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籍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巨款 光荣OR耻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0 10: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1月10日 
    东方网记者孙晓菲1月10日报道:一位在耶鲁毕业的中国籍学生,近日承诺向该校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创下该校迄今为止管理学院毕业生的个人捐款纪录。而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中国教育。这一则消息传出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了一片舆论热议。
  
  截至今日凌晨,耶鲁大学官网以显要为止登载了这则新闻。这位捐款的学生名叫张磊(音),在中国中部长大,曾是高考状元。他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后来由人大输送到耶鲁读MBA,在2002年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阔别8年后,他决定为该大学捐赠888万8888美元。在面对媒体时,张磊坦然地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他不把钱捐给他在中国的母校?毕竟是将近900万美元啊!”一位网友如是说。他的话也说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在国内从小学到大学长达16年的教育,难道都抵不过在国外区区几年的求学经历?
  
  但东方网记者发现,许多网友在平静之后,都没有过多地指责张磊,而是开始反思中国的教育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位名叫海菱的网友不留情面地指出:“张磊的这种做法无疑给中国的高等教育打了一巴掌。”之后他也分析了自己说这句“重话”的原因,或许也代表了很多网友的心声。
  
  “当今中国的大学很难称之为大学,而应该称之为为学历奋斗的‘圣斗士’!”海菱说,中国大学缺乏人文关怀与素养,很容易产生不学无术的学生,即使中国的博士生和发表论文数量双双名列全球第一,也难以保证我们的学生质量。
  
  海菱的话不无道理。中国的高校难进易出,使得高中乃至初中、小学的教育越发畸形,让孩子在很小就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大学突然宽松的环境又让大学生变得更倾向于行乐和享受,而不知道如何在大学中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这都是让人非常痛心的。而反观耶鲁大学300多年的历史,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在它的校史上熠熠生辉,这并不是偶然。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制度能影响人的一生,张磊在耶鲁求学的时间虽短,但他的感慨想必是发自内心的切身体会。
  
  中国籍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巨款,其实这既谈不上中国教育的光荣,也没有严重到耻辱的地步,但这无疑是一声震撼人心的警醒: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是改变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作为一个诞生过无数教育大家的文化大国,我们的教育有什么理由输给耶鲁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4 23:56 , Processed in 0.10234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