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学者:罗斯福偏向中国而蓄意引发日美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3 11: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3月13日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作为一部引起广泛争议的著作,本书揭示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直至现代种种看似事实,实际上却是精心建构起来的“神话”,全方位颠覆了正统的美国历史观。作者将论点建立于最新的学术成果与研究之上,为我们了解美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美国的参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点。然而作者却提醒读者: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并非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属于和平主义者。恰恰相反,罗斯福一直盼望对德国和日本开战,他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罗斯福对参战口是心非

  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在德国掌权。在10年之内,他单方面推翻了一战后强加于德国的《凡尔赛和约》的许多条款。希特勒重新武装了德国,在法德间的缓冲区部署军队,吞并奥地利,又威逼西方允许他归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进而几乎占领了捷克全境。

  当德国开始对波兰提出要求的时候——如归还但泽(割让但泽,一直是《凡尔赛和约》强加给德国的奇耻大辱之一)——英法口头上允诺“为波兰的命运而战”。有了英法撑腰,面对德国的要求,波兰一直强硬。结果,1939年9月1日,德国终于入侵波兰。而事实上,英法根本没有办法对付德国。很快,希特勒征服了一串欧洲国家,不过被他打败的有军事重要性的国家只有法国。

  在二战开始后将近3年的时间里,美国不曾插手。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把自己描绘成致力于让美国远离战争的形象。战争一爆发他就这么说,几个月、几年过去了,他继续这么说。1940年10月,他发表的宣言很有名:“我以前已经说过,但是我还要一遍、再一遍、再一遍地说:你家的小子不会被送到任何外国的战场上去。”“我们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的,”他试图让美国人放心,“是让我们的国家远离战争。”

  没有比这更不真实的了。暗地里,罗斯福正忙着给英国下保证呢:设法激怒德国攻击美国(并就此撒谎),然后帮助英国。这种方式起码违背了美国中立法的精神,照国际法来看,足够据此把美国定性为参战国。

  2.故意将中立法抛到一边

  为了把美国拖进战争,罗斯福必须克服两个障碍。首先是国内舆论。20世纪30年代,70%的美国人在民意测验中认为,美国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个错误”。到1939年战火又起的时候,美国公众决心置身事外,不管大洋彼岸那些好斗的邻居的闲事。

  另一个麻烦,是20世纪30年代制定的那些中立法律。这些法律被专门设计出来以避免美国被忽悠进战争,特别是试图让美国躲避令自身进入一战的那些复杂情势。比方说,美国人乘坐交战国的船,会事先被告知这属于冒险旅行,而30年代稍后的立法干脆禁止这样做。此外,美国船不可以到战争区域去进行战时贸易。

  罗斯福首先改变了中立法中阻止输出武器给交战国的部分。即便在希特勒已经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之后,他也继续向英国提供支援。1940年9月,罗斯福给了英国政府50艘驱逐舰,换取了在西半球租借几个军事基地99年。然而,在记者问起这个协议是否需要国会同意时,这位总统不怎么合作:“事儿都完了,一切都搞定了。”至于协议的细节,罗斯福的回答是:“这里没有人会理解,因此我也不想提。”显然,这样的交易会激怒德国反对美国,甚至诱使柏林对美宣战,可总统对此毫不在意。

  有许多学者指出,罗斯福的上述举措其实是违法的。耶鲁大学的国际法专家埃德温·波查德说:“对宪法的一些理解……特别是涉及战争与和平的协议,不应该单由行政权力决定。”杰出的政治学家爱德华·科温同样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国会中的那些专门被赋予了权力的人,有一部分或者全部都被总统的‘行政权力’撇在了一边?为什么这个国家被置于专制主义的基础上却没有人予以质疑呢?”更晚些时候,纽约州老资格的民主党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罕,在《各国法论》(1992年)中明确地写道,罗斯福“实际上毁灭了法律”,而且“很清楚地该遭弹劾”。

  3.用欺骗方式煽动公众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美国可以把船和其他军事设备借给交战国(主要是英国和中国,后来包括苏联)。随后几个月里,又发生了更多对中立状态的背离。4月,美国海军开始在大西洋巡逻,为处于德国潜艇威胁中的英国战舰发警报;7月,美国军队占领了冰岛;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召开会议,签署了实际上相当于战争支援的《大西洋宪章》。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罗斯福不遗余力地把美国拖入战争。9月4日,一艘德国潜艇向“格里尔”号发射了鱼雷。那是一艘美国战舰,照罗斯福的说法,它是“以和平的方式往冰岛送邮件”。但真相是:“格里尔”号追踪那艘德国潜艇达数小时之久,还把它的位置通报给了英国空军。正如温斯顿·丘吉尔私下里告诉助手的那样,罗斯福向他表示,自己打算越来越具有挑衅性,“为了挑起个事儿,得不惜一切手段”。

  罗斯福使用欺骗方式,试图让他的国家卷入战争,但大多数课本作者对此显然不承认。一本颇受欢迎的教科书,对“格里尔”号事件的讨论只有一句话:“对美国战船的第一次攻击发生在9月4日,一艘德国潜艇对这艘驱逐舰发射了两枚鱼雷。”

  实际上,希特勒曾指示他的潜艇不要向美国船只开火,他完全记得,正是这种攻击为美国提供了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一星期后,罗斯福命令美国军舰看见德国潜艇就打。月末,他又进一步吓唬公众,称一张“秘密地图”显示纳粹计划入侵南美。这是何等荒谬的说法!希特勒的军队连英吉利海峡也过不去,还能端着架子横渡大西洋来接管整个南美大陆?没几个理智的人会买账,可问题在于,罗斯福已经把整个事情煽乎起来了。

  有些人说,罗斯福对人民撒谎是有道理的——美国公众太短视了,看不到纳粹的威胁有多严重。对此,罗斯福的传记作家约翰·弗林在1948年这样说:“如果罗斯福有权做这个,那么又是谁被剥夺了这种权力?在哪种程度上,我们才能不要求领导人诚心实意地跟我们打交道呢?”

  4.珍珠港事件不可避免吗

  这场战争的亚洲舞台与欧洲有别。尽管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结成了同盟,但直到上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仍然小心翼翼地避免介入日本事务。1931至1932年,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时,赫伯特·胡佛作壁上观,说没什么重要利益受到了威胁,他不想牺牲美国人的生命。除此之外,日本人还争辩说需要缓冲地带来对付斯大林,也好像有几分道理。  

  罗斯福在太平洋地区的看法是偏向干涉主义的。1937年,在日本和中国开战的时候,罗斯福明显对前者不满,甚至授权把武器卖给中国。由于日本人的暴行在继续,而且开始扩大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影响,罗斯福决定采取积极措施,反对日本的扩张。到1941年,他不仅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而且还联合多国禁止向日本输入关键货物,特别是石油。通过切断向日本的能源运输,罗斯福急剧地增加了有朝一日和日本开战的可能性。但是,他不曾向美国人民解释这些政策包含的意图。 

  日本人本来有3个办法来应付禁运。一个办法是丢掉脸面,听从美国的要求。一个办法是谈判,但被罗斯福拒绝了,尽管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G·格鲁认为谈判有希望成功。“我们使馆里的人不怀疑,”格鲁后来写道,“日本首相与总统会面(后来成了泡影)的时候,他会同意最终从全印度支那和全中国撤出军队……”华盛顿把这个选项关闭了。

  最后就剩下了战争:日本人意图扩张到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以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如此才能向太平洋地区的纵深推进。但是,日本人首先得解决掉美国在珍珠港的海军部署。他们要赌一把,认为对这个基地发动快速袭击会大有赚头。于是,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下台,在1941年10月16日被东条英机取代。

  对美国政府官员来说,战争看起来愈发不可避免了。陆军部长亨利·斯廷森在1941年11月25日的日记里写道,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诱使他们(日本人)陷入开第一枪的境地”。前总统胡佛也表示,政府“不惜一切手段把我们从日本的后门弄进了战争”。

  今天的美国人都知道,第一枪是1941年12月7日打响的,日本对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发起了攻击,导致2000多名军人与平民丧生。次日,美国向日本宣战。数日后,希特勒也向美国宣战。就这样,美国正式跳进了二战的漩涡。

01509020.jpg (45.1 KB, 下载次数: 99)

图片说明:罗斯福参加“雅尔塔”会议[新华网]

图片说明:罗斯福参加“雅尔塔”会议[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7 05:44 , Processed in 0.07549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