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4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记忆与海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6 10:2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记忆与海马


[ 10-09-24 15:13:00 ]    作者:孙同舟 周怀伟  
-

【摘要】  记忆是对以往经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记忆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密切相关。海马涉及与记忆储存有关的过程。远事记忆储存不是海马的单一作用,需要皮质各区和皮质下区的完整性。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也难与人类记忆广度的潜力相比,目前研究发现,距离破解人类记忆的密码为期尚远。掌握人类记忆的规律,运用人类记忆的最佳时间,预防治疗记忆障碍,保护大脑功能,是保障人类健康的根本。
【关键词】 记忆  海马
        人类的记忆令人叹为观止!曾经有人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后来印度人又背出了小数点后31811位数。
        人类记忆是如何产生,又如何储存的?记忆是对已往经历反映。记忆是对过去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记忆是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记忆是信息储存、分析整合的过程。记忆具有持久性、准备性、敏捷性和准确性。人类记忆类型反映了记忆能力。记忆可分为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运动觉记忆型,大体又分为形象记忆类型,词语-逻辑记忆类型,大多数人属于混合记忆型。
        记忆具有阶段性,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是记忆的初级阶段,是与感知密切联系的简单记忆。短时记忆是基于瞬时记忆转化的次生阶段。长时记忆是由短时记忆转化的高级阶段。例如一个电话号码,从第一次查找到多次使用,意记忆最后被长期记忆。
        瞬时记忆可保持30秒钟,短时记忆可保持10分钟至几天。长时记忆可保持终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的本质是信息电的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脑干网状结构,大脑感觉皮质区和边缘系统,信息如无重复很快被干扰消失,长时记忆是核糖核酸(DNA)参与的蛋白质合成反应,发生在颞叶与海马。
        人生不同时期的记忆特点不同,儿童时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善。1岁时期的记忆,只能保持数天,3岁时期的记忆,可以保持数日,4岁时期的记忆,可以保持终生。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方式是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成年时期的记忆方式是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老年时期,大脑皮质功能衰退,表现为近事记忆差,远事记忆尚在,可能发生顺行性遗忘症,遗忘疾病发生以后的事情。顺行性遗忘症常见于双侧海马梗死、间脑综合症、自发性蛛网膜出血、脑底部受损、一氧化碳中毒。头部外伤后,可患逆行性遗忘症,部分或全部遗忘疾病发生以前数小时、数天的事情,数周或数月的事情很少被遗忘。常见于脑震荡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中毒、癫痫发作后。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10:32:13 | 只看该作者

人类记忆与海马2

人类记忆与海马2


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密切相关。海马结构由海马、齿状回等组成。海马全长5厘米,位于侧脑室下角底,内衬复室管膜层,海马绕过胼胝体续于胼胝上回。齿状回是一条狭长的皮质带,被海马包绕。海马分为网状层、锥体层和多形细胞层,由大型锥体c、小型锥体c、三角行c和梭形c构成。
        海马与皮质区、皮质下区、脑干网状结构保持间接联系。双侧海马损伤,可出现近事记忆丧失,远事记忆不受影响。海马结构涉及与记忆储存有关的过程。远事记忆储存不是海马的单一作用,需要皮质各区和皮质下区的完整性。完整的记忆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留下的痕迹,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记忆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
        大脑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神经元。1公升脑组织含140多亿个神经元,如果计算10亿个神经细胞中每2个神经元的联系,每个神经细胞占据1/1000万cm 3 等于1后加2783000个0,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也难与人类记忆广度的潜力相比。目前研究发现,距离破解人类记忆的密码为期尚远。
人类记忆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掌握人类记忆的规律,运用人类记忆的最佳时间(晨起后8-10点,18-20点)睡觉~1小时,预防治疗记忆障碍,保护大脑功能,是保障人类健康的根本[1~6]。  
参 考 文 献
[1]Barbizet, J: Defect of memorizing of hippocampal mammillary origin: A review, J. Newrol. Newrosurg Psychiatry,26,1963.
[2]Douglas.RJ. The hippocampus and behavior, Psychol. Bull,67.1967.
[3]Eleftheriou. BE. Neurobiology of the Amygdalas, Bar harbor Symposium. New York.Plenum.Press.819.1972.
[4]Moulton. D. Ge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the peripheral olfactory system.Physiol Rev, 47,1967.
[5]White L:A morphologic concept of the limbic bobe, Int. Rev.Newrobiol,8,1965.
[6]Harper. HA: Review of physiological chemistry.13th Edi. Lange Med, Pubs, 197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7 02:59 , Processed in 0.07479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