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吃牛奶和面食能治孤独症? 此法在业界有争议
2012年10月14日 09:20:18 来源: 扬子晚报网
“治疗孤独症没有特效药,但通过饮食调整,试试将牛奶和麦类食品从饭桌上去掉,这或许对部分孤独症儿童能起到帮助。”昨日,在爱德孤独症国际研讨会上,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柯晓燕教授提出了治疗孤独症的饮食干预法,和“海豚疗法”、“音乐疗法”相比,饮食干预法不需要花费太多治疗费用。但柯晓燕教授同时也提醒家长们,饮食干预是一种争议较大的方法,一定要在儿科医生或专家的推荐下进行特定的饮食调整。
名词解释
孤独症
俗称为“自闭症”,这是一种发生在婴儿时期(多发病于1岁半到2岁左右)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这种病最早在1943年被美国医生凯纳发现,但直到现在,都病因不明,无法阐明病因和发病机制。孤独症的儿童,表面看与普通儿童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因为沟通和学习能力的低下,无法认知新事物,如果放任病情发展,他们长大后无法融入社会,无法自理生活。
专家解读饮食干预法
1 原因
很多孤独症患儿有胃肠道问题
柯晓燕教授表示,目前研究显示,7%到70%多的孤独症患儿存在胃肠道问题,包括腹泻、便秘、大便有恶臭味、腹部胀气、腹部不适以及经常会有反流性食管炎。不少患儿也有喂养困难,包括进食慢、挑食偏食,有些孩子可能只吃米饭、有的不吃硬的,或者不吃任何绿色蔬菜等等。
“研究结果发现睡眠问题、饮食习惯和对抗性行为与孤独症症状相关。”柯晓燕说,进行饮食干预也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的一种方法。
2 方法
不喝牛奶、不吃麦类食物
柯晓燕告诉记者,饮食干预主要指的是去麸质去蛋白饮食干预法,最早是在1979年由国外专家提出的,简单的说就是不吃任何麦类和酪蛋白类食物。这些食品包括牛奶、鸡蛋、奶酪、酸奶、冰激凌等富含酪蛋白的食品,以及馒头、面条、包子、面包、燕麦、大麦等食物。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是有困难的,因为包括酱油等调味料都有麦、麸皮。”柯晓燕说,因为饮食干预时间有长有短,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家长如果要尝试这种方法,必须要做长期考虑和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柯晓燕还提到了另一种“禅饮食”干预,这种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执行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禅饮食”限制食用姜、大蒜、辛辣食品、鸡蛋、肉和鱼。推荐食用谷类、蔬菜、水果、豆类、蘑菇、坚果类、根茎类。
3 争议
7成家长认为有帮助,专家意见不一
“70%的家长主观上认为饮食干预对患儿很有帮助,但这种治疗方法在业界仍是有争议的。”柯晓燕告诉记者,因为现在对胃肠道紊乱与孤独症之间的必然关系并没有科学依据,有的外国专家的实验结果显示控制饮食有效果,但有的专家研究显示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但包括一些家长自助团体、美国的一些专业机构、网站也在推荐这种饮食疗法,因为家长们认为孩子在长大,他们不可能等几年或几十年研究定论出来了才采用,毕竟这种方法不会对患儿产生伤害。”
根据柯晓燕长期的临床观察,不少家长说饮食干预对孩子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有个孤独症孩子平时喜欢吃由小麦制作的面条和面包,一天会喝很多牛奶。在对他进行了两个半月严格的去麸质去蛋白饮食后,他在与人目光接触、与人互动,语言以及食欲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在采用饮食干预后,孩子没有进步,有一个家长表示采用饮食干预后孩子的情况反而更糟了。
提示
训练仍是孤独症治疗最重要方法
饮食干预不能盲从,要注意营养
“家长们要注意治疗孤独症最重要的方法还是训练。8%到25%的患儿通过治疗能达到临床痊愈,逐步具备社会适应、生活自理、与人交往的能力。”柯晓燕表示,治疗孤独症并没有“特效药”,需要综合干预治疗,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引导干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训练,其次是饮食,第三是药物,最后才是其他方法,包括音乐疗法和海豚疗法。“虽然饮食疗法并没有在业界达成统一,但是相对于花费高的海豚疗法等,研究效果更‘靠谱’。”
柯晓燕也提醒家长们,虽然饮食疗法看起来操作简单,但是并不适合于每个孤独症患儿,在尝试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员,专家会针对患儿的病史、家族史、过敏史以便确定潜在的过敏原和胃肠症状的关联,以此来推荐特定的饮食调整。“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家长在控制这些食物的同时,应注意补充各类替代品,均衡营养,定期到医院检查,观察孩子身体的变化,关注潜在的营养问题。”
留意孤独症早期6大“线索”
“孤独症最佳干预时间是5岁前,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柯晓燕提供了一些诊断孤独症的早期“线索”:
1、6个月了还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2、9个月了不能与人互动,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3、1岁时,听力正常,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
4、16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5、18个月时,不能用食指指指点点,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6、2岁才会说话,或出现语言退化。(王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