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03月07日
日本在封建时代形成的武士的道德──武士道,与儒家学说有着极深刻的关系。它的主要道德规范如忠、义、勇、礼及其说明,如"得主尽忠"、"舍生取义"、"见义不为无勇也","非礼勿视、听、言、动"等等,都来自儒家典籍,有的就是孔子原话。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天皇制的经济基础,一方面是半封建的土地制度,一方面是由国家资本及政商特权资本统治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便决定了日本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在思想、文化上吸取并发展儒家思想的封建主义成分。
作为国民教育和精神生活指导文件的明治天皇《关于教育的敕语》,把日本的神道和儒学融为一体,说:“斯道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厂孙臣民所俱应遵守。”“皇祖皇宗以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为国体之精华。"它强调"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妇主和,朋友有信",等等。因此,明治以来尊孔之风有增无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日本人士出于中日友好的情谊,研究中国孔子儒家思想的人不断增加,已形成一支可观的力量。所以,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除中国本身外,在世界上日本是研究孔子儒家思想成果最多的国家。
可以说,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一百余年中,日本对中国孔子儒家思想的研究从未间断。这一时期,孔子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也同样很深,日本朝野人士特别是学者对孔子的评价同样很高。例如,日本著名史学家桑原骘藏赞扬孔子是一位"平凡的伟人",认为他没有什么"奇迹和预言"、"始终不离人界,以活人始,以活人终",认为孔子是"像吾人一样平凡的凡人",但经过不断努力而达到了伟人的地步,因此孔子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日本朝野人士对孔子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景仰已成为中日友好的标志。
孔子儒家思想在日本传播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与其原有思想文化相融合,也就是所谓儒学日本化。日本化了的儒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千余年来日本社会的发展,而且直到现在日本已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时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就曾明确表示,"日本要把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想法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有的日本学者甚至提出要在日本建立新孔夫子的资本主义。这就表明直到现在孔子儒家思想在日本仍有活力,成为《儒教与日本精神》。
二十年前以来,全世界都以惊异的目光注视着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仅仅经过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超经济大国。这实在太神速了。奥秘到底何在?我的回答是:"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东方文化与西方科技的巧妙配合。"这里所谓东方文化,主要就是指以孔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所以说:"'同舟共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古训"加上"'公而忘私',这些都是东方的美德,也是日本学自中国的文化遗产。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孔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