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击治疗网瘾为何让人爱恨难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0 09:0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击治疗网瘾为何让人爱恨难解?

2009-07-19 17:02:22

  日前,卫生部发出通知称,“电击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因此要求停止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新京报》7月14日报道)
  卫生部下发给山东省卫生厅的通知里称:近来,该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开展的“醒脑电击治疗网瘾法”受到关注。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和论证了相关问题,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治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卫生部在通知里还要求,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曾经,“电击治疗网瘾”技术受到诸多教育专家和家长们热捧,然而,这种技术的合理性也不断遭到质疑。
  现在,“电击治疗网瘾”技术被叫停,大多数专家学者、家长和网友为叫停叫好。对于这一精神疗法,网民多数直指其使用电击虐待患者毫无人道,“让人生不如死”。有评论甚至直言,这种对未成年人施加电击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有可能(或实际上是已经触犯)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
  同样,对于“电击治疗网瘾”技术,从事多年特训教育的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校长胡奇辉也表示反对,他说:“在给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电击时,他们是处在失去知觉无意识的状态下,整个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痛苦。但电击治‘网瘾’所带来的电流足够令孩子们在肉体上受到摧残,孩子因为害怕再度被‘电击’,暂时会选择戒除网瘾,但过后仍会复发。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让网瘾孩子得到转变。
  然而,也有一些家长为该技术的叫停感到不解。据《东方早报》报道,该技术被卫生部叫停后,一些家长说,卫生部和外界并不理解他们的“绝望”和“无助”。在他们看来,“电击治疗法”并没有什么不安全,且效果非常地好,这也是他们无法理解卫生部叫停通知的原因。
  更有趣的是,《东方早报》记者在国内知名的“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采访时,还受到多名家长“跟踪”。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对电机治疗网瘾又爱又恨?
  胡奇辉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家长们被媒体‘电击治疗网瘾’技术报道的引导,加上家长们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过度担心,造成他们试图通过该技术尽快改变孩子的问题;其次,因为对‘电击治疗网瘾’技术的了解不够,未能理解相关专家的研究和论证结果,盲目相信该技术的效果,未考虑到该技术是否存在危害。”
  而国内某戒除网瘾专业网站总编孔令中也表示,电击疗法一般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网瘾患者多为教育问题,业内绝大部分的专家不赞成这种疗法,“毕竟有没有副作用,谁也不知道。”(华声在线  禹海君)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09:05:39 | 只看该作者

定义网瘾是个世界性难题

定义网瘾是个世界性难题

2009年07月16日 18:11  





规范网瘾治疗,必须要先回答“什么是网瘾”。资料图片

  ■目前国际上数个“网瘾”标准,没有一个是医学界公认的

  ■我国诊断标准已初步制订,预计明年完成最终标准,

  报请国家卫生部或专业学会审定

  ■白雪 王晶晶 王烨捷

  暑假是青少年网瘾频发期。最近,一些家长出于对治愈孩子网瘾的迫切愿望,不惜代价地将孩子送到各种治疗机构去“试戒”。

  目前网瘾治疗市场五花八门:有人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患者聊天,有人把患者集中起来封闭式“军训”,有人用精神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这些人中,有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有的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师,还有的根本不具有任何资质,只是曾经做过或者“略懂”心理治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司法精神病研究方向专家王新认为,要规范网瘾治疗,必须要先回答“什么是网瘾”。然而,关于“什么是网瘾”的问题,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至今都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

  “网瘾标准”初步拟订

  有资料显示,问题青少年中,有60%~70%的“病因”与网络有关。而在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的中国,究竟什么症状表现可称为“上网成瘾”?什么程度的“上网成瘾”可以被判定为“病”?

  “目前相关的治疗依据仍然不多,还需要深入研究。但诊断标准是进行其他研究的基础。”6月15日,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田成华告诉记者,相关专家组已初步制订“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预计明年完成最终标准,报请国家卫生部或专业学会审定。“正式的病理性上网标准一旦通过卫生部或专业学会认可,将起到一个权威性技术指导的作用。”田成华说。

  而此前备受关注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部分专家研究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下简称“网瘾标准”),至今仍未获得国家卫生部的批准。但制订者、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负责人陶然坚信,“网瘾标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轻度“网瘾”不在医学范围

  据田成华介绍,相关专家组正全力工作,争取早日制订出权威的“病理性上网”技术标准。专家组并未采用民间熟悉的“网瘾”称呼,只将症状够重的部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轻的不在医学范围。”

  “‘网瘾’不是医学术语。目前国际上数个‘网瘾’标准,没有一个是医学界公认的。”田成华解释道,“网瘾”或者“某事(物)成瘾”在现行的公认的精神疾病分类中都找不到。“成瘾”属于被世界卫生组织废弃的医学术语,但在大众语言中仍然广泛使用。

  据悉,目前该专家组研究的诊断名词是“病理性上网”。初步研究结果出来后,评估专家提出了很多审慎的批评意见。专家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工作,争取年底前结束全国测查,明年可能由卫生部出面召集成果鉴定,通过后将正式发布并纳入国家标准化体系。

  关于此前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网瘾标准”,田成华表示,这套标准没有得到国家卫生部门和专业学会的认可。“标准谁都可以做,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得到业内认可。”

  据田成华透露,目前研究工作“非常谨慎”。同一个孩子由两名专家评定,有时,专家们会因为某些病例展开激烈的学术讨论。比如,一些孩子上网并沉迷还伴随抑郁、痛苦的情绪,这究竟是抑郁症,还是“病理性上网”?

  据田成华介绍,目前比较明确的判断方法是,如果患者得抑郁症在先,然后沉迷于网络,就将其诊断为抑郁症而非病理性上网。有些孩子本没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单纯喜欢玩游戏,但长时间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功能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则属于“病理性上网”。

  田成华强调,“病理性上网”将有严格的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需要首先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才可以诊断。

  目前,专家组将“病理性上网”归于精神障碍中的冲动控制障碍,与病理性赌博、病理性偷窃属于一类,不属于医学术语中的精神病。大众语言中的“网瘾”的表现和程度各种各样,其中会被诊断成为精神障碍的“病理性上网”,其实只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少部分人。

  据田成华介绍,达不到“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但是确实存在问题的“网瘾”者,属于心理障碍,并非精神障碍,不一定要到医院去。

  “网瘾患者”大致可分三类

  “现在还有人研究‘病理性使用’,再把网瘾归到冲动控制障碍这一科目,太落后了。”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负责人陶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陶然看来,“病理性上网”沿用了“病理性赌博”这一命名。“如果要稳妥,我也可以叫病理性使用,但标准应该符合科技潮流。随着脑科学发展,以后‘冲动性控制障碍’可能就要去掉了。我这个命名出来时一片反对声音,命名‘网瘾’有押宝的性质,有很大风险。”

  陶然表示,他知道“成瘾”是一个废止的说法。但他介绍,今年5月24日召开的APA(美国心理学学会)年会上,70%的人都认可要将“非物质成瘾”和“物质成瘾”分开,也就是认可了“成瘾”这一说法,“我坚信2012年精神病学上会有‘非物质成瘾’这个栏目。”“标准的制定要和国际接轨。”陶然说。

  在陶然看来,网络成瘾分为三部分。在他所统计的病例中,40%是单纯的迷恋网络使用;还有近30%的人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状态。而患者中32%的人本身就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问题,因此容易迷恋网络。

  “因为有抑郁状态才网络成瘾,还是网络成瘾加重了抑郁状态,其中没有明显的界限。”陶然认为,上述不同类型的网瘾患者,都可以由医院收治。

  诊断标准是研究的基本要素

  “你舍得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你觉得他是精神病吗?”

  “我不认为他是精神病,但电视里都播了,那个网瘾标准,每天6小时,持续3个月。”

  近日,记者接到一位单亲母亲的电话,她向记者讲述了“把沉迷于网络的儿子送进精神病院”的经历后,记者与她有了上述对话。

  这位单身母亲所说的“网瘾标准”,正是指2008年11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负责人陶然向公众发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与治疗》。该诊断标准包括7条症状,其中,“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连续超过3个月(非工作学习目的)”的病程标准曾引起争议。

  然而,陶然课题组的标准在很多地方却被误读为官方说法。记者采访“网瘾标准”的过程中,常被一些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医师反问:“不是已经出了网瘾诊断标准了吗?网瘾应该已经归到精神卫生口了吧?”

  陶然也告诉记者,他的网瘾标准已经写进了一些地方的中学课本。实际上,这一标准只是通过了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的批准,目前卫生部尚未对标准表态。

  就在一周前,某媒体报道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六院)副主任田成华已初步制订‘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将为全国测查及完善该标准提供依据,并表示 ‘病理性上网’标准或将明年出台。”这是2008年11月陶然课题组发布网瘾标准后,公开出现在媒体上的“第二个”标准。

  陶然说,他的课题科研经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这个诊断标准光命名就搞了3个月,整个课题研究接近4年,花了好几百万元。你们可以报道,用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搞两个标准?”

  全国各地,已陆续有精神病院开始收治“网瘾患者”,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未针对网瘾的预防和治疗做出过正式规定和“归口”。

  “我个人觉得网瘾诊断标准不能由一名专家或者几名专家自行研究完了就公布,应该还是要由政府的行政机构牵头来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司法精神病研究方向专家王新曾就青少年网瘾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他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网瘾”是社会综合问题,有关部门尚未对网瘾治疗做出规定是“可以理解的”。

  在韩国,“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也被广泛关注,尽管还没有研究出全国公示性标准,但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工作,由多部门统筹联动。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下属单位文化产业振兴院(非公务员编制)、韩国保健福利家庭部、韩国行政安全部等都参与其中。

  “网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很复杂。除了医疗部门,还牵涉到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王新说。(中国青年报供稿)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09:12:16 | 只看该作者

杨永信与电击治疗网瘾

杨永信与电击治疗网瘾

2009-07-17 11:54  

(半岛网综合)  

  杨永信(1962年6月-,“杨叔”,常被中国大陆网民戏称为“羊叫兽”﹑“羊叔”等)是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也是中国大陆知名的精神病医师和“全国戒网专家”。因其对以《魔兽世界》为首的网络游戏的批判以及对网络成瘾症患者(主要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关于网络成瘾是否属于精神病目前还具争议)的治疗,而受到媒体和网络的广泛关注。根据媒体报道,杨永信运用其治疗手段成功地使近3000名青少年摆脱了网瘾,获得了家长和舆论的好评,然而,他对“尚待争议精神疾病患者”的疑似不人道治疗手段等行为也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强烈争议。

  电击治疗

  对于杨永信治疗方式最大的争议集中在其使用的电击手段上。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上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性惩罚,令患者对其不良行为和刺激惩罚建立条件反射,以期消除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一精神疗法,北京、上海等地均已建立起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但网戒中心所在的山东省则并无任何规定。网民多数直指其使用电击虐待患者毫无人道,“让人生不如死”。不少曾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接受平面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形容网戒中心“和传销一样”,如同地狱。有评论指出,这种对未成年人施加电击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有可能(或实际上是已经触犯)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

  不过,杨永信表示,网戒中心使用电击的次数非常少,每个人只有一两次,而且使用的电流也十分微弱,只有1~5毫安。但有记者实地采访时却发现,网戒中心使用的治疗仪最小电流刻度值即为10毫安。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13:08:59 | 只看该作者

网瘾电击疗法的“前世今生”

网瘾电击疗法的“前世今生”


2009-07-25 10:35:36


治疗网瘾的电击疗法被叫停事件背后
电击疗法的功过是非
    电击,羞辱式的惩罚,拘禁,缺乏人道……曾经被成千上万网瘾青少年家长喻为“天使”的杨永信,因为7月13日卫生部一则对“电击疗法”的叫停通知再一次名声大噪。而这一次,质疑、谩骂与声讨却远远盖住了他此前的神奇。近日,本报记者奔赴临沂市,对电击疗法的功过是非进行了调查。
(晨报记者  姜涛  张磊)
■ 网友反水
从“天使”到“魔鬼”的网瘾专家
    “‘杨叔’能把孩子的病治好,我们就舍得让孩子受点罪,别的说啥都没用!”几天前,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仍聚集着几百名忠实的家长,他们始终在为杨永信和“电击疗法”捍卫着权威。
    杨永信,这个曾被成千上万的网瘾青少年家长称为“天使”的医生生于1962年,已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为临沂精神病医院)工作20余年,专业是心理精神卫生。后来,“中国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下称临沂网戒中心)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内成立,杨永信任中心主任。他独创的一种“醒脑疗法”迅速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得到了全国各地网瘾青少年家长的青睐,转瞬间,他的名声大噪。
    “用1毫安—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通过刺激治疗网瘾,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杨永信称“醒脑疗法”很安全,但经历过这种疗法的网友却形容“让人生不如死”,更有网民形容杨永信的电击治疗网瘾法是在虐待患者毫无人道。“就像用毛线针从太阳穴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一名叫腾飞的网友在百度“杨永信”贴吧里讲述被电击时的痛苦,称“那是段非人的日子”。
    7月16日16:00许,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众多学生家长围在网戒中心周围。在这些与孩子一同坚守在网戒中心的家长们看来,“杨叔”完全在是蒙冤受屈。“什么人道不人道,能让孩子低头听话,这就是效果……”
    与这些学生家长们相反的是,若干接受过电击治疗的曾经的“盟友”们(指来临沂治疗网瘾的人)却在为“电击疗法”被叫停大声叫好。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名叫刘成宇的学生,还没等记者开口,他便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已经看到卫生部要求杨永信网戒中心停止‘电击’的消息了,那个‘魔鬼’终于有了这一天,大家肯定都开心。”被电怕了。他说,1个多月的时间内他被电击了7次。“目前医学界对网络成瘾是否属于精神疾病还没达成共识,将有网瘾的未成年人收在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明显不妥。其次,在没有临床研究支持的情况下,采用电击这种对人体损伤较大的方法来治疗网瘾,并不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也是不人道的。”淄博市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心理专家说。
■ 电击叫停偶然之中的几个必然 ■ 事态进展
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网络上对杨永信进行言辞攻击时,网戒中心的治疗成效还是让许多人了产生质疑。“怎么才算治好了网瘾?这个很难下具体的定论,与其说孩子是被治好了,不如说是被吓好了。”来自江苏的一名家长宗雪梅说。
    宗雪梅是为数不多的“半途而废”的家长之一,为此,她多赔付了临沂网戒中心5000元钱。在宗雪梅看来,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疗法被叫停虽来的有些突然,但也完全在意料之中,一些家长早就对这个网戒中心的种种做法产生过质疑。
    记者与几名网瘾学生家长的交谈中,无意中提及一个核心问题:很多学生一开始到网戒中心的时候都不愿意留下,为什么最后都同意留下了?“再强硬的人不出两个小时就一定会同意的……”7月17日,腾飞的父亲肯定地说。“我走过去之后,已经发现有问题了,根本不是脑电图。我想跑开,可他们把我按住,推到了机器上。”腾飞说,上了治疗仪,再想离开就不可能了。他形容那种感受,“有针在身体里乱窜,无法说出的疼,电手的疼痛是电头的好几倍。”治疗人员轮换着电他的头和手,持续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如果他还表示想走,就会再次接受电击。“在治疗的时候,家长是不允许在旁边的,不能让他们看到。家长们大多数都以为没有多么疼,但如果我们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家长,他就说我们干扰了治疗,继续电。”腾飞说。
    在腾飞看来,所有桀骜不驯的孩子不是被说服了,而是
    7月17日,记者第二次来到临沂网戒中心,经历了个别媒体第一波“声讨”后的“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略显低调。
    当天上午,本报记者与该院宣传部负责人杨淑云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之前,医院方面已经接收到了卫生部专家的意见,因为舆论压力大,医院已停止了电击治疗网瘾,但是网戒中心仍在招收戒网者。“7月15日,有媒体根本没有来院采访,只是打电话问了几句便刊登了一些稿件,观点之偏激脱离了事件本身。”杨淑云告诉记者,临沂网戒中心现招收的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心理干预等多方面的治疗。7月17日当天,仍有山东及周边省份的家长带孩子前来求医。“毕竟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哪里花钱有效果我们就去哪。”来自烟台的一名家长对记者说。
    记者还在医院网戒中心外看到,近百名十几岁的青少年身着迷彩服正在进行集训,可能是因为刚到不久,孩子们的表情并没有显得非常疲惫。随后,记者来到了网戒中心的咨询接待室,接待室门前已经聚集了十余名带孩子前来咨询的家长,而奇怪的是这儿一直锁着门,也找不到工作人员。据了解,在这里治疗网瘾,每名患者的治疗住院费每月约5500元,但具体还需视治疗过程而定。
    几经周折,记者最终联系上了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本人,谈到有舆论对自己治疗方法的抨击,杨永信表现得异常平淡:“新生事物总是会有争议的嘛,20多年来我一直凭着一颗救治病人的爱心在工作,相信患者们会认可我们的。”
■ 追究问责
没有办法的办法并不是办法
    记者了解到,在电击治网瘾被叫停前,已经有近3000名网瘾少年成为了这一安全性尚不确切技术的“小白鼠”。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经历过电击、休克和相当的疼痛,他们的身上还极有可能出现这项安全性未知医疗技术的种种后遗症。”当地一名姓李的患者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年前,他的孩子因患网瘾也在这里电击过,花了数千元钱,但效果并不明显。
    卫生部组织的专家曾就“网瘾”诊疗法进行了研究论证后一致认为,电刺激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此事与几年前卫生部叫停的‘手术戒毒’事件雷同,同样是用对人体损伤性较大的方法来处理成瘾问题,但由于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一哄而上,再加上一些病例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最终使这项新技术胎死腹中。”当地一家医院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认为,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其实利益驱动也并不是不好,像国外的一些研发医药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他们的目的也不全是为了解除人类的疾苦,追求高额的利润可能是他们最原始的动力。只要对疾病的治疗有好处,并遵循一定的规范,很多尝试是允许的。”这名医院的负责人说,就圈内看来,目前杨永信开展的“醒脑电击疗法”治疗网瘾,的确存在许多涉嫌违规的地方。
    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卫生部下属的医政司、 监督局和监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叫停山东临沂“电击治网瘾”归根结底还是考虑了这一治疗目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而对于目前坊间仍在热议的关于“电击治网瘾”的高额治疗费的问题,卫生部医政司工作人员表示,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9-28 06:43 , Processed in 0.386560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