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头发丝”上刻260个字 奇人欲申请吉尼斯纪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9 09:3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头发丝”上刻260个字 奇人欲申请吉尼斯纪录

(转帖)

2010-3-8



王志伟在进行微雕创作

常州一位微雕艺术家前日仅花了三个多小时的工夫,一气呵成地在两根长仅4厘米、粗细只有一根头发般的象牙上成功刻上一段260个字的《波罗密多心经》,这些字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他准备拿着这幅作品去申报吉尼斯纪录。

  三小时不能开小差

  昨天上午,常州雕刻工艺美术师王志伟在家里眯着眼睛,拿着刻刀和放大镜在一个米粒般大小的象牙上雕刻着。见有人来访,他放下手中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拿出已经雕刻好的两根白“头发丝”。“这是两根象牙磨成的,粗度和一根普通的头发差不多。”王志伟介绍说,这种雕刻方式叫“发刻”,在从事这种雕刻的时候,周围环境必须非常安静,雕刻者的思想上不能开一点小差,必须一鼓作气完成。这两根“头发”就是前一天的凌晨一气呵成完成的。

  随后,王志伟还拿出他最近新雕刻的一些微雕作品,这些作品的精细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一根象牙筷子微雕。这是一根和普通筷子一般大小的象牙筷,宽近一厘米,这根筷子上刻有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用放大镜一看,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

  王志伟说,他是子承父业,他可以在一个直径8毫米的珍珠上刻100多字。他的父亲是常州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王清源,父亲可以在米粒般大小的珍珠上刻下一首完整的百字左右的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父亲曾任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今年已经77岁的高龄,还在继续创作。

  “一粒米”是苏南一绝

  王志伟介绍,父亲王清源一边坚持从事微雕艺术创作,一边研究创新微雕工艺品包装。他为“一粒米”的微雕设计了古代香炉式的包装,上端置一放大镜,其外再加锦缎包装盒,使微雕工艺品便于保管和收藏,增加欣赏价值,其“香炉”座至今仍是“一粒米”的唯一包装。父亲的“一粒米”曾赴日本展出,影响极大。

  1992年,北京一位机关干部慕名寻到王清源,请他在一粒珍珠上雕刻三只嬉戏的国宝熊猫,并刻两行英文。后来才知道,这是国家体委领导张燮林为“申奥”而赠送给奥委会原主席萨马兰奇的见面礼,受到萨翁的青睐。1994年3月16日,为庆贺艺术大师刘海粟的百岁寿辰,常州市政府特地请王清源创作“一粒米”作为贺礼,刘海粟大师见后大悦,称其微雕艺术为“苏南一绝”。

  市场上赝品泛滥

  王志伟称,微雕是常州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微雕艺术是由中国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演化发展而来的传统工艺美术,能在甲骨、象牙、珍珠、竹、石、瓷器、毫毛上施展技艺,山水、人物、花鸟、禽兽、书法等不同题材内容都能在艺人刻刀下获得生动表现。王志伟说,这种象牙微雕工艺是在大到寸余的象牙板上、象牙戒面上雕刻,小的则在象牙筷子上以至一粒米大小的象牙板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这不但要求作者有极大的耐心,而且要求作者有极为娴熟的技艺。一件精美的微雕工艺品,是艺人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制作要经过凿、铲、磨光等多道工序。雕刻主要有深浅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技法。现在不少路边小摊所出售的小挂件也打着微雕的旗号,其实这些东西只是用专门的笔写的,一个“米粒”上只能写出十个字左右,雕刻时用不着放大镜,普通的肉眼就足够了。

  年轻人来学的不多
  “微雕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但现在学习微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因为练微雕没有多少收益;另一方面,很多初学者没有耐心,因为学习微雕不仅要耗费好几年时间,同时要求学习者具备书法和绘画基础。“没有三五年的基础训练,根本刻不好。”王志伟表示。

  据称,微雕艺术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目力、耐力和坚实的绘画、书法功底。要有10年以上的基本功。否则,要想洗练流畅地运用刀法、全面地构思每一件画面是不可能的。另外,搞微雕必须在工具制作上做一番研究,才能得心应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06:20 , Processed in 0.07880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