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5月13日
鉴真和梁思成,同样沐浴着盛唐的光辉;两位相隔了一千两百年的大师,在神奇的斗拱和榫卯间心仪对话;他们将在今年回家相见,这个家,就是古城扬州与古都奈良
2010年4月24日,“为梁思成在日本奈良树立铜像启动仪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扬州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向清华大学设计的梁思成铜像表达了敬意。按照计划,梁思成先生纪念铜像还将在扬州树立,扬州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理念同时走进国家博物馆,走进东京和奈良——
2010年,对于日本奈良和中国扬州,都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大师,将分别在两地相遇,他们一位是被日本人民奉为“建筑之父、文化恩人”的鉴真大师,一位是被日本人民奉为“古都恩人”的梁思成。
1200多年前,日本遣唐使来扬邀请鉴真大师去弘法,大师六次东渡终获成功,他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营建了历代日本人民引为国宝的唐招提寺,传播佛法,开启了扬州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历史,扬州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原点。
1200多年后的1944年,盟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地毯式轰炸,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呼吁盟军不要轰炸京都和奈良,千年古都得以保全。
两位相隔千年的大师,分别为日本留下和保全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后来,他们又在扬州相遇——1963年,恰逢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两国都把纪念鉴真当作解冻两国外交的突破口。中国高层领导人决定,在鉴真担任过住持的扬州大明寺内,建造一座纪念堂。这个不同寻常的设计任务,众望所归落在建筑大师梁思成身上。
从设计到竣工,以奈良唐招提寺金堂为蓝本的鉴真纪念堂整整建造了十年,现在看来,这个建筑的建设周期似乎长了点,但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社会动荡的特殊年代,纪念堂能有条不紊地建设,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不幸的是,就在落成的前一年,梁思成已驾鹤西去,纪念堂成为先生的最后作品。
2010年,日本奈良将迎来迁都1300年纪念,在日中友好协会和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努力下,为“古都恩人”梁思成在奈良树立铜像列为主要庆典活动之一。因为梁先生与扬州的特殊渊源,组委会宣布还将在扬州鉴真纪念堂树立梁思成纪念铜像。
在扬州与奈良正式缔结友好城市的2010年,鉴真坐像30年后再次回扬探亲的2010年,梁先生“来到”扬州,我们相信,他是为见证扬州与奈良绵延千年友好交往长远流传。
对奈良来说:一城两恩人
奈良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古都,被日本人称为“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摇篮。如果你从中国来,他们会很热情地接待你,因为对于奈良这座城市来说,她有两位来自中国的恩人,一位是文化恩人鉴真大师,一位是城市恩人梁思成。
“在奈良人的心目中,扬州与奈良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情谊和渊源。”鉴真研究学者许凤仪先生介绍说,大师生活的年代,是盛唐天宝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达的盛世,是李白醉卧长安、王维夔州行吟、吴道子入蜀画景、杨惠之佛堂塑壁的时代。中国的建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成熟,成为唐代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就在这个时代,大师东渡弘法,和一众弟子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冲破重重障碍,六次东渡终抵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结下千年善缘,积下无量功德。在建筑和造像方面,他和他的弟子们营造的唐招提寺不仅是日本建筑遗产中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唐代中国建筑的重要参考实例。
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学子,没有一个不知道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和鉴真大和尚的。“在营造学社对古建筑的调查中,先生十之八九选择佛寺、石窟寺、佛塔进行勘访,而先生的最后一件作品鉴真纪念堂也以纪念佛教文化名人为功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对记者说。这位大运河申遗的首倡者曾多次来扬,他是梁思成先生的弟子,师从梁先生多年。
罗哲文回忆说:“1985年,我和郑孝燮先生应奈良县知事的邀请,参加奈良古都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日本方面的专家学者们正在寻求在二战中谁提出建议让盟军不要轰炸古都奈良和京都,因为东京、横滨以至附近不远的大阪都成为一片焦土,而奈良、京都却安然无恙。起初他们以为是美国东方学家沃纳博士,但沃纳博士本人否定了这件事。正在不解的时候,中国考古学家宿白先生访问日本时谈到,他在1947年曾亲自听到梁思成先生说,梁先生如何在二战中建议盟军轰炸日本时要保护奈良和京都。《朝日新闻》立即以‘古都的恩人,中国的学者’为大标题报道了此事。”
罗哲文先生说,今天,日本人民要在古都奈良为梁先生树立铜像,不仅为中日友好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对于当今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保卫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耄耋老人的回忆:
梁思成在扬州
听说梁思成先生铜像不但矗立在日本古都奈良,还将矗立在自己参与建设的鉴真纪念堂内,83岁的朱懋伟老人激动不已。1963年,时为扬州市城建局副局长的朱懋伟与梁思成朝夕相处了十多个日夜,之后频频接触,建筑大师的博学、严谨、幽默、谦逊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按照北京的来函要求,我带着城建局技术人员拟定的鉴真纪念堂方案图纸赴京,参加纪念鉴真活动委员会的讨论。梁先生是纪念堂的主持设计者,参加会议的都是全国知名老专家、老学者,其中还有著名女作家冰心。”朱懋伟记得很清楚,当时会上讨论了鉴真像的底座问题,冰心脱口而出:“胡床嘛!”梁思成随即用笔在纸上勾画出图形,朱懋伟为梁先生的渊博知识所折服。
就在这次会议将要结束的时候,梁思成与朱懋伟约定:“我是要亲自去扬州勘察的。”
果然不久,梁思成与同济大学古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由镇江来到扬州,朱懋伟劝两位老先生先赴宾馆休息,梁先生心急,直接驱车去平山堂。在纪念堂基地上,梁、陈两位仔细勘察,把陈从周带过来的大明寺实测现状图,一一与实地对照。朱懋伟目睹两位大师不顾旅途疲劳,对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十分钦佩。
认识到梁先生的风趣幽默,是在扬州市政协组织召开的学术报告会上。会场上大多是扬州建筑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梁思成一进场,全场掌声如雷。梁先生一开始就说:“我是个无齿(齿与耻同音)之徒。”全场为之愕然。只听他慢慢说道:“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上了这副义齿,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略带点黄色,因此看不出我是假牙了,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梁思成接着话锋一转,说:“我们修理古建筑也就是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大家听了,先是会心微笑,后又肃然起敬,梁思成不仅幽默风趣,而且比喻十分得当,发人深省。
朱懋伟老人说,梁先生知识渊博,讲话有技巧,又风趣,他不仅是一位建筑大师,也是一位好的教育家,与他接触受益匪浅!
当梁先生得知,在纪念堂奠基之前需将纪念碑雕凿、镌刻、安装完成,时间十分紧迫,在扬州的第二天晚上,他竟一夜未眠,绘制完成纪念碑正、立面图两张和一张足尺大样。第二天早晨,即要求朱懋伟带技术人员同来宾馆,梁先生首先介绍了他的构思,他说:“这是既有唐代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卧式碑。”并一丝不苟地介绍设计中的细节,还交待了纪念碑施工中要注意的事项,提出须弥座的轮廓线要显示魅力、韵律。此时的他竟兴奋地双手打着拍子哼出音乐节奏来。“梁先生当时像个孩子!”
梁思成主持设计的纪念堂方案、图纸和说明刊印出来,赠送纪念委员会各位委员及有关贵宾。在设计的说明上,梁思成写道:“……扬州建设局在方案的草拟上,特别是在整体的设计意图上,是主要的创造者,我不过略尽一臂之助。”
“梁先生太谦虚了。”朱懋伟老人感慨地说。
奈良:唐代扬州的镜像
1973年11月,鉴真纪念堂在大明寺内落成。方形的清雅庭院内,这座唐式风格的殿堂,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金堂如出一辙。这是梁思成先生一生的经典之作。1984年获“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又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章,1989年评为扬州市十佳建筑之一。本世纪初,再次荣获“全国百年经典建筑”称号。
站在纪念堂的庭院内,我们真的可以嗅到来自古都奈良的唐风:院内80米长的回廊,环抱着青石阶基上的纪念堂。面阔五间的大殿,由一周檐柱、内柱及柱头上三层简洁的斗拱,形成单檐庑殿顶的仿唐建筑,屋脊上端立着洗练优美的鸱尾。
对扬州来说,奈良是我们的文化镜像和城市镜鉴,在奈良的文化谱系中,可以找寻到扬州的字行;而与扬州人居特质惊人相似的,则是奈良古都的自然环境与安定的社会生活条件。
“在城市风格和发展模式上,奈良与扬州都有相互镜鉴之处。”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维明认为,从民间层面上来讲,两地最早沟通了中日友好的局面;从经济文化传播层面来讲,扬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奈良是丝绸之路东方终点;而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来讲,两地都一脉相承了梁思成先生古城保护的理念。
有位中国记者曾在文章中写道:“走进日本的关西地区采访,特别是走进奈良,有一种恍惚,仿佛走进了唐朝,唐风遍及街巷、建筑、寺庙、服饰,甚至连屋角窗前的一枝一叶、一花一草,都颇具来自唐诗的韵味。”奈良不大,但作为日本第一个可以称之为国都的城市,拥有足以自傲的8处世界文化遗产。1952年成立的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文物保护研究和教育基地。
而扬州对古城的保护也让奈良市市长仲川元庸由衷赞叹,他认为,扬州很好地处理了创新发展与保护古城的关系。近年来,扬州以“怀着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对生态呵护之情”的态度,妥善处理遗址保护与城市扩张的关系,跳出古城建新城,拓展发展空间,疏散古城居民,改善古城居住条件,使古城新城相映生辉、共同发展,获得了世界范围内文保专家的高度共鸣。梁思成大师若地下有知,也当欣慰感怀吧。
链接
“文化恩人”鉴真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
“古都恩人”梁思成
1944年夏天,盟军准备轰炸敌占区,盟军司令部请梁思成建议,轰炸的时候要保护哪些古建筑。梁思成当即向司令部交了一张圈了红圈有明确保护标记的图纸。
随后,梁思成又说,还有两个城市我也希望能够保护,但这两个城市不在中国。美国人当时感到奇怪,即问他是哪两个城市,梁思成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对梁思成的这一建议,盟军司令部没有当即作出反应。
1945年夏季,美、英等国在太平洋上集结了两百万军队。对日本进行持续而强有力的轰炸。因为梁思成的嘱托,日本京都、奈良没有被轰炸,日本最重要的两个有着众多古建筑的古城得以保存。日本人对这件事情非常感激,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 |
|