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侨报:从《源氏物语》谈中日相邻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6 23:1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10月16日

《日本新华侨报》14日刊文说,十一世纪的日本著名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显示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深久的历史渊源。中日作为近邻,虽有过摩擦与冲突,但是存在于中日之间更长期、影响更深远的是两国文化上的相互滋养,其深度与广度,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中日应珍视两国间特殊的文化交流史,它为当今中日关系的发展,为中日建立现代意义的互相尊重,提供了基础与借鉴。

  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重翻《源氏物语》,这部创作于十一世纪的日本著名长篇小说,可谓紫式部蘸着泪水写成,伤春悲秋,清丽典雅,沁溢着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同时,显示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深久的历史渊源。

  紫式部好白居易诗,串联《源氏物语》全书的古体诗,诉离恨别怨,叹身世飘零,“相逢方知时日短,生生世世别恨多”,“露草蛛丝萦萦绕,风吹丝断飘零零”,从中可以感受到《长恨歌》、《琵琶行》的神韵。诗歌之外,《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典籍的影响,更为深入。

  日本吸收和融合中国文化的表现,绝不限于《源氏物语》,汉字、儒学、律令制度等等,举凡皆是。3世纪末,中国儒家典籍《论语》便传至日本。其后,日本建立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博士交代制度。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以中国的律令制度为样板的。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随行的有许多留学生和求法僧。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是日本留学生中最著名的代表。吉备真备在中国留学多年,回国后,在太学教授中国律令、典章制度,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奈良时代,日本仿照中国创立了自己的教育制度,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置博士、教授、助教,教授中国律令、经学、音韵、文学、书法等,促进了日本文化的繁荣。

  在这悠远的文化交流之中,中日文化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中国文化人对日本文化人横渡苍海,不惧艰难的探索精神,给予了高度同情与评价,唐诗人钱起诗作《送僧归日本》便表现了这种感情:“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唯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明治维新以后,中日国势发生了重要转变,文化交流由中国向日本传播,转为日本更多地向中国传播。一部《日本变政考》,成为促成戊戌变法的重要因素。许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青年学子,成为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革新的领导者与骨干,其中不乏秋瑾、鲁迅、周恩来、蒋百里等佼佼者。周恩来的名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正是上述过程的反映。

  中日作为近邻,历史上有过摩擦与冲突,甚至有过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样两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但是存在于中日之间更长期、影响更深远的是两国文化上的相互滋养,其深度与广度,在世界各国的相邻史中都是不多见的。

  遗憾的是,日本有所谓政治家,无视历史,竟然辱中国为“恶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邻为恶者,必被邻所恶。相信日本民众也会为此人感到耻辱! 中日应珍视两国间特殊的文化交流史,它为当今中日关系的发展,为中日建立现代意义的互相尊重,提供了基础与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19:05 , Processed in 0.14769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