在洞穴里吃顿大餐
在克鲁姆洛夫街头像一个波希米亚人一样游逛,随心所欲,走累了想随意找个地方歇脚不是难事,小镇里的各种酒馆、咖啡馆和露天酒吧的密集程度超过了北京城里的房产中介。
午饭时刻,误打误撞走进了一家“洞穴餐厅”(Krcma v satlavske)。还在门口,烤肉的香味就已经从紧闭的木门中飘了出来。宛如地窖一般的拱形天花板,石头墙壁,正前方立着一个硕大的烤炉,木柴在炉膛内被烧得劈啪作响,烤炉顶上悬挂着各式烤肉,不时滴下的肉汁与炭火相撞,有声。落座,餐厅装饰粗犷质朴,四下环顾果然如同置身洞穴。点一份烤肉套餐,端上来才发现分量足够两个人吃。硕大的烤肉躺在木砧板上,上面还刺着一把锋利的餐刀,真是豪放。大蒜汤盛在挖空了的硬面包里,没有大蒜的辛辣味儿,反而有点甜。
大块吃肉时,啤酒总是不能少的,皮尔森(pilsner)是捷克啤酒的主打,价格才十几克朗,比可乐还便宜,最重要的是,皮尔森实在太好喝了!要知道捷克人的人均啤酒消耗量是要超过德国人的。
洞穴餐厅(Krcma v satlavske)
营业时间:11:00~23:00
地址:Homi,157
价格:人均约300~400克朗
南波希米亚的五瓣玫瑰
走在克鲁姆洛夫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五瓣玫瑰的标志。如果事先没读过小镇历史,就不禁怀疑这里是否盛产玫瑰。其实,小镇之所以对玫瑰图案情有独钟是因为第一任领主维特科夫家族与第二任领主卢森伯格家族的族徽,恰好都是五瓣玫瑰。
所有留有玫瑰印记的建筑中,坐落在城市博物馆对面的Hotel Ruze是最醒目的一幢。这里曾经是卢森伯格家族的住所,如今是小镇中唯一一座五星级饭店。卢森伯格家族让小镇度过了一段繁荣时期,也让五瓣玫瑰永远留在了克鲁姆洛夫的街道和历史记忆中。每年6月20日前后为期三天的“五瓣玫瑰节”上,整座克鲁姆洛夫小镇就会回到了700年前卢森伯格家族的那段玫瑰岁月。
在五瓣玫瑰节上,克鲁姆洛夫人会换上波希米亚的传统服饰,整个小镇都沉浸在狂欢气氛之中,超过100个以上的节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不只舞台上的表演热情,舞台下居民们更是一片手舞足蹈。当发现自己置身于狂欢的人群中,没有谁甘心还做个观光客。没有车辆行驶,街道上人们成群结队,雀跃着前进。中世纪的街道也一准儿是这样,不准驾车,所有人一律步行。一小群戴面具的人们在树下手拉手起舞,身着中世纪小丑服装的年轻人神气活现地在人群中往来穿梭,穿着戏装的小孩子被父母抱在怀里,稍大些的就手牵着手,随着人流蹒跚。传统广场集市上,波希米亚女郎坐在她们的陶器和大堆大堆家织亚麻裙子后面,这些货物色彩鲜艳,蓬蓬松松地堆在她们周围。更多的手艺人一边坐在树荫下等待主顾,一边耐心地继续制作饰品。
每年的五瓣玫瑰节上,愿意换上当地传统服装和居民们一起共舞,不必再费心去买什么入场门票。而在克鲁姆洛夫这样的小镇中,又有谁会不乐意做一个波希米亚人呢?
捷克克鲁姆洛夫
1992年,捷克克鲁姆洛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几座城市之一。
捷克克鲁姆洛夫被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至今依然保存着它昔日的风采。河谷对岸,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的城市一望无边,令人惊叹。
捷克克鲁姆洛夫的历史,开始于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之时。现在仍留有记载,1374年时,这里只有96幢房子。到了14世纪,维特克家族消亡了,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16世纪时,城市一度繁荣至极点。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开始控制该地区,这些家族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
这个城堡是波希米亚地区仅次于布拉格城堡的第二大规模的城堡,从伏尔塔瓦河畔仰望城墙,能感到一种震撼力和美感。
城堡建于13世纪,此后又经过陆续扩建,成为了一个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建筑群。这座东西走向的城堡中最古老的部分叫做“赫拉德克”,就是穿过红门进入庭院(第一庭院)之后,可以看到有塔的那个建筑。此外,整个城堡有第1~5共五个庭园,第四和第五中庭之间是一座桥。过了桥,就是一个宽阔的庭院。参观城堡内部主要的建筑,可以参加配有导游的旅行团。
捷克克鲁姆洛夫的象征
城之塔
赫拉德克的城之塔是可以攀登的。爬上狭窄的楼梯,从塔边上眺望城市的面貌,景色美得令人窒息。远方是无边无际的绿地,眼前是蜿蜒的伏尔塔瓦河,以及河畔连成一片的红屋顶的房屋。
这座塔开始是哥特式风格的,此后13世纪后期又改成了文艺复兴式风格。圆塔圆柱形设计和红绿相映的色彩令人印象深刻。走在街上,在小胡同中就能看到这座塔。它是城市的标志。
城之庭园
在城堡西侧,渡过河上的纳普拉什蒂桥之后,有一个很大的巴罗克式庭园。覆盖着浓郁的绿意的岩石围住了这个庭园,中间有一个旋转舞台,这也是巴罗克风格的建筑,是淡粉色的,十分漂亮。
城内洞窟画廊
连接第四、第五中庭的纳普拉什蒂桥前有一个时髦画廊,它是利用地下洞窟建成的。迷宫一般的洞窟内展出了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各国,乃至美国和印度等世界各国的现代美术作品。灰暗而寂静的洞窟像是与喧嚣嘈杂的街道完全是两个世界似的。这里有许多东欧国家的美术作品,建议大家去参观一下。
世纪末的芳香 席勒文化中心
这个文化中心是由古代的啤酒酿造作坊改建而成的,冠上了画家席勒的名字。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厅内总是展览着他的80余幅作品。除了作品之外,还有照片、书信和他使用过的家具,很有意思。甚至还有画家本人的尸体画膜。把席勒和捷克克鲁姆洛夫联系起来实在有些牵强,不过他的母亲是这里出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