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会诊中心能否“复制”到大医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9 00: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申城三级医院纷纷公布了上一年度门急诊总量,如瑞金医院270万人次,中山医院250万人次,仁济医院275.5万人次,华山医院296万人次,医疗服务总量大多以10%至15%的速度递增。医院门诊居高不下,除了患者数量增加外,反复就诊、反复检查也是一大原因。“一张就医卡随处看”,患者看病检查喜欢“货比三家”,从中寻求最权威的诊断结果。

    如何让患者看病路径更便捷,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问诊检查?时下,部分区县已有区级会诊中心,患者无需兜兜转转,诊断结果便实现标准规范;而在少数大医院,以往居于幕后的放射诊断等科室,也已走到前台服务患者。专家由此建议,上述实践可扩展至全市,建立几个市级会诊中心,让患者看病“一步到位”。


统一会诊享便利


    建立会诊中心的做法,在本市部分区县已成现实。在长宁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一改以往配置,不再单独开设检验检查、影像诊断等科室。来自社区的检验数据,只要统一传至区级会诊实验室,报告出具后再传回社区返给患者即可。这种全新的尝试开展至今已有一年,医院和百姓纷纷叫好。长宁区卫生局局长张平说,“有限医疗资源结构实现了最优化,腾出的精力还可用在更多社区服务上。”许多患者也表示,每次检验检查都能享受到专家水平,不用再徒劳奔波了。

    而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内,区域会诊中心已初具雏形。记者了解到,宁波等地已开出病理诊断中心,区域内所有病理诊断全由中心处理,其他医院则不再开设病理学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杜祥教授对此表示,“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区域中心,不仅能方便患者,还有利于优化学科水平、提升整体实力。”


利益壁垒需打破


    上述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患者更集中的大医院?记者获悉,目前申城确实存在多个病种诊疗的会诊中心,但这些中心大多由医学会、行业协会牵头开展,主要功能局限在医院间的相互交流、医生间的技术切磋上,并不对患者开放。如患者需要会诊,传统做法是由医院医务处相互联系,出具会诊单后才能派出专家。专家表示,要集中学科资源、建立几个对患者开放的市级会诊中心,医院之间的利益壁垒亟需打破。

    作为全国医学中心,申城医疗资源丰沛,仅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就有30余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相关专家分析认为,要对资源重新“整合洗牌”,难度并不小。首先,各大医院竞争意识强烈,其中检验、影像、病理等辅助科室水平不可或缺。当下医院间互认检查尚未实现,要建立统一会诊中心更是难上加难。其次,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各种检验检查等仍是医院经济收入一大来源,上述科室一旦“独立”出去,势必造成收支失衡;再次,会诊中心人员的构成、医院相关科室人员的去留,也是让医院管理者颇为头疼的现实问题。


按部就班保质量


    业内专家认为,建立市级会诊中心的出发点虽好,但具体执行中,还应按部就班。不妨先从建立数个区域会诊中心做起,比如,大医院周围的小医院,如果检验检查科室问诊者寥寥,可以考虑并至大医院内。如此一来,患者即使在小医院也可享受高水准诊断,不必特意赶往大医院“轧闹猛”。而针对肺癌、肝癌等部分高发的疑难杂症,则可由政府出资,在现有临床医学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几个对外开放的会诊中心,让学科资源相对集中,也可为患者提供明确的选择。

    记者获悉,申城部分有学科优势的医院开出了独立的检验检查、影像诊断门诊,如华东医院开设了张国桢教授读片工作室,中山医院开出放射诊断门诊等,专门为患者会诊读片、解决诊断难题。专家建议,此做法值得尚有余力的医院借鉴。不过,因患者需求量大、诊断要求高,类似于会诊性质的门诊开设还应保持 “高门槛”,确保应有的技术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0 18:39 , Processed in 0.221589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