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北京首富李晓华欲捐法拉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5 09:3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北京首富李晓华欲捐法拉利

2014年03月18日 11:45

来源:《中国慈善家》        作者:张夏中

李晓华



原标题:原北京首富李晓华欲捐法拉利

不管是时代抛弃了李晓华,还是李晓华抛弃了时代,如今的他选择低调平淡地生活和做慈善

李晓华已淡出“江湖”多年。他最近一次在公众面前“高调”亮相,还是他60岁生日寿宴上:2011年1月19日,400多名商界巨贾、文化名人和娱乐明星,齐聚北京昆仑饭店,为李晓华庆生,其中包括李彦宏、张朝阳、赵本山、王中军、芮成钢等。有人惊呼,“寿宴规格堪比央视春晚”,也有人揶揄,“这次宴会把资本的趋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调”其实并非李晓华的本意。自从2004年打赢某媒体的恶意诽谤官司后,李晓华选择了低调生活。此前一年,该媒体刊文称“‘北京首富’李晓华涉案”。

在互联网经济日益繁盛的今天,李晓华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我想享受淡定的人生,过普通人的生活,不想老生活在光环之下。那样的生活让我很不自由,感觉非常不好。”2013年年末的一天,在北京银泰中心柏悦府的家中,李晓华这样解释自己“消失”的十年。

十多年前,李晓华是公认的“北京首富”,1999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李晓华的名字紧随荣毅仁、刘永行、陆海天,高居第四。

作为中国最早的顶级富豪,在商业和慈善领域,李晓华都拥有过属于他的时代。

1992年,他成为中国拥有法拉利跑车的第一人,法国《费加罗报》刊发了一幅李晓华站在法拉利旁的照片,下配文字:“一个来自红色资本主义的挑战者”。一时间,李晓华成为时代符号。他的商业帝国也四处扩张,1995年,他被授予“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在慈善上,当现今执中国民营经济牛耳的“92派”还在为赚取第一桶金辛苦奔波时,李晓华已从容地开启慈善事业。1990年,他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100万元。此后,他不断将财富成百万地投入到教育、扶贫和体育等领域。1996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为表彰李晓华的慈善贡献,将国际编号3556的小行星命名为“李晓华星”。

如今,李晓华“星”光不再,过起了他想要的“普通人的生活”。“李晓华作为时代符号应该翻篇了。”李晓华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

“走正道”的前“北京首富”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前几年,李晓华连续登上《胡润百富榜》。他找到胡润,要求对方不要再把自己列入榜单,“我已经是商场老前辈,中国商界新人辈出,应该把更多机会留给他们。”最后双方达成共识:胡润制作富豪榜时不再统计李晓华的财富,但作为朋友,李晓华得出席活动支持胡润。“这是我进入低调平淡生活的一个过渡。”李晓华解释道。

“当年,我在商业和慈善上都显得高调,其实我是一个不事张扬的人。”李晓华说,“过普通人的生活挺好,可以去小饭馆吃饭、经常与朋友聚会,但作为公众人物就不行,人们会拿着放大镜看你。作为一个正常人,老生活在严格的规范中没意思。”

李晓华曾有过“非正常人”的生活,那也是他在商业上狂飙突进的十余年。从一名因付不起公交车费而徒步上学的少年,到北大荒黑土地上的拖拉机手,再到因“投机倒把”而身陷囹圄的案底青年,早年的李晓华可谓命途多舛。

上世纪80年代初,命运终于眷顾了李晓华。起初,他靠在北戴河卖冷饮、开录像厅迅速暴富。1985年,他东渡日本,通过代理章光101毛发再生精获得巨额财富。1988年,他在香港创立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公司,投资香港低迷的房地产,并远征马来西亚投资铁路,后于2002年斥巨资进入保健品行业,成功打造出“脑力智宝”。

虽然早在几年前,李晓华即考虑退休,但时至今日,他仍是13家公司的实际掌控者。最近,李晓华又瞄准了一门新生意—回收航天器里的钛金属,“我与朋友联合投资,回收航天器钛金属,制作成奢侈品。”

“第一是要有好的人际交往,第二要走正道,三是要善于捕捉变化中的机遇。”回顾多年商海浮沉,李晓华这样阐释自己的成功之道。

“走正道”,是李晓华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的话。当年《福布斯》首次公布的中国前十名富豪中,只有李晓华、宗庆后、刘永行等少数几位至今事业兴旺。其余的如牟其中、热比娅·卡德尔等人,要么锒铛入狱,要么走上分裂国家的不归路。

在中国复杂的商业社会中,政商关系一直是个敏感地带。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是中国民营经济勃发时期的“原罪”。“我没给任何人行过贿”,李晓华与王石“不行贿”的行商原则如出一辙。当年,与李晓华交好的官员和企业家不在少数,如薄熙来、陈克杰、周正毅、禹永晋等人,但在时间的涤荡中,这些人陆续倒下,如今都已成为明日黄花。“我跟他们有过正常的交往。但通过行贿获得财富是投机取巧,不是本事,我不做。”李晓华说,“为人一定要有道德底线,一味追逐金钱,最后很可能把自己追逐到监狱里。”

慈善“朋友圈”

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李晓华把“好的人际交往”放在首位。因此,他与有道者交,发展商业,力行慈善。

李晓华的“朋友圈”范围庞大,遍及政界与商界。与之交往的政界人士,主要是外国政要。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Kofi Atta Annan)曾三次约见李晓华,对他的善行义举表示赞扬,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也曾在私人庄园宴请过他。随着公司海外事务的不断拓展,李晓华聘请了澳大利亚第23任总理鲍勃·霍克(Bob Hawke)担任其私人商业顾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称李晓华为“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朋友如有困难,他如果知道了一定慷慨解囊。到北京东北角李家聚会,成了京城艺术界很多忙人愿意忙里偷闲参与的一件乐事。”余秋雨这样评价李晓华。2011年的数伏,李晓华发了一条微博,“今天数伏了,朋友们别忘记回家吃饺子。今后天气会越来越闷热,大家要注意身体。”开通微博没多久的宗庆后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道,“最近看了晓华兄的微博,觉得晓华兄过得悠闲自在,头伏还不忘通知朋友吃饺子,真是讲情义之人。”

李晓华的朋友中,既有位高权重者、商业大亨和娱乐明星,也有市井白丁和知青战友。自商业成功时起,他便从周围困厄的朋友开始行慈善之举。他曾给母校北京22中捐赠数百万元,还给知青时所在的北大荒捐赠上百万元建立知青子弟学校。当年从北大荒一起回到北京的战友,有的生活困顿,李晓华一再接济,其子弟就业无着时,也是他帮忙联系落实,或直接出资助其创业。

为了朋友,李晓华时常真性情流露。当好友李双江因儿子之事而深陷舆论的暴风口时,李晓华在微博上力挺李双江,并公布李给他发的短信,以取得公众理解。而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李晓华则是直言不讳,绝不怕得罪人。2008年,他对慈善家李春平的传记《忏悔无门》抨击称,“李春平,我跟他是街坊,我对他非常了解,他是通过女人致富。《忏悔无门》出来以后,很多人都跑到饭店门口泡酒吧,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一条发财捷径。”

对李晓华的慈善事业来说,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起,他开始打造一个亦社交亦慈善的平台。

创立于2012年的“财智精英会”是一个高端人群的社交网络,在李晓华的理想中,这也是一个汇聚精英阶层慈善资源的平台,“慈善慰问”,是这个组织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正努力把100个财智精英会会员,打造成100个慈善家,做100件慈善的事情。”李晓华说。

既为公众人物,注定毁誉参办。对于外界非议,李晓华并不理会,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时至今日,李晓华公司及个人的慈善捐赠,已达1.5亿元,其中很大部分在上世纪90年代即已捐出—当时的中国,多数企业家正忙于造富,尚无暇顾及慈善。

早在20年前,李晓华就有捐出法拉利的打算,但他为这项捐赠标的设定了条件,“第一,如果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纪念馆,我可以把它捐出去作为展览品;第二,有合适的慈善机构愿意拍卖它去做合适的慈善项目。”如今,这辆曾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成功标志之一的名车,已有30多位各国政要在上面签名留念,市场估值高达2亿元。

建立慈善基金,一直是李晓华的理想。“等忙完手头的事情,慈善基金的事情就该提上日程了。”李晓华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财富取之于社会,理应用之于社会。多做一些慈善,企业家的人生才不会虚度。”他并不打算给唯一的女儿留下太多的财富,“她是个特别低调的人,她只希望拥有够她生活的财富,而这只占我财富的很少一部分。”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 记者_张夏中 编辑_安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09:41:42 | 只看该作者
李晓华-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7805/5152021.htm?fr=aladdin

李晓华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99%93%E5%8D%8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6 15:39 , Processed in 0.198043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