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 遗留30亿年的进化“缺陷”终被纠正
使RNA病毒逆转录酶校对功能
来源:药明康德
2016-06-30 10:53
作为生命主要的遗传信息载体,RNA已经有至少30亿年的历史了。不过,一个“隐隐作痛”的缺陷似乎始终萦绕在RNA传递遗传信息的工作中——在以RNA为模板合成DNA链的逆转录过程中,催化这一过程所需的逆转录酶竟没有校对功能。
相比之下,当DNA分子自我复制时,以5’到3’方向合成新生DNA链的DNA聚合酶会同时对复制的准确性进行校对。如果DNA聚合酶发现新生的DNA链上存在复制差错,它便会马上激活其核酸内切酶的功能,将DNA复制的过程“推倒重来”。这时,DNA聚合酶会以3’到5’的方向消化新生DNA链,直到清除那个复制错误的碱基,然后再重启以5’到3’为方向DNA复制。显然,这种校对机制对于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忠实性至关重要。
▲DNA复制中的校对机制
然而,该校对功能在逆转录酶中却是缺失的,这极大地影响到了RNA病毒的扩增过程。RNA病毒指的就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包括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在扩增时,这些病毒必须首先将自己的RNA逆转录为DNA,然后再以DNA为模板合成大量新的RNA链,作为新生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由于没有校对功能,这些RNA病毒在自我扩增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复制错误,从而在新生的病毒中产生较多的变异。这一特征很可能是当今所有RNA病毒们的一个共同祖先偶然遗留下来的,也就是所谓“奠基者效应”的结果。
然而,这一看似有害的缺陷实则给了RNA病毒不小的生存优势。RNA病毒不断的变异会给宿主的免疫系统带来难题,使其难以识别新生病毒并对其发起攻击。
▲病毒复制中的逆转录
另一方面,逆转录酶的这一缺陷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麻烦。如今,逆转录酶已经成了实验室中的常用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等研究中。因此,逆转录酶在工作中的“粗心大意”给相关RNA的序列鉴定和准确扩增等带来了困难,阻碍了不少重要疾病的研究。
不过,这一长达30亿年的“错误”如今终于的得到了解决。来自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科学家们采用了定向进化的方法,将一个来自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成功改造成了一个逆转录酶,并保留了原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用于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中。这一名叫RTX(reverse transcription xenopolymerase)的酶可将逆转录合成的精确性提高。不仅如此,RTX还可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无需DNA分离步骤的RNA测序。这说明,校对机制本身是可以与逆转录过程相容的。该成果发表在最近的《Science》期刊上。
“有了校对功能,我们的新型逆转录酶便可显着提高RNA测序的精确性,”文章的通讯作者Jared W. Ellefson博士说道:“如果不能忠实读取RNA上的遗传信息,我们将无法借此准确了解到细胞内部的真实运作情况。这种差错可能会让研究者得出错误的科学或诊断结论。”
▲Andy Ellington教授
“随着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转录信息都将可被很容易地读取,这使RNA测序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的另一通讯作者Andy Ellington教授表示:“其重要性就在于,我们将能够通过对RNA转录组的解读,获得大量的基因组中有关RNA转录的信息,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这意味着,基于基因组信息做出的诊断结论将变得更加准确。”(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1] Fix for 3-billion-year-old genetic error could dramatically improve genetic sequencing
[2] Synthetic evolutionary origin of a proofread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498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