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到10年后 干细胞研究将进入“学术爆炸期”
日期:2009-07-27 作者: 来源:文汇报
上周四,就在周琪、曾凡一等人培育的27只具有生育能力的iPS小鼠亮相《自然》杂志的同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博士用类似方法育出的1只iPS小鼠也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曝光。中国团队的成功,在王纲看来并非偶然:“这与十多年来,我国对于干细胞研究的鼓励、支持分不开。”
上海干细胞研究所副所长韩伟教授告诉记者,用国际通行的“金标准”证明iPS细胞的全能性,是一项极其复杂、难度很高的工作。“要知道,用成体细胞育出活小鼠的成功率很低,而科学家尚未找到其中的诀窍。今天,中国科学家做成了国外科学家没有做成的事,无疑代表着世界一流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赶超。”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干细胞研究正步入从积累到释放的黄金期。上世纪90年代起,有关部门在多个研究计划中连续设立干细胞课题,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大环境。2006年,科技部启动实施“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发育生物学等重点方向部署了30个重大项目。到了最近两三年,我国在国际干细胞领域的“显示度”大幅提升。2008年以来,中国科学家陆续在《细胞》、《科学》、《自然》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数篇高水平干细胞研究论文,逐步显示出后发优势。
郭礼和认为,总体上,我国干细胞研究在国际上仍处于第二梯队,但在局部领域已有点上突破。他预计,再过5到10年,干细胞研究会进入自己的“学术爆炸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