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1-6-8 21:14:42
|
只看该作者
由以上引证可知,“追根子”是刘少奇在四清运动铺开后的又一个重要思想。这个思想与他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家干部中间,劳动人民中间”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有着直接联系。
第四,把四清运动试点阶段和铺开阶段初期的以“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后来逐渐推进到以“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四清运动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一致主张开展的以防修反修、挖修正主义根子为根本目的的一个重要群众运动。这个运动的试点阶段和铺开阶段初期,在农村以“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为主要内容。很显然,这时运动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基础问题,试图通过搞经济问题筑起反修防修大墙。后来,随着四清运动深入开展,在刘少奇挂帅四清运动后,逐步将运动主要内容扩展到政治、经济、思想、组织等各个方面,直至1964年底,将运动基本内容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
前已论及,1963年2月11日至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25日,刘少奇在会议上作《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问题》报告,他指出:要把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反对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家干部队伍中以及劳动人民中间产生出来的新的资产阶级,在人民中进行阶级教育等作为反修防修的主要内容来抓。“我们需要在经济上,在政治上,在思想上,在党和国家的组织上,包括军队的组织上,保证不蜕化变质”[17]。可以说,这是刘少奇之所以后来把“小四清”扩展为“大四清”的一个重要原因。
1964年,刘少奇视察全国四清运动开展情况过程中,基于反右倾思想、开展夺权斗争和摧毁“反革命两面政权”主张,追根子主张,刘少奇强调:要扩大“四清”的范围。“四清”不只是清经济方面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政治、经济、思想和组织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统统要搞清。可以说,刘少奇视察全国四清运动开展情况是他把“小四清”扩展为“大四清”的催化剂。
1963年11月,王光美根据刘少奇的要求下到唐山专区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源大队蹲点,搞四清运动。1964年9月1日,刘少奇经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同意,以中共中央名义批转了由他自己修改的王光美的《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总结》。这个“经验总结”即“桃源经验”,它对四清运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正是在这个经过刘少奇亲自修改过的“经验总结”中,提出了与中央杭州会议上提出的“四清”内容不同的“四清”内容。这个“经验总结”说:现在我们的“四清”内容,已经不是保定地委原来提的那样,清工、清账、清财、清物,现在是政治上的“四不清”、经济上的“四不清”、思想上的“四不清”、组织上的“四不清”,反正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事情都要清[18]。这个“经验总结”虽然不是刘少奇写的,但是却是刘少奇细心指导、精心修改的,这也说明,将“小四清”扩展为“大四清”无疑是刘少奇的重要主张。
1964年11月15日,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会议上,王任重说:这一次运动的中心内容就是“四清”,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组织四个方面,都要彻底搞清[19]。很显然,这符合刘少奇的上述思想,因此,刘少奇在经过毛泽东等的同意后,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指示:王任重同志的讲话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发表了一些很好意见,例如,对“四清”的提法是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机关的社会主义教育也叫做“四清”,不再叫“五反”等[20]。可以说,中央这一指示的下发,为全党全国统一认识“四清”的内容,把“四清”规定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并写进后来中共中央制定的《二十三条》,铺平了最后的道路。
由以上四件大事可以看出,四清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对国内政治形势估计不恰当的条件下开展的。运动的试点阶段和铺开阶段初期,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开展运动的方针政策,是比较谨慎的。后来,刘少奇负责四清运动工作,以四清运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右倾,要开展反右倾;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家干部中间以及劳动人民中间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要开展“夺权斗争”等思想为指导,则把四清运动迅速地推向更“左”的发展方向,从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对此,应该正视,并给予认真研究。
运动第三阶段:主要矛盾是“四清”与“四不清”,运动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跟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
四清运动的第三阶段,刘少奇与毛泽东在怎样认识运动的主要矛盾、怎样概括运动的性质,以及怎样更好地开展运动等方面,分歧公开化了。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四清运动的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四清运动的工作。会议过程中,刘少奇与毛泽东公开了两人之间对四清运动一些问题认识的分歧。归纳起来看,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分歧,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运动中,如何正确对待干部和群众。刘少奇不同意毛泽东对干部和群众的两个95%的估计,认为毛泽东的估计偏右;“四不清”的干部,实际上比估计的多,“比例大得多”。第二,怎样认识四清运动的主要矛盾和概括四清运动的性质。刘少奇坚持认为,“四清”与“四不清”,是四清运动的主要矛盾;矛盾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跟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21]。不同意毛泽东等从整体上论述四清运动的主要矛盾和性质问题。十分明确,刘少奇与毛泽东等的上述意见分歧,只是对四清运动这个具体事物在认识上的分歧。应该说,这是正常的。如果说,刘少奇与毛泽东对四清运动的所有问题在认识上都是一致的,那反而是不正常了。
归纳来认识,在四清运动中,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分歧,就刘少奇的思想而论,有三点值得特别重视:第一,前已述及,刘少奇始终坚持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认识,认为,中国的政治形势是严峻的,反修防修形势严重。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家干部中间、劳动人民中间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敌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更狡猾了,搞“和平演变”、搞两面政权,我们必须打垮资本主义、新的资产阶级的进攻。四清运动“是一次比土地改革运动更为广泛、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开展四清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挖修正主义根子,打掉反革命两面政权,夺回无产阶级失去的政权。他主张把“小四清”扩展为“大四清”,不同意提“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第二,在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少奇仍然坚持认为:四清运动中存在严重右倾思想和做法。他在与东北地区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人员谈话时指出:有什么反什么,有右就反右,“左”还没有出来就慢一点反,出来“左”就准备反“左”,“反右要在具体的问题上反,否则是抽象的”[22]。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讲“大兵团”作战、工作队集中时间学习文件问题时,还明确说:“工作队集中学习文件是为了反右倾”[23]。由此可知,在四清运动中要反右倾,是刘少奇始终坚持的思想。
第三,1965年7月,中央召开全国工交系统“四清”座谈会,对工交系统四清运动进行规划和部署。刘少奇对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作了批示,他强调: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要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就是搞无产阶级专政,搞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这就是大是大非”。1965年8月,杨尚昆日记记载:“最近,他(指刘少奇)又提出这个问题,在听取工交汇报时讲了这么四点:第一,要有一个比较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要建立一个阶级组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在农村里就是贫协,在工厂里就是工会;第三,为班组服务,在工厂里头为工人服务,为生产的班组服务,不要官僚主义;第四,干部要参加劳动。这四条里,最重要的是一个领导核心,一个群众。”杨尚昆对此解释说:“这跟‘23条’提出的六条标准基本上差不多。”[24]由此可知,刘少奇对运动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的的认识,就是在他说“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跟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他仍然强调的是“搞无产阶级专政,搞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即阶级斗争。
从上述能够知道,四清运动的第三阶段,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分歧,基本在于:第一,刘少奇认为,四清运动的目的是明确的,应该就四清运动的本身来看四清运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的性质是什么;毛泽东则认为,四清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群众运动,只是国内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性质的体现的一部分,因此,应该以国内主要矛盾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来概括四清运动的主要矛盾和性质。第二,刘少奇认为,四清运动“搞无产阶级专政,搞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目的决定了,清的重点是党内、国家干部中间,以及劳动人民中间的“四不清”问题、新的资产阶级的问题,不能只搞党内干部中间的问题;毛泽东则认为,运动的重点就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难看出,刘少奇讲的运动重点,内容要散些,范围要宽些。对此,也应该正视,也应该认真研究。
总的来说,研究刘少奇对四清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对于深化四清运动研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深化刘少奇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全面地系统地正确地研究刘少奇指导四清运动的思想和实践,不能忽视刘少奇的一个基本问题、两个关键思想。一个基本问题,即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的思想认识,是复杂的。复杂的问题,则不能作简单的评说,用简单的方法去分析,用一事一时的说话来判断是非,不能把刘少奇在四清运动全过程中的思想和实践研究清楚。两个关键思想,即第一,刘少奇始终认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家干部中间,以及劳动人民中间,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为了保证党和国家不仅这一代不变质,而且后代也不变质,党必须反修防修,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打退资本主义进攻。第二,刘少奇坚持认为,四清运动中出现了严重的右倾思想和做法,必须反右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把运动搞好,达到预想的目的。研究刘少奇指导四清运动的思想和实践,不切实抓住这“一个基本问题,两个关键思想”,是不能真正理解刘少奇指导四清运动的思想和实践究竟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1][3][17][23]王双梅等主编:《刘少奇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96-397、398、398、413页。
[2][7][8][9]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71、599、607、607页。
[4]参见王双梅等主编:《刘少奇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郭德宏等著:《四清运动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张素华著《60年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逄先知等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刘少奇在河南省委、各地市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1964年7月24日)。
[6]金冲及等主编:《刘少奇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58页。
[10]江渭清:《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83-496页。
[11]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1964年9月18日)。
[12]董边等著:《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增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9-92页。
[13]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8页。
[14]《刘少奇在广西区直属机关和地市委书记会议上关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讲话》(1964年8月21日)。
[15]《刘少奇在中央召集的党内报告会上的发言》(1964年8月1日)。
[16]参见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7页;王双梅等主编:《刘少奇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00-409页。
[18]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二室编:《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时期文献资料选编》第5册,第430页。
[19][20]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788、783页。
[21]逄先知等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6-1387页。
[22]郭德宏等著:《四清运动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页。
[24]《杨尚昆日记》(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54-65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