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请跟我来”、“请你走这个出口”……这几天,当各地游客来到中国馆时,耳边又会响起熟悉的声音。元旦起,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担任中国馆再次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身穿橙黑相间的羽绒服,由原来的“小白菜”转成了“胡萝卜”。
此次中国馆将延长开放五个月,复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胡萝卜”将在1月1日至3月1日期间的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轮流担任志愿者为大众服务。据复旦大学志愿者领队说,由于世博期间的志愿者人数有限,很多学生未能如愿参与,此次中国馆的开放为他们提供了服务世博的机会,弥补了他们的遗憾,因此,在选取中国馆志愿者时,他们更多考虑了新志愿者。在正式上岗之前,新老志愿者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培训,主要讲解了现在中国馆运营的具体情况,比如入口改在哪里了,出口在哪里等等。
志愿者队伍中,有世博期间的老队员,也有新队员。指路、带路,还是同样的工作,同学们依然热情高涨。来自新闻学院的老志愿者龚焦雷说:“记得那天离开园区的时候,真舍不得,因为有了‘小白菜’的经历,我对世博有了深厚的感情,看着原来的休息室,觉得好温暖,好像是曾经的家一样。”同样来自新闻学院、新志愿者黄莲娜说:“上一次报名想当‘小白菜’,没当成,当时急得想哭,这次终于有了机会,我一定用更好的服务,回报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