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27 17:2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20-8-27 17:35 编辑
子的形式存在,也就是以居群(population)、亚种(subspecies)或者准种(quasispecies)的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而不是以均一的形式存在。 6.2所谓的“新病毒”基本上是从另一种宿主的病毒演化而来“旧”病毒通过跨宿主转移的方式进化可以较为高效地扩大病毒的多样性,比重新产生一个新病毒容易,也有利于病毒在更广泛的宿主环境中进行数量和种类的扩增。“新”病毒或跨越宿主后的“旧”病毒在新的宿主中以较快的速度分化变异,充分增加其多样性,以维持其生存。新病毒稳定后其毒力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因为病毒毒力太强会造成宿主和病毒的共同灭亡,不利于宿主和病毒的共同进化和双方多样性的发展。 6.3病毒进化既有随机性又有方向性和稳定性病毒以各种方式随机地产生变异,但这些随机产物还要经过病毒活性以及病毒与宿主相互关系的选择,特别是宿主的适应性以及免疫选择压力,因此病毒进化受自然选择的压力而呈现一定的方向性和稳定性。 6.4病毒的不同基因具有不同的进化特征在大部分病毒中,编码外壳蛋白的基因进化较快,而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却相当保守。如流感病毒,在编码血凝素蛋白的基因中,与宿主免疫有关的部分变异较快,而与细胞黏附有关的部分变异较慢,内部基因则相对稳定。
7病毒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进化关系 病毒没有完全的自身生命系统,必须依赖宿主的酶系统来进行自我复制、散播,确保自身物种的繁衍。病毒与宿主,宿主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病毒的进化中显得尤为重要。 7.1 病毒识别细胞受体能力的进化 病毒在宿主环境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选择压力促成了其基因结构乃至蛋白结构的变化,导致受体识别范围、结合能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病毒的感染能力和感染对象。这在病毒的进化中具有极大的意义。由于病毒结构上与受体结合的配体部分通常都是免疫学上中和抗体所涉及的主要抗原表位,该部位与受体结合的改变也必然形成免疫逃逸。禽流感病毒的受体通常为SA仅一2,3,而突变后的禽流感病毒不仅能结合SA or-2,3受体,也能结合SA仅一2,6受体,这就直接导致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感染。 7.2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进化 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对病毒性的选择压力,也就是免疫选择,形成了更高层面上的进化压力和自然选择的力量,病毒本能的逃避方式就是利用病毒基因中序列突变的多样性,也就是抗原漂变(antigenic shift)和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进行免疫逃避。这种突变是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抗体与这些抗原结合
形成的特异性免疫压力,从而使病毒为保持其有效的生物学增殖而做出的选择性遗传变异。另外,病毒的外壳蛋白翻译后的加工,如糖基化等,产生的构象变化造成了结构屏蔽,以达到示假隐真的目的,降低选择压力。 7.3病毒在群体感染过程中的进化 对病毒而言,在以感染方式进行传播时,涉及的个体越多越好,病毒可在这种传播中获得最大的生物学利益,即其可以形成尽可能大的准种群。但涉及的个体越多,其受到的选择压力累积效应就越大,因而促使病毒发生相应进化的动力就越大。病毒在宿主群体中的整个感染过程是一个缓慢的生物学演变过程,它通过病毒与宿主细胞和机体系统China Poultry V01.32,No.1 1.2010的相互作用,表现出群体动力学和进化的量化特征。根据病毒群体与宿主群体之间的互作关系,可以用定量方式描述在宿主体内免疫反应状态下,病毒群体的分布、丰度以及多样性概率。病毒进化的“交易模型”(Trade—o仃model):Ro=bN/(v+d+r),1Ko:病毒基本增殖力.b:病毒传播率;N:宿主个体总数;v:病原体的毒力(宿主病死率);d:其它原因造成的宿主病死率;r:产生康复免疫力的宿主比率。最具选择优势的病毒,其Ro值应是最大的。因此,需要传播率最大化,毒力和康复免疫率最小化。病毒毒力与致病率、传播率呈
正相关,与宿主存活率和增殖率呈负相关。只有在毒力最小化和传播率最大化之间作出平衡,才能实现病毒基本增殖率1Ko值最大化。病毒的生存、进化和传播的本质是快速增殖出数目庞大的子代病毒,通过变异产生巨大的遗传多样性,快速适应宿主环境。分子生物学和比较生物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比较病毒基因的多样化,探讨病毒的起源和进化途径。尽管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要彻底弄清这些问题尚需时日。 8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由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种类繁多。已经确定的如,伤风、流感、水痘等一般性疾病,以及天花、艾滋病、SARS和禽流感等严重疾病。还有一些疾病可能是以病毒为致病因子;例如,人疱疹病毒6型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之间可能相关。此外,原本被认为是马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因子的玻那病毒,现在被发现可能能够引起人类精神疾病。病毒能够导致疾病的能力被称为病毒性(virulence)。不同的病毒有着不同的致病机制,主要取决于病毒的种类。在细胞水平上,病毒主要的破坏作用是导致细胞裂解,从而引起细胞死亡。在多细胞生物中,一旦机体内有足够多的细胞死亡,就会对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虽然病毒可以引发疾病,却也可以无害地存在于机体内。例如,能够引起感冒疮的单纯
疱疹病毒可以在人体内保持休眠状态;这种状态又被称为“潜伏”(latency),这也是所有疱疹病毒(包括能够导致腺热的艾伯斯坦-巴尔病毒和能够导致水痘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特点。进入潜伏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苏醒”后,能够引起带状疱疹。一些病毒能够引起慢性感染,可以在机体内不断复制而不受宿主防御系统的影响。这类病毒包括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受到慢性感染的人群即是病毒携带者,因为他们相当于储存了保持感染性的病毒。当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携带者时,这一疾病就可发展为流行疾病。比如曾经爆发的天花,西班牙流感等。 有一些病毒能诱发良性肿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纤维瘤病毒、人传染性软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诱发恶性肿瘤。 病毒还是引发癌症的因素之一,比如与癌症相关的主要病毒有人类乳突病毒、乙肝病毒、艾伯斯坦-巴尔病毒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等。比如肝炎病毒可以诱发慢性病毒感染从而导致肝癌。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病毒都会导致疾病,因为许多病毒的复制并不会对受感染的器官产生明显的伤害。一些病毒,如艾滋病毒,可以与人体长时间共存,并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统
的影响,即“病毒持续感染” 但病毒也不是只有坏处,它也有好处,例如: 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 中,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 中,病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 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 4、在专一的细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 8、病毒还可以用来治疗疾病,比如癌症
https://wenku.baidu.com/view/1658579e5727a5e9856a61b0.html
病毒的起源进化-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search?w ... =0&fr=view_rs_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