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3 11:2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2-03
  第二章 收起血泪,掀开新的篇章

神龙摆尾,陆渐于鸿

宋太祖即位后,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并以名义上的发源地宋州(即赵匡胤建节的归德军,今河南商丘)为南京,以洛阳为西京,以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为北京。尊母亲杜氏为皇太后,父亲赵弘殷已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去世,追赠为“宋宣祖”,皇弟匡义避讳改名为“光义”。经推算,宋朝应该属火德,尚红色(与汉、隋、明相同,唐朝属土,尚黄色)。后周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继续为大宋的宰相,以后周义成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武信军节度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为镇安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殿前都虞候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为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军节度使,完全掌握了军权。以周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为守太师,雄武军节度使王景为守太保、太原郡王。并接受西羌党项部首领李彝殷(李彝兴)的朝贡,加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守太尉;接受荆南节度使高保融的朝贡,加封为守太傅。一个新的国家已经初具气象,但他到底是要终结五代乱世还是继续做普通的第六代呢?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后周旧臣。京城内唯一的忠臣韩通被杀,其余都投降了。张永德已经被废掉,但是镇守北边潞州的李筠、镇守南边扬州的李重进仍然手握重兵,而且都是拥有较高声望和政治背景的名将。事实上,他们确实也都树起反帜,声讨新建的宋朝。

本来李筠和李重进是约好了同时起兵,共讨赵匡胤。但是李重进派去联络李筠的“亲信”瞿守珣却跑到东京去向宋太祖告密并且作了双重间谍,又跑回扬州告诉李重进说李筠不愿意跟他合作。当时也没有无线电,李重进就相信了他这位亲信。这边李筠却不知情,独自起兵。太祖遣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带兵平叛,随后又遣昭化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从东路包抄,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也曾在此发生)大败李筠。石守信和高怀德又在泽州城外大破北汉援军,并生擒李筠部下伪节度使范令图,将李筠合围在泽州城内。宋军四十余天攻破城池,李筠赴火自焚,其子李守节在上党投降,遇赦。就在泽州,李筠曾于高平之战中取得过名垂青史的荣誉,但也在这里,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讨平李筠前后只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北边的李筠被解决掉后,宋廷又将矛头指向南边的李重进。此时李重进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南北夹击的机会,后悔不及,但为时已晚。这一次太祖御驾亲征,只用一个月时间就攻克扬州,李重进和李筠的下场一样:举家自焚。

最大的两个外镇武将都被武力讨平,其余百官虽然还有很多仍然不舍后周,甚至经常流露出来,但事已至此,不可挽回。太祖对他们也非常宽容,认为这只是正常的人性流露而没有处罚,宋朝的内政逐渐稳定下来。周围的割据势力如南唐、北汉、吴越、后蜀等,辽帝国、高丽、三佛齐、占城等海外诸国纷纷遣使来朝,承认宋朝的正统地位,接下来就应该着手中国的重新统一大业。

首先对准的目标是位于今湖南的衡州刺史张文表、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和武平节度使周保权三位小人物,宋廷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主帅,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地方军进讨,轻松获胜。这些都是小人物,就不详细讲了。控制了四战之地荆州,南方诸国都直接暴露在了宋军的矛头之下。

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后周遗留下的三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致仕(以很高的级别退休并享受待遇)。这三位以前其实都是太祖的上司,再转而为臣确实很不自在,致仕是很好的办法,赵普等亲信补为新的宰相。同年宋廷集结兵力讨伐后蜀。众所周知,四川是一块天然适合割据的地域,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认为中国的四川、山西、岭南等许多地区的自然地理是世界上最适合形成独立国家和民族的地区。“中国的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有利于中央政权的产生,相反,古代中国的统一是人类的组织能力战胜地理环境的一次胜利。”由于这个胜利,这些地区始终都是非常稳定的传统汉区。当然,在分裂时代,要对他们进行统一战争仍有很多现实的难度。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就非常顽强的割据了四十多年,并且一度将中原的曹魏打得很痛苦,现在这些地区也都建立了独立的国家暂时独立。
后蜀的最后一个皇帝孟昶(史称“后蜀后主”,有点别扭,还是就叫他孟昶好了)算是比较腐朽的统治者。但他居然主动遣使北汉要求南北夹击宋朝,而且他的方案是出子午谷占领潼关以西的地盘,还把自己当诸葛亮了。十一月,太祖集结兵马,一路由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监军,率步骑三万出凤州道(今陕西凤县);一路由江宁军节度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监军,率步骑二万出归州道(今湖北秭归)。

后蜀虽然占据了易守难攻的地利,但毕竟不是诸葛亮,在宋军面前完全是废柴,这一部分就不用详细讲了,总之就是几下打垮了。北路军的王全斌在攻克剑门时斩首万余级,蜀军本就对胜利不抱太大希望,此后更是心理完全崩溃。不多时宋军两路军会师成都,孟昶直接宣布投降,前后一共只用了66天时间。孟昶的费贵妃,也就是著名的花蕊夫人写了一首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来表达她对亡国的悲愤。这个女人其实也很不厚道,孟昶最大的问题就是奢靡腐朽,作为男人背后的女人,她没有起到规劝作用,反而起了很大的助长作用。她喜欢芙蓉花,就在成都种满芙蓉,后来成都因此得了一个“芙蓉城”的美称,但这也将后蜀的奢靡之风发挥到了极致,到头来还骂别人不是男人,实在是很不厚道。后来她被才貌双绝的宋太祖占有,真是便宜她了。

后蜀这个国家在别的方面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贡献,也很腐朽,但是其上层人物们对文学发展还是有较大贡献的。“花间词派”是宋词的鼻祖之一,尤其是婉约派的渊源。其文字隽美细腻,甚至矫揉造作,很有女人味。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把别人杀着玩儿啊!由于北路军主帅王全斌采取了残暴恐吓的战术,在成都一次性杀降二万七千人,激起了蜀中军民的极大愤慨。平定四川后王全斌、崔彦进等人昼夜宴饮,纵容士卒劫掠,百姓苦不堪言。当年四川就爆发了上官进、全师雄等人领导的蜀兵和群众起义,杀死宋军先锋都指挥使高彦晖,斗争了三年才被宋军镇压。鉴于此宋太祖将大屠夫王全斌、崔彦进降职,并大力整顿了宋军纪律,才使四川这个富饶的大后方稳定下来。而相比之下,东路军在儒将曹彬的监督下,始终保持极好的军纪,不滥杀掠夺。曹彬的仁者气度受到太祖的高度重视,逐渐委以重任,并树立为宋军的典型,逐渐消除了宋军的戾气,成为了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这也是宋军开始走出五代桎梏的重要一步。

后蜀搞定之后目标又对准了南汉。南汉曾名大越国,但由于是刘姓人士建立的国家,所以又改国号为“汉”,定都广州,主要势力范围是岭南两广。那时候珠江三角洲还不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而是烟瘴重生的蛮荒之地,并不发达,主要是天遥地远路难行没人理他所以才偷生到现在。不过宋朝要统一天下,他世外桃源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当时南汉的皇帝刘鋹,史称南汉后主,不但腐朽,而且非常残暴,境内人民起义不断,其中一位人物名叫张遇贤的值得一提。您可能没听说过他,但是他确实很有前瞻性的首次使用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年号:永乐。所以南汉也算是培养了一位永乐大帝,可聊以自慰。可能这位永乐大帝是南汉的骄傲,舍不得杀,后来是跑到南唐的地界才被南唐捕杀的。宋太祖先礼后兵,请南汉小国主动投诚,但是刘鋹认为自己有岭南地利,还有秘密武器战象,拒不投降,还斩杀了投降派的大臣,决心顽抗。

开宝三年(西元971年),宋廷以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贵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道州刺史王继勋为都监,率十州兵进讨南汉。潘美首先围困贺州(今广西贺县),南汉援军急至。潘美佯装撤退,南汉军不知死活,以为潘美怕了,竟然来追击,自然中了埋伏,全军覆没。之后潘美再至贺州,轻松攻克。紧接着宋军经过比较艰难危险的山地行军,连克数州至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汉国竟无人想到在此途中伏击,放任宋军走出崇山峻岭,来到平原。这时南汉军才抛出他们的秘密武器:战象,妄图籍此抵抗宋军天威。可惜他们又不懂得正确使用,而是正面强行冲锋,结果这些庞大的移动标靶被强弓劲弩射得血肉模糊,潘美轻松攻克韶州。攻克韶州之后,广州就已经完全暴露,刘鋹孤注一掷,集结十五万大军在广州城北,以木竹为栅,准备抵抗宋军。潘美见后哈哈大笑,只待一天北风起时,召集数千民夫,皆双手持炬,趁天黑投入南汉军营。火借风势,烧得南汉军哇哇乱叫,宋军趁机进攻,斩首数万。南汉主力部队已亡,潘美轻松攻入广州,生擒刘鋹。一些人啸聚海岛继续抵抗,宋太祖暂以潘美知广州兼市舶司,旋即讨平,岭南平定。

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南唐是各个割据势力中相对最强大的一个,周世宗攻取淮南已经大大伤了他的元气。中主李璟死后其子李煜继位,史称南唐后主,文学史上又称李后主。李后主没想过富国强兵抵御宋朝,而是百般讨好并大肆贿赂宋太祖和赵普等人,只求保证其割据江南的地位,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开宝七年(西元974年),宋廷以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都监,颍州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率领十万大军进讨南唐。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30:39 | 只看该作者

长篇连载:铁血强宋(6)

发兵前,宋太祖专门召集几位主将,告诫道:“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曹彬与李汉琼、田钦祚等将率水军从江陵(即荆州,今湖北省荆沙市荆州区)出兵,顺江而下,潘美与曹翰、刘遇等率马步军继行。南唐的忠臣良将刘仁瞻、张彦卿都已故去,剩下一个林仁肇为宋太祖所忌惮。于是宋太祖略施小计,在东京营造了一座大庭院,在内室挂了一幅林仁肇的画像,并悄悄告诉南唐使者说林将军已经归降大宋,这就是留给他的宅子。

这种拙劣的小伎俩可能连猪八戒都很难骗得到,但是李后主居然信以为真,杀了林仁肇,使得宋军唯一的忌惮自动消失。这下,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唐军都已经远不是宋军对手。宋军顺江东下,所向披靡,唐军的所有水寨和战舰都被宋军摧毁,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兵临采石矶。采石矶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又名牛渚矶,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大矶”,均是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的险要之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长江天堑的具体表现之一。采石矶是南唐国都金陵(即建康、建业、江宁,今江苏南京)的水上屏障,凡欲从水路攻取金陵者,必先破此砦,当然这也是南唐重兵把守的战略要塞。由于采石矶确实易守难攻,唐军又精于水战,宋军一时也无法攻克,唐军渐渐有所懈怠,此时宋军的秘密武器出现了。

樊知古,原名樊若冰,本是南唐人士,但在南唐郁郁不得志,每天在采石矶钓鱼,实际上是在测绘当地的水文资料。虽然《孙子兵法》中有专门的《用间篇》,中国的军事家历来也很重视谍报工作,但在明太宗(永乐大帝朱棣)设立正规的特务情报部门之前,反间工作仍然是很原始的,所以他这种并不高明的间谍行动居然得逞。后来他带着这些重要情报资料投奔宋朝,并建议据此修建浮桥攻取采石矶。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授予舒州军事推官的职务,带领工程部队在贵池(今安徽桐城)李阳河试造浮桥。因为他的名字“若冰”与“弱兵”谐音,于是改名为“知古”。宋军受阻于采石矶时,他的部队预制浮桥部件完成,于是来到采石矶开始正式工程作业。在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是修不起桥的,唐军在南岸看到宋军居然在长江天堑上搭造浮桥,哈哈大笑,认为曹彬是在儿戏,没有提高防备。樊知古其实是根据采石矶的实际水文资料预制好的浮桥,此时只需移至采石矶以CKD方式组装既可,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搭造好。唐军发现为时已晚,宋军迅速通过浮桥,攻占了采石矶。

随后宋军从水陆两路合围迅速包围了金陵,这时李后主连忙派使臣向宋太祖求饶,答应只要退兵,可以给很多钱。宋太祖答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李后主终于断绝了幻想,开始整军抵抗,当夜派数千军呐喊着杀出城外,却大败而回。曹彬、潘美率军紧紧围住金陵,昼夜攻打,主将曹彬始终牢记宋太祖不可滥杀的戒律,每次攻城最急时都故意放缓,企望李后主能够主动投降,减少伤亡。最后城破之势已成,李后主还没投降,曹彬却突然称疾。众将士忙问何疾,曹彬道:“其实我身体没病,而是心病。我想起我军攻打四川的时候杀戮甚众,心里难受得很,恐怕金陵城破,你们又要杀戮,于心何忍啊!我这病用药是治不好的,只要你们诚心立誓,城破之时不妄杀一人,我的病自然就好了。”众将连忙焚香立誓决不妄杀,第二天曹彬的“病”就好了,第三天就破城。李后主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曹彬军门前请罪投降,曹彬非常有礼貌的接待了他,南唐平定。

李后主此人做皇帝是渣级,但是做词人却是骨灰级,算是宋词史上第一位大师。其在兵败之前的作品多以描写宫廷内的富丽生活、江南的美好景致及其个人的风花雪月为题,以细腻浮华著称,是后代声乐坊内的主打歌,代表作有《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菩萨蛮》(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等等。兵败后被软禁,转而描写其凄苦惆怅的心情,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峰,代表作有《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浪淘沙令》(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花间派”虽然词句华丽,但却空洞无物,算是创造了宋词的骨架,而没有魂魄。而到李煜,词才开始进入意境,华丽的骨肉被赋予了深邃的灵魂,开启了光照千秋的宋词文学。所以,虽然李后主为人浮华,不勤政事,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样不容抹杀。
至此,大宋从占据中原出发,而湖南各割据政权、四川的后蜀、广东的南汉、江南的南唐都已相继平定,西北领主折氏、李氏内附,福建的吴越国王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等人势力微弱,一直归附于宋,后来太宗朝正式纳土,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汉了。

北汉:最难啃的硬骨头

原后汉并州刺史刘崇建立的北汉国,其实是五代十国中国力相对最贫弱的一个,只占据今山西的中北部十一个州。但并州是春秋时晋国的故地,有黄河、汾河、太行山相拱卫,号称“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北面是蒙古草原,容易补充战马。北汉又寄在辽帝国的卵翼之下,辽帝国将其作为与中原汉族政权的战略缓冲,百般庇护,北汉本身也确实足够顽强,故而周世宗、宋太祖都未能轻松攻克。

周世宗虽在高平之战中大胜,但是由于史彦超轻敌冒进,会攻太原功亏一篑,宋太祖在他17年在位期间,曾两次进伐北汉均未果。

第一次在开宝元年(西元968年),北汉主刘承钧死,因为继位问题发生一些内乱,宋太祖认为有机可乘,遂在攻灭后蜀之后立即遣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率军攻打北汉,但事先缺乏充分准备,只是一次试探性进攻。虽然李继勋取得一些作战顺利,一度兵临太原城下,但是紧接着辽援军赶到,宋太祖认为和辽军开战的时机尚不成熟,下诏退兵。

第二次就在开宝二年,北汉又发内乱,国主刘继恩被杀,其弟刘继元继位。宋太祖又认为有机可乘,仍以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侍卫步军指挥使党进副之,宣徽南院使曹彬为都监,棣州防御使何继筠为石岭关部署,建雄军节度使赵赞为汾州路部署,以伐北汉。另遣彰德军节度使韩仲赟为北面都部署,彰义军节度使郭延义副之,以防辽军来援。宋军进展顺利,李继勋大败北汉军,合围太原城,宋太祖亲临城下督战。宋军筑起长连城围定太原城,日夜攻打,后又决汾河灌城,但北汉据城死守,几十日不下。另一方面,何继筠、韩仲赟等将也击败辽帝国援军,但是辽军此时采取了正确的救援战略:围魏救赵,遣大军突入宋境,宋军久围太原不下,只得班师。

宋太祖在开宝初年两次讨伐北汉,当时南汉和南唐都还没有平定,按照王朴的《平边策》提出的“先南后北”战略,不应该急于进伐。而这两次北伐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所以都在前期进展顺利的情况下不了了之。但宋太祖也做好了长远打算,将北汉境内的居民尽量内迁,坚壁清野,又断绝北汉的商路,弄得北汉凋弊不堪,实力大损,为后来宋太宗攻灭北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平定南方后宋太祖还没来得及重新组织北伐就已驾崩,没能亲手翦灭北汉,殊为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7 21:50 , Processed in 0.08043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