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防菲律宾血腥报复,中国海军该出手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4 08:4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防菲律宾血腥报复,中国海军该出手了

文章来源:法新社

时间:2012年06月03日 17:57:19   

  法新社12-4月14日报道称,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劳尔·埃尔南德斯14日称,8艘中国渔船与1艘中国“海监”船于13日离开了黄岩岛。“所有8艘中国渔船均已离开。截止昨天晚上,只剩一艘中国(政府公务)船只留在那里。”劳尔对法新社表示。他还称,这些船只的离开并非菲律宾与中国达成协议的结果,两个国家仍在通过外交渠道处理这次对峙事件。此外,菲北吕宋军区司令安东尼·艾尔坎塔拉中将也于14日上午透露,被派至该区域、监视中国船只的一艘菲律宾海岸警备队船只目前也仍留在黄岩岛区域。

  两国外交的谈判结果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因为此次对峙事件而彻底解决中菲的主权争端是不可能的事。事情发展至今,中国的强硬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能够在菲律宾军舰的炮口下,让中国被围渔船全身而退,已经表明中国在此次事件中完胜。菲律宾承认中国渔船在一艘中国海监船的保护下安全撤离并非中菲官方谈判的结果,那就是中国单方面的强硬行动。所以笔者认为,现场的菲律宾军舰无所作为,任由武器配置低端的海监公务船护送中国渔船安全离去,应该是有中国军事力量的因素在里面,否则在敌我力量强弱分明的情况下,菲律宾海军如何能咽的下这窝脖子气?

  毫无疑问的是,菲律宾失去在黄岩岛扣押中国渔船渔民这个筹码,将使菲律宾在主权声索和本事件谈判中陷入被动。中国海监船成功解救被困渔船则有双重意义,一是通过此次强硬出手,对外表明黄岩岛为代表的中沙群岛是中国的主权疆域,并彻底打破菲律宾所谓的实质控制说法。二是表明中国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保护中国领土主权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以前看到的报道都是菲律宾越南抓捕中国渔民扣押中国渔船,这次的事件让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政府捍卫主权保护公民的力度和决心,能够安抚国内对南海事务的担忧和义愤,消除国内对中国政府此前态度一直以来的误解,并增加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事件刚发生时,网络上包括某些官方媒体主战的声调很高,认为以中国的海军实力有能力彻底消灭脆弱的菲律宾海军。然而峰回路转,谁也没想到中国的海监船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中菲海军实力对比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轻敌是兵家大忌。从这次事件看,菲律宾也不想现在同中国发生直接海上武装冲突。这一点从菲律宾大舰换小舰,到坐视中国海监船保护渔船离去的过程都得以体现。然而不排除菲律宾咽下窝脖气从长计议的策略,小国都懂得避其锋芒的道理。南海是广漠的,中国的海监船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及时到位,中国渔民也不可能每次都这样幸运。如果象某些外国媒体所说的这次事件是中国的预谋,那就更要另当别论了。

  事实是,中国海军在面对菲律宾海军时是压倒性的,但是菲律宾海军在单独面对中国渔船和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时也是压倒性的。笔者认为,对于此次事件的报复,菲律宾军方有可能会积极寻找机会,而且手段会避免类似这次的尴尬。所以我们要小心的是帕劳的枪击渔船事件在南海重演。要知道中国渔船在黄岩岛的停靠行为,本身就是对中沙群岛主权的宣示,也是对菲律宾所谓主权和实质控制论的挑战和打击。《环球时报》记者此前采访南海渔业争端时,一名海南渔民曾经透露,中国渔民在黄岩岛海域作业时,如看到菲方在礁石上建人工建筑,往往会出于爱国心自发予以清除。所以为了避免再发生此次的对峙事件和外交尴尬,菲律宾可能采取帕劳军方的手法,先警告然后直接枪击。帕劳时间后,帕劳官方明指中国渔船可能有间谍侦察船嫌疑,这是对中国渔民今后继续使用武力的借口。这种血腥的手段对中国渔民的人身安全保障是个极大的危害,心里震慑作用巨大,从而促使中国渔民不得不远离这些争议区。

  应对菲律宾这种可能的手段,中国要加强两种应对措施。一是加强海监船队的建设,增加海监船的数量和海巡密度,或者组建准军事部队武警海上警卫舰队,配置中端武器装备和舰载武装直升机加以震慑。二是,使用海军潜艇部队实质性参与保卫南海主权行动,一旦遇到菲律宾海军枪击中国渔船渔民事件发生,即果断出手将菲方舰机击毁以儆效尤。(高峰/狼的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30 11:54 , Processed in 0.13820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