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情至深处是大爱
发布时间: 2010-05-31 05:38
刚刚结束完在北京物资学院的授课,宋晓欣顶着烈日,匆忙来到自己在北京市通州区创办的自闭症儿童治疗学校。别人需要走十分钟的路程,宋晓欣只花了5分钟,因为走得太快,在校门口差点崴着脚。
一进办公室,
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家长们就围了上来。“我家齐齐今天能一口气拍30下皮球了。”“青青今天会说‘白菜’了。”“真的啊!”宋晓欣欣喜地一一握着这些妈妈的手,和她们一样开心地笑了。
自从2007年,宋晓欣在通州郊区租下这个废弃的幼儿园,开始创办“阳光爱儿童智能训练中心”以来,她就成了92个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最爱倾诉的对象。
“这些可怜的母亲,刚刚获知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时,心里都很脆弱。那时,她们总问我孩子还有没有救,常常话说到一半就哭了。我也陪着她们哭,我告诉她们我也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宋晓欣回忆道。儿子在自闭症康复学校接受治疗期间,宋晓欣接触到了很多家长,相同的不幸让他们有了共同语言。尽管大家都认可康复学校对孩子的治疗最有效,可学校的紧缺,加上高昂的学费,让很多家长身心疲惫,日子过得举步维艰。作为一名教师,看到这么多天真可爱的孩子迫于经济的压力或康复学校的短缺而得不到治疗时,宋晓欣决定为孩子们创办一所公益性的康复训练学校。
为了证实自己不是一时冲动,也为了让自己全心身地投入到这所公益性的学校,宋晓欣毅然放弃了再生一个小孩的特许政策,尽管那年她才33岁。
办学校,首先要有老师。宋晓欣打听到,曾经教过儿子感统训练的朱彩虹老师,2007年辞职来到了北京。她费尽周折找到了朱彩虹,希望对方能来当老师,可朱彩虹委婉地拒绝了。事后,宋晓欣才了解到,当时朱彩虹并不相信宋晓欣是真心想办一所公益学校,或许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营造一个集体氛围。但宋晓欣没有放弃这位好老师,她平时总和朱彩虹保持着联系,告诉对方自己真实的想法。“我记得,有一天宋姐带着我去看刚刚租下的校园。在破旧的教室里,看到她拿着铁丝球,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擦洗地板时,我决定过来了。”朱彩虹现在对当初的选择再也不怀疑了。
治疗这些特殊的孩子,老师们需要非凡的耐心与细心。“我们教一个孩子学会一个动作,譬如拍手,老师有可能得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这需要老师们‘温柔地坚持’”。宋晓欣说道。“这些孩子极为敏感,如果老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康复训练将产生前功尽弃的后果。”为了让老师们不带着情绪进教室,宋晓欣在忙于处理学校行政事务的同时,还得留心观察每一位老师的情绪波动。“王增钢老师的爱人要生产了,得想办法借辆车。小妍的妈妈生病了,得多关心她。青青一个月了还不会说‘白菜’,今天青爸爸骂了丽靖,小姑娘又哭鼻子了,晚上得邀她来家吃饭,开导一下……”在宋晓欣的工作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这些文字。
老师们的坚持,给家长带来的是希望。如今,很多的孩子都开始慢慢地和家长有了简单的交流。当小齐开口叫出“奶奶”时,齐奶奶紧紧抱住孙子老泪纵横。更令人高兴的是,曾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的小雨晨,可以进入正常的学校上小学了。“我和她的妈妈当初都不抱有希望了,是宋老师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不放弃。”小雨晨的父亲如今每周自发来到学校作义工,将雨晨的成功告诉每位家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孩子们一点一点地进步,宋晓欣一天一天地劳累。为了支撑学校的运营,宋晓欣已经借贷80万元钱了。“还好,有北京物资学院领导的支持,我在物资学院教课有着固定的收入,可以用来慢慢偿还贷款。”最近,学校因当地的城市建设规划,又得搬家了。“这是我们第三次搬家了,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找个合适的地方,真的很难。”宋晓欣无奈地说道。
爱,虽然浸透在泪水里,却可以无比坚强。尽管困难重重,宋晓欣对未来总是充满了希望。最近,她又有一个新计划。她打算在今年六月初组织北京物资学院的志愿者对通州区常住家庭进行一次调研,摸查通州区有多少自闭症儿童。利用这次调研的数据,宋晓欣将和训练中心的老师为每位儿童免费开发一套家庭治疗方案,让这类孩子在家里也能接受治疗。 (光明日报 记者 雷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