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03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诺贝尔奖专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5 21: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名美国科学家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9年10月05日 19:15


  新华网快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名美国科学家。


  腾讯科技讯据国外媒体报道,北京时间09-10月5日17点30分(格林尼治时间10月5日9点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得主是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赖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他们的研究主题是“染色体如何受到端粒和端粒酶的保护”。
文学奖




美国科学家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





美国科学家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赖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

  中新网09-10月5日电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于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来自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出生于1961年。另外,杰克绍斯塔克来自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他于195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们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今年另外几个诺贝尔奖项的揭晓时间分别为:

  物理学奖:格林尼治时间6日9时45分(北京时间6日17时45分);

  化学奖:格林尼治时间7日9时45分(北京时间7日17时45分);

  文学奖:格林尼治时间8日11时(北京时间8日19时);

  和平奖:格林尼治时间9日9时(北京时间9日17时);

  经济学奖:格林尼治时间12日11时(北京时间12日19时)。

  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 1000 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依然将在今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他们分别在宫颈癌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上有突出成就。

  2007年,美国犹他大学Eccles 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 R. Capecchi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 Smithies 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 J. Evans因干细胞研究获得此奖项。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1:22:31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


时间: 2009-10-05  


中国网09-10月5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今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颁奖词称,这三人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颁奖词节选。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如果端粒缩短了,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诺贝尔奖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总之,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未来新治疗方法的发展。(周翔)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2:09:49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简历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简历


2009年10月05日21:23  


  中国网09-10月5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因在染色体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是三人的详细介绍。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是一名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她在DNA和细胞分裂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这为弄清楚生命的化学基础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她发现了一种关键性的酶,端粒酶。端粒酶对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进行自我复制是必需的,已经用于染色体行为和一些疾病的研究,比如真菌感染和癌症。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1948年11月出生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的父母都是内科医生,她对医学和生物学的兴趣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影响。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1970年本科毕业于墨尔本大学,1971年获得墨尔本大学理科硕士学位。之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75年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在剑桥大学上学期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遇到并同约翰-赛达特结婚。约翰-赛达特是美国人,在英国攻读生物学博士后学位。之后由于职业发展和个人原因,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前往美国。到美国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展开了端粒研究。端粒有助于染色体保持稳定和完整,保证DNA自我复制过程的完整性。1978年,她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助理教授。正是在这所大学工作期间,她做出了有关染色体和DNA的开创性发现。

  1990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目前她是旧金山大学莫里斯·赫尔兹斯坦生物学和生理学教授。

  因为对小布什政府限制胚胎干细胞研究提出批评,2004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被小布什政府的生物伦理委员会解职。今年早些时候,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说:“前政府给人以非常奇怪的印象,他们认为科学是道德的敌人。”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因学术成就卓著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卡罗尔-格雷德

  卡罗尔-格雷德是美国人,1961年出生在圣地亚哥,距离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不远,她的父亲是该校的一名物理学教授。

  卡罗尔-格雷德198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赢得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卡罗尔-格雷德1997年被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任命为教授。

  卡罗尔-格雷德同他人共同发现了端粒酶,这种酶有助于端粒保持长度和完整。

  卡罗尔-格雷德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杰克-绍斯塔克在2006年因基础性医学研究获得美国艾伯特-拉斯克医学奖。

  杰克-绍斯塔克

  杰克-绍斯塔克1952年出生在英国,在加拿大长大。

  杰克-绍斯塔克曾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学习,1977年在美国纽约伊萨卡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自1979年起,杰克-绍斯塔克一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工作,目前是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他还供职于哈佛休斯医学研究所。

  杰克-绍斯塔克在遗传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努力制造出一种按照达尔文理论进化的、自我复制的原生细胞,来研究生命起源和最初的演化。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2:13:37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30次由3人共享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30次由3人共享


2009年10月05日20:43  


  新华网北京09-10月5日电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端粒酶研究领域的成果,从而再一次让三位科学家共享这一殊荣。

  实际上,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这已是第30次三人共享该奖。

  诺贝尔委员会对同时让多人平分一奖解释说,有时一年有两类研究项目同时获得评委的认可,因此有必要向两类项目同时颁奖,而有时被认可的研究项目中又有一位以上的杰出科学家。不过,诺贝尔委员会还从未向三位以上的科学家同时颁发这一奖项。

  至今,已有195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只有10名女科学家,包括这次获奖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萝尔·格雷德。

  此外,这一奖项的最年轻获奖者是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奖的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他在1923年获奖时年仅32岁;最年长的获奖者是因癌症研究而获奖的美国科学家劳斯,他1966年获奖时已是87岁高龄。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6:56:13 | 只看该作者

0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找到了人类“生命时钟”

0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找到了人类“生命时钟”


发布时间:2009-10-6 10:56:46


0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找到了人类“生命时钟”





     09-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展示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得主(从左至右)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的照片。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当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新华社记者吴平摄

因为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内一些科研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三位科学家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常奖给那些解决生命医学领域最根本问题的科学家,而端粒和端粒酶的机理就属于此类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其发现对于生命医学发展、对于人类攻克癌症等疾病,有着深远影响。”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教授程金科说。

据了解,人们最初研究染色体时,对于其末端是几乎“忽略”的,认为那里没有基因和酶,就算有,也不会对细胞的生长发挥很大作用。而此次获奖的研究内容,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先入为主的对染色体的看法。

据悉,关于染色体端粒的研究论文最初发表于1978年,端粒酶的研究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这两项成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研究染色体的方式,因此,30年后的今天,依然对癌症、基因组研究等基础研究起着重要影响。三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虽然从现在来看,早已不是“最尖端”,但堪称“很经典”。

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萝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则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当端粒酶处于休眠状态时,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短一些,直到细胞死亡。在正常成年人的几乎所有细胞中,端粒酶转为休眠状态。在胚胎干细胞等频繁分裂的细胞内,端粒酶处于活跃状态。癌细胞通常能获得重新激活端粒酶的能力。“睡醒”后的端粒酶允许癌细胞无限复制,继而出现癌症的典型特征,即癌细胞“生生不息”。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以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

若给端粒酶贴个标签,可以写成“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因为端粒酶的活跃,癌细胞不停增殖;但是,如果能够调控正常细胞的端粒酶,使之具备相当的活性,那么正常细胞的寿命就可能延长,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008年,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端粒酶植入小白鼠的干细胞中,这些小白鼠的寿命比正常情况下延长了50%。这种改良老鼠经过继续喂养,它们的新DNA形态会进一步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群“超级老鼠”,它们的寿命更长,而且更有抗癌能力。(徐敏 章迪思 解放日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7:12:14 | 只看该作者

美学者高度评价0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美学者高度评价0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布时间:2009-10-6 10:56:38


美学者高度评价0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消息公布后,美国相关学者对他们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自1990年开始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马克·尤德夫在评论时说:“整个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都因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博士而感到无比自豪,其开拓性工作又一次展示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卡萝尔·格雷德从1997年起开始担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罗恩·丹尼尔斯指出:“我们约翰斯·霍普金斯人都乐意分享格雷德对科研发现的激情以及将知识应用于提高人类福祉的执著精神,对于格雷德博士以及我们而言,这都是美妙的时刻。我们对卡萝尔及其同事的成就深感激动,卡萝尔将人类对于癌症以及衰老等复杂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她永不满足,总希望对这些问题能够理解得更透彻。”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斯蒂芬·德西德里奥说:“最深远的科学发现一般都来自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对卡萝尔的成就得到认可感到激动,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在好奇心驱动下,科学具有强大力量。”

但是杰克·绍斯塔克目前就职的马萨诸塞综合医院对此次获奖的回应却别具一格。该医院的新闻发言人休·格里维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绍斯塔克目前的研究领域已不包括对端粒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关于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成果的问题最好请另外两位获奖者回答。

格里维伊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绍斯塔克的研究兴趣是在实验室中模拟生命的起源和复制,他和同事开发出了分离具有罕见功能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以及蛋白质分子的试管筛选技术。绍斯塔克所在的实验室利用这些技术分离并记录了众多具有催化剂特性的核酸序列。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7:13:49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奖委员会报喜方式搞笑 有人遭遇“午夜凶铃”

诺贝尔奖委员会报喜方式搞笑 有人遭遇“午夜凶铃”


发布时间:2009-10-6 13:59:46


诺贝尔奖委员会报喜方式搞笑 有人遭遇“午夜凶铃”


据香港文汇报消息,诺贝尔奖委员会为免得奖者会通知亲戚并将消息外泄,偏好在公布奖项前数分钟才致电通知他们。但要在这么短时间内通知相当困难,故往往要使出五花八门的方式。

午夜凶铃

1998年经济学奖印度得主沈恩,由于身处地球的另一端,收到委员会的“午夜凶铃”通知得奖,他起初还担心“一定是发生了令人非常悲痛的事”。

美国的查尔费去年半夜听到电话铃响,以为是邻居打来,没爬起来接听,早上起床上网才知道自己夺得化学奖。

机师相告

1991年瑞士籍化学奖得主恩士特,就是在莫斯科飞往纽约的客机上,由机师亲自走到座位告诉他得奖的消息。

1998年美籍医学奖得主伊格纳洛忆述,当时身在法国尼斯机场,一名地勤人员请他接一个“从美国打来的重要电话”,他接过电话后,同事通知他得奖,他还以为是恶作剧。

记者追车

1997年获文学奖的意大利剧作家达利奥·福,则要电视节目记者开车追着他的车来通知他。记者当时拿着标语牌贴在车窗,上面写着“达利奥,你得了诺贝尔奖”。

人群围屋

德国的赛尔登4年前获经济学奖,他当时购物后回家,看到屋外一大群人包围着,还以为寓所遭爆窃,后来有人上前道贺,才得知获奖。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7:17:53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奖得主年龄之最

诺贝尔奖得主年龄之最


发布时间:2009-10-5 16:18:19


诺贝尔奖得主年龄之最


诺贝尔奖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厚厚的得奖者名册中有很多有趣的数据,如关于获奖者年龄的数据。

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是2007年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获奖时,他已是90岁高龄。赫维奇1917年出生于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他最早提出了“机制设计理论”,并因此与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知获奖后,赫维奇曾幽默地说,“我还以为我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我已经太老了。不过这笔奖金对一个退休老人的确不无裨益”。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他与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是物理学界一对有名的“父子兵”,1915年父子二人因对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而获得当年的物理学奖。与其父亲共登领奖台时小布拉格只有25岁,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到2008年,共有789位个人和20个组织获得诺奖殊荣。 (刘石磊  新华网)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7:40:58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实验室有2位中国学者

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实验室有2位中国学者


日期: 2009-10-06  


        十月四日凌晨二时四十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一个学生宿舍,彻夜等候第一个诺贝尔奖项揭晓的拉普罕姆等四个学生兴奋地打开香槟,庆祝他们的导师、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系主任布莱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教授成为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获得者之一。



  拉普罕姆是布莱克波恩教授实验室里十二名同事之一。五日上午十时,他们聚集在校园基恩泰克大楼一楼,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昨夜的消息。“我们等待今天已经很久了。”



  复旦大学生化系毕业生林珏是目前布莱克波恩教授实验室里资格最老的学者,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十年。谈起她的老板,林珏说,“她永远都那么好奇,总是尝试新领域,挑战权威,她的得奖是迟早的事情。”



  来自北京医科大学的李赏是布莱克波恩教授实验室里另一位中国学者,在这里工作了八年的李赏对布莱克波恩教授印象最深的是  “谦虚”和“平易近人”。“今天她得了科学的最高奖,还是跟平时一样到实验室来,和我们有说有笑。”



  金色短发,着浅蓝色麻织外衣和黑色长裤,说话缓慢,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耐心聆听并回答记者的每一个问题,布莱克波恩教授给记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她喜欢笑,回答完每一个问题,她都会呵呵笑。



  她的实验室有十二个同事,她纠正记者说,“他们不是我的助手,是同事。他们都是非常棒的学者,我们一起在做着令人兴奋的研究。呵呵!”



  职业生涯三十五年,今天之前,布莱克波恩教授在她的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五十五个重要奖项。“我并没有特别期待这个奖项,得奖不会改变我什么,不过我还是很高兴。”昨天半夜被报喜的电话吵醒,布莱克波恩教授对中新社记者说,“我还没有计划怎么跟家里人庆贺,儿子知道我获奖了,写邮件祝贺我。我想庆贺的最好方式还是大睡一觉。我困死了!呵呵!”



  喜欢听音乐,弹钢琴,做家务事,每天尽量出去散步,到健身房运动,布莱克波恩教授告诉中新社记者,“家里没人时弹弹琴,尽管我弹得并不怎样,但很享受。呵呵!”



  享受家庭生活是布莱克波恩教授的另一大乐趣。她的先生瑟达特教授和她在同一个系工作,他们有一个独子本杰明。“工作早九晚五,周末是我的家庭日。我们有时一起去看电影。”



  因为发现端粒子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以及它们在正常细胞功能、细胞老化和癌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布莱克波恩教授和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德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绍斯塔克教授共同获得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获得约一百四十万美元的奖金。



  “噢,奖金很快就会发下来了,这是件很好的事情。呵呵。”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0:18:43 | 只看该作者

华人科学家高锟等3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人科学家高锟等3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10-06 18:03:07


核心提示:据诺贝尔委员会网站09-10-6日报道,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人科学家高锟、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资料图:高锟(Charles Kao)




CCD的发明者George Smith和Willard Boyle(图片提供:bell Labs)




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




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


中新网09-10月6日电 据诺贝尔委员会网站6日报道,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高锟(Charles Kao), 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三人分享。

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高锟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另外两名获奖者平分另外一半奖金。

另据新华网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高锟以及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名得主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高锟:(1933年11月4日-),英国华裔科学家,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光纤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学就读于香港圣若瑟书院,1957年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

1965年,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他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导新纪元打开了大门。为此,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爱迪生电信奖、马可尼国际奖、贝尔奖、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和光电子学奖金等。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14:16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简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简介


2009年10月06日21:45  





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高锟一九九六年在“高锟星”命名典礼上。 图为香港中文大学向中新网提供





高锟。 图为香港中文大学向中新网提供。


  中新社香港十月六日电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教授六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高锟教授获奖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

  高锟教授在一九六六年发表“光通讯”基础理论,提出以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传送,当时被外界笑称为“痴人说梦”,但高锟教授的理论于九十年代被广泛利用,造就了今天互联网的大发展,被誉为“光纤之父”。

  高锟教授曾表示,一个人有这样的好运气,能够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非常非常大,“我感觉很满足,拿到奖没有拿到奖,完全对我是没有什么意思;我实在不是一个太有趣的人,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来都太过平稳。”

  高锟教授一九三三年出生于上海,曾住在法租界。高锟的父亲是位律师,家境还算富裕,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教授童年的实验室。

  有人说“科学家都应该是很固执的”。高锟教授说,我不是,假使科学家太固执的话,就不能够想象不同的未来。因为脑子里面想的东西是幻想,所以假使一个人很固执的话,那个人可能是很容易想不通的。

  科学是和实验分不开的。有传说称高锟和夫人结婚之前,夫人提出要做一个试验:两人分开半年不见面,看彼此是不是还挂念对方,如果是的话就说明是相爱的。高锟承认有这事,但他说那样不行。他说,时间当然是一个考验的过程,但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家分手半年,这种提议没有什么意思。

  高锟教授说,“实验室应该做实验的,但是这个(婚姻的)实验不能够做,我不需要做”。

  高锟于一九四八年移居香港,就读于圣约瑟书院,未毕业就前往英国留学,先后取得伦敦大学理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六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备受学界尊重。一九九六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三四六三”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锟亦曾获多个国际学术奖,包括美国工程学会的一个被誉为“工程界诺贝尔”的奖项。如今,诺贝尔奖委员会终于将二OO九年物理学奖授予他。

  高锟教授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22:18 | 只看该作者

高锟:能做前所没有的事我感觉很满足

高锟:能做前所没有的事我感觉很满足


2009年10月06日18:35


中新网09-10月6日电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刚刚被宣布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他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被问及“您发明光纤,发现光纤可以做传输介体的这个理论,您觉得这个是不是应该得诺贝尔奖,为甚么到现在没有得”时,高锟表示,“这事你要去问诺贝尔奖金的评判人”。

高锟说,我心里觉得一个人有这样子的好运,能够做一件前所没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我感觉很满足。

他说,我有这个机会,来创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这光纤的生成,使得世界又有很大的变化,好象那个时候印刷机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了解将来的影响是甚么样,而你知道印刷机出来之后,所有老百姓都可以跟读书人一样,可以拿到印刷出来的书,那么他们可以增加知识,这么便把我们的知识时代,能够进一步的作了解跟应用,所以我觉得光纤的开始,至少把我们所有的信息,所有要传送的资料,都可以很快地送给人家。

高锟说:“所以我很满足,我拿到奖没有拿到奖,完全对我是没有甚么意思”。

我不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有人说“科学家都应该是很固执的”。高锟说,我不是,假使科学家太固执的话,不能够想象不同的将来,因为脑子里面想的东西是幻想,所以假使一个人很固执的话,他那个人可能是很容易想不通的。

他说,但是假使我能够把事情看清楚了之后,我有一个意见的话,那个时候我可能拿得很紧,抓住这个意见,要求人家相信我。这个好象是推销员,就是说,卖东西给人家的,你一定要说服他,说这个是对的,这是你应该要买的东西。

做不正常的事是小孩子的自由

高锟说,自己的兴趣是很受人家的影响。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是对化学,对科学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因为自己的同学中间,有几个朋友都是常玩这种东西的。自己不懂得真正的危险性而去做,但是当然有一个很好的自发性。

高锟说,可以说不听话就是顽皮,但如果做一点不正常的东西,人家没有做过的,那个不应该算是顽皮的,那个是“小孩子的自由”。

婚姻的实验我不需要做

有传闻说高锟和太太结婚之前,也曾经像做科学实验似的,太太提出要做一个试验,说大家分开半年,这个半年不见面,看是不是彼此还挂念对方,如果要是挂念的话,说明是相爱的。

高锟对此说,这件事曾经发生。但是很快就说不行,这个没有用,时间当然是一个考验的过程,假使每天见面,忽然之间一个星期不见面,这种情形之下,可能会使到那个人想得清楚一点……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个一生的一件事,所以说大家来分手半年,这种提议是没有甚么意思。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3:01:12 | 只看该作者

科研成功爱情美满 高锟:我传记第一章就写太太

科研成功爱情美满 高锟:我传记第一章就写太太


发布时间:2009-10-7 10:05:30


科研成功爱情美满 高锟:我传记第一章就写太太





高锟与太太(资料图)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刚刚被宣布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前段时间,高锟正忙于写自己的传记。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他告诉记者:“我的传记第一个章节就是写我和太太结婚的情形,你可以猜想这是为什么。但是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出版。”

“现在您经常谈及新时代中新生活的新工具,您预计在多长的时间内,光纤会被另一种新工具取代?”

“我相信在一千年内也不会。”绝少以高姿态说话的高锟,这次的回答却充满信心,但旋即又加了一句:“你最好也不要太相信我,正如以往我也不相信专家。”说罢,他兀自笑起来,笑声中荡漾著自信和追求。

香港跟美国硅谷不同

高锟教授认为,今后的科技发展会比过去快速千百倍,可见科技发展的神速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家能够控制的领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香港人如何突围而出,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作为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的委员,高锟强调:香港如果仿照美国硅谷的发展模式,反而会减缓或者放慢香港的科技发展速度,因为香港跟硅谷完全不同,所以香港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发展。

香港不缺科技人才

“很多人都说香港缺乏创意人才和科技人才,您觉得香港在科技方面人才短缺吗?”

高锟教授肯定地说:“香港人才是不短缺的,科技人才也不短缺。你看现在很多人觉得在地产方面没得做了,都纷纷转向科技方面。”

“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转行成为科技人才的。因为科技人才绝不是一日可以培养起来的?”

“那你太低估香港人了,你不知道香港人的聪明。每个行业的科技含量可高可低,科技行业并不一定需要每一个人都是科技人才,他只需要会运用科技的成果去赚钱就可以了。”

喜欢化学自制炸弹

高锟一九三三年出生于上海,住在法租界。高教授的父亲是律师,家境还算富裕,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途人。

一九四四年,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还未有电机工程系,他只好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做工程师,后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同时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九六五年毕业。从一九六三年开始,高锟就著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一九六六年高锟教授发表了利用极高纯度的玻璃作为媒介,传送光波,作为通讯之用的基础理论。

光纤发明未带来巨富

在当时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而行为及思想常常出人意表的高锟却坚信自己的理论,他像传道一样到处推销他的信念,他远赴日本、德国,甚至美国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对于自己相信的东西,他很固执。终于在一九八一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

“但当时您也没有估计到自己的发明会促成了互联网的应运而生,但是这项惊世发明并没有给您的一生带来巨大财富?”

“是的,因为这项发明的专利权是属于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我不敢说自己的发明有多伟大,只能说对资讯的传输产生了相当大的革命。”高锟教授谦和地说。

亲近家人宁当“阿四”

光纤,是高锟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亦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项实验;而另一项萦绕他一生的实验则是甜蜜的爱情。

一提及太太黄美芳,高锟更掩不住满脸的幸福和满足。只要一有机会,高锟就对太太赞不绝口。“你看我每次讲座的电脑程序及幻灯片都是我太太帮我准备和设计好的;对我的演讲很有帮助。记得我在一九六六年宣读论文时的电脑幻灯片也是太太帮我做的。”

“听说您在研究光纤的过程中,什么实验都难不倒您,而面对爱情的考验却连半年的时间也熬不过去?”

“噢,都是我和太太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太太要给我一个考验:叫我半年内不要去找她,如果半年之内大家都很挂念对方,那就是当真的。我就不肯答应,说如果现在大家都没有信心,那半年后也不会有信心。”高锟边说边笑,在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对太太情深不渝的爱恋。

高锟夫妇现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在美国硅谷生活和工作,夫妇两人每年都会抽空到美国探望他们。

“我很爱他们,但又很少时间陪他们,所以相聚的时间总会主动当‘阿四’,目的只有一个:为家人做一顿丰富的晚餐。”面对亲眷和爱人,再伟大的科学家也会放下自己的身份,更何况是一向平易近人的高锟教授呢?

闲来潜水捏陶塑

科研工作背后的高锟充满孩子气,因而在儿女眼中,他是一位思想广阔、寓工作于游戏的好父亲;而且他性情随和,与他共事多年的私人助理从未见他发过脾气。

对高锟而言,凡是新奇、新鲜的事物都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在六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潜水。“当潜水的时候,可以欣赏到一览无余的美丽海底世界,令人心情愉悦。”

喜欢翱游海底、借此减压的高锟教授如今又迷上了打网球和做陶艺。“打网球需要跑动,您的体力能跟上吗?”

“还好。不过我现在最喜欢做陶艺,一个个静静地抚弄泥土,这种感觉我很喜欢。”

高锟教授的这番话令我刹那间想到了世界名著《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当她身心疲惫回到故乡陶乐疗伤之际,只要一捧起陶乐的泥土,就立刻使她获得了再生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与此同时又令我联想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名言:“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恍然顿悟为何高锟教授能够在事业和爱情上获双丰收,那是因为埋藏在泥土之下的无数条光纤支撑著他毫无任何杂质的信念和追求;同时又令他从朴实的泥土中不断汲取无穷无尽的养份和力量,去努力研究光纤制造和运用,并透过光纤去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王明青)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3:03:21 | 只看该作者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发布时间:2009-10-7 10:09:10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获奖是由于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而两位美国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是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南部阳一郎的贡献是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而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的贡献是发现了有关对称性破缺的起源。

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奖。

2005年,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1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卡尔·维曼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20:25:18 | 只看该作者

美以三名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以三名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10月07日 19:00  





  【《财经网》/上海】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09-10月7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了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来自英国、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分享了1000万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这三名科学家分别是来自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美国科学家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美国耶鲁大学和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的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和以色列霍旺特•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声明中说,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一种关键生命过程的研究,即核糖体如何利用DNA的信息制造蛋白质,进而制造了生命。因为DNA只是包含了生命的蓝图,是被动的,需要核糖体把这些信息变成现实。也正是由于核糖体的关键作用,现在它对于抗生素研究也非常重要。

  这三名科学家都是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莱马克里斯南1952年生于印度,现在是美国公民;施泰茨1940年生于美国密尔沃基。

  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科学家阿达•尤纳斯,则是自从诺贝尔化学奖设立至今第四位女性获奖者,前三位分别是玛丽•居里和她的女儿伊伦•约里奥-居里,以及1964年获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04:56 , Processed in 0.14059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