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2月21日
香港《文汇报》刊文说,美、英、德、日等许多发达国家近年来各出奇招招揽中国留学人才,中国留学生成了“香饽饽”。
文章摘录如下:
9•11事件后,美国一度收紧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大学学习的入境签证,想不到此举正好为希望吸引中国留学生前往就读的英国、加拿大、澳洲、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了方便之门。结果使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学习的人数一度大幅减少,而长驱直入英、加、澳等发达国家。
直到美国著名大学校长和教授意识到中国人才严重“流失”到他国,将产生巨大不良后果,联名呼吁白宫政府放宽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后,往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方略为上升。
去年发生的金融瘟疫,导致美国就业市场进入低谷,影响中国学生前往美国的意欲,客观上再次为其它发达国提供吸引中国学生的良机。
美国是一个极重视人才的国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攻入德国和日本投降后,首先做的就是搜捕德国和日本的科学家,特别是军事科学家。由于美国当时老谋深算,几乎夺得纳粹的全部高精尖人才和部分日本科技人才。这些人才为美国以后的科技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联解体后,美国再次利用高薪、豪宅、名车和地位等手段引诱,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前苏联太空、军事和前沿科学的专家前往美国,这些科学家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同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美国能有今天的科技成就,与其成功夺取世界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
美国吸收最多中国人才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没有像其它国家一样受到重大创伤,反而因为军火销售赚了许多钱。美国的国土面积有930万平方公里,且大多数都有极其理想的开采价值。美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探明自己丰富的石油和其它重要矿产后,基本上不予开采,而是重新封回,因为需要的石油中东多的是,需要的矿产其它国家也多的是。美国的资源和环境可以说是得到了最好的保护。正因为美国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加上美国政府吸收人才的政策,使美国近百年来吸收了大批中国留学生和科技专才。
至上世纪末,美国先是制订了每年吸收10万名以上世界科技人才的“H-1B签证计划”,到本世纪初,又将这个计划的吸引人数增加到20万名。该计划大约吸收了30万名中国优秀留学生在美国工作,并成为美国居民。
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工作后,美国会让高科技公司利用高薪、股票等不同办法留住这些优秀人才,让他们在美国安心工作。像美国的微软、英特尔、辉瑞、杜邦等大型科技企业,都有相当多的中国留学生在工作。在美国的硅谷,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华人专才。
英、澳、德各出奇招
近年来,英国一方面调整和放宽对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政策,积极主动、频频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举行“英国教育展览”,目的是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到英国留学。
目前,英国已经吸引了约7万名中国留学生到该国学习。法国政府在2007年也特别对中国留学生公布移民清单,对法国缺乏的经济管理、金融、信息等热门行业的优秀毕业生和相关专才,将优先获准移民。澳洲政府为中国留学生前往澳洲就读,提供高额奖学金,使中国学生赴澳洲留学的人数快速增加,去年更加超过美国达到近8万人。
德国政府认为,高素质人才是保持该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根本保证。为了吸引中国留学生前往德国学习、研究和工作,德国亦专门推出绿卡计划,并订出特别法规加以保证。特别法规规定,中国优秀人才只要得到高新科技企业的聘任,德国政府就会发出五年期的工作签证,法规还规定获得签证专家的配偶和子女也可以到德国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
据德国媒体披露,德国的特别法规至少为该国引进了当今最先进的信息、生物等领域超过1万名来自中国的优秀人才。德国政府还建立了中国高级人才数据信息系统,并提供给相关企业,由企业有目的地加以引进。
日本给中国学生特别签证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王国,重视培养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人才,就能够使日本的IT、生物、纳米等企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日本政府投入庞大资金、有目的地培养各类人才,源源不断地为丰田、索尼等跨国企业提供准专家,使这些企业始终能够站在世界的先进行列。
尽管日本的失业率比较高,该国政府仍然非常注意吸引中国优秀人才前往学习和工作,仅在筑波市就有超过一千名中国优秀信息和生物技术学者在该地工作和访问。中国优秀留学生毕业后如果当年找不到工作,日本还给于两至三年的特别签证。
新加坡由于自然资源比较缺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已经成为该国发展经济的最关键手段。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说过,新加坡几百万人在一个小岛上建成现代化国家,靠的就是人才,新加坡必须从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招揽各类人才,否则将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
新加坡在不长的时间内,将该国建设成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与其大力吸收世界人才是分不开的。新加坡目前有3所著名大学,每年吸收了1000多名中国留学生前往学习。这些学生到新加坡学习前,都必须承诺毕业后至少为该国服务五年后才能转到其它国家工作。(黄海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