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锡耶纳(1186-1555)的皇帝派与佛罗伦萨的教皇派是敌对的派别。两个城市为领土之争进行过数次著名的战争,包括1260年的蒙塔佩尔蒂(Montaperti)战争和1269年的埃尔萨山口(Colle Val d'Elsa)战争。锡耶纳商人和银行家曾在欧洲市场和教皇宫廷中享有声望,他们确保了城市的繁荣。锡耶纳在13世纪达到全盛,那时哥特式建筑正在盛行。
锡耶纳城市很小,历史很老,它的奠基人是罗马城的奠基人罗慕路斯romulus的兄弟,一起由母狼养活的瑞慕斯remus的两个儿子。所以母狼也是锡耶纳城的徽记。和罗马城一样,12世纪锡耶纳就成立了共和国,商业和银行业很繁荣,为保卫独立,不断进行艰苦甚至悲壮的战争。整个中世纪,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战乱不断,所以城市都重视防御,有些城市本来就从军事要塞发展而成,它们大多据险而建。锡耶纳这座小城就造再三个小山冈上,以三条山脊的交点为市中心,它东边是市政广场,西边是主教堂。
锡耶纳的历史.
神话故事称锡耶纳是由瑞摩个中斯的儿子塞尼乌斯与阿奇乌斯建成,因此城市到处都是神话中养育罗马的创建者——罗穆卢斯与瑞摩斯的母狼雕塑。实际上,锡耶纳最早是伊特鲁里亚人的居住处,后来在1世纪初期演变成罗马殖民地——萨埃纳一尤利亚。中世纪繁荣的银行与纺织业使之成为欧洲最主要的中世纪城市之一。上升的地位不可避免地使它与佛罗伦萨——当时第一个获得支配地位的城市——产生冲突。 1348年,当黑死病夺走了锡耶纳100000多人口中的70000条性命时,佛罗伦萨占了决定性的优势。锡耶纳继续奋起反抗,到了1554年,锡耶纳共和国终于投降了。从那以后,佛罗伦萨开始对锡耶纳实行故意的压制,使它沦落为死气沉沉的农业区,这就是造成它至今仍然未受污染的原因之一。
锡耶纳主要景点:
●中心广场(campo)
锡耶纳是意大利最完美的中世纪城镇。它的中心是广场——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也是锡耶纳著名的一年一度赛马节的举行场所。 长期以来作为锡耶纳城市与社会中心的扇贝形广场,它位于三座起伏不平的山脊交接处——即今天有名的"三山",这一枢纽位置很有发展前景。这里还是锡耶纳独立居民区(或教堂区)的交叉点,因此也是充满竞争的城市中惟一保持中立的地区。该广场也许就是古罗马广场的所在地,后来成为锡耶纳的主要集市,其今天的外观大约建于1293年,当时城市的统治机构——9人委员会——开始占用土地,准备建造一座新的公共广场。广场上还有宏伟壮观的公共宫殿及其装满艺术品的房间。附近有意大利最美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大教堂,以及大教堂博物馆里的珍宝。两边宫殿林立的街道和宁静的街角组成一个神奇迷宫,是你经过几个小时漫无目的的闲逛之后的理想去处。
●市立博物馆(museo civico)
设有一系列壁画与绘画装饰而成的、布局零乱的豪华型及其他套房。其中两个最富重大意义的房间正好并排在一起:即马帕蒙多厅(sala del mappamundo)和帕切厅。前者的后墙上装饰着西莫内•马丁尼创作的一幅美丽的《宝座上的圣像》(1315)和锡耶纳圭多里乔•达福利尼奥将军的《骑马肖像画》(1328)——一幅长期以来被公认为马丁尼创作的绘画(该肖像下方的两幅虔诚人物画像是由索达马创作,可追溯到1529年)。帕切厅(sala della pace)中有城市最有名的壁画系列,即安布罗焦•洛伦泽蒂创作的那已褪色的《好政府与坏政府的寓意画》(1337—1339)。帕切厅边上的皮拉斯特里斤《sala dei pilastri》中有圭多•达谢纳于13世纪创作的壮观的《宝座上的圣像》以及马泰奥•迪乔瓦尼于15世纪创作的充满活力的《屠杀无辜者》。
●曼贾塔楼(torre del mangia),
由锡耶纳的主要画家——利波•梅米设计而成。据说钟楼是以其第一位看守人兼敲钟人乔瓦尼•迪巴尔杜乔——有名的恣意挥霍者或 "mangiaguadagni"(意为"靠利润生活的人")而命名的。(为他而雕刻的塑像位于庭院中。)从塔顶俯瞰到的景色十分优美,尤其是广场上的迷人风光,你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广场的9个部分,分别代表委员会9个成员以及圣母玛利亚覆盖在城市上方起保护作用的披风。塔楼上的大钟原来是在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早上和晚上城市大门打开和关闭时敲响。
●孔奇斯托罗厅(sala del concistoro)
其拱顶上覆盖着锡耶纳风格主义画家——多梅尼科•贝卡富米(1485—1551)创作的充满神秘、寓意深刻情景的壁画。孔西利奥小教堂(cappella del consiglio)也值得一看一些嵌饰漂亮的唱诗班席位(1415—1428)、雅各布•德拉奎尔恰用精致铁制品制作的复杂精细的装饰性围屏(1435 —1445)、索多马创作的圣坛背壁装饰画(1530)以及塔代奥•迪巴尔托洛的有关"圣母玛利亚生平"的壁画(1407—1408)都为教堂增添了不少光彩。
●圣乔瓦尼洗礼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它是教堂的地下洗礼堂,内有洗礼盆(1417—1430)——锡耶纳最好的雕刻品之一。教堂的装饰镶板是由当时锡耶纳和佛罗伦萨最出色的雕刻家创作的:洛伦佐•吉贝尔蒂(《耶稣受洗》和《监禁中的约翰》)、多纳泰洛(《希律的宴会》)和雅各布•德拉奎尔恰(《天使宣布施洗者的诞生》)。雅各布还雕刻了洗礼盆的施洗者雕像及其大理石神龛。多纳泰洛创作了位于洗礼盆两个角落的天使。作为计划外的装饰,洗礼堂的墙壁上还覆盖着14世纪的壁画,大部分是富有影响力的锡耶纳画家兼雕刻家韦基耶塔(1410—1480)的作品。
●锡耶纳大教堂(duomo)
这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建筑,只有米兰大教堂与奥尔维耶托大教堂与它的风格相接近。其令人望而生畏的正面(facade,1284—1296)是由雕刻品、柱子和复杂精制的装饰细节组成的哥特式兼罗马式的混合建筑——主要是比萨建筑师兼雕刻家——焦万纳•皮萨诺(1245—1320)的作品。到了教堂里面,你的注意力首先被天顶所吸引,那些石雕头像代表了无数个教皇的半身像接着便是大理石路面(marble pavement)——由一系列锡耶纳主要艺术家设计的56幅叙述性板面油画(1349—1547)组成。
北侧廊中间是内景中的第一幅雕刻杰作——皮科洛米尼圣坛背壁装饰画(piccolomini altarpiece,1503),其下半部分的4尊壁龛雕塑是米开朗琪罗年轻时的作品。旁边的入口处通往皮科洛米尼藏书楼(libreria piccolomini,电话:+39(0)577 47321),内有翁布里亚艺术家平图里乔创作的16世纪壁画系列(1502—1509),这些色彩鲜明的绘画描述了在当地出生的阿耶内亚斯•皮科洛米尼(教皇庇护二世)的生平。
高坛上最具特色的是一整套引人注目的嵌饰木板装饰而成的唱诗班席位,旁边是教堂最主要的杰作:尼古拉•皮萨诺建造的著名布道坛(pulpit)以及上面所雕刻的有关"耶稣生平"的浮雕(1266—1268)。布道坛前方的左墙上有蒂诺•达卡马尼奥建造的"红衣主教彼得罗尼之墓"(1426),它成为后来许多丧葬纪念物的模型。其前方是"主教佩奇之墓"(1426),由多纳泰洛建造的青铜铺面纪念物。圣乔瓦尼一巴蒂斯塔小教堂(cappella di san giovarnni baffista)位于北耳堂角落,内有平图里乔创作的引人注目的施洗者圣约翰的雕塑(1457)和许多壁画(1504)。
●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piazza del duomo)
里面主要陈列着数量不多、却很突出的伊特鲁里亚人工制品。一个由壁画装饰的、整洁漂亮的门口大厅为布局合理的展览品制造了艺术气氛,其中有皮恩扎、卡索莱德埃尔萨以及锡耶纳等地的考古发现,这些是离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里亚生活主流还有一段距离的小中心。第8、9房间中的从蒙泰里乔尼附近的一座坟墓搬来的珠宝和黄金制品特别吸引人。
●大教堂歌剧博物馆(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
内有许多杰出的绘画和雕刻作品,大部分是在几年中从教堂和洗礼堂搬来的。底层的雕塑美术馆以雕刻品开始,最突出的是多纳泰洛的漂亮圆浮雕、雅各布•德拉奎尔恰的浅浮雕以及乔瓦尼•皮萨诺的几尊古老的哥特式雕塑。楼上昏暗的杜乔大厅中陈列着所有锡耶纳绘画中最伟大的作品——杜乔于1313年为教堂主祭坛创作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宝座上的圣像》("maestà")。不远处的一个房间中有关于教堂装饰精美的路面与泰索罗厅的图画,其中以乔瓦尼•皮萨诺的一幅非同一般的《十字架上的耶稣》(1280)最为精彩。附近还有另一个装满绘画的房间,以《大眼睛人的圣母玛利亚》(1220—1230)最为突出,这幅给人印象深刻的拜占庭风格画像是作为杜乔作品之前的教堂圣坛背壁装饰画。从这个房间走出到博物馆的露天平台,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景色。
独立的锡耶纳(1186-1555)的皇帝派与佛罗伦萨的教皇派是敌对的派别。两个城市为领土之争进行过数次著名的战争,包括1260年的蒙塔佩尔蒂(Montaperti)战争和1269年的埃尔萨山口(Colle Val d′Elsa)战争。锡耶纳商人和银行家曾在欧洲市场和教皇宫廷中享有声望,他们确保了城市的繁荣。锡耶纳在13世纪达到全盛,那时哥特式建筑正在盛行。
“到了坎波广场(Piazza del Campo),你就仿佛在锡耶纳的怀抱里了。”火车上那个舌头尖“转”出一串英语的女子的话,似乎并不能让我置身于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广场”时感到满足。顺着最密集的人流沿一条窄街而下,过了一个拱门,眼前突然一亮,心中陡然一震。真神奇,整个广场完全就像一把展开的折扇:圆弧形、坡状,广场上各色人等正好是扇面上无穷变幻的点缀,再往四周一扫,一条条窄街沿着“扇沿”伸展上去。这让我联想起儿时画的海平面上的日出,光芒万丈:坎波广场就仿佛一个金灿灿的大太阳,那向上伸展的细细窄窄的阶梯就是那一束束的光芒。当这样的联想突然击中我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自12世纪开始的锡耶纳的繁盛与富饶,又仿佛触摸到意大利人一贯的时尚创意神经。
但无论如何,锡耶纳具有了托斯卡纳的所有语言。坐落在坎波广场上的、被视为锡耶纳标志的普布利科宫(Palazzo Pubblico)就是一栋典型的托斯卡纳风格的建筑,那一时期,哥特式钟塔几乎成了托斯卡纳所有建筑的必要;与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Duomo)和圣乔瓦尼洗礼堂(Battistero S. Giovanni)在外壁看上去几乎完全相同,都是以深灰和白色相交替的大理石条纹作为装饰,这是12至14世纪托斯卡纳地区最普遍的一种教堂外墙形式;再来看大教堂附属美术馆中陈列的乔万尼、比萨诺等人的哥特式雕塑作品,就更是那一地区、那一时期的艺术特质。还有国家美术馆里珍藏的13到16世纪锡耶纳画派画家们基督主题、形象丰富、用色大胆艳丽的绘画作品,无不显现出当年与佛罗伦萨分庭抗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