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国家的奋斗 看新中国如何走上富民强国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7 14:3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1950年启动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通过土地改革,党和政府的权威及组织动员能力空前提高,为后来的社会制度变革和大规模动员社会资源奠定了基础。

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

“四面八方”

政策的辉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走向强国富民的新篇章。

建设一个国强民富的新中国,应该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确定的奋斗目标。对如何走向国强民富之路,早在1949年3月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明确党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制定的《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作了周详的规定。《共同纲领》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营经济是国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他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述有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关系的规定,史家俗称 “四面八方”政策。

“四面八方”思想是刘少奇最先在天津提出的。1949年4月11日,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到天津调查研究,在听取天津市负责人黄克诚、黄敬等汇报后,刘少奇根据自己长期的思考和当时接管城市的实际情况,写了《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其中写道:“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建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全面关系,都必须很好地照顾到,否则就会犯严重错误。”对这四对关系,刘少奇具体解释说:“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必须贯彻公私兼顾的政策”;“必须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劳资、公私、内外、城乡”八个方面的问题。4月中旬,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了刘少奇到天津后处理问题的许多思想,毛泽东认为刘少奇的许多讲话很好,毛指出,“剥削越多越好”的提法不太妥当,还是讲“四面八方”为好,并概括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提法。 《共同纲领》正是据此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

“四面八方”政策的核心,是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因素,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共同努力。

三年恢复国民经济

一统一调,“只此两事,天下大定”

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建国后社会经济面临的改组,使得各阶层民众在生产生活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在生产和经营上举步维艰,加之对新生政权的疑虑,他们的心情和处境是“挂红旗五心(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这时,失业工人、失业知识分子和一些手工业者对中国共产党也有意见。他们说“解放了,生活为什么这样苦?”大部分农民,由于没有实行土改,又要征收公粮,也有意见。而由于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党内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情绪,如在对待公私关系问题上,有人提出:国营经济要无限制地发展。“越发展,就越要排挤私营”。有鉴于此,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他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进攻面太宽,走得太远,搞得太紧张,十分不利。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缓和一切可以缓和的地方,不要“四面出击”。一定要坚持“四面八方”。他还提出了合理调整工商业、解决失业问题、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给小手工业者找出路等具体举措。

公私关系的处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现代性工业只占国民经济总生产量的10%左右,其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统计:1949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的公私比例是,国营占43.8%,私营占56.2%。针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具体困难,人民政府对国营经济和私人经济在原料供应、劳资关系、市场、价格、内外交流等方面实现一视同仁,并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办法,这不仅使民族资产阶级渡过了经济萧条的难关,而且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51年同1950年相比,全国私营工业户增加11%,生产总值增加39%。与之同时,还采取了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等有效措施。

对当时整个社会迅速稳定,财政经济好转的状况,陈云有过如下说明:“3月物价稳定,5月中旬全国各地工商业者都叫喊货卖不出去。于是我们发了两路‘救兵’,一为加工订货,一为收购土产。起决定作用的是收购土产,因为收购土产,就发出了钞票,农村有了钱就可以买东西。到9月全国情况就改观了,霓虹灯都亮了。”后来,陈云对这一段的工作曾作过一段精彩的概括,他说:当时我们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统一,二是调整。统一是统一财经管理;调整是调整工商业。一统一调,“只此两事,天下大定。”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1950年启动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通过土地改革,党和政府的权威及组织动员能力空前提高,为后来的社会制度变革和大规模动员社会资源奠定了基础。

由于新民主主义建设纲领的有效贯彻,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产量。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经济体制改革萌芽初现

根据中共中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同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到1956年6月,全中国1.2亿农户中,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已经有1.1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1.7%。其中,有3500万户加入了初级合作社;有7500万户,即大多数,加入了高级合作社。全国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合作组织,已经占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个体小商业也已经实现了合作化,为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执行代销代购的业务。这表明,全社会的个体私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已基本上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随着单一公有制的建立,全部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统统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使原来还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市场调节因素,基本上退出了经济生活领域。这样,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原有的双重调节机制,就变成了单一的计划调节机制。

这时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打乱了原来产供销之间的链条,都归口由上级部门下达指标,工厂与市场脱钩了;商店卖什么,进什么货,不是商店根据市场需求,而是由上级部门调配给你,工厂和商店都失去了主动性。二是生产部门的工人、商店的店员,干活也失去主动性、积极性了,一切听从上面布置,大家都拿工资,按时上下班。

这年2月,苏联共产党开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检讨了斯大林时期的僵化政策导致粮食和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长期短缺的教训,开始对农业等政策进行调整。

所以,1956年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以苏为鉴”,社会主义建设要走自己的路。但是《论十大关系》没有涉及所有制结构和计划与市场问题。当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肯定了陈云提出的建议,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工业生产,以国营和合作社为主体,允许一定范围的个体经营做补充;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以国家统一下达的计划为主体,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做补充;商业市场,以国家统一的市场为主体,允许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做补充。这就触及到了基本的经济体制,就是说,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个体私有制存在;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允许一定范围的市场调节(后来陈云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这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萌芽。

上述政策的实行,个体工商业很快发展起来。据统计:1956年9月个体手工业户,上海市有1661户,从业人员5000多人,10月发展到2885户,8100多人;广州市9月份一个月内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增加1100多人;武汉市9月份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由原来的2000人增加到8000人。市场又开始呈现出活跃的景象。

补白

陈云的“生意经”

陈云当年就说过:商店中的大店、小店,连夫妻老婆店,统统合营了,这样对营业是不利的。比如我家对门的一个小铺子,只能站两个顾客,但是他卖的东西适合那个地方群众的需要,人家文房四宝、牙刷牙膏、针头线脑,样样都有。对群众很方便。他们卖的方法也跟百货公司不同,一个信封一张信纸都卖。售货时间也不一样,百货公司八小时工作制,到点关门,他们晚上12点有人敲门也卖东西。现在合营了,干不干二斤半,做不做二尺五,一律30元发工资。我相信品种就不会那么齐全了,半夜12点门也敲不开了。这样做,北京的馄饨担没有了,上海弄堂里的白糖莲心粥没有了。

陈云还说,对工厂的产品实行统购包销以后就出现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原因是没有竞争了,统统由国家收购,不怕卖不出去。公私合营以后,北京东来顺的涮羊肉也不好吃了,原因是改变了它的老规矩,过去用的是小尾巴羊,肉相当嫩。现在给的是山羊、老绵羊,涮羊肉怎么能好吃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2 01:07 , Processed in 0.11966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