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日本的快餐法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3 00: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2月2日


我读汤兄《整形日本》的时候,有过一些隐约的印象,后来逐渐变得明确起来。所谓印象,并不针对任何抽象的日本,反而都是细节上的内容。类似“御宅族”“腐女”“水手服灯笼裤”之类的词汇,原本都是捕风捉影,很难与日常相识的日本人对号入座,加之这些新派生的概念犹如夏天河沟儿里泛滥的雨水一样,有的沉淀下去,有的随波逐流,几乎在瞬间之内就消失一空了。

日本每年都评选“最佳流行语”,但奇怪的是真正能留得住的词汇并没那么多,一般不用几年就被日本大众彻底忘掉,大部分流行语都变成了当年的应景道具。顺便说一下,今年日本的最佳流行语叫“阿软佛”,源于英文“Around
Forty”,然后把它拆开变成“Aro_For”,意思是“40岁上下”的女人。


由头来自一部同名的电视连续剧,专门讲日本40岁上下女人的那些杂活事儿。从上述不难看出,“应景”也许是日本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机制,从大众心理上来说,不仅是一个快捷消费的对象,而且还是把“流行”延续下去的链条,他们的流行文化之所以层出不穷,无怪乎这样一个机制的存在。读汤兄的《命名日本》,对这一点的把握十分到位,值得称许!不过,话虽这么说,跟我常年居住日本的经验相比,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阅读日本的法则呢?这里暂且把汤兄的日本文化论戏称为“快餐法则”,因为他表达清楚,点与线的连接十分班配,读完后给人的整体感和饱食感都很强。

不用说,这跟作者大量的直接阅读有关系,看上去他的观察触觉很像一架升到半空中的天线,可以对细微的电波都做出必要的反应。一边读他的书,一边想起我自己对日本的观察,似乎跟他形成了一个反差挺大的比较。因为我不像他那么关注大量的日本书讯,阅读也不追求什么都非深入不可,有时蜻蜓点水,反而让你觉得新鲜。阅读日本除了一种随时跟进的把握,还有一种定点定时的体验。跟汤兄比起来,我属于后者,凭借居住日本的现实,同时也依靠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甚至包括所想所思。


当然,了解邻邦文化最理想的是采取两种法则,一个快餐,另外还应该加一个“慢餐”。抓住一个场合和一个时间,全神贯注,哪怕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心甘情愿地花时间往死里看,记录一个现场的情景都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文化论”,应该是一个表情相当丰富的叙述。


《命名日本》从体例上看,包容量很大,几乎可以遍布日本文化的流行取向,而且每章都从解题入手,写法上规范,很像一位老练医师手上的手术刀,运用自如,见毒必切的阐述欲望跃然纸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日本的宽泛的场合。这当然是作者“随时跟进”的快餐效应,同时也是他读书读透了之后的直接表达。


说来也怪,没有定居到日本的时候,我曾跟汤兄一样阅读过大量的日本图书,而且大部分也跟流行文化有关,包括日本人最先弄出来的“卡拉OK”就让我着迷过一段时间,不是自己天天去唱,而是一直琢磨人为什么喜欢唱卡拉OK?日本住得时间长了,起先觉得好奇的事情已经不再好奇,包括上周日本一家电话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了携带卡拉OK的手机,对此,我仅仅是知道而已,再也不会好奇什么。


所谓“流行文化”也许就是这样,只能锁定于一个时间段去判断,往后很难有谁保证它的不变。期待有一天能与汤兄对谈,如果用快慢两道餐来品说日本的话,也许是一件出彩的事儿!

4747bc0706fd67e03f0f1.jpg (84.14 KB, 下载次数: 87)

4747bc0706fd67e03f0f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2 14:06 , Processed in 0.07703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