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义昆:“录音门” 医患暗战“步步惊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 10:0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义昆:“录音门” 医患暗战“步步惊心”

2011年11月02日02:55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刘义昆

  因对医生不信任引发的“八毛门”事件刚刚平息,另一宗同样反映医患关系的“录音门”事件又在广州浮出水面。今年9月21日,患儿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一系列波折。此期间,患儿父亲因对医生的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11-11月1日《广州日报》)

  诚如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所言: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正因为医学的“不确定”,患者往往更愿意选择大医院,往往会选择多家医院看病。因此,回头来看“八毛门”,患儿家长的心态其实非常正常。是的,正因为医学的“不确定”,使患者会对医生的水平抱有基本的怀疑毕竟生命是自己的,而且不可以重来。

  于是,我很能理解“录音门”中的患儿家长。他是做煤炭生意的,医药费恐怕不是大问题;40岁生下儿子,恐怕也是掌上明珠。更何况,在复印了病历给广州的其他儿科医生看,也找北京的专家咨询之后,被问到的医生专家都说“病情没那么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患儿家长处处小心谨慎,甚至录音以防意外,在情理之中。现在来看,他的谨慎还是有道理的:9月29日,医院建议出院继续康复治疗;10月8日,患儿的病情却迅速恶化。

  倘若家长听了医院的建议已经出院,医院还会负责吗?这是第一个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疏忽,搞错了患儿的用药知情同意书(是用旧模板写成的),上面显示患儿“巨细胞病毒阳性”,还有“应家长强烈要求”等字眼。后来才知弄错了,用了别的孩子的模板。倘若家长一不小心签了字,万一医生用错了药,后果谁负责?

  更让人悲观的是,不仅医学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医生的医德同样也“不确定”。我们看到:8月31日凌晨,一名沈阳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而值班医生两次在距离事发地不到2米的地方打卡,“视而不见”。当然也有好医生:去年,江苏常州一位市民在市内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时,医生开出了一毛钱的处方,孩子的病就痊愈了,这个处方被病人家属誉为“最便宜的处方。”

  是的,医学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质疑,而医德的不确定性则加剧了这种“不信任”。而要让医院与医生取得患者信任,信息公开与接受监督,无疑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录音门”事件,却让不少医务工作者感到压力。一位学医的网友说,“如果你干活时旁边有人在录像,你能安心干活吗?”某医院的一位副院长则称,他已经告诉自己的儿子,“以后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当医生。”医生确实需要尊重与信任,但尊重与信任不是天然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才能获得。

  (作者系教师)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0:02:20 | 只看该作者

句句录音,医患步步惊心

句句录音,医患步步惊心

2011年11月02日 06:53    吴杭民    来源:法制网      

吴杭民

因对医生不信任引发的“八毛门”事件刚刚平息,另一宗同样反映医患关系困境的“录音门”事件近日又在广州浮出水面。40多天前,1岁5个月男孩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男孩父亲因对医生的一些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由于患儿家长将每次和医生之间的谈话都录音,给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医患关系出现了一些误解,该医院昨天就患儿的病情作出情况说明(11月1日《广州日报》)。

在医院治病,家长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句句录音”,给医生造成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医患关系要搞到如此“步步惊心”的地步,着实令人紧张发毛。唉,信任危机下的这场医患“暗战”,令人心情沉重——难道医患双方以后分分秒秒都要录像取证吗?

治病救人,理应以信任为先,如果连为你或亲人治病的医生也不能相信,那么,这场与病魔抗争的战斗,在“人和”上首先就败下阵来了。可是,患儿小涵的父亲其行为,也不能全盘指责,在领教了不少医生医德沦丧的教训后,在见识了不少医疗事故纠缠不清的前车之鉴后,医患的信任度,或许已经降到了谁也不愿看到的程度——家长“句句录音”,也许是为了一旦发生意外好保存证据为孩子维权,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已经在采用术前公证,患儿家长“句句录音”,这有点儿像“地下版”的术前公证吧?可是,又有谁愿意“句句录音”呢?谁不想在信任的晴朗天空下看病治病而不用时刻提防对方?

不久前,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指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国务院要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医患“暗战”的故事,也许正是这个社会的一种凸显。有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0248件,到2009年上升为16448件,2010年则升至17243件。医患双方从“暗战”到明战,甚至发展到在医院制造流血冲突事件,导致双方付出血的代价。

或许你会说,你错了——这不,一则道歉信在上周末搅乱了网络——10月28日,“八毛门”患儿在武汉康复出院,患儿父亲陈刚发表书面道歉信。1个多月前,“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的报道,引发舆论哗然。事实上,患儿最终还是在武汉同济医院进行了手术才得以康复。患儿父亲陈刚写道,“因我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及一时冲动,使深圳儿童医院受社会舆论的冲击,因而承受巨大压力,在此我真诚地向深圳儿童医院的全体医生护士道歉!你们当初对我孩子的诊断是正确的,是我错怪了你们!给你们带来了伤害我深表歉意。”——可是,家长都不是专业人士,谁又能否认“过度医疗”给我们带来的巨大阴影呢?应该说,“八毛门”患儿是幸运的,但这样的幸运,未必能落在每一个患者的身上。否则,医患双方信任危机难道是空穴来风吗?

谁来抚平因为信任缺失而灼伤的医患“伤口”?难怪,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上谈及这一事件时表示:“为什么医患要‘战’呢?谁是谁的敌人呢?患者一开始就想到医生要敛财,医生一开始就想到患者要闹事,这样的‘病’如何治呢?”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0:03:43 | 只看该作者

“录音门”病历将上网征集专家意见

“录音门”病历将上网征集专家意见


2011年11月02日06:59


南方都市报薛冰妮


  “双方为什么都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医生在让患儿家长签字时,有没有明确告知每一个细节,包括为什么要用贵的药而不用便宜的药。而家长在录音时,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的质疑到底有多少专业依据,还是出于对医生本能的不信任。”
  ———网友“夏天的尾巴”
  南都讯 记者薛冰妮 实习生付晓僖 昨日患儿小涵仍在重症监护室,高烧不退,院方经过家属同意决定将他的病历在网上公布,得到全国专家的支援。同时,小涵转入了无菌病房,接受更严格的无菌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患暗战“录音门”备受关注。微博上对医患信任热议,大部分医生并不畏惧录音,但是多希望能光明正大录音,并且最好录医嘱。
  病历将挂网上
  昨日,患儿父亲徐先生表示,孩子仍然高烧不退,达到40℃,病毒感染还在持续,肝功能受损较重,黄疸严重,皮疹严重。“我今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院方跟我商量决定把孩子的病历挂在全国知名的专业网站上,希望能得到全国专家的支援。希望媒体能给我们呼吁,希望专家能看到孩子病历。”徐先生表示,院方也在想办法。早上他刚起床,医生还问他能否用中医的办法救治。另外,省妇幼为孩子进行了全院的专家会诊,同时院方为小涵升级了病房,现在小涵从普通的PIC U转到了无菌病房,医生护士进去都要进行无菌处理。
  昨日,省妇幼向媒体发布消息称,小涵目前仍在PIC U继续救治,肝功能有所改善,但病情仍然反复,存在发热、皮疹、黄疸、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仍处极其危重状态。
  网友:录音有必要
  在新浪微博等网站,多数网友认为还是有必要录音。一些人认为,对医生录音可督促医生为病人很好地治病。不敢接受录音的医生不是好医生。也有人反对,认为会影响医生诊疗。绝大多数网友认为频频出现“录音门”原因在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而促使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在于公立医院市场化、医疗资源的不够充分以及相对的“垄断”,医疗价格的居高不下,以及迟迟没能得到根本推进的医疗改革。
  医生:可事先告知再录
  南都记者在网上专门对医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医生对怕听不清医嘱而录音并不抗拒,并且认为最好光明正大录音,事先告知,不要偷录。当然也有医生反对患者录音行为。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0:04:3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全程录音 医生压力很大

家长全程录音 医生压力很大

2011年11月01日04:04广州日报-足球



  由于之前在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家长将每次和医生之间的谈话都录音,给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医患关系出现了一些误解,该医院昨天就患儿的病情作情况说明。 记者乔军伟 摄
  [报网互动][关注] 医患暗战再掀信任危机 “句句录音”到底伤了谁
  “录音门”最新进展:孩子病情极其危重
  因对医生不信任引发的“八毛门”事件刚刚平息,另一宗同样反映医患关系困境的“录音门”事件近日又在广州浮出水面。
  40多天前,1岁5个月男孩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的一系列波折。
  在此期间,男孩父亲因对医生的一些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同时复印孩子病历、检验结果等咨询院外专家。
  昨日,小涵仍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ICU病房接受救治,医生表示他的病情已经达到“极其危重”的地步,而小涵的父亲则显得十分疲惫,在儿科病房的病床上堆满他复印的孩子病例、病情记录、检查资料、写给医院的控诉书……
  文/记者饶贞 通讯员彭文斌、林惠芳
  昨日下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动约见媒体,介绍小涵的最新病情,并就小涵父母对医院的一些疑问作出回复。该院儿科主任王波介绍,今年9月21日,1岁5个月的患儿小涵因重症手足口病入院,经过呼吸机通气等治疗10天后,医生认为孩子已达到出院标准,建议出院继续康复治疗,而孩子家属表示不愿办理出院手续,但认为孩子回家更利于休养,便于当月30日在未办理出院手续的情况下,将小涵带回了家。
  上海专家参与会诊
  王波表示,10月9日,小涵因发热、咳嗽返院,随后相继出现高热、皮疹、肝脾肿大、黄疸、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情况,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孩子病情疑难复杂,对治疗反应不理想。”10月28日,小涵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反应差、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再次转入儿科ICU接受救治。
  “现在孩子的病情虽然与前几天相比稍微稳定了一些,但仍极其危重,病情进展十分凶险。”王波表示,经过来自中山二院、珠江医院、广医一院、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市八医院专家的会诊,小涵被诊断为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同时还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肺部感染。昨日,上海儿科医学中心王莹教授也来到广州,对小涵进行会诊。
  “上午还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突然就进了ICU?”小涵的父亲徐先生说,这是他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地方。徐先生说,他曾拿着孩子的病例咨询院外医生,他们认为孩子的手足口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而作为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治专家小组成员的王波昨日对此表示,小涵入院时已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比如烦躁、右手持物不稳等,这些都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他表示,重症手足口病虽然只占手足口病患儿的很小一部分,但重症患儿发作十分凶险,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导致死亡。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昨日指出,“活蹦乱跳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经验的医生可能发现父母没有发现的症状。”他同时表示,小涵父亲曾提出质疑的腰椎穿刺术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检查,“医生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你做一项检查,如果发现有神经系统的问题,做这个检查能对病情判断有很大帮助。”
  然而,对于医院的这些解释,小涵的父母并没有表示认同,小涵母亲甚至对记者表示“孩子入院时根本没有‘右手持物不稳’的表现”。
  医院承认有疏忽之处
  此前,医生在让小涵父母签用药的知情同意书时,曾错用了旧版模板,里面有“巨细胞病毒阳性”的字样,让小涵父亲误认为孩子患了巨细胞病毒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发现后进行了更正,而这件事情也让小涵父亲更加不信任医生。昨日,王波在解释这件事情时表示,当时是工作人员疏忽,打印了电脑系统中一个旧的模板,但这件事并没有对小涵的治疗造成影响。
  让小涵父母产生不信任的还有另一件事:他们在ICU探视孩子时,发现孩子的尿布上竟有血迹。对此,昨日王波解释说,“经过反复检查,系抢救时导尿管擦伤尿道口所致,调整导尿管并加强护理后未再出现类似情况。”
  “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具有争论性的学科,没有百分之百的对和错。”陈运彬昨日通过媒体呼吁患者给医生多一点信任。他说,小涵的父亲全程要求参加专家会诊,并对谈话进行录音等做法,已经超越了“医疗常规”,“本来专家会诊时医生的意见就可能有不同,如果家属在场而且录音,有些观点和看法医生可能就不敢说了。”
  读者王女士 希望医生能多一点耐心
  2岁女孩蕊蕊的妈妈王女士说,她虽然不能完全接受小涵父亲的做法,但她很理解小涵父亲的心情,“做父母的看到孩子要接受这样那样的检查,真的很希望孩子能少受罪”。她表示,希望医生能多一点耐心,如今一些医生在给孩子看病、开检查单时实在没有什么耐心,“常常是直接拿来一张知情书,我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催我在上面签字,哪怕他们能稍微解释几句,做父母的也会安心很多。”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医学问题上没有输赢
  昨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上谈及这一事件时表示:“为什么医患要‘战’呢?谁是谁的敌人呢?患者一开始就想到医生要敛财,医生一开始就想到患者要闹事,这样的‘病’如何治呢?希望矛盾恶化的初期,大家共同关注,大家一起讨论,在医学的问题上,并没有谁赢,也不知道谁输!”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科学,谁也不能保证每个病人在穿刺的过程中百分百不出现不可预料的意外,这种意外谁的错?谁来承担后果?医师是应该有一颗对生命敬畏的心,但不应该是揣着如何不被患者讹的心态工作。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谁之过?医师?医师难道不是受害者?”
  医务工作者:
  感到无奈和惧怕
  此次“录音门”事件也让不少医务工作者感到压力和惧怕。“如果你干活时旁边有人在录像,你能安心干活吗?”一位学医的网友昨日在网络上坦言“每次看到这些事,对以后投入这个行业很害怕呢……”另一位护士则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上班,我真想不干了!”而某医院的一位副院长昨日更是直接对记者表示,他已经告诉自己的儿子,“以后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当医生。”
  一位中医师则在网上表示:“现在,有些患者实在令医生头痛。认为患者是医生的上帝,治好了是医生应该做的,疗效不佳就无理纠缠。小时候我的父亲行医时从来没有这种现象,患者都十分敬重医生,治好了就是救命恩人!感恩一生。疗效不理想就如实反馈情况,请医生分析调整处方。从来就没有‘医闹’。”
  [报网互动][关注] 医患暗战再掀信任危机 “句句录音”到底伤了谁(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5 11:05 , Processed in 0.07678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