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顾世博园建设历程 3万人打造史上最大园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 09: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顾世博园建设历程 3万人打造史上最大园区

(转帖)

2010-1-21



经历了3年又5个月的漫长建设,上海世博园终于发起了开园前最后的冲刺。

1月12日,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誓师大会上,世博工程建设指挥部宣布,上海世博园区工程建设已经完成90%,预计整个园区工程建设将于3月底4月初全面完成。

行走在浦东南路上的上海市民,已经能够透过围栏,清晰地欣赏到中国馆方正的棱角,以及中国馆身后庞大的世博建筑群。人们现在还说不请这些建筑各自的名字,但相信在半年之后,多数建筑的大名就将为众人所熟识。

世博史上最浩大的园区建设工程即将收尾。前后接近4年的建设之中,园区内外的种种故事也将留给后人长久的回味。

工程

史上最大世博园

建设高峰时期,工人总量达3万人,同时施工的单位超100个。

2010年1月10日下午,到世博园工作已经三个月的工人王明海迷路了。他要去太平洋联合馆旁的一个工地送材料,但已经绕着同一块休闲区转了两圈。“我记得应该是往东边走……这儿地方太大,不太熟……”

王明海的感叹不无道理。翻开任何一本上海世博园的宣传册,人们都会读到一串用以描绘这座园区的数字:世博园规划用地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浦西1.3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涉及工程单体项目200多个。所有这些数字都说明了同一个事实:这是世博会159年历史以来,最大的一个世博园。

最大的世博园,自然有最大的工程量。园区内,仅世博组织方负责建造的工程,就签订了超过1000份合同,协议直接涉及的单位有400多家。整个建设中,高峰时期的工人总量达到3万人,同时施工的单位超过100个。

最后两年的建设中,世博园成为了上海最大的建筑工人工作点。经过数以万计建设者的精心打造,现在黄浦江两岸,这个庞大的世博园已经雏形初具。参观者常常品评各国风格各异的国家馆:方正的中国馆庄重大气,一旁的卢森堡馆则绿树环绕;美国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日本馆则以蚕丝寓意中日交流;挪威馆的大柱象征着北欧的森林,芬兰馆的外形则取自寒带的冰壶。毫无疑问,最大的园区也最宽容地容纳了各个国家、各个场馆独自的个性,最终也将提供给参展方最自由的舞台。

建设

加油,提速

李海民每天5点多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后就会去工地上班,直到晚上8点。这种工作节奏将保持至少两个月。

完成大体量的上海世博园建设工程,速度成为了摆在建设者面前的最大难题。

“从技术角度来说,世博园建设中多数都是常规和成熟的工艺。”世博局工程部部长席群峰解释说,园区建设中确实也涉及到了许多先进的难点技术,比如中国馆的斗拱技术,主题馆大跨度无柱梁的架设等等,不过这些施工虽然有相当的难度,但和建设“鸟巢”等的奥运工程不同,这些项目凭借施工方现有的技术都能够完成。“这些技术都是有先前经验可循的,我们不需要创造新技术,需要做的只是应用和把握。”

“最大的问题就是:工期紧张,时间不足。”上海建工集团世博会园区工程指挥部工程部经理周连航说。

世博会总建设工期1000多天,其中第一年主要进行的都是道路建设。由于参与国家众多,涉及海量的多方协调工作,展览展示要求到了工程设计阶段仍无法完全确定,大量的自建馆的建设都留到了2009年才全面开工。

3年多时间要完成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世博园的建设速度必须达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过去十五年建设速度的两倍。简单说,世博园建设必须创造出新的“中国速度”。

即使是现在,距离所有工程结束仅剩10%工作量的日子,任何走在世博园区里的人,依然能感到园区所有人散发的能量。运输车辆不断,来往工人不停,地砖在铺设、门窗在校准……这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追赶速度的工地。

河南人李海民第一次来到世博工地,是去年11月。他刚离开温州的工地,立刻就加入了世博建设。2007年他曾希望参与鸟巢的建设,但可惜没能如愿,世博会给了他一次机会,“我们老家的人听说我们在上海建世博场馆,都觉得我们很牛。”

李海民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后就会去工地上班,直到晚上8点回世博园区内的工棚休息,其间的15个小时中,他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工地上。这种工作节奏,将保持至少两个月,等到他离开世博园工地为止。

世博建设指挥部的工作节奏同样如此,工作日9点正式开始工作,开会协调各方工作,查看园区建设进展,给各个展馆建设提供必要支持,下班之后很多工作人员都会将资料和文件带回家继续研究,一般要到午夜后才能休息。在周六周日,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内也并不冷清,而这种工作节奏已经持续了一两年。

除了投入更多人力,建设方还通过优化设计及施工工艺、调整建设方案等方法,最大限度将工期提前。

而现在,在忙碌了三年多之后,人们终于可以看到世博园完工的终点线了。

拆迁

创沪动迁量之最

世博园建设需要在浦江两岸动迁居民18452户,企业272家,创下了上海历史上单个项目动迁量之最。 世博园建设,离不开做出贡献的另一群体——世博动迁居民。

在大华远景佳苑的一处三房二厅里,市民朱文洁倚在家中对着小区中庭的挑窗边接受记者采访,“如果没有世博会,我们全家可能还住在黄浦江畔连接浦东周家渡的江边码头旁、那5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

2003年年中,朱文洁一家搬离住了18年的黄浦半淞园路街道旧居,拿着动迁补偿款买下现在的房子。

一次看似被动的改变造就了不一样的未来。朱文洁现在过得很惬意。

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夏丽卿说,世博园最初的选址是在浦东黄楼。但此后巴黎欧洲大学一组大学生将世博园规划在黄浦江两岸的竞赛设计方案,引起了各方专家关注。跨江建设世博园,将原有的老工业基地和旧里迁走,这是难得良机。

“如果没有世博会这个契机,对黄浦江两岸地区的改造也会进行,但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夏丽卿说。

上海世博的动迁涉及旧里、老公房、商品房等各种类型,还涉及多家历史悠久的知名企业,情况非常复杂。上海世博园建设需要在浦江两岸动迁居民18452户,企业272家,创下了上海历史上单个项目动迁量之最。但这一浩大的工程在2003年至2006年顺利完成。

在浦东南码头路街道,新区建设局与街道对口联络,帮助协调;司法局组织律师团深入动迁基地,主动为动迁居民和动迁公司提供法律援助;城工委牵头组织召开协调会,化解动迁矛盾;城管、规土、工商等单位进行大规模的拆违整治。

据南码头路街道工作人员回忆:“那段日子只能用几个词汇做概括:不休假、不外出,晚上加班、周末加班、节假日加班……”

除了居民搬迁,世博园规划内原先的诸多工厂也逐渐迁离。上钢三厂车间会变成“宝钢大舞台”,废钢炉摇身一变成了雕塑,老厂房变身城市最佳实践区……

上海世博园区有30多万平方米场馆是由老建筑改建而成。而纵观世博覆盖的这5.28平方公里,恰沿着黄浦江上游书写了一卷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史,上钢三厂、南市发电厂、华伦印染厂……他们虽为世博让路,但世博亦选择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将历史建筑塑造成“更新上海的可能”。

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说,这是历史上首次将大规模工业遗产和大的城市事件相结合,这届世博会约有25%的场馆由工业遗产改建而成。而这些浦江边上工业时代的遗存,也将与这座城市更长久的未来相叠加。

未来

树立城市的新标杆

城市最佳实践区将在世博之后永久保留,对于城市生活的探索样本将被更多人共享。

距离世博园开园,只有3个多月了。和参与建设的工人聊起即将开始的世博会,大家都显得充满期待。

“我会来看世博会的。”浙江来的刘祖超已经在工地干活一年有余,38岁的他希望能够带孩子们来参观世博会。刘祖超的孩子在家乡读小学,每次打电话都会问他些世博场馆的情况。刘祖超说,他孩子最喜欢世博轴,觉得很漂亮。刘祖超答应孩子,今年暑假来上海玩一次,到世博园参观那些漂亮的建筑,到时他还能扮演一下出色的导游。

在建筑师眼中,建成后世博园并不只是一片“漂亮的建筑”,世博园须为上海这个城市树立新标杆。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说,园区面积最大,参展单位最多,独立的国家馆、专用馆最多并不是上海世博会最独特的标志,人们应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第一次将城市列为主题”的理念上。“这一届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全球普遍关注的主题,开辟了‘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样一个独特的展览方式,并将在世博后永久保留‘城市最佳实践区’,让这些城市生活的探索样本被更多人共享。”

世博会之后,世博园的围栏将全部拆除,整个世博园区将与上海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世博园的建设史,也将成为整个上海建设史的一段篇章,记录下上海发展的一段黄金岁月。

“上海世博,不应该是以举办世博为最终目的的。”日本爱知世博会场地规划设计总监原田镇郎说,无论是哪届世博会,都希望给人类留下更多财富,“希望上海能面对21世纪,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实践得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06:21 , Processed in 0.07710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