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长安话从来没有做过标准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2 20:0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位于今天陕西西安和咸阳一带的古城长安,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17个朝代和政权)、历史最悠久(建都总时间超过1200年)、影响最大(两个最伟大的王朝,汉朝和唐朝,首都都是长安)的城市。换言之,长安是中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历时最长久的都城。在这一点上,洛阳、南京、北京,都不足以跟长安相提并论。但是,长安方言的地位,从来就不曾达到过洛阳、南京、北京那样的高度。就是说,长安话从来就不曾被当作共同语的标准语。这个现象,恐怕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见诸载籍的共同语标准语,是被称作“雅言”或“夏言”的语言。《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就会说这种“雅言”,在朗读《诗经》《尚书》的时候用雅言,接待贵客、主持典礼的时候也用雅言。有语言学家考证,雅言并非指西周首都丰镐(在今天西安市长安区西北),而是指西周末年东迁后的都城洛邑,即今天洛阳一带。

说秦都长安方言不是标准语,我们可以举出一个有力的佐证:孔子西行不入秦。春秋时期的秦国,可能因为不以礼仪治国、人口中多戎狄之族等原因,为孔子所不齿。孔子周游列国十余年,四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狗,但他始终坚持一点:西行不越过潼关进入秦国辖境。

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帝国,历时不到15年,车同轨、书同文等都可能做到,但是要想确立长安方言为标准语,恐怕做不到。史书中也没有秦始皇搞“语同音”的记载。

汉高祖刘邦奠基的西汉王朝,定都长安200余年(公元前206—公元8年)。但是,从生卒年横跨西汉、东汉的著名学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编撰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一书看,屡屡被作为不同于标准语(“通语”“凡语”“凡通语”等)的方言词语加以列举的,就有“秦”“秦晋”“秦晋之间”等等。可见,西汉时期的长安话,是不同于标准语的一种方言。从扬雄《方言》列举方言地名的情况看,东南西北各地都有被作为方言列举出来的词语说法,唯独没有位于天下正中的河洛地区,即洛阳一带。据此可以推测,当时的洛阳话,就是标准语。

洛阳话作为全国唯一的汉语标准语的历史,一直要延续到永嘉之乱西晋东迁之后。历仕梁、北齐、北周、隋朝的著名学者颜之推(531—约595)在其《颜氏家训·音辞篇》中指摘各地方音不正之处。例如,称南方之音“失在浮浅”,不如北方“质直”。但是,北方音也有“北杂夷虏”的弊病,南方音则有“南染吴越”的弊病。经过一番比较,他认为,当时只有金陵(即今南京)与洛下(即今洛阳)两处,语音较为“切正”。稍晚于颜之推的陆法言写于隋朝仁寿元年(公元601)的《切韵·序》中也批评了各地语音的不正现象,“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龙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独独没有说到中原地区的河洛一带。

研究发现,唐人作诗,基本上遵从陆法言根据颜之推等人观点编撰的《切韵》一系韵书的韵部分类。不难想象,唐朝的标准语就是东都洛阳的方言。

宋元以后,汉语标准语由河洛方言而渐渐过度为北京话。其间,南京话是否扮演过标准语角色,研究者间有不同的看法。

总而言之,历史上,长安话一直没有充当过标准语。

原因何在?根据上文引用的那些材料,不难看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孔子的崇尚周朝礼仪治国的思想,二是中国人地理观念中崇尚中央位置的传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9-23 03:31 , Processed in 0.06909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