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德华艰辛成名路:为生计曾在夜总会伴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0 11:3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10-20     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
     文章摘自《刘德华传》作者:夏君 方子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为什么我的唱片卖不好呢?

唱得没有特色嘛!

我天生不是金嗓子,但如果能够唱出自己的风格,唱出自己的特色,应该会受欢迎的。”

“你永远不会放弃你热爱的东西”。

这是刘德华为自己所热爱的电影事业所坦言的心里话。

电影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人们有理由相信,他是会为电影拼搏一生的。

然而,这句话又不完完全全是为他的电影事业而言的。

因为,他所热爱的并不只有电影,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还有一个他热爱的东西——唱歌。

可以说,电影和唱歌是他生命中的两条线。

他的人生之路是双轮并驱的。

前面已经说过,早在中学时代,刘德华就对唱歌很感兴趣,并且在一次规模不小的歌唱比赛中,与“Four友”乐队队友们一起,以一首《誓要入刀山》夺得冠军。

这似乎要算他在演唱事业上最初的成功了。那一年,刘德华15岁。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一直喜欢唱歌。

当时他是许冠杰的歌迷,或许因为刘德华自己对文学比较爱好的缘故,他尤其喜欢许冠杰的歌词。

许冠杰每一首新歌出来,他都会对其中的歌词细细琢磨,反复咀嚼,由此还引出过一场同学间的争论:《铁塔凌云》这首歌是许冠杰的弟弟许冠文写的歌词,刘德华却一直以为是许冠杰的作品。

看了歌词后,他觉得有点失望,认为这首歌词是许冠杰的败笔。

于是,他在与同学谈起这首歌的歌词时,不免流露出对许冠杰的不满。

由此一来,自然使崇拜许冠杰的同学对他有了看法,双方争论不休。

其实,刘德华正是因为平时崇拜许冠杰,才会有如此的态度。

直到许多年过去之后,刘德华已经被荣为“天王”了,这件事情还在他心里放不下。

多次面对《铁塔凌云》的真正的作者,他真想把自己当年的想法说给作者听,但每每话到嘴边时,又吞了回去。

这件事情他闷在心里不吐不快,终于,他在自己后来的随笔中,写进了少年时的狂妄无知以及内心对词作者的深深的歉意。

就是在他写下这些的同时,他正在对《铁塔凌云》进行翻唱。

后来,刘德华误打误撞地进了影视圈,当起了影视演员,对这,刘德华从来没有后悔过。

他的从影之路还是走得比较顺的,虽然拿奖对他来说稍迟了点。

刚从无线艺员训练班毕业的时候,刘德华一直在影视圈里跑龙套。

闲来无事,也为了生计,他常常去夜总会伴舞,或是到小餐厅“驻唱”。

自然,他那点在训练班里学的舞蹈基础,当红的歌星是看不上的,他只能为一些二、三流的歌手伴舞,一天到晚累下来,赚不到几个钱。

个中艰辛,难以言表。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纵观刘德华早期在自己演唱会上的舞蹈技能,说他曾经在夜总会伴过舞,谁会相信?

不过华仔当年曾经为人伴舞却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刘德华在影视圈内迅速走红,但他对唱歌仍然情有独钟。

这个“独”字,自然要算在影视之外的。

早在拍摄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时,有一天,剧组成员一起唱卡拉OK,林子祥发现了华仔的演唱潜力,极力建议他进军歌坛。

在实力派歌星张学友凭《SMILE》脱颖而出后,1984年,刘德华勇敢地拿起了麦克风。

刚开始,刘德华有点忐忑不安。

演而优则唱,自己是否能行?

在影视圈已成为偶像的他以歌星面目登台,这是不是一种冒险?

他从未进行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更没有很多的演唱实践经验,仅凭喜欢就能成?

这是不是有点荒唐?

经过再三思量,对唱歌的那份热爱还是让刘德华选择了尝试。

还在小餐厅驻唱时,刘德华就曾模仿过歌坛宿将林子祥的演唱技巧。

现在,他们俩在一起拍戏,华仔岂能错过这个当面请教的好机会?

于是,一有空他就缠住了林子祥。

林子祥见他如此好学,心下高兴,也就毫无保留地倾囊传授,使华仔的演唱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

1985年,刘德华录制了首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

这张专辑是由华星唱片公司为刘德华录制的。

华星唱片公司隶属于无线电视台唱片部,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这家公司曾经造就了歌坛巨星梅艳芳和张国荣,可见公司在香港的实力与地位。

正是这家无线电视台的下属公司,第一个决定为刘德华灌录他的首张个人专辑。

想不到自己也能出唱片了,当时的刘德华说有多兴奋就有多兴奋。虽然这是刘德华第一次录制专辑,已经有一些现场演唱经历的他,对录音并没有感到很大的难度。

再说此时,刘德华自己经过多方求教,在演唱技巧方面也有不小的长进,因此,他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刘德华首张个人专辑的录制工作进展顺利,眼看即将大功告成。

没想到的是,刘德华的满心欢喜差点被化为泡影。

在成功完成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并走红后,刘德华想跳出电视圈,投入电影的拍摄。

为此,他与无线电视台产生了矛盾。

无线电视台提出的条件遭到刘德华拒绝后,对他实行了“雪藏”。

如此一来,属于无线下属公司的华星唱片公司,自然要理解“领导”意图,按“上级”方针办。

这一“办”,就“办”了一年多,把一张有望成功的好唱片“办”“冷”了。

并非笔者为刘德华叫屈,因为,刘德华专辑里的许多好歌如《为你钟情》、《我愿意》等,后来都由张国荣推出,而刘德华录制的首张唱片,就这样一直存放在公司的资料库里。

一年多以后,随着刘德华与无线电视台的冰释前嫌,刘德华个人演唱专辑的录制才又提上议事日程。

在华星公司再三催促下,他匆匆选了8首歌,替换下被人演唱过的,再一次进了录音棚。

这张专辑总共只花了两天时间便录制完成,其草率程度,让人不得不怀疑华星公司此举究竟是把刘德华当作明星来玩一把,还是把刘德华当作了票友的身份。

刘德华向歌坛冲刺的处女作:《只知道此刻爱你》只发行了3万张,数量小得可怜。

然而,就是这小得可怜的3万张专辑,却让刘德华遭到了一片抨击的口水:声线平平,嗓音条件差,唱腔如白开水,寡淡无味,走调、走得离谱,模仿张国荣,抢别人的饭碗……

善意的、恶意的、中肯的、严厉的……

各种各样的说法,把满怀憧憬的刘德华浇了个透心凉。

这是怎么了?

难道我真的一点也不行?

刘德华有点坐不住了。
他心里感到憋屈:“别人说我与张国荣歌路相近,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张国荣的形象很斯文,声线轻柔,而我的形象较为硬朗,又顽皮,声线也强一些。”

年轻的刘德华忘了顾及自己的明星风度,极力辩解。

可以想象的是,当年的刘德华是在怎样的压力下挣扎。

难以想象的是,当年的刘德华在一片“骂”声中怎么在歌坛待下去?

初试啼声便遭到冷遇,刘德华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

当时,许多好心人都劝他别再唱了,还是一心拍电影,钱来得快,还得了名声。

那段时间,刘德华吃饭、走路都在琢磨,林子祥有没有看走眼,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块唱歌的料?

他心里一直有两个问题在打架:坚持还是放弃?

假如你以为刘德华会打退堂鼓,那就完全错了,刘德华属牛,从骨髓里就有一股子犟劲,越是看来不行的事,他越要尝试。

这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性格,注定了他又要为唱歌折腾。

他说:“知难而退无功而回是一件很丑的事。”

最终他坚持下来了,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他的坚持,使歌坛上升起了一颗不“老”的巨星!

这是后话。

刘德华并不是没有一点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的演唱水平,他只是不同意那些对他演唱前景的悲观论调。

他不像有些抱着“玩”的心态涉足歌坛的演艺人员,他是真的和唱歌较上了劲。

他发现“音乐的空间比任何空间都广阔、自由,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因此我在事业的中途加入了这个空间”。

1987年,刘德华再次推出个人专辑《情感的禁区》,仍未引起人们很大的注意。

而此时的他,在影视方面的成绩已是令人可喜。

这样的现实让刘德华有点窝火,难道我就真的不会唱歌?

思来想去,他发现唱歌也并不是只有天生的金嗓子才可以唱,而是要唱出特色,唱出自己的风格。

“为什么我的唱片不好卖呢?

唱得没有特色嘛!我天生不是金嗓子,但如果能够唱出自己的风格,唱出自己的特色,应该会受到欢迎的。”

他决心跟自己掰手腕。

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刘德华非但没有“封口”,反而对自己更有信心。

他不怕别人的评头论足,他认为只要唱出自己的特色,“口水”就淹不死自己。

再说,无论是谁,刚开始出道肯定青涩,有一些不足在所难免。

试问哪一个行业没有评论?

对演艺界人士的评头论足就更不足为奇了。

直到现在,已经在歌坛上获奖无数、被称为“天王中的天王”的刘德华仍旧有人在批评。

在此不妨摘选一段:“……我能提刘德华吗?

这个不断在解释自己一直很努力在打拼的全能型艺人,这个一直被歌迷评价为唱歌在不断进步的‘天王巨星’,显然远未修炼到这个境界。

虽然在新专辑《Coffee Or Tea》里他写出了《影帝无用》的感叹,但至少从音乐里我们无法听到他有摆脱名利往事、寻求突破的主观意向,在从头到尾完全是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歌坛赖以发展的套路式歌曲,甚至于在《魔鬼在恋爱》的主歌停顿后,你马上会接上《独自去偷欢》的副歌,这同样是一种态度。

究竟唱歌是为什么?

是为了给影帝增色?

是为自我增值?

还是多点Fans追捧?

又或者是在无聊时的消遣?

当然华仔还是真努力的,他在新专辑里和林夕老师各填了5首词。

但高不成低不就的嗓音给许多歌曲的演绎大打了折扣,即使是像黄贯中制作的《马龙白兰度》这样的好音乐,也因为那缺少变化的平板嗓音而错失了突破自我的最佳时机。

有时候我这个局外人都替他着急,突发灵感——要不,窦唯的嗓子歇着也是歇着,干脆先让他借你两天使使。

我敢拍着胸脯说,那时候你上台领奖唱‘无用礼让,随缘唱最理想’时,肯定会有更多人真心拍掌……”

恐怕,这样的乐评文章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了。

二十多年来,各种各样的批评已经见怪不怪,刘德华在接受褒奖的同时亦学会了坦然面对。

更何况,有些批评是良药,能够帮助自己在演唱上不断进步呢。

再说,有获奖有批评才好,如果出了唱片没有回应,那就死得快了。

从骨子里就不服输的刘德华,总是能够把自己的心态调试到最佳状态。

这就注定他当年跟自己掰手腕的举动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结果是,他用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自己。

很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当年,刘德华就是以跟自己掰手腕的那股劲,认真查找自己声线上的缺点,细心观察歌坛大腕们的演唱技巧,动脑筋、细琢磨,决心从自己并无特色的嗓音中找出“特色”,形成以情带声、温柔而不失男性感染力的演唱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7 04:34 , Processed in 0.12551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