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28 18:32:59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首题“为人民服务”为啥是给《大公报》?3
毛泽东题“为人民服务”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共两党开启重庆谈判,《大公报》最早得知这一惊人消息,早已有所准备,除像其他各报一样刊登新闻稿和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报全文外,还在当天发了充满激情的社评,对和平谈判给予很高的评价。
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大公报》派出记者专门到机场进行了现场采访。次日不仅在要闻版头条作了报道,并发表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喜悦之情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热烈期盼与欢迎毛泽东来渝进行国共谈判,真心诚意地希望战后中国能够实现和平、民主、团结与统一,避免内战和分裂。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在繁忙的谈判之余,数次会见大公报记者和编辑,可见对故人创办的大公报之看重。毛泽东到达重庆一周左右,在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鸡尾酒会上,当有人将大公报当时的总编王芸生介绍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紧紧握着王芸生的手,并说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9月5日,《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编辑主任孔照恺、采访主任王文彬三人到红岩新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办事处探望采访毛泽东。健谈的毛泽东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长达三小时,还特意留王芸生吃便饭,由周恩来与王若飞作陪。
9月20日,《大公报》在李子坝报馆宴请中共代表团一行,毛泽东携周恩来等欣然应邀出席。宴会中,毛泽东感念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张季鸾主笔《大公报》拿共产党当人,自始至终,十分友好。当时担任大公报主编的王芸生,非常贸然向毛泽东建议:“共产党能否不要另起炉灶?”毛泽东面对这一非常敏感话题,没有回避,而是幽默答道:“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灶里不许我们造饭。”
宴会结束时,依然兴致勃勃的毛泽东,应众人之邀,现场泼墨挥毫,为《大公报》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是对张季鸾主笔《大公报》15年间,坚持“四不”精神,把中共和国民党平等看待,不称红军为“共匪”,多次派记者采访报道中共领导人和红军八路军,促成全民抗日统一战线并夺取抗战胜利立下的功勋的认可。(李满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