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6-8-19 16:12:17
|
只看该作者
恆星演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恆星的壽命和質量的關聯性。
File:The life cycle of a Sun-like star.ogg
類太陽恆星的生命循環。
藝術家描述的類太陽恆星的生命週期。從左下角的主序星開始,然後膨脹經過次巨星和巨星的階段,直到在右上角將外層拋離,形成行星狀星雲。
恆星演化是恆星在生命過程中所經歷急遽變化的序列。恆星依據質量,一生的範圍從質量最大的恆星只有幾百萬年,到質量最小的恆星比宇宙年齡還要長的數兆年。右方的表顯示質量和恆星壽命的關聯性[1]。所有的恆星都從通常被稱為星雲或分子雲的氣體和塵埃坍縮中誕生。在幾百萬年的過程中,原恆星達到平衡的狀態,安頓下來成為所謂的主序星。
恆星大部分的生命期都在以核融合產生能量的狀態。最初,主序星在核心將氫融合成氦來產生能量,然後,氦原子核在核心中佔了優勢。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會從核心開始以一層一層的球殼將氫融合成氦。這個過程會使恆星的大小逐漸增加,通過次巨星的階段,直到達到紅巨星的狀態。質量不少於太陽一半的恆星也可以經由將核心的氢融合成氦來產生能量,質量更重的恆星可以依序以同心圓產生質量更重的元素。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用盡了核心的燃料之後,其核心會塌縮成為緻密的白矮星,並且外層會被驅離成為行星狀星雲。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倍或更重的恆星,在它缺乏活力的鐵核塌縮成為密度非常高的中子星或黑洞時會爆炸成為超新星。雖然宇宙的年齡還不足以讓質量最低的紅矮星演化到它們生命的尾端,恆星模型認為它們在耗盡核心的氫燃料前會逐漸變亮和變熱,然後成為低質量的白矮星[2]。
恆星的變化非常緩慢,甚至數個世紀之久也檢測不出任何變化,所以單獨觀察一顆恆星無法研究恆星如何演化。因此,天文物理學家藉其他替代方法,例如觀察許多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恆星,並且使用電腦模擬來推斷恆星結構。
目录 [隐藏]
1 恆星的誕生
1.1 原恆星
1.2 棕矮星和次恆星天體
1.3 氫融合
2 恆星的成熟
2.1 低質量恆星
2.2 中等質量恆星
2.2.1 紅巨星分支階段
2.2.2 漸近巨星分支階段
2.3 大質量恆星
2.3.1 超新星
3 恆星殘骸
3.1 白矮星和黑矮星
3.2 中子星
3.3 黑洞
4 模型
5 相關條目
6 進階讀物
7 外部連結
8 參考資料
详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F%E6%BC%94%E5%8C%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