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传长沙太平街一带是“酒托”非常集中的地方。资料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30 10:5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04月30日
        据日本《东方时报》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名句,道出了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的在日华人的思乡之情。打一个国际电话,和千里之外的父母,恋人,亲戚和朋友通话交流,已经成了在日华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目前在日本,一共有65万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还有11万加入日本国籍的华人,加上每月数万短期赴日出差的商务人士,就算每人每天给家乡打一分钟国际电话,报个平安问个好,通话时间总计起来,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将给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利润。

  该报读者调查表明,超过50%的在日华人,在和国内通电话的时候,不是直接拨打,而是通过使用国际电话卡来拨打的。这样做的理由非常简单,使用电话卡比直接拨打省钱。在日华人的各个年龄层中,使用国际电话卡的人都达到或超过6成。由于2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使用互联网网络电话比率的增长,在日华人年龄越大,使用国际电话卡的人越多。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国际电话卡的高利润,使得高科技犯罪的黑手,也伸向了广大在日华人。不法国际电话卡业者是怎样牟取暴利的呢?通过读者反映的几个实例,可见一斑。

  国际电话暗藏陷阱

  例一 1万日元变成废纸:小张是留学生,两年前来到东京留学。开始的时候,他购买中文报纸上刊登广告的正规电话卡,给远在国内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和同学混熟以后,有同学向他兜售一种叫SB卡的国际电话卡,说是可以以惊人的低价格——相当于小张以前通话价格的十分之一—往中国打电话。开始小张还半信半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一张1500日元面额的试用,打了一段时间,虽然某些时间段不能用,有时候质量不太好,但是确实比以往省钱。担心同学毕业以后再也买不到,于是小张一次性买了总计1万日元面值的卡,打算今后使用。没想到,就在那位卖卡的同学毕业之后,小张手里的电话卡真的不能用了,无论拨打卡上的哪个号码,结果都无法拨通。小张手里的1万日元电话卡成了废纸。由于电话卡上没有任何运营商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小张想找已经毕业的那个同学,也是人去楼空。

  例二 中奖电话暗藏陷阱:小李是日本某公司职员,来日多年,收入中等。为出行方便,最近打算购买一辆汽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连日常使用的国际电话卡,也挑最便宜的买。某天,小李手机接到一个来自香港的陌生电话,接通之后,对方称自己是香港某公司,说小李前日参加一个和该公司有关的活动,抽中了大奖,中了一辆豪华轿车。但是由于车在香港,需要办理有关进口手续,手续费为多少多少美元,要求小李尽快把手续费汇到公司指定账户,并凭借有效证件领取奖品,最后告诉小李一个联系电话。小李开始还有些怀疑,自己居然运气好得能够中豪华轿车的大奖?不过由于该中奖汽车,正好也是小李憧憬已久的品牌,而且事后几次联系该香港公司电话,还真有人接听,于是下决心准备了手续费的钱,按照要求汇了过去。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轿车运到。小李再打电话给那个香港公司,刚开始被告知因手续问题,需要等待,又过一段时间,该公司的电话也打不通了。小李这才意识到有可能受骗,却已经为时已晚。

  例三 遭遇欺诈损失惨重:王先生在日本经营公司,事业有成。平时本来总是使用有信誉的正规电话卡,给国内的家人打电话。不过有那么一两次,王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也偶尔用过廉价的国际电话卡,结果因为通话质量不好,所以也就不用了。最近几天,王先生却发现了一件怪事,好几天时间,自己的手机打国内家里电话,总是占线。王先生开始没有在意,后来才知道家里遇到了欺诈。原来,在王先生手机无法拨通家里电话期间,有骗子借王先生朋友的名义,给王先生老家打电话,说是王先生因为经济问题,被日本警察扣起来了,要家里准备一笔金额不菲的保释金,才能让王先生出狱。家人焦急地拨打王先生的手机,也是连续几天都拨不通。考虑到事情紧急救人要紧,只好按照电话那头的要求,把钱汇了过去。没想到钱汇出之后,那个自称王先生朋友的人的电话就再也联系不上,而王先生手机却莫名其妙的恢复了功能。王先生和家人一合计,明白是上了国际骗子的当了。虽然立即报了警,但是估计损失的金钱,很难追回。

  电信专家解疑答惑

  就上述华人因国际电话卡遭受损失和欺诈的事件,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电信事业经营的华人专家,他向记者道出了不正国际电话卡的奥秘: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国际通信的技术门槛也在降低,某些具备高科技能力的个人或小公司,已可以通过电脑和软件系统,自行架设通信平台。他们只要架设一个网关,租用一个计费系统,设置接入号码,然后把号码印制在电话卡上,广为散布,就可以坐收渔利。由于他们既不受政府监管,也没有售后服务,有的根本不打算长期经营,所以他们出售的电话卡,可以很低的价格,来吸引贪图便宜的消费者。

  “例一小张的例子,就是买到了非正规的电话卡,”专家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示意图,对近几年市面上流行的SB卡做了分析。原来,所谓的SB卡,其实是利用了日本某家大型电信运营商的漏洞而产生的。由于该电信运营商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推出了免费的套餐时段。某些不良业者,利用免费时段的漏洞,将该电信运营商的SIM卡,用于国际电话接入服务。这样的做法,首先是违反电信运营商SIM卡使用的相关规定,其次也违反《电气通信事业法》中,经营电信事业必须申报备案的规定,属于违法经营,一旦被电信运营商发现,该SIM卡就会被停止使用。所以这样的国际电话卡,都有好几个备用号码。

  就免费国际电话来说,从示意图来看,经营业者并没有违反电信运营商的相关规定,但是如果业者缺乏经营道德,滥用通话用户的记录的话,结果就不会只是电话卡作废那么简单。

  “例二和例三,是用户通信记录(电话号码和内容)被不正记录和流出的典型事例”,专家介绍。用电脑拨过网络电话的人,都知道只要拨打了电话,通信记录会一一保存在电脑中。拨打国际电话,也一定会在电话公司的交换机上留下记录。这个记录包括:用户号码,通话对方号码,以及通话时间。通信记录的保存期限,正规的电信事业者有严格规定,有的是3个月,有的为一年。但是对于那些不正规经营的公司或个人来说,用户通话记录的保存情况就说不清了,例二中小李就遇到了中奖骗局。

  更恶劣的是某些不良业者,还对用户通话进行通话录音,然后有关用户的相关号码和通话内容,高价贩卖给犯罪集团。日本《电气通信事业法》明令禁止对用户的通话内容进行监视,规定电信事业者必须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而犯罪集团通过分析用户的通话记录,找到有利可图的对象,乘机进行欺诈。例三是例二的升级版,王先生的手机和家人电话,被高智能犯罪集团使用技术手段,在一定时间内无法互通,让犯罪分子的诈骗企图最终得逞。

  选择正规公司保护个人隐私

  通过专家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不正规的电话卡拨打国际电话,存在很多风险。第一,是通话时间没有保证,如标称可以打600分钟的电话,可能只能使用400分钟,因为违规公司一旦被取缔,其发行的电话卡也必然作废;第二,是通话质量不稳定,可能时断时续,这是因为他们的设备是自行搭设的,没有质量保证;第三,是用户的通话记录和通话内容,保存期限和处理方法说不清道不明。而用户个人信息一旦被丧失经营道德的不良业者恶用或是倒卖,紧接着,犯罪集团的欺诈电话就有可能找上门来。

  那么,如何分辨电话卡是否正规公司出品?专家建议,第一,要看清楚卡上没有标明电话公司的名称和服务电话。不正规的公司或个人,其电话卡价格仅为市面上正规卡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所以不会投资建立有保障的售后服务。不保证通话质量,当然也没有勇气标明公司名称。第二,有多个接入号码、并且在某时间段通话价格极其便宜的电话卡,值得警惕。这样的卡可能是利用大型电信运营商漏洞的不正卡,属于被取缔的违法行为;第三,“天下没有免费的馅饼”,价格低得超出常识的卡,也需要提高警惕。正规的电话公司,为了保障稳定经营和服务质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了,价格也必然不可能太低。价格低得超出常识,业者明显不赚钱,那么就有可能是通过贩卖用户个人隐私等方式来牟利。

  专家提醒读者,不是说不能打国际电话,也不是说不能使用免费的电话号码,而是应该选用正规代理、有品牌、有历史信誉的国际电话事业者推出电话卡和免费号码,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安心和品质”。辨别是否正规国际电话事业者的方法也不难,和上面分辨电话卡相类似,一是要认清卡上是否标明电话公司名称和售后服务电话;二是优先考虑电话卡质量,而不是单纯重视价格。

  如果已经购买了疑似不正电话卡,那么一是停止使用,二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要谈及个人身份和经济能力等私密信息,否则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就可能被不法之人欺骗和利用。最后,如果接到可疑的欺诈电话,一定要及时报警。(刘怡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9-20 16:28 , Processed in 0.07658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