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独家策划]一代天后邓丽君归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8 19: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独家策划]一代天后邓丽君归来

一代华人流行天后

在华语流行歌曲的范围里,可以这样说:“没有听过邓丽君的歌曲,就等于没有听过流行音乐。”在大陆,邓丽君的歌曲更是起到音乐启蒙和思想启蒙的作用。著名乐评人金兆钧至今回忆起1978年初次听到《何日君再来》的时候,还流露着如痴如醉的神情。

邓丽君年纪轻轻时,表演天分与歌唱实力便逐渐显露,得到台湾元老级音乐人翁清溪、左宏元的提携,歌唱道路一路走来相当稳健。十几岁时,邓丽君在歌厅驻唱一场的收入已经几乎是一般人家半个月以上的生活费了。才念初中的邓丽君被封为“娃娃歌后”,只要有她登场,现场绝对座无虚席。由她主唱的台湾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晶晶》的主题曲,风靡台湾大街小巷。

在台湾走红后,邓丽君又火爆香港。1972年底,邓丽君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的歌星,又在第二年荣获十大歌星金骆驼奖,足见她在香港居高不下的魅力。1969年,16岁的邓丽君受邀到新加坡参加慈善演出,把事业扩展到东南亚。到1973年,邓丽君受邀于新加坡国家剧院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慈善晚会,凸显出她在亚洲歌坛的地位。

当唱片《空港》在日本卖出70余万张,邓丽君的影响已然突破华人文化圈。上世纪70年代末邓丽君到美国读书时,《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虽然没有访问到身在洛杉矶的邓丽君,却争相刊载有关邓丽君的消息。1986年,《时代》周刊把邓丽君列为“世界七大女歌星”之一,这是华人歌手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全球华人的共同情结

菲律宾的华人画家王礼涛
说:“对于提高菲律宾华人社会学习华语的热诚,邓丽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水壕说:“邓丽君对普及中华文化有很大贡献,她的《淡淡幽情》专辑收录本来就可以传唱的唐诗宋词,对一般人背诵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邓丽君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近20年的辉煌岁月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而《淡淡幽情》则是她个人演艺事业处于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这张碟中的12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颇具唐宋风范。而曾被周璇唱红的《何日君再来》经过邓丽君的一番演绎,让人仿佛又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随即成为她的招牌曲目。邓丽君将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通过她的歌声远远传播。

邓丽君自己也坚持要求多唱有中国风味、地方色彩,甚至怀旧的歌曲给所有的中国人听,并希望传播到华人的各个角落。邓丽君为什么这么流行,影响为什么这么深远,著名音乐编辑朱一弓有他自己的看法:“邓丽君恰恰继承了民歌魅的一面。民歌作为一个民族里面最通俗的、最普遍的音乐语言,是永远不会衰落的。”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几乎视她的声音为中华的一个标志。美国知名的《公告牌》杂志曾详细报道邓丽君的故事,形容邓丽君“使海峡两岸在70至80年代即做到了文化统一”。



永恒的文化品牌

作为当时民众的偶像,邓丽君的一举一动已经是
各界关注的焦点。例如当她在银幕上以“阿哥哥头”、“阿哥哥装”亮相时,立刻成为少女的时尚穿着。“邓丽君是经典的最好解释,也是华人代表象征,以她的肖像衍生商品,有很大潜力。”TNT娱乐有限公司营运经理韩淑妍说。

邓丽君的影响力可算是跨国界,她唱片的发行量正版至今约3000万张,未授权盗版约2亿张。听过她歌曲的人粗略估计约12亿5千万。“除了国内,她在日本也具知名度,现在韩国人学中文也听她的歌曲,一些韩剧主题曲也选取她的名曲。”韩淑妍说,“数年前,著名荷兰歌星Laura Fygi也曾翻唱两首邓丽君名曲,因此她在欧美市场也有一定影响力。”

2004年,台湾邮政总局发行邓丽君的纪念邮票,三日便售罄;台湾OKWAP更推出她的珍藏手机,售价数千元也反应甚佳,尤其受到年轻人推崇;瑞士爱其华推出印有邓丽君头像的纪念腕表,反响依旧强烈。兴许不久我们就能在手机、服装、香水及首饰等更多生活用品上,看到邓丽君独特的微笑。但目前这些断断续续推出的产品,仅仅简单通过授权形式把邓丽君形象和产品结合,完全没有形成体系,更谈不上品牌效应。

“目前我们还没有自主制作的关于邓丽君的产品。”邓丽君的五弟、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邓长禧表示。手握邓丽君肖像权的他,内心当然清楚邓丽君品牌的巨大价值,虽未注册商标,但“邓丽君”三个字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邓丽君将是永恒的肖像品牌。”韩淑妍也如此强调。但如何有效开发这个厚重的文化品牌,却还始终在摸索中。记者/赵 卓

复刻邓丽君



把邓丽君穿在身上
在百度上键入“邓丽君”,得到的搜索结果大约有3570000篇,这个数字不到“周杰伦”的十分之一。

没有人想要徒劳的比较什么,正如没有人怀疑过邓丽君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邓丽君的歌声遍及全球有华人的地方,不管是在台湾、香港地区,还是在东南亚、日本、北美,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中国符号”。她的歌声和李小龙的电影,成为全球唐人街的中国餐馆里始终萦绕不散的背景片段。

邓丽君不仅留下了一个妩媚、甜美的标准中国女人形象,更用很中国、很民族的演唱方式激活了根植于民间小调的一种来自民族文化根源的活力。加上时代的风云际会,尤其是中国内地,她成了一个文化标志、一种潮流、一个属于那一代人心中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

对邓丽君的评价甚至几乎能成为文化观是否“去中国化”的一种考量。从歌迷的角度,唯一敢在“天后之争”上跟邓丽君叫板的,是代表台湾本地文化的“宝岛天后”凤飞飞,从中不难看出微妙的源流之辨,尽管后者已经过气,在内地更是没什么知名度。

在流行文化全面西化,本土唱片更是一片沦陷的时代,对邓丽君的怀念其实也意味着一种文化自省。黄舒骏在《改变1995》中唱到“全台湾都在R&B,全美国都在RAP,只有流行没有音乐,你眼不见为净,也算好事一件”,从郑秀文的舞曲到选秀节目的创意,从少女偶像的卡哇依造型到《大长今》里的满汉全席,对欧美和日本强势流行文化的盲目跟随和全盘复制的年代,文化精英们难免会有临风怀想,心酸眼亮的一刹那。昙花一现的刀郎和郭德纲都曾引起过这种不切实际的寄托,更何况是曾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启蒙运动般影响的邓丽君,许多人由此了解什么叫流行音乐,许多人因为她的歌声而投入到这个行列,并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基础。有著名乐评人甚至指出,这一点她就像猫王之于美国摇滚乐,“披头士”之于英国摇滚乐。

在周杰伦们都可以挥舞着双截棍,在“东风破”、“七里香”中卖弄着口齿不清的中国元素时,如何守护邓丽君和她的文化品牌,已经不仅仅是以怀旧的名义,也正如她的五弟,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邓长禧先生所说的“当成一份理想式的事业来经营”。曾编著、出版《邓丽君画传》、《邓丽君私家相
册》等作品的师永刚先生曾这样描绘邓丽君歌迷会的成员:“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更多的是一些40多岁的政商两界的闻人。他们定期聚会,保持着安静的热爱与小心的对她的拥戴,那是一种对自己心灵中某种安慰的最好的保护。”

这种低调而不是高贵的姿态也许从个人情怀上弥足珍惜,然而在粉丝当道的滚滚红尘里却太显寡淡了。猫王模仿秀至今仍在激情上演,性手枪乐队在“朋克教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衣服里名垂青史,白先勇不遗余力地推出昆曲的青春版、方力钧在洪晃、刘索拉、艾未未包括他自己的脑袋上抹上石膏当模子,做出价值上千万的艺术品……每一种文化符号其实也都是品牌,往往在不断地跨界和复刻中重塑自己的活力与价值。

也许有一天,爱玛士的丝巾里,会推出充满邓丽君风情的“小城故事”款;kenzo浓厚的民族风灵感和经典的碎花图案,会从邓丽君的旗袍图案中找素材;Dior的限量版饰品中,会出现邓丽君经典造型的水晶小圆镜子链坠……这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七大女歌星”之一的传奇女子,在奢侈品领域日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中国市场的号召力,恐怕任何歌星都难以望其项背。而在中国设计、创意产业开始备受关注,“上海滩”等以中国味道为卖点的本土品牌崭露头角,艺术家市场的空前繁荣,每天都在冒出各种古灵精怪的念头的当下,邓丽君这个符号还将衍生出多少种解读,实际上将是一个远比流行天后这种头衔更有空间的命题。






2006年,瑞士爱其华推出的“邓丽君限量纪念表款”。超薄拱弧设计来自邓丽君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表面镶有奥地利高级宝石,底盘刻有邓丽君英文签名“Teresa Teng”,“Teresa”系列还搭配邓丽君纪念音乐盒。

这款特别珍藏OKWAP S762内置多首邓丽君真人铃声,包括《我只在乎你》、《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夜来香》等经典歌曲,而开关机动画、外屏动画和墙纸桌面也是选用了邓丽君的独家照片,此外OKWAP还为这款机型配备了代表邓丽君的粉蝶紫晶吊饰。




寻找邓丽君的接班人

邓丽君离世后,广大歌迷急于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唤回人们记忆的声音,华人世界都曾经举办过邓丽君歌手模仿秀,但是结果差强人意。“邓丽君的声线温暖且甜美柔和,虽说各地都举办各种各样的模仿秀,希望可以成功地找到邓丽君小姐的接班人,但是结果都不理想。”《怎能遗忘邓丽君》的编著者杨曦冬说。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成名或未成名的歌手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邓丽君那样柔美的声音,模仿她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台湾有“小邓丽君侯湘婷”、“小邓丽君蔡幸娟”;大陆有“小邓丽君李烁”、“小邓丽君盛燕”……可是她们中并没有任何一个歌手可以得到君迷们和邓丽君家人的认可。“邓氏唱法太完美了,30年间一时间竟无人敢再置喙;在邓丽君1亿张唱片、1000余首歌曲的压力下,似邓者死,学邓者无新路。”乐评人李皖说。直到2005年3月28日,一个被庄奴老先生评价为“原音再现”的重庆女孩纪秋铃在香港荃湾大会堂举行的“倾城怀念邓丽君”的演唱会上震惊了挑剔的香港歌迷也震惊了邓长禧、庄奴,在邓小姐去世的十年后我们成功地找回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如今已经在邓丽君歌迷中小有影响力的纪秋铃已被邓长禧、庄奴指定为邓丽君的接班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邓丽君”。
●2005年2月由邓丽君家人发起设立的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在全球华人地区开展了“寻找邓丽君”的模仿秀活动。最终盛燕胜出,被冠以“小邓丽君”的称号。

●2005年3月28日,一个被庄奴老先生评价为“原音再现”的重庆女孩纪秋铃在香港荃湾大会堂举行的“倾城怀念邓丽君”的演唱会上震惊了挑剔的香港歌迷也震惊了邓长禧、庄奴,成为邓家唯一承认的接班人。

邓丽君式流行音乐启蒙


除了歌曲翻唱,大陆一些音乐家也开始潜心研究邓丽君的音乐,比如编曲配器和演唱风格。“我知道当时许多音乐家躲在家里听邓丽君,偷偷研究她的编曲。”乐评人金兆钧回忆说。邓丽君教会了人们还可以用嗓音的另一个部位唱歌,确立了一种所谓“气声唱法”的通俗演唱风格。1980年李谷一唱的《乡恋》是她气声唱法的处女作,而这首由张丕基编曲的歌曲却因为写得像邓丽君那样的“靡靡之音”而受到批判。“邓丽君出现之后大陆音乐工作者也开始模仿,抒情歌曲也开始流行。”乐评人张树荣说。在大陆曾经风光无限的流行歌星程琳,她的歌曲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音乐人付林为程琳设计的清新甜美的演唱风格与邓丽君一脉相承。


●1980年,资深音乐人付林为13岁的程琳制作出版了专辑《小螺号》,以清新甜美的演唱风格迅速在市场上脱销,歌曲一时传遍大江南北。

●1981年,嗓音沙哑低沉的田震也曾模仿邓丽君的演唱,出版了《美丽的海湾》等3张邓丽君风格的盒带。

●1981年,调入东方歌舞团任独唱的成方圆开始以模仿邓丽君初入歌坛,成为大陆最红的通俗歌曲演唱者之一。

演绎中的邓氏形象

邓丽君的生平已多次被人改编成音乐剧或歌舞话剧搬上舞台,而陈松伶、彭羚、李心洁、彭佳慧、侯湘婷、曹众等港台艺人都曾出演过不同年龄时期的邓丽君。传奇音乐剧《但愿人长久》在香港演艺学院公演25场,在两个半小时里浓缩了邓丽君成长、歌坛奋斗和感情经历。演员服装配饰、舞台造型均仿照邓丽君生前的衣着品位而打造。扮演过邓丽君的彭佳慧说道:“要扮演每个人都觉得历历在目的邓丽君,实在好难、压力好大。”侯湘婷则表示:“演了邓丽君之后,一时之间赞美也有,不满也有,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这让我迅速成长起来。”


●在香港无线电视台担任主持和演员的曹众,因2004年在为纪念邓丽君而制作的音乐剧《星愿萦我心》中扮演女主角而人气疾升,英国著名的“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也因此邀请曹众担任邓丽君蜡像的模特。

●2001年,陈松伶出演《漫步人生路》,但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邓丽君五弟邓长禧认为,该剧并不接近邓小姐的感觉。

●2002年,由彭羚和李心洁分别饰演成年和少女期邓丽君的音乐剧《但愿人长久》在香港公演,演员的舞台造型根据邓丽君留下的影像资料度身打造,广受好评。

●2003年,在台湾上演的《但愿人长久》改由歌手彭佳慧、侯湘婷饰演,两位主角演出时一入戏,也都忍不住泪洒现场。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9:34:28 | 只看该作者

[独家策划]一代天后邓丽君归来2

邓丽君时尚


“在那一代人眼里,邓丽君是最美的。”乐评人金兆钧说。最美的邓丽君是那个年代时髦小青年的最高审美标准:略带波浪的长发、温雅甜美的笑容、高挑的身材还有小露香肩的华丽长裙。那个时候北京各种各样的舞会上满是邓丽君式的姑娘,从穿着打扮到笑容表情。“她永远是最特立独行的人,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与她面对面,她穿了一条花的迷你裙,个儿高挑、青春活泼。当她和我握手的时候,我但愿时钟停留不走,舍不得放手。”香港邓丽君歌迷会会长张艳玲回忆说。
就在那次深刻的握手之后,张艳玲就和众多姐妹们定做了花的迷你裙,几乎是人手一件。时至今日,当人们看到旗袍仍会想到邓丽君,想到她穿的黑色彩凤旗袍和时髦的高开衩旗袍,而如今这两款邓式经典款型依旧是人们最中意的式样。



●1967年当她在银幕上以“阿哥哥头”、“阿哥哥装”亮相时,立刻成为少女的时尚穿着。

●1970年7月31日,邓丽君随“凯声综艺团”到香港表演,她不走当时流行的野艳打扮,反而保有符合她年纪的纯真外形,受到香港观众的喜爱。

●1976年邓丽君在日本穿了一件腿部开着高衩的中国旗袍上电视,该服饰立即风靡一时。记者/石 爽 田 勋

人人翻唱邓丽君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翻唱邓丽君的歌曲似乎成为女孩步入歌坛的一致选择。赵莉,一个普通的名字,就是当时众多模仿邓丽君风格最有名的歌手之一。凭借声线、音色和邓丽君极其相似的先天优势,赵莉当时翻唱邓丽君歌曲的磁带有八九盘之多,而且每盘都非常畅销。
当时邓丽君的歌曲在大陆很受欢迎,正版又进不来,出版社认为是很大的市场,便找了很多歌手去唱邓丽君的歌。当年许多歌手都有翻唱和模仿邓丽君的经历。程琳、成方圆、段品璋、张蔷、那英、田震、王菲等都翻唱过邓丽君的歌曲,当中的很多歌手也因此而走红。



●1995年,成名后的王菲推出翻唱邓丽君旧曲的《菲靡靡之音》。在这张专辑中,王菲翻唱了《但愿人长久》、《初恋的地方》、《南海姑娘》等13首邓丽君经典歌曲。没想专辑刚录了一个礼拜,邓丽君病故。王菲的唱片也成为了人们纪念邓丽君的专辑。

●1985年,几次歌手比赛后赵莉获得机会到北京发展,短短三年间她翻唱邓丽君歌曲的磁带有八九盘之多,而且每盘都非常畅销。

●上世纪80年代初,段品璋报考沈阳歌舞团,选唱了邓丽君的《又见炊烟》,段品璋当时被指为翻唱邓丽君歌曲最像的女歌手。

美景在等待,何日君再来
专访台湾词坛泰斗庄奴



记者:您的学生邓丽君曾说:“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您也说:“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您说此话的原因是什么?

庄奴:我作词,古月作曲,邓丽君演唱,我们就像是个“铁三角”。在我看来,歌曲作者要和演唱者有一种心灵默契。这种默契也许是不能言传的,但一定是必要的。比如我创作的《甜蜜蜜》、《小城故事》,起初并非刻意为她创作,但她一拿到歌词,就说:“这首歌和我的性格好符合!”

记者:对您而言,邓丽君的英年早逝是种怎样的遗憾?

庄奴:对我而言,她的走是有三重遗憾。一是她走得太早。她走时刚刚42岁,是日正当中的年岁。二是她功成名就,却完全没有享受生活。三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憾。在邓丽君之前,没有一个人有她这样的影响力,她之后,也未曾再有。

记者:那您的徒弟,有“小邓丽君”之称的纪秋铃,是不是能弥补您的此种遗憾?

庄奴:我和纪秋铃的相识、成为师生尽是缘分。在纪念邓丽君逝世十周年的香港演唱会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纪秋铃上台表演,她的声音,她的眼神,她的动作都很像邓丽君,甚至还穿上了邓丽君原来的演出服。我看到了她为了接近邓丽君所做的努力。

记者:有些明星即使亡故,但他们的品牌效应还是很强大,商人还是会很好地开发后续品牌。

庄奴:几十年前我曾在台湾看到过披头士头像的玻璃杯,以及印着他们头像的衬衫。其实在我看来,这都是很好的尝试,至少能让我们记住他们。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只要不违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商人都可以去做。

记者:假如我们穿上了邓丽君头像的衬衫呢?您怎样看待邓丽君身上的这种价值?

庄奴: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我第一次碰到。关于邓丽君的商业价值问题,我觉得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能够给大众积极引导的,都是很好的纪念她的方式,比如开纪念演唱会、出书等等。只是我担心,如果这些商业行为夹杂了太多的功利目的,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会让我很难受。我还是希望在纪念邓丽君的一系列活动中多带些人文色彩、人文气质,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歌迷朋友们觉得他们的偶像是能够永远留在他们心里的,永远是可亲可爱的。

记者:您提到了演唱会,那此次的演唱会首站确定在天津的意义是什么?现在最大的心愿又是什么?

庄奴:邓丽君没有在大陆开过演唱会,而且她的老家就是河北省,此次演唱会能首站确定在天津也算让邓丽君的在天之灵了却些遗憾吧。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世界上所有能再现邓丽君的歌手聚集在一起,开一个演唱会,那该是个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

记者:如果邓丽君还在世,您最想和她说什么话?

庄奴:我很想对她说一句:良辰美景在等待,何日君再来。□ 实习记者/刘德胜


庄奴,台湾词坛泰斗,邓丽君八成歌词出自他的手笔。他为邓丽君创作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等歌曲,造就了一个音乐时代。


再见邓丽君
“邓丽君小姐生平图片展”下周一在天津日报大厦举行



今年是邓丽君香逝12周年,由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假日100天》媒体主办,天津天广有限公司主办,天津华谊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天津百世弘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圆梦故乡——纪念邓丽君香逝12周年全球巡演”天津演唱会将于2月10日晚在天津体育中心举行。
为了配合本次演唱会,也为了让天津的歌迷能够更多地了解邓丽君的一生,本次演唱会组委会将于2月5日-9日,在天津日报大厦2楼展厅举行“邓丽君小姐生平图片展”,歌迷们可以持演唱会门票免费参观。

这场“邓丽君小姐生平图片展”将展出180余幅经典图片,这些图片都是由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独家提供的。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的程先生说:“这次展览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邓丽君小姐一生成长的过程,包括她在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南亚演出的现场图片、她的日常生活照片等等,并简要介绍了邓丽君小姐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和她所获得过的各项荣誉。其中,有许多珍贵的邓丽君小姐演艺活动的画面都是天津很少看到的。”

此外,这次展览中还将以图文的形式展示近年来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在国内开展的一些公益活动和演出活动的情况。

展览时间:2月5日-9日1000-1630

展览地点:天津日报大厦2楼展厅 记者/李颜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09:25 , Processed in 0.16565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