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朝古都十三朝都会 体验金陵的不张扬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5 11:0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这座曾被称作金陵的城市,虽为六朝古都,却从来都不是一座张扬的城池。她的味道可以无关纵横时光的历史,也可以无关闯荡格局的现在,宏观如当年规划得几近完美的理想首都,微观如当下仍荡漾在大街小巷的丹桂沁甜,恰如浅吟低唱的昆曲,婉转反复,回荡在金戈铁马之外。她将各种不温不火、不疾不徐的气质一并收留,留予我们一唱三叹。

城东 自然况味



  良辰美景奈何天

  清晨的光线笔直地穿透半空中交错遮天的梧桐树冠,打散的光束粗细不等,斜斜地支撑在起伏逶迤的植物园路上,沿路前行不远,便是明孝陵。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钻进这个入口了,几乎每次来到南京都要进紫金山,去看看在四季的轮回中微妙变化的梧桐大道,而明孝陵便是心间默认的第一进庭院。

  紫金山的确是南京城东一个十分奇妙的所在。它是帝王、领袖、先驱的陵园、墓冢,极尽肃穆的拜谒凭吊之处,也是自然风景区,是徒步、骑行、野餐、游戏撒欢儿地,是极尽欢乐的全民健身娱乐中心。这样的混搭即使在紫金山自己看来应该也并不是一种冲撞——没有人规定陵园就一定要冷清萧索。

  明孝陵的前世今生有太多故事,神道上的石象路也早已成为一张深入人心的南京旅游名片,很多人对南京的印象都是由一幅深秋神道浓郁而静美的画面开始的。

  

  而石象路几乎是紫金山最充满意趣和韵味的一段。对称排列的12对石兽神态温润、祥和恬静,掩映在落英缤纷中,尤能让人安神。神道的四季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春有梅花竞放,灿若云霞;夏有浓荫蔽日,清凉舒爽;金秋最为馥郁,丛丛簇簇金黄的银杏叶与艳红的枫叶此起彼伏,飒飒秋风与幽幽蝉鸣吟哦不歇;冬日里,此路竟别有一番萧简气氛,人从四方城进来,一路慢行至此,与古人的对话已完成过半。

  从明朝到民国,在此山步行半小时左右即可实现。当身边的游人渐渐多起来,我便知道,先生近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说的当然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中山陵总设计师吕彦直幼居巴黎,酷爱艺术,青年时在清华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建筑,后成为著名美国设计师墨菲的助手,这师徒二人是南京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当之无愧的功臣。显而易见,吕彦直的设计理念是将陵墓巧妙地融于紫金山的自然环境之中,依势造景,让中山陵的总体结构呈现为一座大气慑人的“自由钟”。

  从古意缱绻的明孝陵一路上来,时空与心神都在不慌不忙地悄悄完成一趟穿越。顺应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打破传统的蓝瓦白墙,中山陵的设计体系自成一体,逻辑周全。而每一个拜谒中山陵的来访者也会渐渐明白,什么是先生毕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



城南 市井真味

  

  赏心乐事谁家院

  南京的市民文化可以追溯到六朝时代。城西石头城作为当时的军事要塞,是南京城发展的起点,政权的转移伴随着民众的迁徙,南京自古便是移民城市。

  这座城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建城之始便有明确的城市分区。推演到春秋战国时,吴越争雄的战场就在今天的溧阳,南京城的百姓便是由南部环太湖流域的苏州等地逐渐北上而来。

  秦淮河流域蔓延开的南城即是金陵最早的市民居住区,市民文化和秦淮文化的诞生地。直到清朝,南京的市民生活圈才逐渐随生产生活的需要由秦淮河流域推至今天的白下路-建邺路为限,至于新街口成为市中心,那着实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

  我乘地铁直抵明城墙南门中华门,以这里为起点,沿着十里秦淮向上回溯,探访城南。世人都知道明城墙是全世界最长的一座砖砌城墙,却鲜少有人知道中华门是全国所有古城中最大的一道城门。早在修筑这工程的六百年前,巴黎城的周长还不足30公里。

  这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屏障高度一般在14至21米之间,最高达60米,相当于20层楼房。城基的宽度约14米,顶部宽度在4至9米之间,最宽处达25米,可任战马驰骋。大部分城墙都先用花岗或石灰岩的条石作基础,条石上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壁间以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再以大砖铺出墙顶并砌成城垛。砖缝里浇灌的都是以石灰、糯米汁、红糖与桐油搀和而成的“夹浆”,此种夹浆凝固后的附着力极强,能使城墙经久不坏,六百年过去依然坚固如初。

  寻访老城南,门东和门西是常碰到的概念。外秦淮河从无到有,皆因为明城墙的修建,它作为人工开凿出的护城河与交通运河,将旧时相连的长干里隔断;而内秦淮河的历史几乎永远比想象中更加丰富,它与中华门相连,在城墙内形成两个三角形片区,中华门东面的三角区称为门东,中华门西面的三角区称为门西,叫法由此传开。


  

  南京的老城和国内其他几个兄弟古都命运相仿,自改革开放以后便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一波波改造和重建。遗憾的是,人们还来不及认真地评估老城中各个历史街区、文保单位的无量价值,城市发展的进程已将这些见证过数百年峥嵘岁月的古董匆匆吞没,取而代之的是参差不齐的水泥盒子、混凝土搭起来的仿古建筑,新漆新瓦,全无感觉,徒留噱头。

  2006年,城南颜料坊、牛市、珍珠巷等多处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古井齐刷刷地被列入“消失名单”,为一座即将动工的购物中心腾地。同年8月,作家薛冰、南京大学教授姚远等16位知名人士发出《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才使拆除工作一度告停,推翻之前的规划,请参与规划、整治北京南锣鼓巷、国子监-雍和宫保护区,福州三坊七巷等地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重新设计城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

  如今,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街巷里的明清老屋经过修缮,获得了统一的外立面颜色,甚至是统一的屋檐。钻进门西的一条老巷子里,偶然撞见一扇门,戏台临河而建,只是连同身边的一串河房被改造一新,唯有一处暗灰色的旧河房夹在其中格外抢眼,马头墙清风伟岸,诉尽历史。

  门西是城南最早的居民聚集区,遗留下大量古建民房,六朝以来形成的道路系统尚未破坏,单从路名就可以清楚地判断房子的朝代。六朝、南唐、宋、明、清,走到哪里都是故事。如果身边有一位好导游,街巷里的城南旧事是一天都讲不完的。



城西 人文深味

  

  家住六朝烟水间

  到汉中门的时候阳光正好,抬手看了看表,距跟薛冰约定的采访时间还早一个小时,离约定的地点——莫愁湖边的咖啡馆也并不远,索性坐在城墙下晒一会太阳。

  遵照南京“显山,露水,现城墙”的规划原则,每逢一处独立的城门,都会遇见一处或大或小的城墙公园或市民广场。身后两处三棵成帮的银杏树颀长丰硕,顶着大团金黄灿灿的树冠在微风中闪耀着炫目的光泽,身前的桂花树虽然已过花期,却依然飘散着暗香,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目之所及的草坪边缘,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在父母的陪伴下遛兔子,静默的城墙下,生活千百年来就这样慢慢流淌。

  薛冰的家住在莫愁湖边,诚如他那一本《家住六朝烟水间》的立意,当我抛出第一个关于南京贵族气的问题时,他笑答道,“南京没有贵族气,只有烟水气。”

  这烟水气,恐怕还要从城西清凉山的文脉说起。

  吴敬梓说南京“菜佣酒保都有烟水气”并不为过,在那个精神生活可以击节称赏的的时代,清凉山就是精英文化的源头。南朝宋武帝在清凉山建离宫;五代时杨吴在此建兴教寺;南唐后主李煜在此建避暑宫……清凉山素为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垂青之所,乌龙潭更是历代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家园。住在清凉山上的魏源讲乌龙潭,“林阴横满地,夜影忽过墙。忘却月已转,翻移树易长。积雨有余气,老荷始自香。空林如积水,清夜意难忘。”如今的乌龙潭公园虽已很小,再看不到黑龙出没,却因为众多遗墨而成为历代文人永久的凭吊所在。


  

  薛冰说,石头城本是军事区,当时的石头城是骑在长江上的,就像现在的采石矶和燕子矶,占据着重要的军事要塞位置。到了六朝以后,特别是南唐,长江逐渐西移,石头城的军事地位慢慢退化。在此之后,很多诗人纷纷到这里来怀古,留下诗文,石头城才慢慢变成文化人的主要活动场所,顺而成为南京的一个文化区。

  “随园是袁枚建的,袁枚在当时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巴金、茅盾这样的文学泰斗,他在这儿,全国的文化人都要到这儿。袁枚很重视生态保护,随着自然的地势修建这个园子。这个园子是没有围墙的,谁都可以进来玩,谁都可以到园子里采果子,谁都可以在墙上写诗。到了乾隆以后,道光年间,写《海国图志》的魏源就住在清凉山下的龙蟠里,写《校庐抗议》的冯桂芬当时在惜阴书院当老师,就是现在的江南图书馆,在魏源家的对门。这个江南图书馆是当时的两江总督征得朝廷同意官方修建的,花了几十万两银子买书,包括很多大藏书家的书,这些书到现在还是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的底子。后来南京大学在这里,金陵中学在这里,南京师范大学还要近,河海大学更近,直到变成一个大学区,成为今日精英文化的聚集地。”

  从清凉山回到近在眼前的莫愁湖,薛老讲的掌故脉络清楚,妙趣横生:“莫愁湖一开始是借了六朝南齐莫愁女的名,在梁武帝的《河中水之歌》中就有这个美丽的传说。之后关于莫愁女的景点越修越多,也增添了更多引人入胜的传说。很多人来看、来玩,再写出很多东西,这个文化积累越来越厚,就有了今天这个诗意盎然的莫愁湖。”想来莫愁湖的一瓢水里都应该荡漾着诗文,而那些亦真亦幻的传说故事才是莫愁湖的灵魂。

  文章来源:《新旅行》杂志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1 17:23 , Processed in 0.07927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