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0-6-4 16:57:47
|
只看该作者
谁来保护韩寒
这个年代,预言没有市场,因为现实往往表现得比梦想更为诡异。
关于韩寒的种种,在经过了十多年的不断预测和验证之后,人们早已拿捏不准,下一秒,风将吹向哪里?
而人们在尽情消费韩寒这一符号的同时,似乎也应有足够的理由担心。
韩寒曾说:时无英雄,令我这样的竖子成名。这句话有些过分谦虚,但也在另外一个方面印证着某种论调。最近,留学英国、一向以精英式写作著称的许知远,在《亚洲周刊》发表《庸众的胜利》一文,辛辣点评韩寒现象。
从许知远到韩寒,两人的身份本身就形成有趣的呼应——一个是曾经的北大才子,他受益于大学并成为成功教育的典范和楷模,而后者,则完完全全是教育体制的背叛者和被抛弃者。但是,两人又有着如此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一代青年人身上,发生着神奇的影响力,一个以他精英论调和艰深学识,另一个,则以其浅白文风和反智本能。
《庸众的胜利》一刊出,许知远便遭遇前所未有的抨击。大多数读者认为,他在嫉妒韩寒。事实上,这一反应恰好说明,许知远的担忧或许是对的——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面对任何外来看似批评的见解,人们便自动屏蔽,这一局面,恰是韩寒最为藐视的话语霸权。
一次公开讲座上,有热心老先生曾这样请求陈丹青:如果韩寒有事,你一定要像当年的北大校长那样,豁出去,保护韩寒……
而正如路金波所说,韩寒的清醒,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远”。远离人群,就不大受到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干扰。而目前,众人对于韩寒最大的保护,恐怕便是,从韩寒那里,逐渐学会一种最为珍贵的品质,那就是独立思考。
他们说:韩寒带来新的气息
我不去谈韩寒这个人物和特色,太多人说过了。我想说,,一个健康、开放、有创意的社会,里面应该产生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韩寒。80年代我写《野火集》的时候,因为写几篇文章一夜暴红,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很多禁忌,就好像一个人的皮肤脆弱,一拍就马上红肿、出血。我觉得韩寒的出现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气息、新的思维和新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真正想要这个社会变得开阔、健康、多元化的话,每个人都需要有发声的空间。但是实际上,大家都能表达自我、难得有英雄的年代,反而才是比较健康的时代。——龙应台
年轻人里,我看好韩寒,再写几年他就是鲁迅,他只是少一些鲁迅身上的深沉和悲剧感。如今人们总说80后怎么怎么,实在是太类型化了,80后其实也不乏韩寒这样有想法的。——梁文道
我很关注韩寒,因为我想知道花园里到底能长出些什么来。他是难得的年轻人,很有正义感,如果长在大自然,他会更强大。我希望他机智一些。另外,毕竟是一个作家,尽量把外界的干扰降到最低,我们最终留下的,还是我们的作品和思想。——白桦
韩寒身上散发出生命给予的快乐和祈愿,这些普通的愿望是我们每一天实实在在的情感。韩寒的眼光、判断、反应、速度、参与感、明确的态度、他身上的普通属性、感知快乐的能力,他的较真劲,已经在改变这个一再被涂抹得乱七八糟的画面。正是这些简单的原则,维护了我们生存最重要的品质。——艾未未
韩寒和郭敬明刚好代表80后价值取向的两面:郭敬明要名声、钱、虚荣,这是好事情我不想贬低他。韩寒代表另一面:一整套意识形态和花招动作,在他那儿完全无效。好几代人下来终于能这样,了不起。我们小时候也叛逆,但没有人格参考和个人意识,我相信很多80后都有这种意识,但韩寒特别精彩。——陈丹青
我和韩寒是朋友介绍的。之前我就听说过,韩寒见光死,个儿不高,我说不会吧,挺帅的呀。一看,确实个子和我差不多,老远看见一小孩儿过来。挺好的,我觉得韩寒挺好,他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我很喜欢韩寒,暂时地,必须要加一个暂时,因为未来他也可能会犯很多愚蠢的错误。就像我也可能犯。 ——李承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