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城历史之谜:景山布局为何形似含笑人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30 10:1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06-30 09:25  来源: 文摘报
   谜团一:古都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北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可以说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市规划之一。传统的思想认为,北京中轴线呈正南正北走向,与地球子午线重合。然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夔中羽在一次对北京航空影像图的观察中却惊奇地发现,北京中轴线和子午线有些偏离,开成了一个夹角。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中正”的观点一直贯穿了各个历史阶段。夔中羽知道,他的发现势必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夔中羽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在永定门的甬路中央立了一根两米高的竿子,竿子在正午时分投下的影子,就是地球的子午线,同时将一条黑色的胶带贴在地上,与北京的中轴线重合。正午时分,太阳将竿子的影子投射到地面,专家们赫然发现,子午线的影子与代表中轴线的黑胶带之间真的出现了一个夹角。实验证明,北京中轴线真的不是呈正南正北走向,而是和子午线偏离了2度多。

北京城自元大都到今天已有几百年历史,中轴线是从什么时代开始偏离的呢?

夔中羽找来了北京至内蒙古的地形图,一个惊人的事实出现在他的眼前:北京城中轴线向北延伸,延长线直指距北京城270公里的古开平!在700多年前,开平还有另一个名字——元上都,那里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位登基,将开平府定为首都,4年后才开始设计建筑元大都,开平府更名为元上都。而元上都和元大都的设计者是同一个人——刘秉忠。元大都建完后,忽必烈迁都,但并没有废弃元上都,而是执行了两都巡幸制。由此夔中羽推断,北京中轴线的偏离并不是偶然,可能是忽必烈为了实现两都统一的思想,为两都故意制造了一条内在的联系。

北京城隐藏了700多年的秘密,将会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而展现在世人面前。

谜团二:京城西北角

从明清时代的北京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古城的内城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东北、西南、东南角都呈直角,偏偏到了西北角却是一个抹角。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建筑“至中至正”,所有建筑按照主次整齐排列成一个规矩的四方形。房屋建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作为都城的城市建筑了。

关于北京内城西北角抹角之谜,在民间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据说朱棣改造北京城时,命令刘伯温和姚广孝设计北京城图样,他们俩在设计时,不知何故眼前都出现了哪吒的模样,于是两人就都各自照着画了。姚广孝画到最后,正好吹来一阵风,把哪吒的衣襟掀起一角,他就随手画了下来。后来建城时,朱棣下令东城按刘伯温画的图建,西城按姚广孝画的图建,而姚广孝画的被风吹起的衣襟,正好就是西北角从德胜门到西直门往里斜的一块。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造,但关于西北角抹角之谜的争论仍然在继续。

朱棣迁都北京时,负责北京城大修的人名为徐达,大修北京城有两个用意:一是要在改造新城的过程中对前朝政权进行压制;二是要防御当时退回北方的蒙古大军。徐达认为,元大都旧址北边的城垣太广阔了,不便于防守,于是他将城垣向南移动5里,并加修一道新的城垣,形成了今天老北京城的轮廓。

在城市南移修筑城垣时,地面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规划元大都时,城市的四角都在陆地上。而在明代,西北角城墙正好跨越了积水潭,由此有专家提出,积水潭可能是导致北京城内城西北角形成抹角的主要原因。

元代初年,学者郭守敬接受了建立元大都内部水系的任务,用以解决南方粮食和货物运输到元大都的问题。郭守敬从昌平东南的白浮泉引水西行,从今天的西直门北关进入元大都,最后注入积水潭。然后以积水潭为起点,开凿了连接大运河与积水潭的通惠河,这样,货物就可以顺水路直达元大都的城市中央了。

专家推测,明代重修北京城时,想要跨越积水潭修建城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后修建者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选择在积水潭水面最窄的地方修建城墙,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北京城内城西北角的抹角。

谜团三:景山人像

1987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一则惊人的消息,在上世纪70年代分析遥感卫星图像时发现,元明清3代御苑——景山的平面布局从空中俯瞰形似含笑人像,眼耳口鼻都清晰可见。

人像的发现者夔中羽是中国最早从事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自从无意中发现了人像后,夔中羽就对揭开人像之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人像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山公园的古树,在位置的分布上有一些与常理不合的奇怪之处,比如有两棵树正好挡住了大殿的台阶,还有一棵树把一扇宫门堵得很严,无法正常出入。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景山公园工作了20多年的张富强找到了一张康熙十八年间的宫城卫戍图。“当找到这张图的时候,我发现景山寿皇殿建筑群和今天的位置不一样,偏东了十几米。清乾隆以前一直使用着明代的建筑群,从构图的角度上,如果说在古代就有人设计了寿皇殿建筑群为古代人像,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对于景山这样的皇家御苑,如果当初就有意要设计成一个人像,应该会有文字记载流传开来。

作为古老紫禁城重要的风水山,会不会有人心思巧妙地在这里摆下一幅常人不可见的人像,又擦去了所有人为的痕迹?抑或是不可思议的巧合?这一切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11:08 , Processed in 0.07209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