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5月25日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5月10日,《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应邀参加国务院侨办和上海侨办联合组织的“华侨华人回家看世博”活动。其间两天,《中国青年报》记者对蒋丰进行跟踪采访。其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记者: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些您主观上的感受。我想先问一下,您这次用两天的时间观看世博,心情如何呢?
蒋丰:我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高兴”。这种高兴,来源于一些历史的因素。1970年,大阪举办世界博览会,而此前的两年,也就是1968年,日本的GDP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这也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标志。正好是40年以后的今天,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这种历史的比较会让人产生很多的联想。至少,中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自然是高兴的。
记者:您讲的“台阶论”,让我感到一种务实。中国的腾飞或者说崛起都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来的。当然,与日本作一些比较,可能更有意义。
蒋丰:对。再一个比较就是1964年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六年以后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界博览会,日本是用六年的时间召开了“两会”,而这“两会”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再看中国是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在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时间的差距是两年。对此,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我预想再过二三十年后,人们也会发现这个“两会”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我们还可以回想2005年在日本举办的爱知博览会。当时,下一个举办地在上海,已经确定好了。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讲,一个世界性的博览会在一个地区举办了之后,比如说亚洲地区举办之后,下一届博览会是不应该在同一地区举行。但是,国际展览局仍然决定在亚洲地区举办,在中国来举办。我觉得这个决策应该是很有远见的。5年前,当中国上海从爱知博览会接过会旗的时候,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实际上已经从日本手中接过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接力棒。
记者:您认为海外华侨华人对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体认会更加深刻一些。这应该怎么理解呢?您当年出国后怎么看待日本城市的呢?
蒋丰:我们可以分几个层面来谈这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谈当时所谓出国的动机。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到现在走过了30年的路程。对于年轻人来讲,我觉得当时出国是两大动机:一个大的动机应该就是“开眼向洋看世界”,要看看世界外面到底是什么,另一个大的动机就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第三个大的动机就是缩小经济差距。
第二个层面就是看待日本城市的问题。我是1988年到日本的,到了东京以后感到最大的震惊就是城市。今天,北京、上海都有许多地铁了,当年我出国的时候,北京地铁只有一条环线,听到的结论是上海因为地面持续下沉不能建地铁。而日本东京的地铁在当时已经可以用“交通网”三个字来形容了。
遍及东京街头的电话亭、自动贩卖机、无人售票公交车,等等等等城市建设,都让我们有望洋兴叹的感觉。不过是20多年啊,我们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东京都市生活,现在已经变成了北京都市生活、上海都市生活。所以,我们应该说所走过的跨越国境的都市生活,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就是这次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记者:我刚才听您说有一点,就是说现在我们中国的上海、北京和日本这些大的城市比较,硬件上已经差别不大了。那言下之意?
蒋丰:我们还可以接着讲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我并不回避。中国应该很多人现在都在讲,跟日本相比,特别是包括制造业,像比如说家用电器,我们中都有了。言外之意就是日本有的,中国也都有了。但是,我认为这是在物的方面。在精神的层面,或者说在心的层面,中国跟日本差距仍然很大。一个方面是所谓的Service,就是服务。服务质量还是没有跟上来,因为内心的认识还没有跟上来。再一个就是国民素质。爱知博览会经常宣传的一个事情就是几万人一天走完场地以后,场里没有垃圾。中国这两天在各大报纸都在不断的报道世博会的卫生问题。
我认为国民素质上恐怕不是靠10年、20年可以改变的。从这角度来讲,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展示新中国60年、展示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中国开眼看世界,在今天的条件下,是学习外国、学习其他民族的场所。我觉得把世博会作为一个重新学习、重新出发的起点,应该更有意义。
记者:我们来这里采访已经是第五天了,最近也有一个困惑,我想问一下。因为我们是青年,如果要说到用我们青年人的视角看世博,我就不知道如何去看世博,才能让自己在这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冲击和收获。
蒋丰:青年人看世博,我感觉第一个看点就是看科技。现在有定评的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先进的东西,都是从世博会出台的。所以我觉得看科技的发展,看世界未来的发展,这应该是青年要看的东西。
第二个看点实际就是看文化,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今天,青年人应该看看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是怎样并存的,这有利于培养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
第三点还可以看历史。1851年中国第一次到英国参加世博会的时候,带去的展品是12包湖丝,而英国展出的则是蒸汽机。今天,年轻人可以到中国馆去看一看,一种变化是不言自明的。
记者:最近,伴随着参观世博会的人越来越多,排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些人为此牢骚满腹,有些人为此望而生畏,还有些人进到世博园以后看到这种情景不知所措。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蒋丰:为世博会排队的事情感到苦恼,只能说是中国的城市化可能太快了。对待世博、对待奥运这样世界的盛会,中国人可能还没有能力一下接受。为什么这么讲?爱知世博会照样是人山人海,照样要排几个小时的长队。日本人喜欢看的就看,不喜欢看的就会走,没有那么多怨言。为什么呢?他们知道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来到一个国家的时候,就需要这样的排队时间。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世界盛会期待值太高,没有明白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内涵,以为我花了钱买了票,我就理所应当地是非常悠哉游哉地不排队就能进去的,世界博览会应该不是这样一个游园会的。(梁雪)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华人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