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耀 博文
用工匠精神做科研 精选
已有 3016 次阅读 2016-6-22 09:16 |个人分类:科研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
表面上看,工匠精神是要对从事的工艺精雕细琢、力求完美,但完美的基础是操作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比如,玉石雕刻师打磨玉器,锉刀每一次下去有多大力道要求高度可控,在需要重复下刀时要高度重复,否则轻一下、重一下,不可能有好作品。如果技艺不好,别说重复好的结果,就连差的结果也很难重复。
如果说科研的目标是创新,那么没有工匠精神为核心指导思想,创新的结果往往经不住考验,成为无效的结果。
除了少数基本理论外,绝大多数科学创新的来源是实际应用,因此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就是创新成果所必须的品质。目前纳米材料研究热度持续走高,而应用热度却从来都不高,其重要原因就是纳米材料合成和性能的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不够好。比如,我们做的氟化镁胶体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可是研究生们没有去想究竟温湿度控制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保证重复性了,这就是缺乏工匠精神,这是重要的缺失。研究生只知道这次没做好就再做一次,也许下次就好了,但这样要花费的时间无法计算,也会严重影响进展。
现在全世界都在竞争科研创新,但也经常爆出热点文章撤稿的新闻,除了恶意造假外结果不可重复是最严重的问题,即使正常发表的文章,也存在大量不可重复的结果。如果重复性不好,发表的文章也只能是一过性的结果,对实际应用没什么意义,这样的工作都可以归之为灌水文章。这些年来,纳米材料和生命科学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攀升,但我看说明不了这些领域的真正未来。纳米材料必须可重复制备、可控制备,才会有人用。生命科学的研究结果如果不可重复,有可能给生命研究带来灾难,人们往往不知道该信谁的结果。
近日,听人谈起某纳米牛人的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15篇论文,我根本不相信这些文章结果的可重复,也对该牛人的科研态度持不赞同看法。即使博士期间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得高度可控,也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何况做那么多事,如此高产的研究生除了给导师产出一些印在纸上的废话外,没什么意义。
我们的唯论文科研导向首先毒害了科研评价体制,然后渐次毒害了从导师到研究生的整个学术链条。导师就是为论文而科研,导师就是为职称而论文,导师就是为了物质利益而职称,那么导师就不会有工匠精神,导师言传身教下的研究生自然也没有,研究生成为导师后依然如此,世代往复,不可穷尽。当我看到研究生们为刊登自己文章的期刊影响因子提高了零点几而开心时,我感到背心发凉,我多么希望他们能有工匠精神,真正把自己从事过的研究做透,不至于毕业后还是什么都不会。
今年开春,国家领导人重提工匠精神,我觉得那不是仅仅要求从事制造业的工人和工程师们,而是包括我们这些从事科研的人也要有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研究结果没有应用价值,我们不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科学网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939-98608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