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妈妈”杨晓华:用爱照亮自闭症儿童生命(哈尔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5 14:4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长妈妈”杨晓华:用爱照亮自闭症儿童的生命

2012年02月24日 06时45分



杨晓华和她的学生。

陈皓泽 实习生 刘旭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王浩 马田园文/摄

自闭症儿童通常被称为“星星”。这是因为他们虽能被人们看见,却没法被感觉到。在杨晓华的世界里,因为拥有了一个“星星”女儿,人生和事业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如今的她被100多个“星星”称作“妈妈”。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星星”们知道妈妈有多爱你们!

命运对你关上一扇门,总会为你留一扇窗。而对于这些被生命锁在自己世界里的“星星”们,这扇命运的窗就要靠“妈妈”杨晓华为他们打开。尽管背对孩子们时,“妈妈”同样会辛酸落泪———面对自己命运的不幸,真正的善良人选择不抱怨、不沉沦,而是坚强忍耐、继续前行,用爱的力量照亮更多人的生命。更多的微笑、更少的愁容,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报偿。

“与众不同”的孩子

初在启迪学校看到39岁的校长杨晓华时,她乐观、开朗、向上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记者。杨晓华大学时学习的是特殊教育专业,主要是对盲聋哑等特殊学生的教学工作。可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动力区培智学校,学生都是些智障的孩子。“上班没两天,我看见孩子吃饭都用手抓,弄得衣服和脸上都是饭菜,我当时就上火了。”杨晓华讲,刚接触智障孩子,她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嗓子上火肿了一个多星期。后来经过长期的了解,她逐渐爱上了这些孩子。

1998年,杨晓华在婚后第二年生下了一个8斤重女婴,当女儿1岁多时,她便发现孩子有些“与众不同”。她从来不和小朋友玩,也不说话。凭着从事特教工作的敏感,杨晓华感觉女儿患上自闭症。从此,她带着女儿奔波在求医和康复训练的路上。

一次杨晓华带着女儿到儿童乐园去玩,女儿玩到高兴时,自己发出了“哈哈”的笑声,在旁边的孩子突然大喊起来:“她是个精神病,我们离她远点!”孩子们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杨晓华的心,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同命相怜的家长

女儿4岁时,杨晓华在培智学校任德育主任。招生时,她发现学生的类型发生了变化,自闭症孩子越发多了起来。一天,一名家长带着自闭症孩子苦苦哀求她接收下来,看着家长无奈的目光,杨晓华给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

2004年秋天,杨晓华的办公室门前挤满了前来咨询和报名的孩子家长。一名家长坦言,这所学校让他们相信的地方,就是杨晓华也有一个同样患自闭症的孩子,她对患儿的爱都是源自内心的。在众多家长的鼓励下,杨晓华组建了“自闭症训练班”。一个学期下来,杨晓华瘦了一圈,好动的孩子安静了,不会吐字的孩子张口说话了,整日哭闹的孩子露出了笑脸,训练班成功了。

2005年,“哈尔滨市启迪学校自闭症教育康复评估指导中心”正式挂牌,当年中心就接收了50多名自闭症患儿,杨晓华也成了“校长妈妈”。

我是“最不称职”的妈妈

记者在启迪学校的康复训练室看到,几名自闭症孩子正在投球网、滑板桩上进行肢体训练,老师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样的示范运作。“两岁孩子一次就能学会的动作,15岁的自闭症孩子要学习几天,甚至一个月都有可能学不好。”杨晓华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已有100多名被称为“星星”的自闭症患儿,在启迪学校里学习说话、分享与沟通。今年6岁的壮壮,两年前入校时一个音都不会发,今年春节时,壮壮突然张嘴说:“过年好!”壮壮的爸妈激动得都哭了。看到“星星”们有如此大的进步,杨晓华高兴之余又有些心酸,这些年来,为了更多的孩子得到康复性训练,她忽略了对女儿的关怀,十多岁的女儿现在还在听儿歌,看天线宝宝动画片,智商相当于两三岁孩子……杨晓华说:“其实我是个最不称职的妈妈,但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早日康复,这些付出不算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0 11:34 , Processed in 0.074324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