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老板抱怨当地官员吃拿卡要最严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7 10:5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老板抱怨当地官员吃拿卡要最严重

2014年02月07日 10:23  作者:陈恩挚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恩挚

  “腐败到处都有。但感觉温州的官员‘吃拿卡要’最严重,服务意识也最差。”一位多年在外经商的温州老板这样说。温州人先富起来的重要前提是,改革及相关产业政策释放的活力和红利。因此解决当前温州经济发展瓶颈,也只有依赖深层次的改革。

据温州银监分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4.31%,不良贷款额为311.3亿元。  据温州银监分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4.31%,不良贷款额为311.3亿元。

  春节里,又有两位浙江温州的朋友向我诉苦,他们各自有数以百万计的借款“有去无回”。

  2011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数量一直有增无减。像这两位朋友的遭遇,在眼下的温州,算是较为常见。

  相对应的,这场危机也冲击了当地银行业。据温州银监分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4.31%,不良贷款额为311.3亿元。

  温州当地一位银行业人士透露,因借贷纠纷实在太多,法院那边现在忙都忙不过来。

“民间借贷相关数据没法统计。至于温州银行业的坏账情况,据我了解,比公开的数据还要糟糕。有一些坏账只是暂时被掩盖。”

  温州人发迹史见证中国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温州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标签。

  在改革开放初期,借助政府对私营经济的松绑,温州人靠着吃苦耐劳,赚到第一桶金。当时大部分的温州作坊都是从凌晨五六点,干到深夜。温州人还远赴全国、甚至全世界打工、摆摊、开店、谈业务。

  其后,在中国加入世贸及内需逐渐释放的大背景下,温州企业凭着产业聚集和专业化分工网络,在打火机、皮鞋、包装印刷、低压电器、服装等产业引领全国,甚至全球,涌现出美特斯邦威、正泰、报喜鸟(5.54, 0.02, 0.36%)、森马、盛宇被服等一大堆知名企业。当时,“温州模式”被广为称讼,温州商人也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再往后,凭借资本优势和对市场的敏锐力,温州民间资本对矿产、棉花、房产等资产展开追逐和热炒。尤其是,“温州炒房团”被媒体报道后,名闻天下。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是温州人炒高的当地房价。其实,温州人只是先一步嗅到了地方政府推高房价的利益冲动,分析和预见到其中的投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人们不得不佩服温州人当年的眼光和魄力。

  当然,温州人的发迹和掘金轨迹,也见证了三十多年来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不同发展阶段。包括靠政策松绑,释放活力;靠聚群经济和出口拉动;靠人口红利和内需拉动;靠城市化、房产经济及投资拉动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外界对于温州人的感观,也在不断变化:温州小贩→勤劳的温州老板→可恨的温州炒房团→令人羡慕、嫉妒的温州有钱人。

  批量式发生的失信行为

  不过,“炒房赚快钱”的财富效应,让很多温州人变的浮躁,对炒房有了“路径依赖”,甚至疯狂。对于本来就遭遇成长瓶颈的实业,更是失去了耐心和兴致。

  到了后面几年,很多温州企业及温州人在外办的企业,都变身成了老板们及其家人开展房产投机的融资平台。在当时银根宽松的环境下,受房产投机暴利的诱惑,他们最大限度地融资,甚至靠互保联保制度过度融资。大的温州企业老板,借钱控股、参股楼盘开发;小的企业主,则借钱炒房。

“四五年前,向银行贷款很容易。有的银行还主动上门询问是否需要贷款。”温州当地一家中等规模企业的负责人回忆说。

  当时恰逢国家启动“4万亿元投资计划”,货币比较宽松,温州企业向银行贷款不但容易,且利率不高。据我与多位温州企业负责人的交流,当时即使不投机房产,很多温州老板也会忍不住贷款买地、新建厂房,大张旗鼓搞扩张,或者开展其他多元化投资。

  所谓,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2010年开始,国家开始连续收紧银根,并加大房产调控。房产等各类投资一时无法变现,所以,面对银行的抽贷,一些温州企业只好转向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部分企业很快撑不下去,资金链开始断裂。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或传闻不绝于耳。

  借贷关系和企业间互保联保一环扣一环,银行当年的抽贷,可以说是,推倒了第一块木板。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温州民间借贷及企业担保链危机一触即发,并愈演愈烈,至今未见停歇。

  现金流出了问题,迫使很多企业主卖房变现。这两三年,温州的房价变化,让人更直观地感受着这场危机的影响。最新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温州房价继续下跌,至此已连续下跌28个月。在70个大中城市中,温州是唯一全年房价同比下跌的城市。

  现如今,因民间借贷危机,不少温州家庭收不回借款;由于房价下跌,很多温州家庭资产缩水。同时,这样的背景下,民间、银行纷纷惜贷,不少温州民企因此举步为艰,连当地一些大的企业也被爆拖欠员工工资。

  更严重的是,失信行为批量式发生及信用危机的蔓延,一定程度破坏了维系当地经济的民间信用体系,这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要知道,讲信用、互帮互助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借贷,本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此,尽管没做过缜密的调查,但可以判断,受此次借贷及信用危机牵连的温州家庭或企业比例并不低。如果说,“可怜的温州人”或有夸张成份,但现在很多温州人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与此同时,温州这所城市的经济和发展已遇到瓶颈,前景令人忧虑。

  温州瓶颈的警示

  事实上,分析温州人近些年疯狂炒房的原因,除了有非理性的因素,也有其现实的必然性。

  其中一个因素是,当地很多产业和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进一步发展遇阻,成长乏力(可以称之为“温州瓶颈”)。其深层次的原因包括:金融配套服务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腐败严重,当地政府的服务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和资金严重外流,企业外迁;员工成本及厂房土地价格上涨过快等等。

“腐败到处都有。但感觉温州的官员‘吃拿卡要’最严重,服务意识也最差。”一位多年在外经商的温州老板这样说。

  当看到标题“可怜的温州人”,不知道当初痛恨温州炒房团的人们,会否有些幸灾乐祸。事实上,温州经济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不管是人才外流、腐败、金融配套问题,还是人口红利消失等等,放眼当前的中国,也一定程度存在。

  温州及温州人,先一步享受到开放、人口、城市化等各种政策和改革红利。或许也理所当然的,率先遭遇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天花板。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温州当前的危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因素,但目前温州的困境,也预示着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遇到天花板。换句话说,“温州瓶颈”已现,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的瓶颈”也就在眼前。

  目前,尚无法判断,温州民间借贷及企业担保链危机是否会继续向外扩散。但“温州瓶颈”给了管理层一个重要的警示,即深层次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分析温州当年的崛起,温州人先富起来的重要前提和大背景是,改革及相关产业政策释放的活力和红利。因此,在我看来,解决当前温州经济发展、企业成长所遇到的瓶颈和痼疾,也只有依赖国家层面深层次的改革,甚至包括政治体制改革。

  若仅靠浙江或温州自己制定的小政策或措施,肯定收效甚微,无法解决当前其遇到的困境。所以,我一直认为,温州当前正在进行的金改,注定将失败。

  在当年,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研究温州经济、温州模式,全国各地还掀起过一股学习热潮。而如今,温州这场危机及“温州瓶颈”也同样值得讨论、分析、思考和研究。

  目前,中国经济错综复杂,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十字路口。“温州瓶颈”对于国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经济决策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而我这篇文章,只为抛砖引玉。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财经记者、杭州日报财评专栏主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5 22:41 , Processed in 0.07722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