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template/week_city001/images/week/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1-3-13 19:15:16
|
只看该作者
阿卡,以色列北部那个探入海中的古城
我到阿卡(Akko)的时候已近黄昏。
你若是展开一张世界地图看,以色列就是地中海东岸那块极小极狭长的土地,而阿卡便是以色列北部那个探入海中的小城。
你可能只晓得 “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这些以色列的大城市,从来没听说过“阿卡”,但它确确实实就在这里伫立了近5000年,是以色列最古老的从未废弃过的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人口不到五万的阿卡,既安静又安逸,老城区看起来仍是旧时堡垒模样,杰萨尔清真寺的巨大绿顶在很远的地方就清晰可见,证明这是一座以阿拉伯人为主要居民的城市。一只猫懒洋洋地穿过砾石街道,准备到附近土耳其市场里的鱼摊上碰碰运气;一个经营餐馆的男人和他的伙计站在门口张望,扭头忽然见到中国面孔相当好奇,力邀我进去坐坐,两人拼凑着不多的英文单词,想好好告诉我关于阿卡的故事。
事实上,这里的故事长得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从最早居住在此的迦南人的某个部落,到后来腓尼基人的统治;从十字军东征时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到公元1291年阿拉伯人的大举进攻;从地中海东岸通往西亚内陆的商业重镇,到寂静富裕的滨海小城……
城头变幻大王旗,纷繁的历史形成了当地居民的多样性:信犹太教的、信伊斯兰教的、信巴哈依教的、信基督教的,好在他们彼此可以一直相安无事地为邻。如今的阿卡城其实是在十字军时期的废墟上建起的,我在地下沉睡了数个世纪的巨大堡垒中穿行,暗暗惊叹于那些高大的议事厅、美丽的弧形拱顶、曲折的暗道、两人难以合抱的粗大廊柱;脚步声惊扰了中古的空旷,耳边眼前再次上演铁马铠甲刀光剑影——多少人渡海而来,为信仰、为荣耀、为东方这片“流淌奶与蜜的土地”。
一个转身,全都灰飞烟灭,重归于寂。生命无法永恒,生活却在阿卡世代继续。如今,那些成千上百年的高殿、广场、兵器库、教堂、甬道,都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它们成了咖啡馆、音乐厅、画廊、餐厅、菜店、服装铺子……
清真寺不远处的糕饼店生意很好,酥皮点心和用蜂蜜渍过的甜品盛在铁皮托盘中摆满了整个店堂。我买了撒满开心果的那一种,可烤饼的小师傅非坚持让我再尝尝石榴味的,为了强调本店特色,他竖起两个大拇指啧啧称赞。
一个皮肤被阳光和海风变成小麦色的中年阿拉伯男人,很得意地把他同父异母的七个孩子介绍给我,他们中大的已经能帮忙照看店铺了,小的还只会满街跑着玩。他是阿卡的生意人,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当他说出每一个地名时,他的孩子们就在旁边万分崇拜地仰望着父亲。
榨石榴汁的犹太人小贩,头戴一顶小帽,留一大把胡子,边乐呵呵地干活,边听我们热闹地聊天。作为圣经中原始的“七种圣餐”之一,传说石榴含有613个籽,正好相当于犹太教戒律的数目;它一直以来就是以色列人传统甜品、果汁和鸡尾酒等的原料。由于长时间的光照和干燥气候,以色列特别适合石榴生长,成熟后又大又红又甜又便宜。
阿卡濒海,鱼市里当天捕捞上来的海鲜五花八门,由于各种信仰的居民在饮食上都有各自的禁忌,鱼类成了最容易被他们接受的食物,这里也成了每天最繁忙的地方。当暮色四合,鱼市收摊关门,女人们步履匆匆,赶回家做饭,男人则聚到一起,在茶馆里打牌或者在街边悠闲地抽起阿拉伯水烟。
一轮新月升起之时,我正穿过阿卡老城一道弧形的拱门,走向无边无际的地中海边,月光将宣礼塔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明天日出之后,会有一群顽皮的孩子沿着残垣断壁攀爬,然后纵身跃入海中戏耍,他们不关心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无所谓自己的玩伴到底属于哪个人种,如果你问,他们会回答:“我们是以色列人,来自阿卡。”
以色列阿卡古城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以色列北部的古老海港城市阿卡21日正式挂牌成为以色列第一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
以色列教育部长利夫纳特及以旅游部、文物保护局等机构官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以色列代表等数百人21日晚参加了在阿卡举行的庆祝仪式。以色列旅游部副部长瑞格尔在庆典仪式上表示,以政府将投入巨资支持阿卡古城的保护和旅游发展,相信阿卡将很快成为以色列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位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的阿卡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文献记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阿卡最早是生活在那里的迦南人的一个部落所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从地中海东岸通往西亚内陆的重要商业口岸。据介绍,阿卡古城曾是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公元1291年阿卡被穆斯林攻占。
今天的阿卡古城内仍然十分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栈等古老遗迹。此外,今天的阿卡还是以色列境内的一个伊斯兰风格十分突出的美丽、闲适的海滨城市,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